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1章 学新闻学的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1章 学新闻学的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策论得有题目,那我们写什么题目呢?”

狄仁杰小朋友积极开动小脑筋,成功收获同学们的白眼。

李明装作大人的样子,背着手踱步:

“确实。最近朝堂发生了一件冤案,让我和诸位有识之士心如刀绞。

“那便是功臣侯君集贪污案。”

长孙延立刻眼睛一亮,踊跃发言:

“对对对!唉,为国出征的将领竟被刀笔吏百般刁难,就像龙在沙滩上搁浅了一样,让我唏嘘不已啊!”

侯宝琳哇的就哭了:“阿翁!阿翁!”

“别哭了别哭了,明哥会帮你阿翁洗刷冤屈的。”尉迟循毓不太熟练地哄着小孩。

在这个小黑炭头的脑海里,明哥是一拳把两仪殿的君臣都打哭的超级猛男,无所不能。

是在两仪殿还是太极殿?时间太久,他有点记不清了。

诸位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无不群情激愤。

房遗则小声嘀咕:

“可侯将军确实……”

“你说什么?!”

“确实被刀笔吏陷害了!”

房遗则果断站到了人民的这一边。

气氛烘托到位了,李明故作烦恼状:

“可我等人微言轻,朝中昏君当道,奸臣弄权,怎么办呀?”

群臣顿时神色黯然,只恨自己还太弱小,不能澄清宇内。

李明又作振奋状:

“孟子曾经曰过,水可以承载船只,也可以让船只倾覆。

“所以,我想启迪民智,让国人一起评议这出朝中丑闻。”

说通俗点就是带节奏,用舆论倒逼。

现在是王朝初创,君臣开明,愿意倾听民意,所以民间可以像小娇妻那样,向统治者撒个娇。

要是碰上个真暴君,比如武则天、武则天、还有武则天,那草根士人敢这么干就哦豁了。

来君臣正在

“好啊好啊!”群臣欢欣雀跃,随后又陷入了茫然。

“这和我们的策论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长孙延冰雪聪明,摸着下巴道:

“明哥的意思是,让我们作文章批驳奸臣,并广发天下有识之士吧?”

群臣立刻就明白了。

以笔锋做武器,弘扬正气,祛除奸邪。

原来这就是老师常说的“文以载道”的真正含义。

众人终于领会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大错特错。”李明毫不留情地批驳。

长孙延一愣,有点懵圈。

绕了一圈,那到底让我们写啥?

李明清清嗓子:

“我要你们写文章,赞同朝廷逮捕侯君集。”

什么?

群臣顿时炸锅了,对这昏聩的决定大为不解。

他们群情激愤,恳请殿下收回成命,坚决不同流合污。

“你们啊,天真。”

李明好不容易把叽叽喳喳的小嘴巴们压下来。

“你们私自分发抨击朝廷的文章,是怕侯将军寂寞了,迫不及待要去牢里陪他吗?”

唐朝时期,纸张和雕版印刷术已经开始普及了。

相应的,出版物审查制度也早已建立起来了。

还是那句话,古人只是科技积累不够,又不是傻。

虽说相比高度集权、理学泛滥的明清时期,唐朝的书禁还算宽松的,主要审查重点也是在宗教、堪舆这方面。

但你要是私自刊印反动黑材料,那就别怪封建主义的专政铁拳了。

群臣的士气一下子从山峰跌到了谷底。

尉迟循毓跳将起来:

“就算发表不了,让我昧着良心写文章更不行!我不写了!”

另外几个冲动的孩子跟着闹腾起来,完全不理解李明做法的精妙之处。

都是不学新闻学导致的……李明不禁挠头,耐心地解释:

“我们的目标是唤起民智,文章是要让别人看的。

“你写一大段为侯君集的辩护词,谁爱看啊?”

大家面面相觑,确实是这个道理。

群臣自己就很讨厌别人和他们讲大道理,现在又要让别人接受他们的道理,这就有点没道理了。

“所以,我要你们写文章,支持朝廷逮捕侯君集的决定。”李明露出坏笑:

“破绽越多越好,写得越肉麻越好,越让人反感越好——

“不要经由你们的嘴来批驳,要勾起读者的吐槽欲,让他们自己批判。”

用现在的话术来说,就是低级红高级黑。

在网上冲浪久了,李明也见识过不少舆论战的手法。

虽然自己没吃过猪肉,但好歹见过猪跑。

在人均连“新闻”是啥意思都不知道的唐朝,绝对算得上降维打击了。

群臣思索起来,结合自己被灌输儒家教条时的逆反心理,终于福至心灵:

“就是让大家读我们的文章,读着恶心呗~”

“没错。”李明给出肯定的答复。

华夏人民历来是热爱种田的核平主义者。

侯君集用华夏的剑为华夏的犁取得了阳光下的土地,是天然的政治正确。

开疆拓土的功臣,转眼就被捕入狱。

要素拉满,不怕舆论不发酵。

民意沸腾,加之军中必定也多有不满,双重挤压下……

一想到李二被逼宫逼得焦头烂额的狼狈模样,李明就忍不住库库笑起来。

…………

从施粥摊借了几张长桌,孩子们就这么盘腿坐在地上,唰唰唰闷头写起来。

大家虽然逃课、翻墙、打群架,但他们觉得自己还是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现在有了学习的动力,个个下笔如有神。

在最中二的年纪,有什么能比伸(唱)张(反)正(调)义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呢。

“不管用了手段、为了什么目的,殿下终于能让各位公子世子们好好读书了……”

韦待价坐在角落里全程目睹,欣慰得都快哭了。

今天他算是对这个小混不吝刮目相看了。

这小东西,笼络人心、支使他人是有一手的。

李明走到他身边,拍了拍韦待价的肩膀。

“我看大家写得很认真哪,殿下的主意真不错。”韦待价恭维道。

李明不说话,就这么盯着他。

韦待价嘴角一抽:“是让我在边上看着,对吧……”

…………

“可这有我什么事,我为什么也要写……”

韦待价提着笔,坐在长孙延和尉迟循毓中间哭笑不得。

“他们毕竟还小,写的东西未必合我意,得有个人兜底。”李明语重心长地拍拍韦待价的肩膀:

“为了将士们不会流血又流泪,有劳韦将军了。”

韦待价一怔,苦笑道:

“不愧是陛下的子嗣,天生就有让人心甘情愿卖力的能力。”

接着,他正色道:“韦某必不负嘱托。”

“唐军将士的冤屈能否得到伸张,就全系在韦将军的笔下了。”

李明炖完一大锅鸡汤,最后补上一句:

“还有件小事,同学们写完的所有文章,一会也麻烦你全部检查润色一下。”

韦待价:……

殿下果然是个混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