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五百零九章 典型的釉上彩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五百零九章 典型的釉上彩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启老爷子就有些来气:“都不知道是该夸你还是批评你了,说你看东西不仔细吧,你又真能把好东西淘到手,说你经验丰富看东西眼睛毒吧,你又连东西都没看好。”

周至赧笑道:“今天的东西都是小苗买的。”

“小苗?”王老爷子吓了一跳:“连这个碟子?”

“王爷爷你别听肘子胡说。”麦小苗笑着将今早趟鬼市的过程给老爷子一说,老爷子也觉得有趣:“我以前怎么没想到这样玩儿?”

“说物件儿说物件儿。”启老爷子将几个鼻烟壶清理出来,放到了桌上。

鼻烟壶说到底是一种玻璃,玻璃的物件儿并不怕破坏包浆什么的,清洗干净以后的几件料器放在桌上熠熠生辉。

一件是粉地儿套朱砂红螭龙纹的,这件最漂亮,加上绿色瓶盖儿,瓶盖儿底部还有一根挖耳勺一样的象牙药签,说明这是真正的实用器,很多后造的工艺品就没有这个配置。

瓶盖儿周至最初以为也是绿色玻璃的,现在清洗干净以后发觉明显的不是,绿色瓶盖儿的底部还有些微的红色,有点像半个切开的西瓜。

“这是……”周至感觉这个盖子不是料器。

“这是一块碧玺。”马爷说道:“这漏简直是瞎捡。”

虽然现在的碧玺就跟翡翠和田玉一样,价格还不算很贵,但是也是一种宝石,光这个瓶塞也不止几百块了。

“这个你拿去送媳妇。”启老爷子将那个小瓶递给了王老爷子,然后又将金星料的那个纯色鼻烟壶也递了过去:“你喜欢这样沉着的颜色,这个归你。”

“这个壶盖是缅甸琥珀的?”周至还没有认真看过壶盖,现在发现棕色壶盖里似乎有点内蕴的绿光,这是等级比较高的缅甸琥珀的标识。

“对。”王老爷子说道:“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后配的,不过看着倒是挺般配。”

说完将壶拿在手里握了握:“挺好,等到将里头的药勺换成小毛刷,就可以用来装核桃油了。谢谢小苗,挑得好物件儿!”

麦小苗不依:“王爷爷你笑话我!”

启老爷子拿起剩下的那个明黄色的:“这个归我,刚刚清洗了半天,废了大劲了。”

“之前这个两边的污挺脏的,清洗出来这么漂亮!”麦小苗对那只明黄色的鼻烟壶发出惊叹:“原来是两个狮子头!”

“呵呵呵呵……”启老爷子给麦小苗逗乐了:“肘子,给小苗科普科普。”

铺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一种底座,它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辅。传说辅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

“这两只兽面其实应该叫做辅首。”周至将瓶子接了过来,对麦小苗介绍道:“辅首一般是兽面嘴里叼着一个衔环的模样,最早在春秋以前的青铜器上就有出现,表现为饕餮纹的特征,但是一般会带有衔环作为礼器的把手。”

“再后来这个图案移到了墓室的石雕和画像上,到了汉代成为一种常见的画像石刻图案。因为饕餮是一种中国传统里一种凶恶、贪婪的神兽,所以一般让其衔环,作为铺首置于大门上,用以驱邪。”

“后来的铺首被传说为了龙的第九个儿子,综合了许多兽类的特征,既像牛,又像虎,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神。后来变成了民居中常见的门环样式。”

“这个鼻烟壶上的辅首样式其实是取样与故宫的铜质鎏金大门缸,造办处称之为‘金海’的那种,也是料器玉雕创作的一种方向,就是对图样器物进行微缩化复刻,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原来是这样。”麦小苗点头。

周至倒是有点理解启老爷子选明黄料的原由,毕竟老爷子也是旗人,还是两黄旗,刚好和这鼻烟壶撞色了。

这个小壶的盖子就很好认了,麦小苗在美姑河边上经常捡到,玛瑙的。

“马爷今天的收获还没看呢……”周至觉得今天大家是一块儿去的,光聊自己找的东西不太好,想着起一个话题。

不要却被王老爷子打断了,继续盘起那个碟子来:“还是聊聊这个吧。”

“对,紫色单色釉多了,可是胭脂紫的物件儿挺稀罕。”马爷说道:“何况胭脂紫加白地儿粉彩内画,还有粉彩折枝寿桃加朱砂四字底款,实在是少见。”

其实瓷器里的紫色分作了两个大类,要从高温烧成和低温烧成两个角度来看。

高温釉里边的紫色其实是一种曜变的综合成色,一般是出现在铁料带来的青色和铜料带来的红色综合后形成的。

最显著的代表当然就是钧窑中的玫瑰紫色斑,然后随着工艺的进步,被窑工精心控制火候,到了登峰造极之后烧造出来的颜色统一的整器同色的精品——祭红、郎红、以及从釉里红发展而来的美人醉、火炎红,有时候火候控制出现了稍许偏差,曜变出来的紫色。

这一类紫色要分辨起来很容易,就是不管它们的釉色是多么的均匀,细看之下也能够发现这类红色是由釉彩内部玻璃体中一团团微笑的色晶组成的,这种构成方式和南红里的红色构成的方式非常相似,效果也能够呈现出一种“宝石光”的效果,非常精彩。

而低温釉的红彩,中国长期以来就只有一种——矾红,属于铁料的一种,著名的青花釉里红就是这种红。

这个红远比容易发生曜变的铜红烧造起来要容易得多,需要的温度也不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艳丽,属于红彩中偏淡雅的一类,还容易烧成铁锈色。

这种情况直到康熙二十一年,由西洋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胭脂彩传入中国后才得以解决。

因为是来自西方海上,因此这种红料被称为“洋红”,“西洋红”。

“小苗你不是想要看清楚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吗?这个就是典型的釉上彩了。”周至对麦小苗介绍道:“你看这个表面,釉色非常的轻薄,少了后施青釉的那道玻璃光,和碗内的白色部分是两种风格,说明这只碟子外面的胭脂彩是在烧好的素瓷上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料薄施于其上,然后入窑经百度左右的低温再次烧制而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