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381章 幽州,我回来了,子龙安在?再等等,连同胡虏咱一块收拾了!

易水南岸,楚军主营。

刘备正立马于岸滩,远远望着对岸易京壁垒。

那一条壁垒,离岸不足五十步修筑,高有三丈,里外三层,皆以土石所筑。

除了石筑的易京主城外,绵延数里的壁垒上,箭塔,望楼等等不计其数,形成了一套立体式的防御体系。

这样一道壁垒,光远远望之,就令人望而生畏。

“当年公孙伯圭,便是在那一座城楼上,举火自焚的吧。”

刘备抬手遥指对岸那座巍峨的主城楼,语气之中隐约透着一丝伤感。

毕竟当年他与公孙瓒师从于大儒卢植,有着深厚的同窗之谊。

自己能做上平原令,还是公孙瓒的保举。

虽说当初自己先救北海孔融,又应陶谦之邀往救徐州,最终与公孙瓒分道扬镳,但那份同窗之谊却仍在心中。

闻知公孙瓒陨命于易京的消息时,他心中着实是唏嘘惋惜了好一阵子。

如今立马易水,亲眼看到那位同窗陨命之地,不禁勾起了他几分伤感之意。

“那城楼还看得见火烧后的烟痕,明显是袁尚事后修筑,应该就是当年公孙瓒举火自焚之地。”

萧方羽扇遥指,轻声推测道。

刘备微微点头,却又叹惜道:

“伯圭为人豪义,于孤有提携帮衬之恩,可惜当年因种种原由,孤去往了徐州,未能与他并肩而战。”

“孤着实是没想到,当年威震塞外,杀得诸胡闻风丧胆的白马公孙,会以举火自焚这等结局收场。”

老刘的言语中,明显对公孙瓒的结局深为惋惜。

“公孙瓒镇守边地,杀胡无数,确实是有功之臣,亦是难得的当世名将。”

“可惜他这个人,一生太过顺风顺水,从未受过什么挫折,这样的人心气太高,性子太傲,最容易刚折。”

“故而界桥一战,他自以为稳操胜算,却没想到被袁绍大破,连自己最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亦全军覆没。”

“只此一战,公孙瓒便被打出了心理阴影,被打没了傲气,打没了自信心。”

“身为三军之主,若没有必胜的信心,又怎么可能取胜?”

“所以他才会在连战连败中,想出了修筑易京壁垒,屯粮百万斛坚守不出,以观天下时变这种荒唐的手段。”

“公孙瓒输就输在,他前半辈子太顺,栽了一个跟头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所以说,年轻的时候,吃点亏未必就是坏事。”

萧方一席话,将公孙瓒败亡的根源点破。

刘备若有所悟。

“大王啊,公孙伯圭死都死了,你就别为他伤感了。”

“咱现下已杀了袁绍,又把他儿子逼到了易京,咱们只要破了易京,杀了袁尚,不就等于给公孙伯圭报了仇么。”

张飞却不以为然的宽慰道。

刘备心头一震,仿佛为张飞的话所提醒,再次望向易京的眼神中,已多了一层意味。

“说起公孙伯圭,臣倒是想起了子龙。”

关羽忽然开口,捋着美髯道:

“当年子龙跟随大王,咱们一同前去救了北海,又去解了徐州之围。”

“若非是子龙兄长病故,他也不会回河北奔丧,多半会继续追随大王左右。”

“公孙伯圭败亡后,子龙也没有音讯,现下也不知他是生是死。”

子龙。

常山赵子龙,那个曾经公孙瓒的部下,白马义从的统领之一。

关羽是触景生情,不由想起了这个故人。

“子龙义胆无双,武艺绝伦,确乃世之奇男儿!”

提及赵云时,刘备眼中立时神彩飞扬,开口便是一通盛赞。

尔后话锋一转,却又叹道:

“自与袁绍开战后,孤也曾数度派人回河北,往常山子龙家乡去寻找子龙,却始终没找到他的踪影。”

“不过以子龙的武艺,只要没有死在易京之战中,便定能保得性命无忧。”

“此番孤拿下易京,收复幽州之后,再广派人马仔细寻找子龙吧。”

正当刘备兄弟三人,在这边感慨旧人旧事之时,田丰收执一道帛书,神色凝重的赶至了河滩。

“大王,右北平田畴来了密信。”

“他在信中称,乌桓单于蹋顿,不久前率四万乌桓铁骑由辽西南下,正一路向易京方向而来。”

“田畴推测,必是袁尚勾结了蹋顿,引得乌桓骑兵前来易京助战!”

“故田畴便派信使,抢先一步前来送信,以向大王示警。”

乌桓?

四万铁骑?

