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两百八十六章 新方法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两百八十六章 新方法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周至讲解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工作人员,将一张单子交到了启老爷子手上。

启老爷子看完单子后又将手放了下来,直到周至讲完,方才扬了扬手里的单子说道:「关于《如意轮菩萨像》的科学鉴定结果下来了,单丝绢,你提供的托纸通过碳十四鉴定,证明是唐代的,而根据丝绢的材质,利用最新的蛋白分析法,年代在二百一十二年,到二百七十二年之间。」

「啊这……」周至吓了一大跳:「要是这样的话……那《如意轮菩萨像》就不是摹本了?我和四表舅误判了?」

因为科学手段不足,也没有用上显微镜等设备,因此周至和四表舅在夹川鉴定的方法,主要是「目鉴」,也是最传统的鉴定法,认为这四幅画都应该是宋代摹本。

但是在国博重新鉴定完成之后,大佬们发现其中三幅的推断都没有问题,但是米芾蔡襄陈师道题跋的《如意轮菩萨像》,年代却大不对头。

如今中国存世最早的亲笔法书,乃是西晋的陆机的《平复帖》,而东晋的惟一真迹,则是王洵的《伯远帖》,除了这两份,别的全为摹本或者拓本。

这也说明了唐前法书画作保存之难。

陆机生于公元261年,死于303年,而曹不兴的生卒时间不详,但是历史记载他在东吴以画作闻名的时间,却是在孙吴的黄武年间。

孙吴黄武年号,时间是在公元222到229年。

考虑到《平复帖》的笔力,不可能是陆机孩童时期所作,起码是三十以后的作品,因此最早也不会早于290年。

而现在启老爷子手里的鉴定报告,212年到272年,将孙吴黄武年号覆盖了进去。

也就是说,如此一来,《如意轮菩萨像》就成了比《平复帖》起码还要早六十年的「老寿星」!基本证明了是曹不兴的原作真迹!

这是一个可以震惊全世界文保界的重大新闻!

果然,启老爷子的话说完,所有人都愣住了,然后「哄」的一声就炸过了,人人都伸出手:「报告给我看看!」

周至却很懵:「蛋白鉴定?」

这绝对是一项新兴鉴定门类,之前周至完全没有听说过。

「只是一种最新的鉴定技术,」王老爷子对刚刚送鉴定报告的研究员招手:「小李,小李你来介绍一下。」

「传统的碳鉴年法需要的样本量太大,用在丝织品上几乎就等于把织物毁坏了。」那个叫小李的研究员说道:「因此一个叫做麦哈迪·莫伊尼的化学家,就尝试用一种超级灵敏的化学手段来解决如丝织品、毛发、干尸等鉴年的问题。」

「莫伊尼的技术依赖于一个科学发现,那就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两类,一种是左旋形态,一种是右旋镜像形态。」

「而这两种氨基酸,只可能从左旋向右旋转化,而不能从右旋向左旋转化。」「当然了,这一转化并不会经常发生,不过确实在以稳定速率在进行。」

周至已经有些明白了:「那就是说,蛋白从它生成的那一天起,随着存放的时间越长,里边左旋蛋白就会越少,右旋蛋白就会越多?」

那个研究员点头道:「是的,蚕吐丝之后过的时间越久,两种类型的氨基酸之间的比率变化就会越大。莫伊尼通过两种化学技术手段,就能够将这种比率测定出来。」

「这种方法有三个好处,一是只需微量丝绸样本;二是时间快,只需要二十分钟就可以测出这个比率;三是足够灵敏,能够测量以小时计算的分解,也就是说,可以当作测定丝绸这类蛋白质材料的分子钟。」

「据我所知,碳十四鉴定法存在一个偏移量的样品表。」周至说道:「还有就是海水环境与淡水环境

碳十四鉴定法也存在极大的偏移。」

「还有个污染的问题,比如书画纸张的鉴定,纸张很容易受到后世修裱的浆糊之类材质所沾染,这些都会给鉴定带来极大的难度。」

小李奇怪地看了周至一眼:「是的,碳十四的确有这些问题,而蛋白分子钟鉴定法,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之前一直运用在了法医鉴定领域。」

「不过,去年莫伊尼加入了史密森博物馆保护学会,这个学会与多家博物馆都有合作,主要致力于文物保护,这也让莫伊尼得到了接触博物馆著名丝制品藏品的机会。」

「当时几家博物馆同意让莫伊尼的研究小组采样丝制品,其中包括了古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织品以及北美内战时的旗帜,当然了,样品最多的,还是中国丝织品。」

「因为历史记录提供了博物馆藏品的明晰制造日期,将之于鉴定结果相比较,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是通过蛋白分子钟技术,鉴定出的年代误差在50-100年内。」

「获得了研究结果后,莫伊尼将之发表于《分析化学》杂志上。」

「所以我们国博就把这个成果拿了过来?」周至笑道:「对于老外来说,这不成了他们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这也很正常啊。」王老爷子理直气壮的说道:「全世界哪个地方,还妥善地保藏这各个年代的蚕丝样品?可不只有咱们中国嘛?!」

启老爷子也笑道:「这也不仅仅是只对我们有好处,对于莫伊尼利用这个资料修正他这技术的测试结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在博物馆的藏品当中,丝织品的年代鉴定以前是非常困难的。研究者常常需要根据出土物周边环境中的证据,来佐证猜测古代丝织衣物的制造年代。」

「那些都在其次。」启老爷子说道:「因为一般出土的丝织品,周围都具备许多足以佐证其年代的其他证据,只有一样,却是最难的……」

「书画!」周至和陈时中,徐邦达立马反映了过来:「赝品!」「高仿!」

书画鉴定这活的确不好干,就连对自己能力相当自信,方方面面感觉他将自己自封为「文化皇帝」的乾隆,手下一帮学富五车见多识广的鉴藏高手,书画侍从,博学大儒,都收了一大堆的赝品,然后遇到《富春山居图》这类极品,还来来回回在真品和赝品的鉴定结果之间反复横跳。(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