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439章 轰到你没脾气!提桶跑路保命要紧!降汉你是有理论基础的!

晋阳府,州府。

曹仁拖着一身疲备踏入堂中,将头盔狠狠的砸在了案几上,一屁股坐下来,狠狠的灌了几杯酒。

身后跟随而入的诸将,皆是灰头土脸,神情黯然疲惫。

整日整夜的催督着士卒,担土抬石的封补缺口裂隙,头顶每时每刻都有巨石飞过,高强度的重压之下,已令这帮秦军武将是精神疲惫,不堪重负。

“骠骑将军,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

“将士们早已精疲力尽,士气低落,大多数人连着几宿都没怎么合过眼。”

“这要是汉军停止轰城,一旦二十万大军四面强攻,士卒们哪里还有体力士气拼死一战?”

乐进性急,终于忍不可忍头一个戳破了实情。

他这般一带头,众将再无顾忌,纷纷出言抱怨起来。

“是啊骠骑将军,这般被动挨打不是办法,汉军再轰击几日,不等刘备大军攻城,我们将士的精神便已不战而溃。”

“骠骑将军,再这么守下去,我们五万将士的性命,全都得交待在这晋阳城啊。”

“死守晋阳城不是办法,骠骑将军,我们必须得另谋出路才是。”

朱灵等众将们纷纷叫嚷起来,就差直说他们想弃城突围。

曹仁双手抱头,神情萎靡而痛楚,已没了先前那份在决死守城的慷慨。

汉军十几天的汉威炮轰击,把他轰的是没了脾气。

“够了!”

曹仁忍无可忍,猛的一声大吼。

众将的七嘴八舌这才停下,各自咽着唾沫,不敢再吭声。

“我知道,你们都想突围,可现在突围还有什么用?”

“外面可是二十万汉军,把晋阳城围到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你们怎么突围?”

“再者,西河,上郡皆已被大耳贼夺下,就算我们侥幸突围,又如何渡河撤往关中?”

曹仁喷着唾沫星子,手指着城外方向,将他们面临的绝境戳破。

众将身形皆是一凛,默默的低下了头来,眼中仅存的希望在一点一滴消逝。

“骠骑将军所言皆是实情,可现下这般形势,我们是指望不上陛下救我们了。”

“突围纵然希望渺茫,总归还是有一线生机,若还依旧执着于固守,我们五万大军全都得死在这晋阳城。”

“我们这些死就死了,大不了为陛下尽忠,可骠骑将军身为我大秦第一名将,倘若不幸落入刘备手中…”

朱灵话没有说完,抬头看向了曹仁。

曹仁打了个寒战,肃厉狰狞的表情间,瞬间闪过一道恐惧。

身为曹操的弟弟,秦国宗室第一名将,若真为汉军所俘,以阶下囚的身份跪在刘备的脚下…

曹仁不敢再想下去,又是狠狠的打了个寒战。

那种屈辱,比杀了他还要痛苦啊!

“他说的没错,我是大秦骠骑将军,我是天子的族弟,我岂能落在刘备手中,我不能…”

曹仁沉默下来,原本决厉的眼神中,渐渐浮现出了丝丝恐惧。

“其实,骠骑将军若真想通了,决意突围,倒也不是没有机会。”

一直不作声的荀攸,眼见曹仁意志动摇,终于开了口。

曹仁眼中一道曙光闪过,猛的望向了荀攸。

众将灰暗的眼神中,亦是重现光彩,纷纷看向了这位大秦尚书令。

“公达,此话怎讲?”

曹仁眼眸放亮,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荀攸缓缓起身,来到地图前抬手一指:

“汉军虽占据了西河郡和上郡,堵住了我们西退关中之路,但其北面雁门一带,应该没有屯有重兵。”

“我们可从北门突围,一路北上往雁门郡,再转向五原,云中,朔方三郡,再自北折往南下北地郡,进而回归关中!”

“这一路虽然绕远,却总归能保住几万将士的性命呀!”

曹仁心头一震,一跃而起,几步扑到了地图前,目光飞扫,心中勾勒着荀攸所说突围战略。

这一条逃亡路线,从雁门而起,经由五原,云中,朔方,终于北地,路程近有千里之遥!

足足是由西河上郡退往关中路程的三倍左右!

这期间还有可能要经过鲜卑人的控制区域。

五万人马最终能有多少人,能活着逃回关中,实在是个未知数。

“骠骑将军,这条路线虽然较远,却正好出其不意,刘备反而会疏于防范。”

“末将以为,荀令君的这个突围方略可行。”

“至少,比困于晋阳城等死要好过万倍!”

乐进第一个力赞荀攸的计策。

众将纷纷跟进,尽皆附合。

曹仁眼中的犹豫顾忌,随着众将的赞同,渐渐也烟销云散。

“好吧,到了这般地步,荀令君的突围方略,似乎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就依此计,从北门突围,经由雁门退往关中吧!”

