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162章 门神启动,送曹操块铁板!咱智取柴桑!如此机密,军师从何得来?

“霍峻,霍仲邈!”

萧方缓缓道出了那个名字。

这位在历史上,可是跟守陈仓的郝昭,并称为两大门神猛人。

当年老刘取益州,这位就靠八百人守葭萌关,硬生生守了近一年之久。

期间甚至还主动出击,大破益州军,拿到了斩首之功。

虽说刘璋比曹操菜了不少,但守葭萌关能守一年,守叶县打个对折,守半年总没问题吧。

萧方就不信,他曹操放着关中还未经略,放着袁术还活蹦乱跳不管,真能闲到半年啥都不做,就死磕叶县。

“备想起来了,先前拿下江陵时,军师就举荐过这个霍仲邈,还说此人善于守城!”

刘备先是眼前一亮,旋即又顾虑道:

“只是这霍仲邈,备记得不过二十出头,当真仅凭三千兵马,就能拖住曹操几万大军那么久?”

老刘对霍峻的能力还是有些存疑的。

萧方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举荐霍峻。

毕竟历史上的霍峻,要在十年之后,才能一战成名,成就门神之名。

故而先前收取荆南四郡时,他特意叫老刘给了霍峻七百兵马,去收取武陵郡。

霍峻不负所望,顺利的接收了武陵郡不说,还以七百兵马守沅陵城,抵挡住了近万名五溪蛮的围攻,最后还夜袭敌营击破了五溪蛮兵。

事实证明,现下的霍峻,已经具备了门神的守城天赋。

所以萧方才会在这关键时刻,敢向老刘举荐重用他。

“年长未必不是庸才,年轻也未必就没有过人之能。”

“方比那霍峻,不也就年长几岁而已么?”

萧方淡淡一笑,以反问回应了老刘的担忧。

刘备一怔,旋即眼中疑云尽散,欣然道:

“军师言之有理,不光是军师,军师举荐的那些荆襄贤才,不皆是以年轻才俊居多么!”

“好,既是军师信这霍仲邈,备自然也信!”

当下,刘备便即刻拟定调令,命霍峻星夜兼程由武陵赶往叶县,接手叶县防务。

不过曹操毕竟不是刘璋,萧方虽然信任霍峻,却还是做了两手准备。

首先给魏延增兵五千,使宛城的守军数量增加到八千左右,以确保就算叶县出了意外,魏延也有足够兵力守住宛城,守到老刘率军回师。

除此之外,考虑到曹操麾下谋士如云,光靠魏延的勇力还不够,还需得派一个有份量的谋士,前去辅助魏延。

萧方便果断向老刘提议,令徐庶北上宛城,去为魏延出谋划策。

刘备对萧方自然是言听计从,所提建议全部采纳。

徐庶遂拜别而去,离开夏口,星夜兼程赶往叶县。

北面之事安排已毕,刘备便抓紧时间,休整将士,修缮战船,等着柴桑方面的消息。

数天后,身为卧底的陆逊,传来了第一手情报。

太史慈合五县之兵,北上进逼虎林,威胁切断长江航道。

韩当不敌,只能向孙策求助。

孙策无奈之下,不得不亲率一万五千余水军,离开柴桑往虎林对付太史慈。

临行之前,孙策令周瑜为都督,率一万五千余兵马,坐镇柴桑留守。

同时韩当则被从虎林调往柴桑,以副都督之职辅佐周瑜守城。

“军师的调虎离山之计成了!”

“子义出兵虎林,果然逼迫孙策亲自出马,还调走了柴桑半数兵马!”

刘备看着手中陆逊的密报,欣喜到拍案大赞。

萧方却云淡风轻,脸色并未有波澜,似乎对于这般结果,早就在意料之中。

“曹操大军已入许都,相信不出数日,必会大举南下兵围叶县。”

“虽有霍仲邈镇守叶县,我们也不能耽搁时间,如今既是孙策已被从柴桑调走,我们也该尽快挥师东进,趁虚拿下柴桑了!”

萧方羽扇向东面方向一指,眼神语气中,一抹杀意隐隐已现。

刘备当即下令,召集众将,共议攻取柴桑之事。

半个时辰后。

郡府内,众将齐集。

当刘备宣布要顺江东下,攻取柴桑之时,府堂内立时一片沸腾。

“请主公下令吧,末将愿率为前驱,一举为主公踏平柴桑!”

甘宁一跃而起,慨然请战。

张飞立时急了,跳将起来叫道:

“兴霸,这鄂山一战头功已是你的,咋攻取柴桑之功你还抢啊,你也太贪了吧。”

“兄长,这先锋说啥也得让俺做,伱放心吧,俺定把周瑜那厮砍了!”

二将争功。

诸将紧跟而起,纷纷是慷慨热血,争相请战。

府堂之内,充斥着志在必得的气息,仿佛拿下柴桑在诸将看来,已是易如反掌。

刘备看着颇有轻敌苗头的众将,不由一声轻叹。

这也难怪了,经历了鄂山一战的大胜,孙策在众将面前算是露了底裤。

众将的心态,也从曾经对小霸王威名的忌惮,演变成了现在了轻视。

更遑论眼下孙策已被调虎离山,柴桑只剩下个周瑜,众将更不会放在眼里。

且以己军现在的实力,无论水战陆战,相对于柴桑江东军,都已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诸将狂妄,自然也有狂妄的资本。

“骄兵必败!”

