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宋渊欢之 > 第四百零七章番外三到达永安城,过个花灯节

下晌,船靠码头,不仅有像宋欢她们乘坐的画舫,还有许多货船。

蛋蛋站在栏杆处,远远看着脚下繁闹的码头,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擦踵。

码头上堆积着成山的货物,装卸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碌地将货物从船上搬运到陆地。

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爹,这次停靠的是什么地方?”

傅渊之起身,看着外面,说道:“永安城。”

傅渊之轻声感叹,“下一个码头就是江州城了。”

蛋蛋听清楚了傅渊之的感叹,他抬头好奇道:“爹,江州城怎么了?”

傅渊之摸了摸蛋蛋的头,说道:“温言想知道吗?”

蛋蛋点头。

傅渊之便说了十年前的江州城的情况。

等傅渊之说完,宋欢也出来了,她看了看天气,轻松说道:“刚刚我问曾大娘了,她说今天永安城有花灯节,明早辰时才出发,我们待会儿出去逛逛吧?”

蛋蛋刚刚还伤感的心情瞬间抛到脑后,直接跳下凳子,惊喜道:“好啊好啊!爹娘我们一起去吧,我想去逛逛永安城的书肆啊~”

“哎呀我们的小先生怎么天天想逛书肆呢,娘亲给我们宝贝买新衣裳,好不好呀。”宋欢兴奋道。

蛋蛋看向自家娘亲,语气十分无奈:“娘亲啊,这一路,到一个码头你都说要给我买衣裳,孩儿现在还有好多新衣裳没穿呢!”

他到现在衣服都没穿重样过。

宋欢说道:“呐,我们蛋蛋这么想就狭隘了,你看,我们了解每一个地方,除了书,是不是也可以从衣裳、吃食习惯、消费情况等等细节看出这一带的风土民情呢?”

蛋蛋托着下巴思考。

一旁的傅渊之看透了母子俩(具体是自家夫人)的小心思,品饮茶水,缩小自己的存在。

宋欢又继续道:“蛋蛋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那些衣服,你看从吴郡的苏绣、长沙郡的湘绣、南海郡的粤绣,再到我们即将要去到的蜀郡,那里有蜀绣,这其中的差别是不是也能让你了解其中的区别?是不是一个小的着眼点?”

蛋蛋虽然觉得娘亲说得有理,但还是觉得哪里不太对。

待蛋蛋还没来得及多思考,傅渊之便放下茶杯,配合自家夫人拍案决定:“既如此,等我们看完蜀绣,温言就写一篇有关各地绣品的策论如何?”

蛋蛋见此,只能乖乖点头答应。

宋欢得逞一笑,傅渊之明了却也纵容。

因为他觉得其实宋欢说的并没有错,书上的内容是前人(著书者)所看所感,定有他们没看到的,温言从书上看,也只能感受别人的感受,不如自己实地去观察自己所体会出来的东西。

就像这个世界,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还是赞同宋欢所说,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像她的观点,她所认为的了解各地风俗人情,可以通过这些小细节来了解,还能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情况等等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比如湿气重的地方,所以要吃辣,吃的粉的卤料也会以祛湿的药材为主。

这就属于当地的一个饮食习惯。

“那温言先去换身衣裳,夜间凉,多穿件衣裳。”宋欢叮嘱道。

等蛋蛋离开后,傅渊之握着宋欢有些微凉的指尖,说道:“夫人不能只说孩子,你也得多穿点。”

宋欢摆摆手,“待会儿去买就好了,反正咱们不差钱。”

