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74章 只有父皇才挡得住他…

……

“天刚暖和起来,怎么反倒伤风了……”

长安,立政殿。

李治嘟哝着擦了擦鼻子,继续读着手里的密信。

现在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窗外阳光明媚。

但是李治的心情却一点也明媚不起来。

“李泰死了……”

他有些恍惚,下意识地把书信拧成一团。

尽管他和李泰的关系也就那样,典型的皇家塑料兄弟,最近更是闹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可当他真的收到了嫡兄弟的死讯(庶兄李祐那是真不熟),酸楚还是止不住地涌上心头。

李治今年刚虚岁十五,摄政不到半年,和东汉幼儿园相比固然不算小,但以这年纪驾驭国政也属实有些……太年少有为了。

一个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多少还是会有些多愁善感的。

“呼……”

他长出一口浊气,艰难地消化李泰已死这一事实,将发散的思路重新收拢到正事上。

“李明,是李明杀了李泰……”

如果说李泰之死让他感伤,那“李泰死于李明之手”更让他感到大事不妙。

李明小老弟从遭遇政变、仓皇出逃,到歼灭了势头正劲的薛延陀与李泰联军,才用了短短几个月。

这事儿谁碰到谁迷糊。

“那家伙是怪物么……”

李治懊恼地揉了揉眼睛。

李明现在壮得厉害,从偏远的辽东二州之地,一口气扩张成了占据半壁江山的庞大势力。

上吞高句丽,西攻漠北,开疆扩土万余里,收编四万精锐,一时风头无两。

而更让李治脑壳痛的是,山东河北核心地区,也已经成为了李明的囊中之物。

证据就是,从那地方传来的情报逐渐减少、消息也愈发滞后了。

即使张亮开足马力,发动手下“义子”全力探查河北的近况,但也和泥牛入海一般,什么消息也传不出来。

这封“李泰已死”的密信刚到李泰手里,可事情是发生在冬天的,时效已经过去个把月了。

就这“火星”的消息,已经是李治一方竭尽全力,所获得的最后一封关于河北的情报了。

因为张亮的“义子”已经差不多被消耗殆尽了,以后再也收不到那个方向的情报了。

至于他数个月前勾搭上的范阳卢氏等河北当地士族,更是像说好了一样,在同一天断了和长安的联系,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从此失联。

勿cue,怕李明殿下误会。

河北已经成为了继辽东、高句丽之后的第三个情报黑洞,也从侧面标志着李明在那儿建立起了极为稳固的统治。

“连反骨的河北都……”

李治轻声哀叹,深深地把脸埋进了手里。

这事不能细想。

越往深处琢磨,就越能感到双方的差距已经大到恐怖的程度,令人绝望。

和李明相比,他自己的政治手段可以用“稚嫩”来形容。

李明把风马牛不相及的辽东、高句丽和河北拧成了一股绳,而他坐拥整个朝廷,却连本来就在境内的南方都没能完全压服,现在都还对他阳奉阴违。

也别说南方了,再这么耗下去,估计连朝廷内部他都未必压得住了。

虽然一记政变上台着实震撼,唬住了朝廷众臣。

但是距离产生美,时间一长,他的底裤就被这帮老狐狸们给摸穿了。

执政水平就不说了,在用人方面,李治也做不到用人不疑,只重用瓦岗寨的哥几个,对其他大臣们只有表面客套,并不深交。

和李世民、李明爷儿俩爷儿俩相比,不如远甚。

由奢入俭难,吃惯了二李细糠的大臣们,对这位新摄政的统治很不适应,不免人心浮动。

要不是皇帝陛下在朔北飘到失联,而监国殿下“被”身亡,朝廷现在恐怕已经四分五裂了……

李治抓起了自己的头发:

“唉,没想到李明这么能折腾。我还是太心善,那天晚上就不应该把他放出长安,至少应该关进小黑屋、

“悔不该听妇人言……”

“皇兄埋怨的是哪个妇人呀?”

书房门外,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

正是那晚上劝他放走李明的“小妇人”,李明达。

李治虎躯一震,脸上立刻挂上了尴尬的笑容:

“呵,呵呵,我说的是韦贵妃。”

他顺手把锅往后宫一扣,不动声色地将揉成一团的李泰死讯碰到了桌案底下,忙不迭地起身相迎:

“来来,杭州刺史呈上了一些柑橘,酸甜可口,我留了一些给你。先生的功课都做完了吗?”