“我军虽已占据优势,却绝不可滋生轻敌情绪,否则必败无疑!”

刘备一声沉喝,打断了众将的争功。

府堂内的喧嚣,立时沉寂了下来。

“孙策虽已中了军师调虎离山之计,但柴桑城中毕竟还有周瑜坐镇。”

“此人鄂山一战,虽为军师识破其计策,但其足智多谋却是事实,其统军之能也非同小可。”

“何况那孙策临走之前,还将韩当调至柴桑辅佐周瑜,此人乃孙氏两代老将,威望于统军之能皆也不可小视。”

“据我情报所知,柴桑城粮草充足,城墙高厚,四周哨戒密布,其上游沿江一带,又修筑了数道坚固的坞壁要塞,可谓是固若金汤。”

“我们此番攻取柴桑,断然不能轻敌大意才是!”

刘备冷静的将柴桑城的虚实,向诸将挑明。

众将的轻敌情绪,这才被压制了下去。

萧方则微微点头,对老刘的冷静心下暗暗赞许。

胜不骄败不馁,光凭这一点,老刘就是一个比曹操更合格的君主。

“主公能知骄兵必败,便已胜过孙策十倍,柴桑必得,江东必取也!”

一直不作声的萧方,终于开口赞许了老刘。

接着话锋一转,却冷笑道:

“不过主公不小看周瑜,不轻敌自大,却并不代表着,我们不能智取柴桑。”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又振奋起来。

一句“智取柴桑”,听得老刘精神大振,忙是惊喜的望向萧方。

不用想,咱们这位神机妙算的军师,必定又是胸有奇策了。

“景略有何妙计,可智取柴桑?”

刘备便满怀新奇,迫不及待的问道。

萧方叫许褚拿来地图,铺展在了刘备和众将面前。

“主公请看,这攻取柴桑进兵路线,可不止是沿长江顺流东进一条路。”

“往夏口以西有陆口,陆水由此汇入长江,若沿陆水向东,穿越幕阜山脉谷地,便能进入豫章郡。”

“尔后再沿修水北上,就能直抵柴桑以南。”

“方的计策便是,主公亲率水陆主力,沿江东进从正面进逼柴桑。”

“周瑜兵少,若据守柴桑不出,则势必会陷入我军包围之中,这一定是他不愿对面的。”

“所以他只能率主力出城向西,依靠事先修筑的坞堡要塞,来阻挡我军进围柴桑。”

“如此,则柴桑城必定兵力空虚。”

“主公则可另遣一将,率数千山地步军走陆水这条路,出其不意从柴桑以南发起突袭。”

“如此一来,何愁不能速破柴桑!”

萧方羽扇指着地图,将事先早就拟定的计策道了出来。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所以发生在赤壁,正是因为赤壁位于陆口上游。

当年周瑜扎营在赤壁,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为拱卫陆口,以防止曹操利用优势兵力,走陆水道直插柴桑,抄了吴军后路。

萧方这声东击西,陆上偷袭柴桑之计,灵感正是源自于此。

这条计策一出,刘备甘宁等人,还在盯着地图,琢磨着萧方此计的可行性。

黄忠却眼眸一亮,拍着地图大赞道:

“军师说的没错,这长沙郡确实有这么一条道,虽说崎岖,又绕了远路,却确实可由陆路直抵柴桑以南!”

“忠久镇长沙,若非军师提醒,险些忘了这么路,当真是惭愧惭愧!”

众人精神大振,惊喜叹服的目光齐望向萧方。

黄忠镇守长沙多年,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连黄忠都站出来力铤萧方此计,那还有什么可怀疑。

“荆州的山川地形,一草一木,景略你果然皆了然于心!”

刘备啧啧慨叹,欣然笑道:

“好,就用景略此计,我们声东击西,奇袭柴桑!”

老刘这边刚拍板,黄忠脸上的振奋,却旋即收起,忽然似想到了什么。

“军师,这陆水道确实可避过长江,绕往柴桑以南。”

“但我可听闻,周瑜在柴桑方圆十里之内,都设有关卡哨戒,显然是有所防范的。”

“我军若不能避开这些哨戒关卡,多半会在接近柴桑前为城中留守兵马警觉,及时关闭城门登城备战。”

“若是如此,我奇袭之军,便未必能速破柴桑城。”

“而上游周瑜,一旦闻讯,势必会率军火速回师,介时这奇袭之计岂非功亏一篑?”

黄忠不亏是老将,经验丰富,知道奇袭并非那么简单,几句话道出了此计破绽所在。

刘备眉头微微凝起,目光看向了萧方。

萧方则似乎早料到会有这般质疑,便从许褚手中,接过了一幅卷轴,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缓缓展开。

刘备和黄忠等诸将,凑上近前,齐齐围看。

黄忠看着看着,蓦然变色,一脸惊喜的问道:

“这是柴桑城的城防图,连同城外二十里内的哨戒关卡,以及通关口令都在这上边!”

“如此机密之物,军师是从何得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