她要穿新衣裳。

若是不趁着年轻把那些好看的衣裳穿过一遍,她会伤心的,女人还有几年年轻啊,再老一些,她就不能穿那么粉嫩的颜色了。

傅渊之笑了,好在现在朝圜阁不差钱,他也不差钱,不然,还真不够娘俩花的。

嗯,不对,主要是夫人。

一刻钟后,一家三口手牵着手下了画舫。

蛋蛋站在中间,左手牵着母亲,右手牵着父亲,左右看看,好不欢乐。

这会儿的他又不在是那一派故作成熟小大人的姿态了。

而蛋蛋只顾看风景,确没注意他们一家三口下来时给周围人的视觉冲击。

刚下码头,一辆马车便停了下来,车辕上的马夫跳下来,热情道:“公子夫人可需要乘车,今天是我们永安城一年一度的花灯节,鄙人可带你们直接去最热闹的地方。”

蛋蛋正想开口,一辆马车便停在了前方,马车子看起来就是大富大贵人家的,宽敞舒适,就连马夫穿得也是非常体面。

之间那马夫身手利索一跃而下,直接到了傅渊之跟前,对着傅渊之宋欢以及蛋蛋行礼,“老爷、夫人,小公子,请上马车。”

拉客的车夫见此,尴尬一笑,连忙驾马退开。

永安城不愧是大城池,吃食种类繁多,茶盏酒肆林立,灯火通明,让人不禁眼花缭乱。

进了中心繁华地带,马车已经进不来,宋欢三人便步行进来。

街道两旁极其有秩序有规模的小吃摊,还有街头卖艺,热闹得不得了。

宋欢路过一处猜迷处,看中了其中一个花灯,便要家里的两个男人为自己猜回来,谁赢了谁就能够得到她的奖励。

最后,以傅渊之比蛋蛋多活几十年的经历险胜。

宋欢得到自己想要的花灯笑得开心,一旁的蛋蛋嘟起嘴,把自己得到的花灯握在手里。

爹爹多大个人了,还跟他挣娘亲,不开心。

舅舅上次就应该把爹爹带回京,这样就没有人同自己挣娘亲了。

傅渊之不知道自己儿子现在巴不得他离开,否则得骂他小没良心的了。

从小到大是谁带他,一颗心只知道放在他娘亲身上,都不知道分一些给自己爹爹,也不怪自己一直跟他反着来了。

宋欢三口在街道上逛着,一旁的三口雅间,一双视线不知何时落在了他们仨身上。

“这么巧?”寒诚嘀咕道。

武安侯看到了那三个人,说道:“他们这几年都快把整个泰安朝给踏个遍了。”

寒诚说道:“估计就差蜀郡、建宁郡以及云南郡了。”

武安侯点头,说道:“那快了,等他们逛完这三个地方就会回去了。”

寒诚迷惑道:“这是为何?”

武安侯道:“宋忆这些年的功绩可名垂千秋,皇帝慢慢长大,若是秉承宋忆的理念,光靠风池书院、紫阳书院为朝廷输入的那点学子根本不够。”

寒诚疑惑道:“属下不明白,那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傅渊之已经明摆着不可能再回去做官了。

武安侯道:“治国根本在朝廷,朝廷根本在官员,官员的思想以及能力取决于他的先生给他培植的想法。”

少年强则国强,根本在学子,学子是社会一大力量。所以傅渊之这次之后或许就回去教导学子,为自己的小叔子输送秉承他们志向的人才。

宋忆主持的这次变革,是由上及下一场非常彻底的变革,若是下这个重要的地方没有衔接好,那就只能成为下一个青苗法。

而正巧,“下”这个职位就是那些刚考上榜正热血沸腾,心怀天下的学子的必经之路,而只要有这些人的配合,由上及下再到百姓就会容易很多。

再有朝圜阁的配合,宋忆的变革之路会顺畅很多。

那些研究农作物增产、研发农用设备提高生产力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大。

这些年由宋忆的修路再到让工部新增设一个部司,专门招揽工匠发明提高作业效率的工作设备,达到解放农户生产力的目的。

还有一个就是在大司农司增设部司,专门实验研究增加农作物增产的问题。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百姓有多余的时间去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提高了百姓的经济能力,社会就会再向前一步。

感谢投票的宝子们

感谢:

舒妍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