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迷夜归来 > 第35章 奇怪之处

迷夜归来 第35章 奇怪之处

作者:金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42 来源:小说旗

但余之野坚持这一点,警方按照他所说的走丢小男孩的线索查了很久也没查到。

直到后来有人在默县郊区东头发现了刘莹的衣服鞋子,才锁定了胡文照一家,扯出了地窖藏尸案。

所以直到最后破了案,也没有关于小男孩的踪影。那个地窖里根本没有小男孩,只有死了的女婴。甚至后来有专家对这个案子做了分析,对胡文照进行过基因检测,检测出他的基因原因根本生不出儿子,只能生出女孩,那些未白骨化的女婴尸体做了基因比对,都和胡文照有血缘关系,是他强迫那些女性的罪证。

所以,当时余之野和警方说的小男孩线索,警方认为可能和案子无关,或者就是余之野烧糊涂了的幻觉,因为警方根本没找到任何丢孩子的家庭,当时也没接到任何丢孩子的报案。

最主要的是包括旅店在内的人,根本没人看见他说的小男孩。

余之野知道这件事后,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可案子已经结了,已经确定母亲是死于胡文照夫妻的虐待,似乎一切都印证了那个小男孩根本不存在。

而如果不是余之野这个错误指引,也许早就锁定了胡文照,找到了刘莹,她那时也许还没被杀。

余之野自责非常。

整个人陷入到了无尽的悲伤中。

而当时他病情加重,虽案子破了后,刘莹的人身保险赔的钱足够他去安城做手术,但因耽误了时间,他的眼睛已经病变。所以,也并没有治好。

“其实,自我八岁之后,到二十岁,这中间的十二年,我都接受了地窖藏尸案的结果,接受了我母亲是被那对夫妻杀死的事实,虽然我一直活在愧疚和伤心中。

但也接受了那个小男孩是我烧糊涂做梦幻觉的这个结论。直到我上了大学。”

余之野停顿了一下,“那年,我大二。认识了我后来的研究生导师,他是个很厉害的心理学专家,因我的特殊在我们学院其实很受人注目,他也对我好奇。后来熟悉了,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人如何分辨幻觉梦境和现实的记忆。

他告诉我,最好的办法就是催眠,现实记忆往往改变小,可如果是幻觉,会在不同次数的催眠下有所更改。”

庞蔓听得惊心动魄,忍不住问道,“所以你确定了那个小男孩的记忆,不是幻觉?”

按余之野的话来说,他原本对心理学并不感兴趣,但就是那次和导师聊过后,他就双修了心理学,并后来跟着自己导师,处理了很多案例,并多次尝试催眠。

可催眠这种东西并不如电视剧和小说里那样简单,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活动。必须要特定的时间效果,他的导师也只给他做过一次。

他为此又去了美国,因为余之野心里始终有一个执念,就是想确认记忆中的小男孩到底是不是幻觉。

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国外做了三次催眠,导师帮其把数据全部记录,认为有很大可能就是他的现实记忆,并非发烧导致的幻觉。

“什么叫很大可能,不能确认吗。”

“因为人的大脑,尤其是记忆,永远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确定。人脑构造中情感机制是很特殊的存在,记忆会随着大脑的自我保护自动篡改和删减。而催眠,是目前为止最能真实还原记忆的一个方式,但也仅仅只是个可能,因为人在不同刺激后,就算现实记忆也有可能在大脑的自我保护下被篡改。

但‘很大可能’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我用大量的时间一次次验证。最后,我觉得,我记忆中出现的那个小男孩就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我在无数次催眠和自我暗示的回忆中,将那个小男孩身上,我记忆里他的特征都记录了下来。”

这个过程花了很多年,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拿自己作为第一实验人,一次次挖掘自己的记忆,一次次在催眠中回到母亲失踪那一天。

“你为什么那么执着于这个小男孩的存在。就算他是真实存在的,也许是你母亲送他回到家后,才被犯罪嫌疑人盯上的。也许他仅仅只是一个插曲,和案子毫无关系,警方已经有定论了,所以他是否存在根本不重要吧。”

庞蔓听懂了,但他说到这,最大的疑惑就是这个了。

余之野却摇头,“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当时我在母亲失踪后报警,警方按照我所说的,大量搜查了那个小男孩的踪迹,甚至贴了寻人启示,如果那个小男孩的家长看到了,为什么不和警方说,不提供线索呢。最重要的,没人知道那个小男孩。默县就那么大点,真的从来没有一个人看到那个小男孩吗?

