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398章 我不做奸臣,我要既当又当!唯才是举过时了,此法他不得不用!

夏侯惇等人一听曹操这抱怨,明显有推拒称帝的意思在内,立时都急了。

郭嘉嘴角却微微上扬。

曹操的心思,他拿捏的稳稳的。

若非在此前的言谈态度中,曹操流露出了有废汉称帝的意思,他又岂会带头劝进?

曹操虽是性情中人,但终究还是血肉之躯,不能免俗嘛。

称帝这种事,毕竟不是什么太光彩的事。

你臣下们一劝进,立马就高高兴兴答应,岂非向世人显示,你早就存有篡汉之心,先前那些什么匡扶汉室之类忠肝义胆,全都是在演戏?

所以曹操当然不能第一时间答应,总得演一演三辞三请,不情不愿,被逼无奈才不得不称帝的戏码吧。

这样才显得他其实不想称帝,都是被你们这些“不忠不义”的臣子,强行黄袍加身,逼着称帝的。

说白了,就是既当又当嘛…

于是郭嘉再次堆起一脸慷慨,苦口婆心的给曹操做起了思想工作,铺起了台阶。

其余众臣们也都回过味来,各种苦劝,各种恳求。

曹丕,曹植等几个儿子,自然是反应最激烈,劝的最凶的那几个。

没办法,谁让曹操称帝,他们几兄弟是最大的受益人呢。

毕竟曹操还未立世子,理论上他们谁都有希望,被立为秦国的储君。

曹操称帝,那他们就是太子。

将来曹操百年之后,他们就是君临天下的天子啊!

这么大的诱惑,岂能不诱到他们疯狂劝进的地步。

于是曹操再三推辞,众臣是再三苦劝。

到最后,郭嘉演的自己都信了,直接跪在了地上,威胁起了曹操:

大王你若不顺应天意民心称帝,我郭嘉就为天下万民请命,跪死在这大殿之中。

众臣一瞧这阵势,立马全都跟着跪了下来。

劝到这一步,台阶已经够结实,气氛也烘托的差不多了吧。

“你们,你们这是做什么呀,为何这般苦苦相逼啊~~”

曹操站起身来,亲自下阶想将众人扶起,满脸的无可奈何。

众臣的膝盖却如钉在了地上,无一人起身。

“如今刘备已握有关东九州之地,天下人皆知楚强而我秦弱,四方豪杰归附刘备者无以计数,就连我秦国之内亦不乏其人。”

“长此以往,不必刘备挥师来犯,我秦国便人心已散,豪杰志士尽皆弃父王而去。”

“父王若不进位为帝,何以安人心,何以统御我大秦军民,与伪楚争夺天下啊!”

曹丕额头叩地,以近乎悲壮的口吻苦苦劝说着。

曹操心中一凛。

自家儿子的话说的已经够直白:

你国力不如刘备强,身份地位不如刘备正统,你拿什么来跟人家刘备争人心?

没有名,那就只有利了。

对于那帮文臣武将来说,什么是利?

无非是封侯拜爵呗。

你当上皇帝了,那些个臣子才能跟着水涨船高,该封侯的封侯,该赐邑的赐邑,大家伙都能混个从龙之臣做做。

这些个臣子们,才会拼了老命为你死战,去跟刘备玩命,帮你争夺天下。

为啥?

打赢了刘备,大家伙都是开功元功之臣,你曹家皇位能世代传承,我们这些功臣的爵位权力,也能跟着世代传承。

这就是双赢啊。

曹操心中凛然的,不只是这番道理,更是这番话出自于曹丕之口。

“子桓竟有这般见识,当真是让孤刮目相看…”

望着跪伏在地的曹丕,曹操微微点头,眼神中透出一丝欣赏。

尔后,他收起欣赏,佯作无奈的一声长叹。

“既然是天命所向,民心所归,孤自然不能违背天意民心。”

“只是,孤毕竟乃是汉臣,以臣废君,得位不正,国祚焉能长久?”

“孤不做为后世唾弃的篡国奸臣,孤也不愿孤开创的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啊…”

众臣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曹操这话,这到底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今日朝会,就先到这里吧…”

曹操拂了拂手,不给众臣再劝进的机会,拔腿便已扬长而去。

众臣被晾在了大殿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皆是摸不清头脑。

“奉孝,你说父王适才那话是什么意思?”

“他到底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曹植头一个来到郭嘉跟前,一脸茫然的问道。

郭嘉岂会听不出曹操言外之意,张口便要回答,话到嘴边时,目光瞥了一眼几步外的曹丕,却又咽了回去。

这要是告诉了曹植,在曹丕看来,岂不是等于在指点曹植?

曹家这两位公子,已经初现了争位的雏形,郭嘉何等聪明,又岂会令自己置身于二子争位的旋涡之中?

