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2章 不安的种子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32章 不安的种子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贞观十四年,唐朝宗室名将李孝恭,于家中饮酒时暴病而亡,终年五十岁。

至少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听到这个消息,李明的脑子一嗡。

耳边没来由地响起那句慈祥的“我们胆大妄为的小殿下”。

上午还鲜龙活跳的长辈,才不过几个时辰。

再次听到他的消息,竟是死讯……

李明有种不真实感。

但想起那副被酒色所伤的身体,他又觉得。

就这么匆匆离开这个世界,也好。

至少来过,见过,爽过。

“河间郡王是有武略、有大智慧的人,为师我要去送送他。”房玄龄缓缓起身,直视李明道:

“你呢?你若出宫是为了去吊唁长辈,相信韦典签也不会为难你。”

韦待价吹着口哨看风景。

这是禁足令的突破口……李明有所领悟,便要一口答应。

袖子被人从后面轻轻抓了抓。

回头一看,是一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故人。

“明哥,我感觉……这事不太对。”狄仁杰说得很小声,低着头,不敢直面房玄龄的目光。

但他还是坚持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别去,这事有蹊跷。”

房玄龄一言不发,不干涉李明做决定。

李明疑惑不解:

“光天化日之下,堂堂王府之中,还能有人当众害我不成?”

要不是看在这小子叫“狄仁杰”的份上,他早一个逼兜呼过去了。

“发丧太急了。”狄仁杰的语气非常认真:

“平民布衣死,停灵至少三天。亲王薨,却当天发丧,这是否……”

是否有点催人上路的感觉?

李明抱起了胳膊。

狄仁杰的疑问不无道理。

但做决定之前,不能光听一面之词。

他询问地看向自己的老师。

房玄龄没有片刻思考,流利地对答:

“老臣是尚书省左仆射,郡王薨,府上的人自然要将死讯第一时间通知老臣。

“治丧由礼部和宗正卿负责,发丧的具体流程得问他们。”

“呜……”狄仁杰怂了。

别说小狄自己,把他的犬父犬爷爷绑一起,都未必敢在房相面前大声呼吸。

李明看向狄仁杰,踮起脚尖拍拍他肩膀,忍不住嘴角勾勒:

“仁杰,你怎么看?”

鬼知道他有多想玩这个梗。

狄仁杰被明哥温暖(?)的微笑暖到了,无来由地感到勇气充满了全身,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时间,时间对不上。”

时间?

“现在是未时末(下午三点左右),上午的册封典礼结束于巳时后半(上午十点至十一点)。京城路堵,从太庙到郡王府,行马至少还需半个时辰。”

狄仁杰的思路非常清晰:

“也就是说,就算河间郡王在典礼结束后不应酬、不与陛下和群臣话别,立刻回家,到家后立刻饮酒,饮第一口酒后立刻薨逝……”

“满打满算,大夫只有一个时辰出头的时间施救……”李明不再嘻嘻哈哈,认真思考起来。

“连一个时辰也不见得有。”狄仁杰摇头。

“明哥你忘了?小学在皇城之内,送信人从郡王府进入皇城,手续复杂,又得耽搁许久……”

对哦。

李明被现代人的思维惯性误导了。

大唐没有大唐电信,发微信要么靠意念要么靠轻功。

大唐有意念和轻功吗?也没有,所以消息传递只能靠走。

是需要时间的。

“这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就算大夫就坐在河间郡王身边,他也只有短短几刻钟的时间救治。”

“以河间郡王自来熟的性格,他在离开太庙之前必然有所耽搁。如果把这时间也考虑进去……”

蹊跷之处越来越明显——

河间郡王的死讯,传得太快、太急、太草率了。

也许在他倒下以后,大夫只是草草看了一眼,甚至可能都没有请大夫,家人便匆匆宣布了死讯。

而这条情报又立刻传遍了朝廷高官,直至皇城角落的秘书省。

就算是布衣去世,家人也会无谓地挣扎一下,这是人之常情。

何况一位郡王?

刚拨120就发朋友圈请全村吃席,会不会太快了,有种催人上路的意思。

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背后推着,迫不及待地在李孝恭的棺材上钉钉子。

“你说得有道理。”李明郑重地对狄仁杰点头。

狄仁杰松了口气:“那我就放心了,告辞。”

李明看着他。

狄仁杰的表情逐渐僵硬:

“我可以走了……对吧?”

