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对弈江山 >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当年同心,今已陌路

对弈江山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当年同心,今已陌路

作者:染夕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许韶竟然死在了清流一派......孔鹤臣的手中?!......”苏凌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气,一脸难以置信的看向边章。

边章点了点头道:“这也是在多年之后,机缘巧合之下,我从清流一派的口中得知的真相啊,虽然我现在深恨萧元彻,但这件事上,我的确误会了他啊......”

“至于为何那清流孔鹤臣一派,为何要杀许韶,其中原因......容后,边章自然会向苏凌你......和盘托出的!”

苏凌虽然想问许韶已然成了清流拉拢过去的人了,为清流办事,甚至触怒了萧元彻,为什么到最后,许韶竟不是死于萧元彻之手,却死在了他新主子的手中的原因,但见边章此时不愿细说,也就没有再问出口去。

“那一日春分夜宴,在我的追问之下,萧元彻这才将实情告知与我......"

"他说,那许韶现在已然天下知名,自己虽然能除掉他,但却抹不去他在天下人心中的大儒名士形象......而且,原本指望他能够替自己树立好的名声,却不想,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事与愿违,情势竟然背道而驰了......不仅如此,天子亦在言官和清流一派的蛊惑下,听信谗言,三天两头,下圣旨到充州,切责与他......”

边章长叹道:“说到这里,那萧元彻愁容满面,又对我说,若照此发展下去,他的奋武将军,充州牧都可能保不住了,若真到了这个地步,自身难保,又何谈起义兵,助天子,平天下呢......”

“我见萧元彻心忧如此,虽然并未立即说话表态,却在心中暗暗想了一个计划......”

“萧元彻可能也以为我也一筹莫展,说完那些话,也并未再往下说......直到,我忽地朗声大笑,告诉他说,兄长勿忧,弟已经想好了万全的良策......”

“萧元彻见我如此说,自然是半信半疑,却亦知道我平素便非夸口之人,只半信半疑地问我,计将安出......”

其实,这件事自边章口中说出后,苏凌也一直在暗中想着解决的办法,只是他实在对当时的情形不清楚,一时仓促,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闻听边章有万全之策,他这才拱手道:“前辈胸有锦绣,腹有良谋,不知前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边章淡淡一笑道:“当时萧元彻也是这样问我,几乎与你的口气一模一样,而我却举起酒卮,并不急于献策,只对他说,兄请满饮此卮,饮后,可差人准备笔墨纸砚,兄只需等候一阵,我必将良策逐条写出!”

“萧元彻大喜,遂接过那卮酒,一饮而尽,神情更显豪迈,将酒卮掷于地上,而急唤下人准备纸笔......”

“于是红灯之下,我斟酌字句,详细将我所想的计策又从头至尾的考虑了一遍,这才伏案奋笔疾书,献了一策......策名《礼化三策》!”边章沉声说道。

“那萧元彻见我搁笔,这才迫不及待的就在当场一阅,不由的眉头舒展,鼓掌大笑,朝我拱手道,弟真乃国士也!......有此良策,何愁大晋寰宇不清!兄愿敬弟酒三卮......”

边章的神情也变得激动了不少,声音也大了许多道:“我见萧元彻豪迈,接过萧元彻手中之酒,三饮皆尽,遂慨然言道,愿与兄携手,扫六合烽烟,立万世礼法仁德!”

苏凌闻言,对那《礼化三策》更感兴趣起来,开口问道:“萧丞相一向喜怒不形于色,见了前辈之《礼化三策》竟如此动容,晚辈对前辈那三策,亦十分感兴趣啊,不知前辈可还留有手稿,若有,是否能让晚辈一观?”

边章闻言,蓦地一愣,随即眼神之中满是失落,半晌不语,忽长叹道:“唉......烧了,烧了!烧得是一干二净,连灰都不剩了......我如此做,皆因我后来与萧元彻决裂,这才悲愤难以自控,悲怒之下,将我与萧元彻所有往来书信,我呈萧元彻所有之策论,皆一把火,付之一炬了!”

苏凌闻言,颇为遗憾地叹息道:“唉,只可惜,苏凌无缘一观也!”

边章摇摇头道:“虽然手稿已然烧了,但......这《礼化三策》,乃是我之心血,字字句句,犹如刻骨,苏凌啊,你若想知道,我可说与你听,如何啊?”

