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三百二十八章 面试通过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三百二十八章 面试通过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至这次来本来就是想要求助,并且想要说服刘良珍招几个地方上的助手当技术员,在联和乡撒下农技普及的种子的,现在自己还没提呢,刘良珍先说了,足见她老人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扦插繁殖重视母棵和插条的选择。母株宜品种纯正,生长健旺,二十年生以内的健壮植株。插条选择树冠项部和向阳面生长健壮的枝条。硬枝扦插选两年生条最好,一年生条太嫩,生长差,结果晚;而嫩枝扦插则要选择当年生,已经充实的半木质化枝条。”

“而扦插的方法有长条插和短条插两种。北方干旱地区及园地直栽,采用长条插。插穗一米左右。我们在陕省临潼做过实验,采用挖长五十到七十厘米、深三十到五十厘米沟的方法,每穴插两条。进行入土约三分之二的深插。”

“在浙省我们尝试过短插,硬技插穗长十五到二十厘米;嫩枝插穗长四到五厘米,并保留顶部数片小叶。”刘良珍看似絮絮叨叨地跟周至讲解扦插技术,这时候突然问道:“我刚刚说的硬插,是要选什么枝条来着?”

周至正在连接锅盖的电缆,这个活他害怕工人们干不好,于是在锅盖安装好以后接手了,闻言说道:“刚刚您不是说要用两年生的枝条吗?一米长的枝条,埋到三分之二的样子。”

刘良珍笑了:“你这倒是真不耽误,挺适合干技术员的。”

“哟,刘奶奶刚才是面试来着?”

“要面试的话可还没完,那你再猜猜,在联和乡,我们要采用什么扦插方法呢?”

“必然是短插。”周至十分肯定:“因为刚刚您说了准备试试用秋天控枝的枝条进行扦插,那就是要打顶,打下来的,都是一年生的新枝。”

“另外就是我们需要最大化的扩大规模,当然要尽量让枝条繁殖出最多的树苗来,一根一米长的树枝就相当于四五根二十厘米的硬穗,同时还能有至少三四枝四五厘米长的嫩枝。相当于一根一米左右的深插枝条,可以匀出小十枝树苗来。”

“还有就是您刚刚还说长枝扦插是在陕省,短枝扦插是在浙省,说明短枝扦插对温度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而我们联合乡的气候虽然夏天不如江浙那么炎热,不过秋冬的温度非常温暖,要是能够用上地膜的话,就靠我们这里的日照,足以让地温上升不少度,也就是说,联和乡的秋冬两季,气候应该与江浙接近。”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科院肯定是要在我们联和乡尝试扩繁速度更快的短枝扦插。”

刘良珍点点头:“能够说出这么多考虑条件,说明肘子是动了脑筋的,你这个技术员算是面试通过了!”

“正如你所说的,短插更适合大面积培育。要迅速扩大基地,肯定得采用嫩枝扦插。”

“但是短枝扦插的技术要求就要高得多了,特别要注意遮阴、保温,温度要控制在18到33℃之间,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

“刚刚你说的那个黑地膜,却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这里秋天夜里的气温在十二度左右,因此只需要地温提高六度就满足条件。”刘良珍说道:“你这个黑地膜的想法倒是真不错,怎么想出来的?”

“凉山州的人都习惯了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里最重要部件就是黑色的热交换膜……诶,国家目前还没有黑色地膜吗?”

“不是国家没有……”刘良珍摇头道:“全世界都没有。”

“不会吧?”周至大为惊讶:“这东西应该通过地膜基质合炭黑就能制造出来吧?”

“是我们的思路问题。”刘良珍笑道:“地膜是从塑料大棚开始,然后到小棚,再到地膜覆盖演化而来的。之前都是有透光要求的,不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是光取地膜提升地温的功能,黑色膜当然比无色膜要更好,诶……那这种地膜,是不是还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应该是的哟。”因为黑色不透光,只有开口那个地方长出来的秧苗能够得到光照,其余地方光线穿透不进去,抑制杂草生长,干农技的人自然也能想到。

“我得去落实一下,看看这种地膜的生产是不是有难度……”刘良珍有些待不住了:“这么好的思路,以前为啥没有人想到过呢?”

“奶奶您先别忙,我们还有个问题要讨论一下。”

“什么问题?”

“污染的问题。”周至说道:“地膜的主要作用是保温保墒,改善土壤环境以利于播种。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如果厚度太薄的话,将不利于回收,这样会导致大量的塑料垃圾残留在土壤里,严重威胁到土壤环境。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

“这的确是个问题,大问题。目前也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难道我们学国外,走研发可降解塑料薄膜的路子?”

“那个的成本可能过于高了,而且不一定能够研发得出来。”周至想了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走可回收塑料,走再生塑料的问题?”

“就是在不改变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将薄膜的厚度适当加厚,使其达到可回收程度,在利用废品收购的渠道将之回收,是不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玄,这样成本会增加,农民的负担会加重,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薄膜越厚,透光性越受影响,我们要的黑色膜还好说,别的膜要增加厚度的同时保持透明度,科技含量肯定要提升,价格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

周至一想,当真也是这样,不由得有些沮丧。

刘良珍却安慰周至道:“科学技术就是这样了,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后面好不好的问题。要是因为一点阻碍就不去走出第一步,那是不可能取得进步的。”

说完拍了拍周至的肩膀:“我去联系一下鲁省那边,看看有没有可能,要是真的能成,也算给咱们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作贡献了。”

转移卫星移动网络花了一天的时间,移动起来其实也不算太复杂,两个基地之间有交换机联络,因此这个卫星通讯中心,其实是两个基地可以共享的。

唯一麻烦点的反而是周至,在基地和粮站之间的通讯专线拉好之前,他每天需要开车到基地来“上班”,管理公司事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