“恕嘉愚鲁,一时也猜不透大王的心思呀。”

郭嘉只得以自嘲回应曹植。

曹植指尖点着额头,眉头深皱,陷入了苦思无奈之中。

这场朝会,便以无果而散。

半个时辰后,某府院内。

“仲达,今日那郭奉孝果然带头劝进,我也按照你教我的话,劝说父王进位为帝。”

“只是父王最后却说什么以臣废君,得位不正,说什么他不愿为后世唾弃,被骂为篡国奸贼!”

“仲达,长文,你们说,父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秦宫归来的曹丕,将朝会经过尽数道来,目光望向了眼前两位心腹智囊。

一人乃陈群。

另一人,则为司马懿。

自劝说袁熙降秦后,司马懿便摇身一变,从魏臣变成了秦臣。

鉴于司马防与曹操这一层关系,还有兄长司马朗打前站,再加上劝说袁熙降秦有功,司马懿本来是有机会位列朝班。

但他没有。

或许是吸取在魏国时的教训,这一次他选择掩盖起了自己的锋芒,以守孝为名,名正言顺的婉拒了曹操的高官厚。

当然,守孝不过是幌子,在守孝期间,他成功的搭上了曹丕这位秦国长公子。

当年因司马防这层关系,司马懿年少时便曾与曹丕相识,勉强算得上是少年玩伴吧。

而此时的曹丕,正苦恼于曹操对弟弟曹植的喜爱,心中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生恐成为第二个袁谭,自然是急切于笼络一批能人智士,为自己出谋划策。

可惜郭嘉,程昱这帮谋臣们精明的很,果断的选择了不站队,对他和曹植两不相帮。

这种局面下,司马懿就相当于雪中送炭,曹丕与其相见未久,便深深为司马懿的才智所打动,很快就引为了心腹。

“子桓公子,大王这不是不想进位称帝,他是想名正言顺的称帝,而不背负后世骂名。”

“这对公子你来说,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呀。”

司马懿几句话间,听的曹丕既惊又喜,忙是示意司马懿说下去。

“其实大王的意思,是暗示我们要说服天子,仿效当年尧舜旧事,将皇位禅让给大王。”

“尧舜之事,为后世传为美谈,大王唯有仿效尧舜旧例进位为帝,方才名正言顺,不会背负后世骂名呀。”

司马懿戳破了曹操心思。

曹丕恍然大悟,说来说去,曹操还是既当又当嘛。

司马懿凑近曹丕,压低声音道:

“公子现下要做的,就是即刻带兵入宫,逼迫天子写下禅让诏书,再带头上一道劝进表!”

“如此一来,大王就能名正言顺登基称帝,而公子便成了大王登基的第一功臣!”

“有此大功在此,公子便在将来与子建公子的竞争中,立于了不败之地!”

曹丕眼眸精神一闪,霎时间幡然省悟,激动到一跃而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仲达啊仲达,有你相助,子建他焉有机会与我争位!”

“好好好,我现下就入宫,逼那刘协禅位于我父王!”

曹丕一声狂笑,转身扬长而去。

“子桓公子,子桓公子——”

一旁的陈群手捧着一卷竹简,显然是有话想说。

曹丕心思却全在逼刘协禅位上,根本无心给他说话机会,转眼已大步流星而去。

“长文兄,你这是?”

司马懿目光落在了陈群手中那卷竹简上。

“哦,这是我花了一年多时间,为大王拟定的一套选官之法。”

“你也知道,以我现下的官位,还没有资格面见大王,亲自呈献。”

“所以我今日前来,原是想请子桓公子,将这套选官之法,代为呈献大王,谁想……”

陈群摇头苦笑,将竹简放在了案几上。

“选官之法?”

司马懿好奇心起,将那竹简拿起,细细观详起来。

竹简之首,写着《九品官人法》五个字。

“中正官,九品,嗯,有意思……”

司马懿眼眸放亮,越看兴致越浓,渐渐捧在手中是沉浸于其中。

半晌后,竹简合上。

司马懿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折服的目光看向陈群:

“长文兄真乃天下奇才,你所创这《九品官人法》,一举革除了察举之制的弊端,实乃为我大秦选贤任能的良法也!”

“仲达过奖了。”

陈群自嘲一笑,却又面露顾虑:

“只是大王用人,素来主张唯才是举,不问德品家世。”

“我所拟这九品官人法,除却才学之外,还要将家世,德品一并考量在内,似乎与大王的用人之法有所相悖。”

“我是担心,此法就算献上去,大王未必会采纳呀。”

司马懿却是一笑,语气中透出一丝玩味:

“此一时彼一时,大王唯才是举的用人之法,现下已不合时宜,不利于和刘备争夺人心。”

“长文你放心,你此法只要献上,我料定大王必会采纳!”

“不,应该说是不得不采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