苏凌闻言,大喜道:“固晚辈所愿,不敢请尔!”

“《礼化三策》有其总纲,曰,天下礼法,根源在仁德、仁政也,礼为式,仁德为魂,君子也,礼仁不废,百姓归心......人皆向礼也!”边章声音抑扬顿挫,缓缓的吟诵起来。

“有此总纲,方有三策也。三策一也,令百姓有田可种,可饱食,乃安其心,继而引以礼法,教化黎黍,更要以礼仁之心,定赋税之数,方可使黎黍安家,流民归家也!”

“三策二也,流民之祸,乱国之根也,百姓有田,可富州县,当兴兵平州郡匪患,护商路商旅,州郡安稳,繁华可复,州郡稚子,青壮男丁,当因势利导,劝学修礼,以彰道德,自此,千秋功业方兴与此,有教无类,发展私学,人人明礼,世人向儒,风气岂能不扭转乎?”

“三策三也,正儒当扬,伪儒当逐,千里之外,沙凉之地,民风彪悍,不懂礼法,以此为根,遣大儒一员,开蒙沙凉百姓心智,若能使沙凉愚昧之地百姓人人向礼,心中念仁,天下何人为儒礼正统,崇礼尊仁,何人为道貌岸然,沽名钓誉,当一眼而辨也!”

“由此三策,千秋万代,百姓之福,兄何愁不流芳百世,名声万年乎?”

苏凌听着,心中也激荡无比,暗中佩服边章三策,这是着眼于大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良策也。

若是真的顺利实施,天下拨乱反正,人人崇礼崇德,大晋当真可期。

可是苏凌也明白,这三策虽好,可现在的大晋,已然是礼崩乐坏,早已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了......

看来,所谓《礼化三策》,必然胎死腹中,边章的心血,当是付之东流了......

想到这里,苏凌不由的击节赞叹,敬佩无比。

边章诵完这《礼化三策》后,声音又恢复了平静道:“当时三策既成,萧元彻与我立即着手在整个充州实施。那时,萧元彻身体力行,筑百里河渠,引渠灌溉,枯田成活,百姓得以有吃食,我而后定《均赋法》,轻徭薄赋,恢复农桑。半年的努力之下,此第一策,方见成效......”

“继而,萧元彻兴兵月余,征伐充州九郡,平九郡匪患,多年废弃的商路得以重新畅通,自此商贾络绎,充州财力渐丰......人富了,便要因势利导,广开私学,令百姓受教化,懂礼法,我更撰写《劝学令》,由萧元彻颁行充州各郡,一时之间,充州学风渐浓,百姓之中,适学稚子,青壮男丁,纷纷入塾,凡两年余,充州礼义仁德,深入人心,被大晋传扬,呼为儒礼之州也!”

边章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

往事历历在目,边章忘不了,也不会忘。

苏凌闻言,颇为动容道:“充州有此局面,皆赖前辈......真是民之大幸啊!”

边章点了点头道:“当时我与萧元彻眼见充州一片兴旺,踌躇满志,热血昂昂,更觉干劲十足,那时,离我与他定下那《礼化三策》已然过了三年余......眼见头两个目标已经有所达成,于是最棘手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与萧元彻的面前......”

“真儒正礼与假儒伪礼之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灞南城那个反噬萧元彻的许韶了!......”苏凌道。

“不错,现在就剩下他了,若是要将充州如今的成功之道,推行于大晋,揭穿许韶之真面目,势在必行。此时,便是我《礼化三策》第三策施行的时候了!”边章道。

“于是,我亲往见萧元彻,告诉他,我要前往沙凉,拨乱反正,收拢人心,授以礼教仁德之教化,若是功成,北有边章,南有许韶,二者争锋,辨真儒假儒,正礼伪礼之大事可期也!”边章道。

“萧丞相同意了?......”苏凌问道。

“一开始,萧元彻并未答复,反而踟蹰犹豫,只说,时机还未到,充州方兴,一切还要靠我边章主持大局......我心中着急,知此事不能再拖,便三请萧元彻应允......萧元彻这才将心里的话告知于我......”

