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115章 一道书信,就叫黄忠无用武之地?刘表:姓黄的果然皆不可信!

早已备好计策?

令黄忠无用武之地?

听这意思,咱这萧军师,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知晓这黄忠的实力?

更判断出,黄忠是他攻取江陵的最大障碍?

故而提前就酝酿好了对付黄忠的妙计?

刘备脑海中,立时闪过无数个猜想,最后却汇成了一个念头:

军师是深谋远虑依旧啊…

心中感叹过后,刘备欣然问道:

“不知军师有何良策,可叫这黄忠无用武之地?”

众人皆是竖起耳朵,心怀着好奇齐望向萧方。

“阿亮,黄公的那封信,你带来了没有?”

萧方却不答,反是向诸葛亮伸出了手来。

诸葛亮先是一怔,旋即想起什么,忙是取出了一道书信放在萧方手中。

“主公,这是方离开襄阳之前,请黄公写给黄忠的一封书信。”

“主公可将此书射入江陵,交给那黄忠便是。”

说着萧方便将那书信,又交在了刘备手中。

“黄公的书信?”

刘备眼神狐疑,便将那书信拆开一看。

黄承彦与黄忠,同属黄氏子弟,论辈份,黄承彦还得称呼黄忠一声族兄。

只是黄忠乃旁支,黄承彦却乃黄氏宗家,分居不同之地,平素来往并不多。

但黄承彦毕竟还识得黄忠,生平还有过几次会面。

这封信的内容,便是黄承彦便以族弟的身份,劝说黄忠归降于他。

同时还声称,萧方有妙手回春之能,还可医治好其子黄叙。

刘备蓦的明白了。

萧方所说对付黄忠之策,就是招降这位老将,把他变成自己人!

毕竟有招降文聘的先例,招降黄忠倒也不是不可行。

关键是,萧方是如何对这黄忠,了如指掌到如此地步,竟还知晓其有一个染病的儿子?

这也知己知彼到有些不可思议了吧…

刘备心下暗自惊叹,低头再次审视黄承彦这封书信,忽然又看出了些许破绽。

当初文聘归降,是因实施离间计在先,令刘表对文聘心生猜忌。

有了这一层的铺垫,才有后来换回文聘家眷后,文聘顺理成章的归顺。

而对于黄忠,就凭黄承彦这一封劝降书,就能劝动黄忠背叛刘表?

“军师,这个黄汉升,当真会因救子心切,就背弃刘表?”

刘备抬起头来看向萧方,言语中多少流露出几分怀疑。

此言一出,左右诸葛亮,徐庶,乃至文聘等人,立时明白了萧方这封书信的用意所在。

“这个黄汉升,还是颇有些风骨的。”

“光凭一个为其子治病的诱饵,自然不可能诱他来降。”

“黄公这封书信,目的也不是为诱降黄忠,而是为让刘表不用黄忠。”

萧方眼中透着几分诡色,道出了玄机。

刘备眉头深凝,眼中思绪翻转,却未能听出萧方言外之意。

“我明白了,姐夫这道书信,莫非是一道离间计?”

诸葛亮眼眸一亮,脱口而出。

不愧是卧龙的资质,水镜三杰中排名第一,果然是先徐庶一步看出了自己此举深意。

萧方微微点头以示赞许,示意诸葛亮说下去。

“这黄汉升虽乃黄氏偏支,但毕竟也姓黄,论辈份乃是黄公族兄。”

“而黄公如今却已率黄家,全力拥护主公。”

“除了黄公外,还有那黄祖拥兵自重,几次三番推拒刘表的调令,不肯率江夏军施以援手。”

“有他二人为前车之鉴,刘表心中对黄氏一族必是心存芥蒂,对黄忠天然就不可能完全信任。”

“姐夫这道劝降书,倘若给刘表知晓,必会对黄忠更生猜忌,愈发不敢重用于他。”

“而黄忠和其麾下数千长沙兵,恰恰又是刘表守住江陵的关键所在。”

“刘表对黄忠心生猜忌,不敢倚重其守城,黄忠不就没了用武之地,主公攻取江陵,不就少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了么?”

诸葛亮口若悬河,一番分析将萧方此计深意点破。

萧方满意的点点头,赞许道:

“阿亮啊,看来主持宛城政务这几日,你这智计见识又精进了不少,很好!”

