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237章 受命于天!贾诩:若我投奔刘备又会怎样?欲破寿春,先破袁曹!

“传国玉玺!”

沮授四个字缓缓出口。

大帐中,所有人都神色为之一震。

袁绍神经蓦然间绷,半开半阖的眼睛,陡然间睁开。

他瞬间明白了沮授的深意。

当年孙坚攻破洛阳,无意间得到了这象征皇权天授的玉玺,却拒为了己有。

孙坚死后,这传国玉玺便为孙策所有,孙策为了拿回自己的部曲,又将传国玉玺献给了袁术。

袁术胆敢称帝,也有手握传国玉玺的底气在内。

毕竟“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诱惑,可不是谁都能经受得住。

而袁术被刘备所杀,吕布窃占淮南后,这传国玉玺,自然就落到了吕布手中。

沮授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借着吕布求救之机,逼其将传国玉玺献上!

传国玉玺,天命所在啊…

若打赢了曹操,攻陷了许都,又手握传国玉玺,这在天下人心中象征着什么,还用得着过多解释么?

沮授虽然最初反对袁绍南征,是为维护河北士人的利益,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摸不透袁绍的野心。

既然袁绍南下已是既成事实,对刘氏取而代之已是大势所趋,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帮袁绍将传国玉玺拿到手。

袁绍拳头悄然握紧,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道不易觉察的兴奋。

兴奋一闪而逝,袁绍干咳几声,脸上旋即堆起大义凛然。

“公与言之有理!”

“传国玉玺乃天子圣物,若落入刘备曹操等野心之徒手中,他们必会借重于传国玉玺谋逆篡位。”

“此等国之神器,自当由老夫来保管,待老夫击灭曹贼,迎奉天子之后,再将其献归天子。”

袁绍当着众臣面,自然不敢公然表露窃占传国玉玺的野心,便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郭图逢纪等人,忙是对袁绍的忠义一片赞颂。

于是计议定下,许攸则星夜兼程离官渡,向东往徐州而去。

吕布的使者则带着袁绍的条件,匆匆忙忙南下还往寿春。

关中,扶风郡治所,槐里城。

郡府之内,一位国字脸的中年武将,正端详着手中那道诏书。

那是天子刚刚送抵的密诏,令他发麾下西凉部曲出潼关,倍道兼程前往许都,接受大公子曹昂统领,南下奔袭阳泉,以解吕布之危。’

“天子这道密诏,应该是曹公的意思,文和,你说我是奉命还是不奉命?”

马腾面色犹豫,抬头看向了那位须发半白,年过花甲的黑衣谋士。

贾诩。

当年受张绣之邀,原本离开关中,往南阳投奔张氏叔侄。

谁知刚出潼关,却得知张济已为刘备所灭,张绣率残部降了刘备的消息。

这位毒士无奈之下,只得又折返回了关中,几经权衡后,投入了马腾麾下。

贾诩的智计,西凉诸将自然是无人不知,马腾是如获至宝,当即奉为了谋主。

于是靠着贾诩的智计,马腾一举击杀韩遂,连破各关中大小诸侯,数年间将自己打成了关陇最强的一路诸侯。

袁曹决战前一年,曹操派钟繇持节经略关中,贾诩又劝说马腾上表归附朝廷,名义上倒向曹操阵营。

马腾对贾诩言听计从,遂遣子侄入朝为质,换取曹操借天子名义,封他为前将军加槐里侯,坐镇扶风郡。

如今袁曹鏖兵于官渡,马腾名义上听从曹操号令,实则是保持中立,并未派一兵一卒参加。

现下曹操却忽然令他出兵,去淮南帮吕布解围,马腾难做决断,自然要向贾诩求问。

“他袁曹争锋,咱们马家两不相帮,已经是对得起曹操。”

“现下曹操却想让咱们出兵,还大老远跑去淮南,帮那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吕布解围,咱们凭什么听他的?”

“父帅,儿以为这道密诏,父帅该当婉拒。”

未等贾诩开口,一位二十多雄,英武雄健的年轻武将拍案而起,便抢先一步否决。

马腾眉头微皱,不悦道:“孟起,先莫要急着下定论,先听听文和意思。”

年轻武将咽了口唾沫,只得重新坐下。

贾诩捋着半白细髯,淡淡道:“老朽的看法,倒与孟起将军不同,老朽以为将军你当奉此诏!”

