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15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哦?我们还能有一胜?”

兖州城的城楼里,李靖向李道宗做出一个没有笑容的笑脸:

“说来听听。”

李道宗的手指指向地图的东边:

“我们若能安然抵达齐鲁之地,凭借沂山和沂水的天险,谅敌人不敢进犯。

“而只要我军得以保存实力,保证大部不被歼灭。

“那么,大唐在经济和战略上毫无疑问会落入极其艰难的境地。”

李靖眉毛一勾:

“我们把中原之地都还给他们了,过不了多久,这座兖州城也将原封不动地交还。

“唐军将宝贵的失地都收复了,中原重新回到手中,怎么还会落入艰难的境地呢?”

“因为大唐为了一口气消灭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高昂了。”李道宗道:

“为了造成绝对的兵力优势、围堵歼灭我军,大唐总共调集了将近五十万的军队。

“根据常理推算,民夫更是数倍于军队。即使在本土,一个士兵也需要四个民夫的扶持,这就总共有二百万之众了。

“大总管,现在是什么季节?是秋天,丰收的时刻!”

李靖懂他的意思了:

“你是说,因为唐军为了这场仗而动用的青壮劳动力太多了,势必会影响今年的秋收?”

“正是,这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经济和税收。”李道宗点点头:

“而以李明陛下的文治,这点优势足以拉大到大唐无法消弭为止。

“所以,他们唯一的胜机就是彻底消灭我军,如果失败便会不可避免地踏入衰退的螺旋,直到万劫不复。

“而我军只要保持住自身的安全,成功撤回本土,胜利便会迟早到来。

“敌方必须主动攻击,而我军可徐徐与之周旋,这便是我军的一胜,而敌人的一败。”

李靖笑了一笑:

“江夏王所言,倒是让某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只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三面楚歌——西北南三面被敌人包住,而东边又隔着一条泗水。

“如果想要全须全尾地撤退,恐怕有一点难度哦。”

…………

事实证明,李靖还是太乐观了。

想要撤退,难度岂止是有一点。

因为北方李世绩那两万人有意无意的向南挤压,李靖的部队被彻底挤到了兖州境内,泗水的西岸。

兖州段的泗水刚流出发源地不远,波涛不惊,河道也不算宽阔。如果一人一骑强渡,还是可以拼一把的。

但是,这毕竟是一条淮水流域的重要支流,子在川上大发感慨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就是这条泗水。

因此,大部队想要平安地徒步涉水过河,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如何组织是一个大难题。

尤其当后面还有敌人虎视眈眈的时候。

涉水过河一定会阵型混乱,届时如果被敌人纵马一番收割,那就会在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支高素质、人数也不少的部队,是如何毫无抵抗地被战力相当的敌人单方面屠杀的。

想要渡河,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坐船。

泗水河边,侯君集手支凉棚望向泗水河面。

因为夏秋雨季的缘故,河水暴涨。

快速流动的河面上,只慢吞吞地划着几条小舢板,向西岸靠近。

而在岸上,是密密麻麻的人头。

明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泗水河岸了,全部被堵在了渡口。

就凭这么几条单薄的小舢板,想要把这么多士兵安全地送到河对岸去,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这还只是先头部队。

人数更多的大部队,还在后面呢。

“就只有这么点儿船?!”

侯君集急得目眦欲裂,焦急地询问左右:

“和沂州方面取得联络了吗?”

苏定方回答道:

“已经向沂州州府求救了,让他们迅速出动船只增援。”

“不仅是沂州,齐州方向也求救了。”李道宗补充道。

“但是,泗水和齐州、沂州的核心地带隔着山,而泗水的下游又都在敌人的手里。

“想要把大船运到此处,很难。”

啧……侯君集咂了咂嘴。

兖州段的泗水水不深,河道不宽,所以平时也走不了什么大船。

换句话说,要运人,就只能靠小舢板一条一条地运。

就这速度,对多达二十余万的明军主力大部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看着堵在河岸边的黑压压的士兵,又看看河道上孤零零的几条小船,不禁感到头皮发麻。

来不及的,肯定来不及的!

