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79章 清君侧(字面意思)!

“好,马上办!”孙伏伽一口答应:

“下官这就写文书与刑部和御史台,待刘德成尚书和韦挺御史会签后,便可向陛下上奏。只要陛下点头,给南衙十六卫下旨,便可让万年县衙出动衙役,请阿史那将军协助调查……”

“等等等等!”李明打断了孙伏伽的吟唱。

他奶奶的,流程流程,怎么穿越了也得走流程!

阿史那结社率正在给李世民保驾护航呢!

老鼠给米仓当门卫了属于是。

走完一套流程,怕不是要给李二过头七……

“能不能简化一点,先将人犯捉拿归案?”李明问。

孙伏伽几乎是一秒摇头:

“右监门卫中郎将,那可是高居四品的禁军指挥官。

“七姨娘的供词虽然很有价值,但也仍只是犯妇的一面之词。如果因此就贸然逮捕一位中郎将,那朝堂和宫中早就乱成一片了。”

这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唐又不是非洲奇葩小国,没有一把手点头,怎么能随随便便把军队高官下了?

更何况还是负责皇宫安全的禁军高官。

这么乱搞,哪一天玩脱了就演变成长安无限制吃鸡大赛了。

连遍地类人群猩的南北朝,都很难有这么抽象的行为。

“形势非同寻常,因此不能不使用非常办法。”不知不觉中,李道宗完全站在了李明这一边:

“大理寺能否出动衙役,先将阿史那结社率控制住?”

礼部尚书也如此提议,让孙伏伽品味出了不一般,认真地说:

“大理寺主管断案审案,除了狱卒和门卫,并无多余衙役。

“或者,下官跳过刑部,现在就进宫,先向陛下上一道奏疏?”

李明和李道宗面面相觑。

“你不知道吗?”

“知道什么?”

孙伏伽的眼睛闪烁着清澈的无知。

连续几个月007,他全身心扑进了这起案子了,已经和外界脱节了。

“陛下今天早些时候,就去九成宫了。

“阿史那结社率随行!”

孙伏伽如遭雷击。

他终于明白了现在的严峻形势,也理解了为什么李明和李道宗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反贼竟在陛下身边!

更糟糕的是,九成宫的城防远不如京师严密,驻屯的军队也少。

如果要刺驾,就是在九成宫!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孙伏伽焦急地开始踱步:

“我写信让万年县和长安县出动衙役捕快?

“不行不行,他们怎么可能是禁军的对手……”

他心中浮现了一个个办法,但又都一一打消。

先不论这两个县衙是否会听大理寺的命令。

衙役皂班,不是雇佣的京城不良人,就是由服徭役的白丁充任。

他们去打全甲具装的精锐禁军?真的假的?

李明想起了n多里的段子,拉拉李道宗的袖子,小声道:

“能调集军队,去九成宫勤王护驾吗?”

李道宗白了他一眼:

“您疯了?陛下不在,谁敢乱动军队?

“而且就算不怕被当成反贼一刀砍了,陛下的亲笔手谕、心腹使者和虎符三者但凡缺一,也调不动京城的军队——

“这还是太子借兵围攻您以后,陛下新设立的规矩。”

站在皇帝的角度,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自己刚去外地度假呢,突然一支军队喊着什么“禁军叛变”就杀过来了,指明要砍一个禁军中郎将。

到底是谁叛变?

你是要清君侧呢,还是清君?

军队逼杀皇帝左右的人,马嵬驿还有一百多年呢!

“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李道宗沉思片刻,果断地说。

一切摇人的办法都被堵死,那就只剩最后一条路——

单骑闯关。

“在下这就加急前往九成宫,密奏陛下此事。

“陛下身边有百骑,以及其他分属不同卫所的禁军,应该足以应付那个阿史那。”

九成宫在三百里外,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紧凑一点半天就能到。

李明毫不犹豫地大喊:

“带上我!”