曹仁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终于是松了口气。

众将皆是松了一口气,精神为之复振。

“只是公达你这条计策,若想要成功,先决条件是我们能突破汉军的围困。”

“城外可是有二十余万汉军,光是城北一线至少有四万左右的汉军。”

“荀令君以为,我们有几分胜算,能突破汉军围营,顺利杀往雁门郡?”

朱灵一席话,给所有人头上泼了一瓢冷水。

曹仁与众将刚刚见晴的脸上,再次蒙上了一层阴云。

荀攸也眉头重新凝起,手捻着细髯,一时束手无策。

除了集中五万兵马,硬着头皮硬冲汉军围营外,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良策。

可以现下的军心士气,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硬冲又有几分胜算?

到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强冲无果,拖到汉军援军赶来,趁势将他们这五万兵马,尽数聚歼于北营之外。

大堂内,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脸色阴沉如铁,眉头拧成了麻花,盯着地图苦苦思索。

“骠…骠骑将军,修…修倒是有一条计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沉寂。

众人目光齐转,聚向了角落里的杨修。

这位先前被曹仁大骂,险些一怒之下被杀的杨氏天才,那日之后便低调很多,每每军议都缩在角落里不敢作声露头。

今日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当此军议陷入僵局之时,杨修为了保命,不得不选择发声。

“你…你有什么计策,说来听听吧。”

曹仁的语气不冷不热,曹植之死显然令他对杨修仍旧耿耿于怀。

杨修干咳几声,拱手道:

“骠骑将军,修的计策,便是请荀令君向刘备诈降!”

诈降?

还是荀攸?

众人吃了一惊,诧异茫然目光,齐刷刷又转向了荀攸。

荀攸眼眸瞪大,眼神茫然的却看向杨修。

“荀氏一族乃颍川望族,而颍川现下又为刘备所有,这是荀令君投降刘备的基础。”

“荀文若自尽一事,国中传的沸沸扬扬,流言称是陛下逼迫荀文若自尽。”

“不管是真是假,此事也可以成为荀令君投降刘备的原因之一。”

“故此,攸的计策便是请荀令君修书一封,诈降于刘备,谎称已暗中纠集了一众意欲降汉之徒,将于三日后兵变夺取晋阳南门,请刘备率大军接应。”

“届时刘备必会将主力调集于南门,妄图里应外合由南门杀入我并州,则他其余三门围营之中,定然是兵力空虚。”

“而这时,骠骑将军则可率我五万将士,趁虚从北门突围,定然能一举破围而出!”

“修此计,不知骠骑将军以为可行否?”

杨修道出了自己的全盘布局。

这一次他低调的很,没敢拍着胸脯打保票,计策虽出脸上却看不到往昔那份运筹帷幄的绝对自信。

曹仁脸上却阴云散尽,灰暗的眼神中渐渐涌起喜色。

“好一出诈降计!”

“妙啊,杨德祖,你这一道诈降刘备,瞒天过河之计,当真是精绝之极!”

“好好好,此计一成,你是救了我并州五万将士!”

“你为我大秦,立下了大功啊!”

曹仁是惊喜万分,口中赞许之词不绝,俨然是把当日对杨修的大骂场面抛在了九宵云散。

杨修暗松了口气,嘴角钩起一抹弧度。

他却不敢表露丝毫得意,忙是谦逊的向荀攸一拱手:

“荀令君,修的计策哪里还有破绽之处,还请荀令君赐教指点。”

荀攸沉吟不语,心中细细琢磨着杨修计策。

天下士族皆以家乡为根基,家乡在谁的控制之下,他们往往就效忠于谁。

现下颍川为刘备所占,理论上荀氏一族应当选择效忠于刘备。

只是因当年曹操西退关中,荀彧坚定的选择继续支持曹操,带着他和大批荀氏子弟随曹操西退关中,他荀氏虽失了家乡,却依旧追随曹操。

如今荀彧虽自尽,但曹操对荀氏依旧重用,甚至令他接替了荀彧的位置,坐上了尚书令之位。

表面上看,他似乎并无背叛曹操的理由。

只是放在现下这种被困孤城,性命堪忧的情况下,若刘备向他伸出橄榄枝,他以性命为计,以荀氏前途命运为计,以为荀彧报仇为计,投降刘备倒也说得过去。

权衡良策,思索良久后,荀攸深深吸了一口气。

“德祖此计,虽算不上天衣无缝,却也是精妙绝伦!”

“吾以为,此计可以一试!”

“此计,亦是我们能否成功突围,唯一的机会!”

荀攸给出了立场。

曹仁长吐一口气,眼中残存的一丝顾虑,随着荀攸的表态烟销云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