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07章 战局的思维盲点

尉迟敬德不上前线是因为水性不佳——这句话看似是句玩笑话,但蕴含的信息量很大。

至于具体是什么信息,狄仁杰表示别问,问就是信息量大。

受限于条件,他也不可能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思考分析。

他的任务,就是把这条线索带出去,让来俊臣他们去头疼吧。

可是这里前后左右都有人看着,乱说什么可疑的话可是会被当场拿下的,该怎么把这口信儿带出去呢?

狄仁杰瞟了胡三娘一眼,又看向尉迟敬德所在的房间,接着抬头望了望朝北窗户的星空,微微摇了摇头。

这套小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胡三娘没有任何反应,和其他仆人们一起,将狄仁杰“护送”回了他的房间。

离开厢房以后,胡三娘十分自然地沿着走廊来到后厨。

后厨里,一个厨子正在切肉,好像没看见她。

胡三娘在他身边站了好一会儿,等得不耐烦了,轻轻咳嗽一声:

“咳咳。”

“唉妈呀!”那厨子这才发现身边忽然多了一个人,吓得手一抖,菜刀差点剁了自己。

“你怎么突然出来不说一声?要吓死我啊!”厨子惊魂未定,喋喋不休地埋怨。

你们怎么一个个都不长眼睛,这么大个活人站在面前都看不见……胡三娘心里的白眼都翻到天上去了,不过嘴上还是很客气的:

“大郎君,看你这么辛苦,今天就让我来将剩菜分出去吧。”

尉迟敬德放下屠刀开始修仙以后,做了不少善举,常将府上的饭菜接济给流民。

“你去吧,就在那儿。”厨子懒得自己动,很开心地将这活丢给了小侍女。

胡三娘挑着扁担,来到了长安城里固定的施粥摊。

女菩萨来了,人群立刻涌了上来。

“一人一份,别抢啊。”胡三娘熟练地向饥饿的人群分发食物。

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头替她挡开了挤上来的饥民,压低声音在她耳边问:

“今天有什么消息?”

胡三娘看着别处,轻声说道:

“鄂国公不善水性。”

狄仁杰当时先望向尉迟敬德的房间,说明情报是关于他的。望向北边,北属玄武,五行为水。摇头,表示否定。

这就是刚才狄仁杰那套肢体语言的意思,是一开始就定下的暗号。

鄂国公不善水性……这是啥意思?

那老头——其真实身份是胡三娘的同事,肃反委员会的探子——觉得这情报很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他们的领导、肃反委员会一把手狄仁杰突破重重监视,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传递出来这条信息,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会将话带到的。”老头郑重地承诺。

…………

很快,“鄂国公不善水”的消息就传到了来俊臣的案头。

“嘶,尉迟敬德不会游泳……狄仁杰那家伙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来俊臣对着这句珍贵的情报线索战术后仰,招呼手下:

“你们一起来参谋参谋,你们的狄仁杰委员长到底是什么个意思?”

长安报社虽然被端了,但是来俊臣可没有亏待自己和自己的小弟,在执失步真的商会边上租了一栋顶气派的楼阁,作为肃反委员会的活动基地。

“地下党”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不代表他们真的得龟缩在地下。

大家一齐抓起了脑袋。

要不是这则消息是狄仁杰通过重重封锁传出来的,大家多半以为这是一条毫无营养的八卦呢。

“难道狄公的意思是,让我们想办法把鄂国公推进水里淹死,伪造事故的假象?”有人猜测。

立刻有人表示反对:

“狄公不是嗜杀之人,鄂国公和我们没仇没怨的。更何况鄂国公整天窝在家里修道,我们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啊。”

“我觉得是,狄公为了争取行动自由。”

“可如果鄂国公死得不明不白,狄公的处境不会反而变得更危险吗?”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争执开了。

情报工作就是这样的,因为条件所限,常常要根据支离破碎的线索拼凑出一份完整的图案。

不同的思路,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

砰!