李道宗也毫不犹豫地秒拒:

“不行!太危险了!”

对面是狡猾而训练有素的突厥裔禁军,决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知道阿史那结社率这个人,其他重要情报全是空白。

阿史那结社率的党羽是谁,有多少人?

不知道。

除了右监门卫以外,其他禁军部队中的突厥人,是不是也是一伙的?

不知道。

其他军官和汉人禁军,是否参与其中?

不知道。

敌人是否已经把持了九成宫的各个关键节点,是否已经暗中提高戒备,断绝一切人员出入,堵塞了一切面圣的通道?

不知道。

乃至于敌人是否已经动手,是否已经得手……

都一概不知!

单骑闯关,李道宗已经做好了有去无回的觉悟。

怎么能再带个小拖油瓶?

面对皇叔的决绝,李明只是冷静地反问:

“你现在出发去九成宫,到那里也是凌晨了。没有皇子开道,你如何能在半夜进宫?

“还是说,你想拖到明天?”

拖到明天再汇报陛下,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结社率要动手,最好的时机就是今夜。

到了明天,可能就没有陛下了!

“可能会死,即使这样您也坚持要去?”李道宗直言不讳,盯着李明的眼睛。

李明丝毫不躲避视线,肯定地回答:

“如果父皇有事,我必死无疑!”

抛开利益算计不谈,父亲有难,儿子哪能袖手旁观?

而且权衡之后不难发现,只有险路才是活路。

如果做缩头乌龟,皇帝如果被杀,自己就当场去世了。

就算过了这一关,待政敌挖完他的墙脚,他还是慢性死亡。

不如闭上双眼,往前莽上去。

奋力一搏,才能为自己多挣一份和嫡子分庭抗礼的政治资本。

奋力一搏的人,才有资格活下去。

李道宗鼻子一吸,重重点头:

“好!”

“我们也去!”孙伏伽等大理寺官员一齐请缨。

看着他们风一吹就倒的鬼样子,李明也直接秒拒:

“如果对方还没有动手,去的人多了会让他们怀疑的。

“通风报信,两三人足矣。”

…………

李明和李道宗二人快马加鞭离开大理寺——

来俊臣说他在天牢里就像在家里一样,所以特许他留在那儿,与同好切磋技艺。

李明坐在后头,紧紧抱住李道宗,突然想到了一个幼稚的问题:

“对了,结社率是看门将军,他不让我们进大门怎么办?”

礼部尚书为他耐心解答:

“监门卫分左右两府。左监门卫管入,右监门卫,也就是阿史那领军的那一府,管的是出。”

前提是左监门卫没有和他沆瀣一气……李道宗在心里默念,调转马头向东。

“哎哎走错了,九成宫在西边!”李明急得大喊。

“九成宫距离京城至少三百里,一匹马驮两个人狂奔容易力竭,在下找人再借几匹!

“而且还需要一些兵器,以防万一!”

李道宗一个拐弯,来到了一栋大宅子前。

门牌匾额写着大大的“韦宅”,是李道宗的女婿、也是李明正在被挖墙脚的小弟,韦待价的家。

门卫看见亲家老爷骑着马狂奔而来,殷勤地上来打招呼:

“郡王殿下……”

“快开门,有急事!”

李道宗扯起洪钟似的嗓门,大老远就在那儿喊。

“是是是!”这阵仗把门卫吓坏了,赶紧打开府门。

一秒也不耽搁,李道宗纵马跃过门槛,直入宅邸深处,熟门熟路地向马厩奔去。

院子里一片大乱,韦挺不在家,韦待价手捧书卷急匆匆出来。

看见老丈人一脸急切,纳闷地问:

“丈人,您这是……”

一个小脑袋从李道宗身后探出来,正是李明。

“阿韦!借马,借兵器!”

“好咧!”