这番夸赞,自然等于默认了诸葛亮的推测。

刘备恍然明悟,不禁连连点头:

“原来军师此书,乃是一道离间之计,还将这黄汉升黄氏子弟的身份也考虑在内。”

“嗯,还是军师思虑周密,此计确实甚妙。”

刘备眼中疑云尽释,当下便要安排弓弩手,将此书射入城中。

这时。

一直沉默的徐庶,却干咳几声,拱手道:

“主公,萧军师,关于这离间计,庶有些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备先是一怔,尔后拂手笑道:

“咱们既是议事,自然是畅所欲言,元直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徐庶稍稍酝酿过后,便缓缓道:

“刘表固然对黄忠不可能尽信,若非他失了襄阳,嫡系精锐丧失殆尽,更不可能将长沙兵做为守城中坚。”

“可刘表应该很清楚,现下他已是无人可用,唯有依靠黄忠及其长沙兵,才有希望守住江陵。”

“这种局面下,军师这一道离间计,固然能加重刘表对黄忠的不信任,但能否彻底令刘表对黄忠生疑,弃而不用,庶倒以为未必。”

“刘表若两害取其轻,依旧决心冒险重用黄忠,却当如何是好?”

听得徐庶一番分析,萧方脸上同样浮现出赞许之色。

不愧是水镜三杰之一,虽然不及前边那两位,但能有如此透彻的见解,也足见其资质。

“军师,元直所言不无道理。”

“用黄忠固然有风险,可若不用黄忠,江陵城难保。”

“倘若换作我是刘表的话,极有可能也会如元直所说,两害取其轻呀。”

徐庶的话,也令老刘心生几分担忧。

萧方淡淡一笑,宽慰道:

“主公莫忧,其实元直所顾虑之事,方早已想到。”

“光凭黄公这道书信,确实不足以让刘表弃用黄忠,那咱们就再加上几笔,来个火上浇油,让刘表宁愿冒江陵守不住的风险,也不敢倚重黄忠。”

刘备眼神茫然,未能领会萧方深意。

萧方却也不多解释,将黄承彦那道劝降书拿过,提起笔来,在上边涂涂抹抹了一番。

“好了,这下应该够了。”

“主公,事不宜迟,速将这书信射入城内吧。”

萧方将劝降书交还给了刘备。

刘备低头再看,眼眸不由瞪大,满眼皆是困惑不解。

萧方所说的再加几笔,还真就是在这书信上加了几笔,不过却是将其中数段涂抹过去。

“军师,这是何意?”

刘备抬起头来,满面不解的问道。

这一次,即使是诸葛亮和徐庶,亦是一头雾水,暂时猜不透萧方此举用意。

萧方却不解释,只笑道:

“主公就容方先卖个关子,等这离间计若成,再解释给主公不迟。”

刘备是满腹狐疑,但想着萧方行事用计,向来是不走寻常路。

此举虽然怪异,必定有其深意!

“好,就依军师之计!”

“来人啊,速将此书,以强弓硬弩射入江陵城内!”

江陵城,府堂内。

“侄儿与黄汉升率五千长沙精兵,镇守北门,直面刘备主营。”

“西东两门,各有三千兵马镇守,城中留有两千兵马做预备队,随时增援各门。”

“各处城墙在加紧修固,箭矢檑木也已齐备。”

“大耳贼若敢来攻,侄儿必叫他折戟城下!”

刘磐满脸洋溢着自信,向刘表汇报城防情况。

刘表点头表示满意,略一犹豫后,却道:

“磐儿,你说这黄汉升,他当真心怀忠义,为叔可以倚重于他吗?”

刘磐一愣,没听明白刘表言外之意。

一旁蒯越却听得懂,便宽慰道:

“这黄汉升虽也是黄氏子弟,却乃黄氏偏支,与黄承彦和黄祖鲜有往来,主公无需因他姓黄便心存顾虑。”

“况且我军现下兵微将寡,这黄汉升武艺绝伦,其长沙兵又骁勇善战,乃是我们守住江陵的关键。”

听得蒯越这番话,刘磐方才转过弯来,明白了自家叔父言下之意。

“侄儿与黄汉升共事多年,确实鲜有见他与黄承彦黄祖有来往。”

“今叔父对他委以重任,破格提拔重用,我料他必心存感激,理应对叔父以死相报。”

刘磐也肯定了黄忠的忠诚。

刘表眼中的猜疑顾虑,只是稍稍收起几分,却叹道:

“这黄汉升确乃一员虎将,咱们守住江陵,也确实得靠他和他的长沙兵。”

“只是不管怎样,他始终姓黄,总归是让老夫不放心呀。”

话音方落。

忽有亲卫神色匆匆,步入了堂中。

“启禀主公,适才安插于长沙兵中的眼线来报,说是敌军以箭矢将一封书信,从长沙兵的防区射入城中。”

“那书信乃是黄承彦写给黄老将军,长沙兵已将那书信献给了黄老将军。”

听得这消息,刘表陡然变色,猛的跳了起来。

黄承彦?

那个投靠刘备的叛贼?

他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写信给黄忠?

还是刘备以箭矢射入江陵城内?

他意欲何为?

那封书信里,又写了什么?

刘表脑海中涌起无数个猜疑,后脊一阵发凉,当即大喝一声:

“来人,速传黄忠前来见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