来俊臣重重地一拍桌子,在场众人立刻安静了下来。

“你们以为狄仁杰那厮是格局那么小的人吗?”

虽然他和狄仁杰历来不和,但对对方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

“所以,他要传递的消息一定很重要。”

大家一齐凑了上来:

“来公高见。那狄公想要传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来俊臣嘴角一抽:

“别问,问就是很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条至关重要的信息原封不动、未加修饰地报告上去,相信明哥一定能和狄公有所默契的。”

哦~大家懂了。

来公这是要甩锅啊!

“那不然这口锅你们背着咯?误读情报的责任,你们负得起吗?”

来俊臣拍案大骂。

遇事不决,向上汇报一定不会错。

相信以领导的智慧,一定能看清这里面的奥妙的。

…………

“鄂国公不善水……这是什么意思?”

平州行在,州府。

李明对着刚刚塞到他桌案上的“绝密情报”发呆。

“意思是我阿翁不会游泳。”呈上这份情报的情报总监尉迟循毓说道。

李明抬头瞥了他一眼。

“真是谢谢你的解释,不然我还蒙在鼓里。”

“这是狄仁杰在我家打探到的‘重要情报’。”尉迟循毓的黑脸一黑:

“这事儿直接问我就行了,还需要来俊臣和狄仁杰这么大费周章地从长安传出来?

“而且这消息也不对啊,我阿翁走过南闯过北,怎么可能不会水?”

他觉得兄弟单位简直在搞笑。

现在是战争的关键时间,怎么长安的肃反委员会传递这么没有营养的假新闻?

难道他们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了吗?

“你也不必这么指责他们。狄仁杰潜伏在敌营正中,带个口信儿出来不容易的,他们这么做一定有其道理。”

问题在于,这其中蕴藏了什么道理呢?

李明开始了推演。

“现在最重大的事,莫过于大明和大唐的这场战争。这则情报多半与之相关。

“尉迟循毓,你阿翁没有参加唐军挂帅出征是吧?”

尉迟循毓点点头:

“他一直闭门不出在家修道。”

李明道:

“那就是了。

“我猜测,这则情报的意思是,鄂国公推脱不上前线的理由,是他不会游泳。”

这就让尉迟循毓很纳闷:

“可是我阿翁是会游泳的啊。而且这和这场战争有什么关联性吗?”

李明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道:

“其实是有的——

“这说明,尉迟敬德得走水路赶赴前线,或者主战场就在水里。

“否则,这也不会成为他拒绝出征的借口。”

李明这么一点拨,就把这条状似无关的情报线索和战局联系在了一起。

“哪条战线是要走水路的……”

“恐怕是扬州吧。”在一旁伏案写作的房玄龄提醒道。

“从扬州乘船出发,经运河和泗水,直抵兖州,切断我军和后方的联系。

“这就是我们推演的敌方战略,通过这则情报得到了证实。”

这么一听,李明现出了复杂的表情。

对面果然有后手,够阴险啊。

庆幸的是,我方预判了对方的预判,已经提前针对性地做出了布置,改闪击战为消耗战。

统一的进程或许会推后一段时间,但是大势仍不可挡,优势在我!

“可是……唉,算了。”长孙无忌欲言又止。

“舅舅,有什么话想说的,但说无妨。”李明道。

长孙无忌挠着头:

“臣以为……运河漕运也好,泗水也罢,都是波涛不惊的内陆河流。鄂国公再怎么不会水,也不至于因噎废食,以此为理由不出征吧?”

房玄龄冷笑一声:

“这只是尉迟敬德的借口而已。

“若欲推脱,何患无辞,辅机何必这么较真?”

长孙无忌被老同事兼老对头的态度激怒了,争辩道:

“鄂国公拒绝的可是皇帝的钦命。就算他存心想要推脱,也不能随便找一个理由吧?”