这几个字眼,令在场所有人,皆是神色为之一震。

刘备感慨变为警惕,忙是接过田丰手中密信。

“袁尚此贼,为与孤为敌,竟不惜勾结乌桓人深入到河北腹地,直抵易水么…”

看过几眼后,刘备眉头深凝,眼中怒色渐起。

张飞立时勃然大怒,大骂起了袁尚勾结胡人。

一时间众将无不愤慨。

“袁尚此举倒也不奇怪,现下幽州义军四起,反抗他袁家的豪杰遍地开花,他是粮草兵源皆失。”

“没有幽州做后盾,就凭他那几万兵马,怎么可能守得住易京防线。”

“当年袁绍为南北夹击公孙瓒,就曾策封加和亲笼络过蹋顿,现下袁尚为求自保,勾结蹋顿引乌桓人大举入河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萧方却冷冷一笑,点破了袁尚动机。

“国相言之有理呀。”

田丰微微点头,却是叹道:

“当年袁绍与乌桓和亲,放弃公孙瓒打击压制乌桓人的策略,纵容放任乌桓盘踞蚕食边郡,臣就曾极力反对过。”

“臣也提醒过袁绍,胡人狼子野心,若放任他们在幽州扩张,早晚必会成汉人大患。”

“可惜袁绍急于南下灭曹,对臣劝谏是置若罔闻。”

“如今袁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负隅顽抗,竟不惜将乌桓人从边地引至河北腹地!”

“乌桓人不事生产,这一路南下必会烧杀抢掠,以供其军需所用。”

“只怕幽州士民,难逃乌桓人的荼毒了。”

刘备心中一凛,眼前仿佛已浮现出一幅乌桓铁骑所过,幽州百姓家破人亡,被洗劫一空的画面。

幽州毕竟乃是他的家乡,如今要为乌桓铁蹄践踏,他岂能不怒。

“袁尚这奸贼,竟勾结胡人,祸害幽州,实为可恨!”

“孤若破易京,若不杀之,难消孤心头之恨!”

刘备马鞭遥指易水对岸,口中恨恨发誓。

关羽亦被激怒,拱手道:

“大王,既是如此,那我们更要对易京发起进攻,务必要在乌桓人抵达之前,将袁尚诛灭才是!”

众将陡然间被提醒,尽皆愤然请战,要急攻易京。

“国相,你以为呢?”

刘备虽也怒意熊熊,却仍不忘要征询萧方的意见。

萧方沉思片刻后,却道:

“我军若现在强攻易京,攻自然是攻得下来,但臣却以为我们不如再等等。”

刘备一怔,萧方的回答显然令他颇感意外。

张飞却急了,叫嚷道:

“我说国相啊,咱还等等什么啊,再等乌桓人就到了啊!”

众将也纷纷点头称是。

萧方眼中一道诡色闪过,却是冷笑道:

“翼德你说对了,我们就是要等乌桓人前来。”

张飞懵了。

刘备也好,田丰也罢,所有人皆是一愣。

乌桓人要是来了,合袁尚手中兵马,便有近七万余步骑!

如此一来,再攻易京的难度,岂非便是倍增?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众人中满眼问号,理解不了萧方用意何在。

“乌桓人现下已过右北平,就其行军速度来推算,现下只怕已过了渔阳,离易京所在的涿郡已不远。”

“那么沿途幽州郡县,为乌桓人祸害荼毒已成定局,就算我们今日就能击破易京斩杀袁尚,也来不及北上阻止乌桓人为祸幽州。”

“既然牺牲已无法避免,那我们何不让幽州士民的牺牲更有价值,我们就坐等乌桓人前来易京,正好将他们与袁尚一并荡灭!”

“如此一来,大王不但灭了伪魏,还顺手重创乌桓主力,一举解决了乌桓人盘踞边地,随时南下抢掠,为祸幽州的威胁!”

萧方羽扇遥指对岸,不紧不慢的道出了自己的布局。

刘备与众人神色一振,蓦然省悟过来,明白了萧方深意。

“乌桓人盘踞于幽州北部,一日不除则幽州一日难安。”

“孤就算杀了袁尚,灭了伪魏,稍后也会对乌桓人用兵,以彻底收复幽州。”

“但介时却要劳师远征,深入辽西苦寒之地,将士们辛苦不说,大军远征在外,还会给了伪秦可趁之机。”

“景略你的意思,便是借着乌桓人救袁尚为契机,将其主力骑兵一举在易水一线歼灭?”

“如此一来,孤将来便不必再劳师远征,便能一举解决幽州边患之苦?

“此乃一箭双雕之计,景略你是否是这个意思?”

刘备作为君王,其格局眼见放眼天下,也只有曹操能相提并论。

听得萧方一席话,立时便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

萧方面露赞佩,拱手道:

“大王圣明,臣正是这个意思。”

当年历史上,曹操攻陷幽州后,为解决边患问题,就曾率军大举北征乌桓。

白狼山一役,张辽更是阵斩蹋顿,助曹操一举大破乌桓骑兵。

从此乌桓人便一蹶不振,彻底丧失了对幽州的威胁,渐渐销声匿迹。

当然,后来鲜卑人代替了乌桓的生态位,崛起于塞北,重新入寇威胁幽州,那又是后话了。

有史为鉴,现下乌桓送上门来了,萧方自然要让老刘顺水推舟,就在这易水一线收拾了这帮胡人。

“嗯,还是景略深谋远虑,考虑的深远!”

刘备格局立时被打开,欣然赞道:

“好,就依景略所说,孤就先不急于攻易京,坐等乌桓人前来,将这班胡虏和袁尚这伪魏余孽,一并荡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