“原来,他不放我离开德尔真正原因,是舍不得我,他说,沙凉苦寒之地,民风野蛮,黎黍愚钝,尚武暴力,若是我边章去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他如何心安呢?他更说,我与他已然结为兄弟,更发誓同日共死,一旦我在沙凉,有个闪失,他在充州如何独活......”边章叹息道。

边章的声音低沉,想来是触动了心底深处,对往昔萧元彻的旧情,缓缓道:“我当时对他,其实也是难舍难离,然而,我知道,这一次返回沙凉,于公是为了沙凉百姓,乃至大晋百姓,于私,不仅仅是为了萧元彻,更是为了我边章,这个真正的边氏一族的族长!......”

“当年父亲惨死,族中叔辈夺我家产,吞我田地,迫我让位,气死我母亲,害得我背井离乡,此仇时刻在我心中,从未敢有一丝一毫的忘却,我当年离开沙凉之时,便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必衣锦还乡,夺回我边章失去的一切!而现在,时机到了!”

边章一字一顿,咬牙沉声说道。

苏凌一愣,默然无语。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天可怜见,我不过只等了不到五年,这不是上苍怜悯么?......所以,于公于私,就算沙凉时龙潭虎穴,我必亲往之!”边章道。

“只是,我自然不能讲心中复仇之愿,告诉萧元彻,只苦劝,此时良机已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萧元彻见我坚决,知我去意已决,便最终答应了下来!允我前往沙凉......”边章道。

“只是,沙凉之地,朝廷忌惮,萧元彻虽然想促成此事,但仍需向朝廷奏明,并由朝廷宣旨,将我派往沙凉,这才能有正当的理由......”边章道。

苏凌插言道:“恐怕此事,不太容易吧,那清流一派见您和萧丞相在充州那许多的做法,定然也略知你们的计划,孔鹤臣岂能不阻挠?......”

边章淡笑道:“呵呵......此事说难,的确有难度,可是说容易,倒也容易。虽然清流一派,以孔鹤臣为首,横加干涉,意图阻挠我动身前往沙凉,但萧元彻身边谋主郭白衣,却有奇策......令天子不得不点头答应啊!”

苏凌明白,郭白衣乃是萧元彻之谋主,善于谋略、精于布局,尤其是在军事谋略方面,更是萧元彻身边的第一人,地位无可取代。

但是若论民政,他便不是十分擅长了,要不然现在萧元彻的阵营中,军政谋略,以郭白衣为首,而民政诸事,萧元彻却是离不开徐文若的。

这也是,郭徐二人,在萧元彻心中都份量极重的原因。由于民政乃重中之重,这也是虽然萧元彻与郭白衣更为亲密,但徐文若的官阶却在郭白衣之上的原因。

“郭祭酒论民政,或许稍有不足,对于这些事情,应该得心应手的,但不知,郭祭酒之计策是什么呢?”苏凌淡笑道。

“郭白衣以萧元彻之口吻,向天子递了条陈,言说了如今沙凉局势,已经到了必须扭转的局面了,朝廷要完全收复沙凉,确保沙凉永不再叛,不能只靠着一味的打压和沉重的苛捐杂税,而需从根本上彻底的教化沙凉,让沙凉人人心中有天子,敬天子,只有这样,沙凉方可永保稳定......然后他又暗中联络了当时割据势力之中较大者,如沈济舟、刘靖升等,同时向天子施压,迫使天子点头同意......”

或许是怕苏凌不理解为何沈济舟愿意帮助萧元彻,边章又道:“当时吗,天下割据势力之中,最强的便是沈济舟,最富的便是刘靖升,沈济舟关乎大晋兵权,刘靖升关乎大晋钱粮赋税,所以,他们的意见,天子也好,清流也罢,还是那些王熙余孽也好,都会慎重考虑的;而萧元彻当时只不过一州之地,与沈济舟还没有任何的冲突和矛盾,两人更有同为龙台校尉之谊,所以,沈济舟自然欣然同意相助,刘靖升是个老狐狸,多随声附和,此事自然也就成了!”

边章又道:“再有,天子和朝堂多数大臣,也久有改变沙凉现状,一图一劳永逸的想法,所以,当时虽然孔鹤臣反对,但迫于各方压力,他也不敢固执己见......”

“于是,郭白衣代萧元彻所呈给天子的条陈,终于在旬月之后,有了结果,天子亲派天使官来到充州,宣读圣旨,封我为宣礼郎,持节,前往沙凉,教化沙凉子民,永宁沙凉地方!”