就在他俩争论的时候,李明抬起了头,盯着墙上的那幅巨大的地图陷入了沉思。

“从扬州出发前往前线,除了漕运还有其他什么水上路线吗?”

李明冷不丁问。

另外三人愣了一下。

“有是有,可是其他水路都在绕远路,他们何必舍近求远?”房玄龄道。

“而且都是内河漕运,和泗水有什么区别吗?”长孙无忌摸着下巴。

李明的目光望向地图,沉声道:

“不,还有一条水路,能比泗水更直插我军核心。”

三人面面相觑:

“哪条水路?”

“海运。”李明幽幽道:

“从扬州出港走东海,进入大河(黄河)。”

“海运,大河?!”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二老一小同时发出了惊呼。

良久,房玄龄摇头道:

“这也……太冒险了吧。”

现在是夏秋季,正是台风高发的时节。

走海路是不是有点太抽象了?

“比之更冒险的事情,他们也做过了。那就是登陆新罗。”李明道:

“和穿过东海相比,沿海岸向北一直开到大河河口,并不算危险吧?”

这番话,让三人同时陷入了思考。

这是一条从未设想过的线路。

他们下意识地就把海路给排除在外了。

“难道他们绕一大圈,想从大河南岸登陆,进攻齐州?”

长孙无忌喃喃着:

“这和经由泗水进攻兖州,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齐鲁之地就算全部失守,也并不会影响我们的胜利。”

房玄龄附和道:

“只要前线的部队能把敌军主力钉在洛阳,优势就还在我,不过是早胜晚胜的区别罢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李明打断道:

“如果我们一开始的猜测就是错的呢?

“如果唐军主动撤离中原,不是为了骗诱我军深入,而是确实没有更多的兵力呢?

“如果对方的主力,不在洛阳——

“而在扬州呢?”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书房里鸦雀无声。

李明的这番推测信息量太大了。

短暂的沉默以后,冷汗开始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的背上渗出。

是啊,如果敌主力不在洛阳,而是沿海运突然出现在了黄河一带。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大河失守,补给全断!”

尉迟循毓不禁惊呼。

明军之所以敢大胆深入中原腹地,全因为有黄河补给线作为保底。

只要黄河不失守,从河北之地怎么着都能运送补给进来。

可是,如果黄河失守,沿岸全丢……

那李靖率领的大军,就等于被包了一个巨大的饺子!

“他们的目标不是将我军逐出中原,而是两面包夹,彻底歼灭!”

李明嘴唇微微颤抖。

“不愧是父皇啊……”

李明还以为自己把唐军主力钉在了洛阳。

可是反过来思考,唐军又何尝不是以东都洛阳为饵,把明军主力钉在了中原腹地?

“中原没有屏障,易攻难守。如果地方真的从黄河发起攻势,我军无力阻挡……”

长孙无忌的脸色发青。

如果真的如此,那情势将急转直下!

不但河南都将丢失,河北同样保不住!

能一口气把战线推到燕山一线!

房玄龄的脸色同样也很难看:

“太上皇陛下知道久拖必无胜机,所以要以此战速战速决……

“该说,不愧是天策上将么……”

“立刻让李靖的部队回撤!”

李明果断下令。

…………

“让我们撤军?”

侯君集瞪大了双眼,质问李靖:

“我们明明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要将对面困死在洛阳城里了,为什么要后撤?”

“不是后撤,是全面撤军。”李靖平静地说:

“撤回齐州。如果情况不妙,立即渡河回河北。”

这段时间,李靖时刻操心着战局,人明显瘦了一圈。

砰!

侯君集用力一拍桌子:

“请大总管给我一个未战先降的理由!”

“这是李明陛下的命令。”李靖的声音有些沙哑:

“唐军的主力不在这儿,在扬州。”

侯君集的眼睛登时瞪得滚圆。

“他们没想和我们对峙。”李靖透着疲惫:

“他们要从北向南包抄,彻底吃掉我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