一看是十四党党魁,韦待价立马把书一扔,也不多问,亲自牵来几匹上等好马。

又让下人给老丈人备上一张杨木弓和一柄长剑。

“不要剑,要铁骨朵!”李道宗大喝。

铁骨朵是专用于破甲的钝器,你们这是要打谁?!……韦待价心中一凛。

但还是按老丈人吩咐,准备了一柄木柄锤,锤头是花苞大小的六棱铁头。

这便是铁骨朵,也是实战中常用的锤类兵器——

像演义中那种动辄几十斤的西瓜大锤,在实践中并不存在。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华夏超人。

“我也要兵器,我也要防身!”李明也嚷嚷起来。

李道宗秒拒:

“您就算了,小孩拿兵器能顶什么用?”

李明反唇相讥:

“面对精锐披甲禁军,一个成年人又能顶什么用?”

李道宗被怼得哑口无言。

宁们到底要干什么,难道终于走到要造反的地步了吗……韦待价听得瑟瑟发抖,为李明殿下拿来了一把袖珍小剑,亲自帮他背在背上。

还别说,还挺威武。

“殿下,这是您的剑。”韦待价擦擦冷汗:

“千里良驹,精钢骨朵,我也都为二位准备好了。

“现在……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了事吗?”

李明回答下次一定:

“事情紧急,回头再和你解释!”

李道宗十分配合,直接拍马启程,扔下韦待价在风中凌乱。

…………

作为曾远征西域的礼部尚书,李道宗此时学着突厥人的先进经验,用一条套马杆,同时指挥着几匹战马。

马群一齐向西疾驰,整齐划一。

“嘶……咦?”

出了城,行到半路,李道宗突然觉得有点古怪。

知道韦家是爱马士,但这马也太听话了吧?

怎么感觉好像有人在帮着一起赶马似的……

他心里嘀咕着,回头一看。

好家伙,韦待价那小子正骑着马跟在后面,有样学样地学习老丈人,挥舞着长杆,协助指挥马群。

因为马蹄声凌乱,他居然没发现这毛脚女婿跟了一路!

“你干什么?滚回去!此行危险!”李道宗大喊。

但韦待价根本不听,还在那里振振有词:

“臣乃曹王典签,有记录殿下言行、向殿下传达圣训的职责。

“管他是赴汤还是蹈火,王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李道宗一怔,看看李明。

他现在也渐渐养成了凡事征询李明殿下的习惯。

李明立刻拿定主意:

“韦待价统领过右监门卫,熟悉那里的人员和轮班情况,可以作为助力。

“而且三个没有盔甲的人,不至于引起对方警觉。”

李道宗一听有理,便对韦待价大声喊:

“我们去往九成宫,勤王护驾!”

“什么?!”

有禁军在,护驾轮得到你们?

韦待价无语地看着这搞笑二人组,忽然有种自己应该乖乖听劝、回家读书的冲动。

“你知道担任宫禁的右监门卫之中,有多少突厥人吗?”李明问。

“突厥人?”韦待价好像猜到了点什么:

“右监门卫共收有归附突厥人一百零八人,我当值时有约二十人在宫中轮值。

“但阿史那结社率接手后,不知轮入宫中的突厥人数是否有所增加。

“此外,左监门卫有突厥人四十。其他禁军中,左右卫有突厥人合计……”

他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一说明。

李明仔细地听着,表情一点点严峻起来。

归拢一数,宫里的突厥禁军足有大几百人!

这些可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甲士,不是什么炮灰。

放到正面战场上,这几百人足以冲散几万人的游牧部队。

何况在九成宫中。

“那些人对朝廷不满吗?他们都有反意吗?”李道宗问。

“那倒不至于。契苾何力二位知道吧?有部分突厥人就像他那样,比汉人更汉人。

“当然更多的则是日子人,只要军饷不少,在哪里混日子不是混。

“但是……”

韦待价细细回忆着:

“也有相当一部分突厥人,对中原生活很是不习惯,渴望回到草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