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 煮茶赏石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 煮茶赏石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倒不是这原因。”干娘说道:“你义兄在电话里支支吾吾的,说是他们任务有点特殊,不方便老给家里打电话,国内的关系要尽量少联络。肘子你说他们不是在海外学习工作吗?怎么还任务上了?”

其实这件事儿周至一直就在怀疑,从卫宜读书工作的轨迹来看就很蹊跷,外语学院毕业后消失了一段时间,说是单位培训,然后去了新华社海外分社,接着联络了海外大学,重新变成留学生身份,在校期间又搭上了布莱尔律师事务所的线,成为了布莱尔的助手。

这个布莱尔是英伦的政治潜力股,周至自己上一世的记忆里,这货最后还做过首相。

因此从卫宜小姐姐的履职经历来看,周至总觉得有点什么东西在这里边。

不过这种话可不能跟干爹干娘说,不然他们会更加的担心,于是周至说道:“义兄这是得了失语症,把中文英文给用窜了,任务在英语里叫mission,还有一个意思叫做‘艰苦的旅行’,他现在在攻读人类学硕士,能有什么任务?我猜肯定就是跟我去凉山州搞田野调查一样,要去什么地方进行学术调查,差不多就和mission的语意符合了。”

“这样啊……会不会是要去非洲啊?”干娘的思路果然被转移了。

“这个完全有可能的。”周至说道:“也可能美洲,这两处地方有许多部落还有人类社会最早的雏形态,值得研究。”

“一定要提醒义兄,去那些地方要将该打的疫苗都打完,”麦小苗提醒道:“很多在欧洲和我们这里都已经不见踪影的传染病,在那些地方可依然是高发。”

奇怪的是干爹干娘对这种事情反倒不如何担心了,干爹甚至在语气里有些羡慕:“你们现在的条件可真是太好了,我们那个时候搞点田野调查都不敢跑太远,要不就是导师带着在周边乡镇进行,要不就是假期回到老家,在老家进行,总之就是一句话——节约经费。”

“没有经费那真是寸步难行。”干娘也感叹道:“我的毕业论文还是你干爹带着回了一趟龙会乡才完成的。”

“干娘你当时做的什么题材?”

“方言歇后语。”干娘端着奶茶说道:“受渝州的影响,我们这里也管那叫‘言子儿’。”

“你们这算是作弊了吧?”周至顿时就不服了:“龙会山的言子儿在干爹还在当知青的时候就收集完成了吧?笔记本儿里不是早都有现成的了吗?”

“不许明知故问啊!”干爹笑道:“要不然你干娘能落我手里?”

“没点正经的!”干娘嗔道:“跟孩子说这些干嘛!”

“干爹干娘,这是肘子孝敬你们的。”麦小苗打开书包,将一个锦盒取了出来,打开里边依旧是两块龙凤牌子,题材和大小给四表舅四舅妈的那对儿差不多,不过材质却不一样了,下面三分之二是透明微微带着胶质感的水晶,里面布满了小小的红色雪花一般的朱砂点晶体。

上半部份是红色,被苏州玉雕厂的大工雕琢成了一龙一凤。

四表舅四舅妈的那对龙凤题材来自明代瓷器,而这一对儿来自战汉上古的风格,更像青铜器和砖画上的风格,叫做“仿古龙凤”。

“这也是你发现的川南红料?”干爹立马来了兴趣。

“嗯,这个是川南红料当中的一种,我管它叫‘冰飘’。”

“这名儿还怪贴切的,就好冰里飘着小红花儿。”

“这种料子很多,但是绝大多数冻底发乌发红;花暗沉,成片状块状,缺乏美感;红肉零散,颜色也不干净。”

“像这对牌子这样白冻干净透亮带有胶质感;飘花如雪花,如水草;红肉鲜亮明艳的料子,很少很少。”

“好东西自己会说话。”干爹是玩石头的行家,对于类似这类冻料自然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不管是已经枯竭的田黄冻,抑或接近枯竭的昌化鸡血冻,还是非常便宜不值钱的独山冻,青田冻,黄蜡冻,都有一套体系。

这套标准其实相当简单,就是人类热爱光明,厌恶黑暗的共有审美,抛开石料的珍稀程度先不论,对应到石料就是颜色鲜艳,色调明亮,过渡自然,干净整洁的石料是上品,而颜色暗淡,色调阴沉,过渡突兀,杂乱无章的石料是下品。

这对儿龙凤牌子自然是上品当中的上品,干爹一手握着一个,爱不释手。赞叹道:“苏工都已经细腻到这程度了啊,哪怕是乾隆朝痕都斯坦玉工,也到不了这程度吧……”

“痕都斯坦薄胎玉工是中国玉雕工艺的巅峰了,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又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只说,雕工复杂,碾磨细致,乾隆皇帝曾咏诗赞其‘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还亲自考证,将生产这种玉器的莫卧儿王国定名为‘痕都斯坦’,让宫内玉将仿作。”

“就工艺而论,痕都斯坦玉雕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组合。花叶纹用剔地阳纹技法,即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器表凸起之主体花纹,营造视觉反差,并且皆磨去琢痕,碾琢极细,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

“这样的加工精度曾经困扰过中土玉工很长的时间,直到更加精密稳定的莫卧儿琢玉机传入,才算是破解了这个谜团,让乾隆的宫廷玉工也能够模仿出痕都斯坦玉器来。”

“但是古代的琢玉机都是一个砂轮转盘或者转针在那里旋转,匠人们拿着玉料去触碰砣针,达到琢玉的目的,和现代工艺使用手持式吊磨,如持笔绘画一般雕琢玉器,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加工手法,其能够达到的加工精细程度,更是天壤之别。”

“痕都斯坦玉器只是‘剔地’,即将画面空白挖低一点,让图案凸显出来,但是还不够细;而当代苏工则是是利用手持吊磨的便利,用球形的砣针在线条的两边各自勾出一道内弧,利用两道内弧交汇来‘挤’出线条,其截面就好像手写的w中间那个尖,理论上可以让线条做到比头发细,玉雕工艺发展到这程度,基本已经达到了极致了。”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这对仿古佩的线条如何这般细腻。”

“当然这也是艺高人胆大。”周至解释道:“线条越细,加工稍有差池,就越容易断掉,所以理论虽然好,可是能做到这一步的却也是凤毛麟角,苏州玉雕厂几位女师傅才有这般细腻的手法,徐智缦大师虽然是玉雕厂水平最高的师傅,但现在年事已高,眼力和手的稳定程度都已经衰弱,连他都做不出这样细腻的活计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