唐军马上要收紧包围圈,断绝他们的粮草的!

而大明只能通过狭窄的泗水水道对他们提供有限的补给——

船只连运人都来不及,还能如何运粮呢?

如果唐军也饿他们几天,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地全力进攻……

那这支明军部队,是真的会被歼灭的!

就这样倒在了家门口!

“居然被这么一条臭水沟拦住了去路……”

侯君集急得快把后槽牙都给咬碎了。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视线的尽头,在泗水河的另外一边。

他看见了一群人。

人数很不少,远看之下,攒动的人头像水波一样高低起伏。

那些人用车赶着、用肩挑着、背用扛着什么沉重的东西,正风尘仆仆地向泗水河赶来。

“是沂州州府的增援,他们来了!”苏定方激动地大吼,握紧了双拳。

侯君集仍然眉头不展:

“他们能怎么帮我们?难道飞过来把我们扛过去?”

“这……”苏定方顿了顿。

“他们总是有办法的吧。”李道宗道:

“不然他们过来干什么?”

当气氛组吗?

等那些人走近了些,侯君集一行人总算看清楚了。

沂州州府派来的,不是士兵而是民夫。

他们带来的不是什么舢板船舶,或者补给物资什么的。

而是大锤、土石方、糯米等工具。

这些玩意儿,土木老哥薛万彻可再熟悉不过了。

“他们这是……要修路造桥?”

薛万彻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这难道就是李明陛下让我们脱困的路线?”

“造桥?在现在这个当口上?”

侯君集觉得,薛万彻的猜想有些过于狂野了。

车撞南墙知道拐了,鼻涕进嘴里知道甩了?

“现在造桥,来得及么?敌人可不会等我们啊!”

大家不答,看向了薛万彻。

论施工,他是专业的。

“应该来得及……吧。”薛万彻也不是很确定。

“我记得在开战之前,我大明正在泗水河上架设桥梁,作为后勤补给用,陛下对此还颇为上心。

“不知道经过这段时间,工程进度如何……”

连薛万彻也估摸不准,其他人就更加抓瞎了。

但是有一点,已经成为了众人的共识——

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修桥铺路,恐怕为时已晚……

“嗯?河对面的人在向我们招手?”

侯君集发现对面有异动。

河对岸的民夫在向他们拼命挥舞双手,大喊大叫着什么。

“有敌情?还是?”

侯君集不知道对面想表达什么,隔着一条河,什么也听不清楚。

过了一会儿,那个大喊大叫的人划着小舟,专程跑到了泗水的西岸,在侍卫的引见下,直接找到了侯君集本人。

“这里是战场,你有什么事?”侯君集好奇而又有些戒备地问。

“我是工部水部司的,是来救各位脱困的。”那人说道。

侯君集挑起了一边的眉毛:

“你?救我等脱困?怎么救?真的要造桥?”

李道宗也插嘴道:

“战事紧急,刻不容缓,也不比工程施工。

“等你们造完泗水桥,都已经猴年马月了……”

“不不不。”那人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似的,一边从包袱里掏出了一迭图纸。

“自从战争开启以后,李明陛下便一直在紧盯泗水桥的建设进度,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

听到这里,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还是陛下英明啊!”侯君集情不自禁地叹气道。

一开始,当李明陛下还因为泗水桥没有落成、而对是否出兵有所纠结的时候。

大家还以为陛下是“类祖”,遗传了太太上皇李渊的优柔寡断呢。

现在看来,还是李明陛下算得够远啊。

泗水作为一条切割前线和后方的南北向河流,确实需要一座桥……

“快完成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薛万彻大着嗓门儿,咋咋呼呼地说着,把大家放松下来的心情又给吊了起来。

作为前任工部尚书、资深土木老哥,在土工作业的问题上,他是有发言权的。

“这就是我渡河过来的原因。”