马腾面露困惑,示意贾诩说下去。

“首先,这是天子诏令,将军你身为大汉前将军,奉诏出兵乃是为臣本份。”

“其次将军此番出兵,是去解淮南之危,并非是与袁绍为敌,于袁曹之争仍可属于中立。”

“再者曹公所以去救吕布,是怕为刘备夺得淮南,两面受敌而败。”

“曹公若败,则袁绍必得中原,介时其雄踞两河,天下将无人能再与之抗衡,袁家兵锋随时将转向关中。”

“当年董卓杀袁氏五十余口,袁绍对我们西凉人有多恨,想必将军伱也心知肚明。”

“难道将军当真想看到,曹公被袁绍刘备南北夹击,为袁绍所灭不成?”

贾诩洋洋洒洒,列出了三条理由,力主奉诏。

尤其是最后一条理由,听得马腾是后脊发凉,狠狠打了个寒战。

“文和言之有理,若袁绍得中原,我西凉人皆死无葬身之地也!”

“天子这道密诏,我必须要接,帮曹公就是帮我们西凉人自己,就是帮我马氏一族!”

马腾一拍案几,做出了决断。

尔后目光向马氏众子弟一扫,喝道:

“子岳听令,吾命你率三千马家军,即刻由潼关前往许都,听从那曹家大公子的号令行事。”

“侄儿遵命!”

马氏子弟中,一位年轻武将起身,慨然领命。

贾诩暗松了口气,目光望向了淮南方向,眼中掠过一丝微妙神色。

“倘若当年我听闻张济覆灭,没有折返回关中,而是继续前往南阳,去投奔了那刘备,又会是怎样结局呢…”

寿春城南,刘军主营。

一座沙盘已搬在了中军帐内。

沙盘上,将寿春城的布局图,以及刘军四面围营,皆是等比例堆彻在上。

“袁术初至淮南后,曾对寿春城有过一次修筑,僭越称帝后,又强征万余民夫,对城墙进行了加高加厚。”

“吕布取代袁术,占据了寿春后,虽未大规模修筑,却在原有的基出上修修补补,增设了不少箭楼之类防御工事。”

“以辽对寿春城的了解,此城就算不是天下第一坚城,其坚固程度也绝对名列前茅。”

作为吕布旧部,张辽对寿春城的虚实,自然是了如指掌,当即指着沙盘详细描述了一番。

“吕布虽几番惨败,但手中还握有一万余兵马,守城应该是足够了。”

“而以陈宫的智谋,必会将我们所有攻城手段,全都考虑进去,提醒吕布做出相应的防范。”

“就比如有细作传回消息,称吕布已在城墙内侧,掘出了近丈许深的一条壕堑,显然是防范着我们偷掘地道入城。”

“故以统之见,倘若吕布决心死守,我们想强攻破寿春的话,难度可以说极大。”

“纵然强攻破城,我军只怕也要损失惨重,乃是一场惨胜,实属得不偿失。”

庞统跟着一番分析,将攻城的难点道破。

接着轮到陆逊上前,指着沙盘道:

“寿春城确实坚固,逊与士元商量过,强攻实非易智之举。”

“但此城也并非无懈可击,其软肋就在于粮草不足,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左右。”

“故逊的意见是,我们可对寿春围而不攻,等城中粮尽,军心瓦解之时再行攻城,介时必轻松可破。”

经过几人的一番分析后,老刘和众将对寿春城也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陆逊所提的攻城方略,众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景略,伯言他们的提议,你怎么看?”

刘备在拍板之前,自然不忘要征询萧方的意见。

当他和众人转过头来时,却发现萧方的目光并不在沙盘中的寿春城上,而是在更广阔的地图上游移。

“士元他们分析的有理,伯言所说的围而不攻,待敌粮尽,方也赞同。”

萧方先是点头,接着抬手往北一指:

“只是主公有没有想过,袁绍和曹操这两条巨鳄,他们会容忍彼此死磕官渡,却让主公坐收渔利,从容不迫的围困寿春,夺取淮南吗?”

这一问,问得老刘与众人神色一震,所有人的目光,皆从寿春城,被引向了官渡所在。

在那里,袁曹近二十万大军,已经僵持了将近一月有余。

那是一场决定北方归属的生死决战,袁曹双方都投入了自己压箱底的家当,誓要决出生死。

相比于袁曹的死战,如萧方所说,他攻取淮南之战,倒确实有趁机捡漏之嫌。

“军师的意思是,袁绍和曹操二人,会出兵淮南,插手吾与吕布之战?”

刘备从萧方的提醒中,很快推出了其中深意。

萧方不答,羽扇抬起,分别指向了寿春东西两端,两座城池。

“阳泉城和盱眙城,就如同淮水两头的两道锁扣,将寿春锁在其中。”

“方料想曹操和袁绍二贼,必会由许都和徐州出兵,一方攻取阳泉,一方攻取盱眙,以威胁我军侧后,逼迫主公撤寿春之围。”

“所以主公欲破寿春,攻城倒是其次,首要之事,乃是在阳泉和盱眙,先破了袁曹二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