“宣礼郎?这是个什么官职,有很大权利么,是个几品官?”苏凌疑惑道。

“宣礼郎,大晋不常设官职,乃是征服一地,由天子派出的临时官员,前往被征服之地,宣礼教化,使被征服之地百姓臣服的一个官......至于品级么......不过区区从六品,权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边章淡淡道。

“啊?从六品,还是临时官秩,这不是儿戏么,沙凉错综复杂,门阀盘根错节,一个宣礼郎,如何能够压服各方呢......”苏凌睁大了眼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边章摆摆手道:“苏凌啊,宣礼郎也好,几品官也罢,这都不是重要所在.......重要所在,乃是那持节二字啊!”

“这......持节这俩字就那么好使?......能令马旬璋、闫氏等门阀,俯首帖耳?......”苏凌仍旧有些不相信道。

“呵呵......苏凌,你可知持节持节,到底是持的什么节么?持天子之解,节者天子权杖也,无论什么官,无论品阶多么的小,只要加上这持节二字,便如同天子亲临,巡查四方!......”

说到这路,边章带着些许戏谑之意,看向苏凌道:“苏凌,这样的话,你说.......持节这两个字,好不好使呢?......”

“那没说的,自然好使......钦差大臣么,那要有多拉风,就有多拉风......”苏凌一边点头,一边嘟嘟囔囔道。

他这才明白,当年郭白衣献策,让钟原持节,前往沙凉,说服马旬璋前往龙台,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持节了。

持节者,如天子亲临,那还了得!

边章闻言,有些疑惑道:“苏凌啊,敢问何谓拉风啊......”

“额......就是很厉害的意思,整个人厉害到能操控风一样......”苏凌一吐舌头,搪塞道。

“嗯!虽然听起来新奇,倒也十分恰当,不错,能持节者,的确十分拉风啊!”

边章倒也现学现用起来。

苏凌也不敢笑,忙道:“既然朝廷圣旨下了,前辈是不是要动身了?......”

边章点了点头道:“不错,我安排好充州诸事的交接事宜,原想将蘅君留在充州,毕竟蘅君自小就长在中原,虽然家道没落,但也是大家闺秀,沙凉风沙狂暴,白日酷热,夜半又十分幽冷,十分的艰苦难捱,我怕蘅君水土不服,跟着我吃苦,再说,沙凉错综复杂,不仅是萧元彻交托我的事情,千头万绪,还有各方门阀势力,关系难以制衡,更有我边氏一族私怨未了,所以,朔朔大漠,沙凉茫茫,前途难测啊!”

边章说这些的时候,李蘅君就在一旁安静的看着他,眸光如水,温柔眷恋。

“可是,当我对蘅君说了我要留她在充州之事后,蘅君却泪流满面,更是坚定的拒绝了我,她说,妾身已然嫁了夫君,生为边家妇,死为边家鬼,此番前去沙凉,生死天定,此乃命数,若能活着回来,是上苍垂怜,若就此死于沙凉,亦是命数如此,怨不得任何人......”

“她说,天地之大,蘅君早已举目无亲,高堂已逝,兄长惨死,这世上,只有夫君一人,才是蘅君之归宿,蘅君纵九死一生,亦要前往沙凉!“

“她说,夫君在处既为家也,夫君在哪里,蘅君便跟到那里!”

边章声音温柔,喃喃的说着。

“可是,即便如此,我如何肯忍心,我这贤妻,因我受苦,甚至生命有忧呢......我本欲拒绝,然而,蘅君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我拒绝的心,让我下定决心,就算沙凉再难,再险,我也要带着她同往!”

苏凌闻言,疑惑道:“不知李夫人说了什么,若是方便,可否告知?”

李蘅君声音温柔,喃喃道:“我只是告诉我夫君,如今蘅君已然身怀有孕,我不想孩子出生之后,看不见自己的父亲!......”

边章忽的握住李蘅君的手,一脸凄然而愧疚道:“若是当时,我若知道,此去沙凉,成了你我,还有瑾儿的亡命开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带蘅君你去那里的!”

李蘅君眸中珠泪,声音凄然,却说得无比郑重。

“夫君何来自责!去沙凉的决定,便是到现在,蘅君亦不后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