所以我非常怀疑我母亲当时失踪,其实是那个小男孩作为引子,把她骗走的。

我母亲不是无知妇女,平时也很有警惕性,甚至我们老家那边,她是反传销的街道办事员,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被那对夫妻以招工名义骗走?”

“你怀疑,那个小男孩是诱骗你母亲的引子,可地窖藏尸案里没有男孩,专家都说那个嫌疑人是生不出男孩的,那个地窖里根本没有过任何男孩生活的痕迹,只有死掉的女婴。”

“确实,不排除你说的这个原因,我心里也明白。但,当时就因为我提供了这个小男孩的线索,错误的引导了警方,才耽误了救我母亲,不然她也许不会死。”

余之野说到这停住了话头,庞蔓却明白过来了,这个小男孩是否真实存在,和他母亲的死也许没直接关系,但却是余之野的心魔。他想极力证明那个小男孩的存在,是给自己坍塌的内心一个交代。

就如庞蔓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一样,也许这些对她现在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但就是执念。很多人就是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这一刻庞蔓突然理解了余之野。尤其是听完他的经历和整个案子后。但她非常疑惑的是,“这和我那张小时候照片有什么关系,我不明白你到底要说什么。”

“我还没有说完,庞小姐,请你认真的继续往下听。我不仅一直在记忆里拼凑出那个男孩身上的特征,还在生活之余,一直研究当年的地窖藏尸案。

当然一开始也不是刻意去研究的,除了我自己的心结外,1999年默县地窖藏尸案,在我们心理学课上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学习内容,里面涉及大量人性在边缘化时刻的变化,包含了斯德哥尔摩等等典型心理变化。甚至这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是我自身心结也好,是为了完成学业也罢。总之,我大学那会只要有机会就寻访当年受害者还活着的家属,但这很不容易。这十年来,我都没找全。

但从部分受害者家属或邻居口中了解,受害者生前的种种经历,原生家庭,来研究他们被拐被骗,以及后来在极端变态的恐惧和折磨下的心理变化。

揣测受害者在那种极端管制下,变成加害者,伙同那对夫妻一起再诱骗自己家乡的亲人,以及火车站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陌生人时的心理变化。

这个课题,还入选了警队性犯罪信息科的一个旧案专栏。

在我的研究报告里,将地窖藏尸案的推测结论不断地加以丰富,为的是更好的研究犯罪心理,最大限度的为警方今后办案做出理论依据。

然而就是在这个过程里,我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东西。地窖藏尸案中一个叫胡敏的受害者,她的邻居,说案发后几年吧,在珠海那边他看到过胡敏。

当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眼花了,毕竟人有相似,可他自己却坚信当时看到的就是胡敏,并且两人还四目相对了。可胡敏当年死了啊,怎么可能看到死了的人呢?”

庞蔓听了心里一沉。

余之野皱眉继续道,“其实我当时觉得这事很荒唐,但后来查了卷宗,发现胡敏的尸骨白骨化,所以根本无法做dna比对,确认她身份是因在地窖里发现了她的身份证和血衣,外加她确实失踪很多年了。”

“所以你怀疑胡敏没死,这怎么可能?”庞蔓震惊。

“这是很荒唐,但也有可能性吧,那个邻居一口咬定,但很遗憾后来我再去那家的时候,那个说看到胡敏的邻居已经在精神疗养院里了。他家人说,他自从说遇到胡敏后,就神神道道的,后来还出现了幻听,查了之后发现是精神分裂。

所以,他说见过胡敏这话可信度就变低了。我也就没再放心上,但是。”

余之野说到这抬头,午后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得他的眼很亮,“但是后来,竟然有了那个小男孩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