…………

“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狄仁杰迷茫地站在郡王府门前,恨不得抽自己耳光。

“明哥我这么多小弟,唯独就带了你一个,你应该感到荣幸。”

韦待价被房玄龄单防,李明便趁机拖着狄仁杰出了宫,靠着问路一路摸到了李孝恭伯伯家。

两个孩子一起跨过了富丽堂皇的大门。

河间郡王府。

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铕。

占地广大,豪华奢靡,家仆成群。

和这儿一比,立德殿就是个贫民窟。

前来吊丧的人络绎不绝,无不是达官显贵,真正意义上的往来无白丁。

下人们正七手八脚地挂白幡,家人忙着接待诸位贵客。

“小女参见殿下。”

七位妾室含着泪,向李明和狄仁杰行礼。

七人中有汉有胡,妍态万千,但无一不胸怀宽广。

我们大唐不愧是有容乃大的大王朝。

“七星瓢虫的七颗星,原来在这里……”李明小声嘀咕。

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父皇看人还是准啊……

“七星瓢虫?哦呵呵,可真是令人怀念的称号啊。”

李明身后,传来苍老而温厚的笑声。

这你也听得见……李明瞟了眼一脸懵逼的狄仁杰,回头看去。

是一位胖乎乎圆滚滚的小老头,脸上满是慈祥的微笑,雪白的长髯一直挂到胸口,憨态可掬。

“小郎君,这个绰号你是从哪里听来的?”小老头和善地问。

“我阿爷。”李明随口回答。

“哦?”小老头努力睁大被肉肉挤满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臭屁的小孩。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明殿下吧?”

“你怎么知道的?”李明大吃一惊。

小老头捋着长髯,笑眯眯地解释:

“这绰号来自隋末天下大乱时。

“当年孝恭与我共讨南梁萧铣,缺乏舟楫。孝恭收服巴蜀土人,为唐军建造了大批战船。

“其中有一条楼船,船舱巨大却无冲角,浪费颇多却毫无战力。我心有疑问,上船一看——

“孝恭竟在那船上,养了七名土人女子。”

孝恭伯伯原来还是民族融合先锋啊……李明嘴角抽搐。

小老头继续说道:

“当时我愤怒不已,上书当时的秦王殿下,也就是当今圣上。您知道圣上是怎么回复的吗?”

李明略一思考,答:

“从缺乏舟楫到还有余力造楼船享乐,不正说明孝恭伯伯能力强吗?应该褒奖才是。”

大建大成功,仗打赢了,自己还没亏待自己。

一颗螺丝掰成三颗打,妥妥的后勤大师啊!

胖胖的小老头颇为赞赏地点头:

“您和陛下想一块去了。陛下就是在那封回信中,戏称孝恭为‘七星瓢虫’。

“因为不太雅,这绰号只有陛下和我二人知道,您是第三位。”

狄仁杰算是听明白了,不由得震惊:

“您是卫国公李靖?”

我去,托塔天王李靖?!

李明肃然起敬。

人不可貌相啊。

这个胖萌胖萌的小老头,居然就是武庙十哲之一、因为打仗太牛逼而被民间神化的大唐战神,李靖?!

不过转念一想,他李明曾在两仪殿上,和大唐武力值第一的某位渣男谈笑风生,便又恢复了平常心。

我大唐真是武德充沛,将星璀璨,出门买包胡椒都能碰到十个灭国大将……

突然,李明想起了这位传奇名将的另一重身份,立刻不淡定了,脱口而出:

“你就是羊尿……”

在感受到胖萌老头的眼神突然犀利起来以后,他硬是把“泡”字咽了下去。

这身材,还真像吹足气的羊尿泡。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古人诚不我欺。

“咳咳!”李靖干咳一声。

“陛下若要挑一位皇子分享这些粗鄙之语,末将思来想去,也只有李明殿下您了。”

说到这里,李靖惆怅地叹了口气,眼睛不经意地飘向了远方,仿佛在追寻老伙伴的身影。

“往事已成追忆。孝恭潇洒一生,若能如此谢场,想必也无遗恨了罢。”

他和蔼地拍拍李明的肩膀,在他耳边轻声说:

“您其实应该更谨慎一些。”

什么?

李明猛地抬头。

李靖已飘然离去,空余背影。

李明感到后背发麻。

他不明白,这位鼎鼎有名的前辈,为什么没头没脑对自己说这句话?

但是,在潜意识里。

那股熟悉的、自穿越以来便如影随形危机感,再次悄然扎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