那工部水部司的官员,将随身携带的图纸塞进了薛万彻的手里。

“要在敌人将你们围歼之前早好大桥,施工是勉强来得及的。

“前提是,你们一个个都别闲着,都给我动起来。从泗水的另一面开始,一起赶进度施工。”

…………

在战场的另一面,唐军的阵营。

营帐中,气氛截然不同。

在经历了连续数日的急行军,终于将明军围堵在泗水河畔以后,大家的心情第一次轻松了一些。

“呼……还得是太上皇陛下英明。”

李世绩长出一口气,心中的巨石终于卸下了。

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来说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

一开始在郑州城下放跑了李靖,他感到天都快塌了。

好在太上皇陛下并没有怪罪于他,仍然让他执掌大军,命令他追击落跑的敌人。

终于,他的两万步骑在水军的支援下,抢先一步挡在了明军的前面,把他们往南逼到了兖州。

也是逼到了绝路。

“我们的军队跟着一路从洛州杀到齐州,可以歇一歇了吧?他们还能怎么跑?除非飞到河对面去吧。”

程知节扯着嗓子,大大咧咧地坐着。

“国公不可掉以轻心。”李世绩道:

“敌人可能通过船运,一点一点地将部队转移到河对岸。

“如果等到他们的大部队过了泗水,我们就鞭长莫及了。”

吃了好几次亏以后,李世绩就变得很小心谨慎了。

虽然现在优势很大,但是如果一个疏忽,战局是有可能被翻盘的。

当明军在河这边时,泗水是他们跑路的阻碍。

可是如果明军偷鸡成功,到了对岸,那泗水就成了明军的护城河,阻挡唐军追击的步伐。

因为渡河作战是一个巨大的负面buff。

更何况河对岸还是连绵不绝的山地。

唐军如果敢追过河,过河多少,就会被对面消灭多少。

因此,唐军的计划,就是把明军消灭在泗水的西岸。

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我们应该尽快对对方发起全面进攻,挤压他们的战线,消耗他们的补给,消磨他们的士气,让叛匪的战线尽快崩溃。”

李世绩说道。

但是,对于他一把梭哈的意图,其他将军纷纷表示反对。

郭孝恪反驳道:

“我们和敌人一起长途跋涉至此,敌人劳累,我军更劳累。就这么贸然相功法,我们占不到什么上风。”

李大亮表示同意:

“况且敌人无路可逃,一定会做困兽斗,给我军造成相当大的损害。

“为未来的战局计,我们应当保存实力,不可让大好二郎白白送死。”

程知节总结道:

“所以,李大总管,我们要不还是先拖一拖,以小股部队骚扰为主。

“等对面的士气和粮草一并消耗完了,再一鼓作气,将其全部歼灭吧。”

但是李世绩不同意,他执意要尽快发动全面攻势。

“对面的主帅是谁?是李靖。李靖背后是谁?是李明!

“他们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另一个更是诡计多端。

“现在只差最后一击了,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放松了警惕,天知道对面会使出什么花招。”

程知节对此不住地摇头:

“我们的斥候一直盯着泗水,上面并没有多少船只,还都是小船。

“伪明就算真的想靠这样蚂蚁搬家,把二十多万人都撤走,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能使出什么花招?”

李世绩痛心疾首道:

“国公太大意了。如果敌人真的逃出了重围,悔之晚矣!我军必败!”

程知节针锋相对:

“相对而言,现在是明军战斗力最强的时刻。

“如果我们把主力全部都葬送在这儿,难道我大唐的江山还能稳固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打起了激烈的口水仗。

争执不下,最后一道望向上首。

“请太上皇陛下定夺!”

呼噜……李世民斜靠在卧榻上,发出均匀的鼾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对将军们来说,是发起全面进攻、还是缓一手等对面先乱,似乎是一场不得了的争论。

但是在战略家的眼里,这场仗已经妥了。

战局十分明朗,明军的败局已定。

接下来,无非是唐军胜多胜少的细节问题罢了。

这还需要李二陛下亲自来操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