很自然地把妹妹迎进了书房,煞是体贴亲昵,仿佛他还是那个妹妹奴,从未改变。

唉……李明达心中轻轻叹气,顺从地让李治把她带到了同一张坐席上。

朱雀门之夜后,兄妹俩的关系一度陷入尴尬。

和李明相反,李明达从小就沐浴在所有人的疼爱中,当晚的事变是她第一次直面政治的残酷。

温文尔雅的雉奴哥哥露出了可怕的表情,驱逐小明弟弟,又和青雀哥哥兵刃相向。

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接下来,又是父皇失踪,内战爆发,薛延陀入侵……一桩桩大事压得她快喘不过气来,也让她迅速成熟了起来。

天真烂漫的阿兕子,也开始隐藏起自己的真情实感,按照他人的期望,扮演起了“晋阳公主”这个角色。

“韦姨娘是父皇的贵妃,也是诸皇子的长辈,不知她哪里冒犯了皇兄。”

李明达妥帖地说着。

李治觉得“皇兄”这个词从她嘴里说出来格外刺耳,便把话题引到了更轻松的话题:

“我只是随口说溜了嘴。比起这个,阿兕子,前线传来了好消息!”

面对兴奋得两眼放光的雉奴哥哥,李明达只是微微摇头:

“军事机密,说与我一女子……”

“这机密还真就只能与你分享,事关我们的父皇!”李治眼神灼灼地看着妹妹:

“父皇的去向有下落了!”

李明达的脸一下子就舒展开了,好像变回了那个活泼开朗的阿兕子:

“真的?”

李治点点头:

“李世绩在贺兰山以西,发现了大队人马行进的踪迹,似乎是往西边的凉州的方向去了。”

李明达的目光黯淡了下去:

“又是踪迹。何时能得到确切的消息?”

李明看着她,补充一句:

“据当地目击者称,那队人马中有一位胡人打扮的美女子,却作男儿声。”

“承乾哥哥!”李明达眼睛一亮。

这外貌特征,妥妥的太子爷没跑了。

“终于……有父皇和皇兄的确切消息了,他们还活着,菩萨保佑……”

李明达激动得喜极而泣。

兄妹俩分享着这一份喜悦,两人吃着橘子,和好如初。

“坏了,明达不该打扰皇兄处理国事。”

李明达懂事地及时打住,正要离开,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父皇为何要去往凉州方向呢?直接掉头南下,不就回到大唐了吗?”

“呃……许是身后有铁勒突厥追兵,逼得他们不得不向西转移吧。”

李治随口辩解道:

“李世绩已经加紧向西搜索,并派遣快马前往凉州,让当地州府协助迎回陛下。”

李明达姑且接受了这个解释:

“不论如何,父皇只要一入凉州境地,便算是回来了。

“皇兄……雉奴哥哥,那你与青雀哥哥之间……”

老爹出国留学半年,刚回家就看见两个儿子正在打内战。

不需要多深厚的政治素养,连李明达也知道,目前这情况对李治来说不大妙。

等父皇回到长安,一定没有他好果子吃。

“我……现在已经停战,不和李泰打了。”李治努力扯起两边的嘴角。

李明达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是吗?这敢情好啊!”

她还不知道李泰已经被小明弟弟给弄死了,以为今天是双喜临门的一天,心情愉悦地离开了书房。

李治目送她离开,在心里自言自语:

“父皇能平安回家就好啊……是李承乾在父皇耳边挑拨离间么?”

他多少能猜到,父皇这诡异的行军路线,多半是担心回国后被做贼心虚的李治和李世绩给灭口了,全程在和空气斗智斗勇。

然而如前所述,不论李治也好,李世绩也罢,其实根本没有、也不敢有对李世民不利的想法。

他俩可都是大唐的大忠臣,都是真心希望皇帝陛下重新回到忠实的长安啊!

李世绩就不谈了,他的动机很单纯。

他的小领导是晋王摄政没错,但大领导从来就是皇帝陛下本人。

要相信老瓦岗寨的智慧,站位千万不能歪。

李大总管一边随时与李治保持通信,有什么最新情况都第一时间报告。

另一边,不等李治的命令,他便立刻发动一切力量搜寻陛下和太子的踪迹。

做到两边都有交代。

而李治也有理由喜迎二圣归来的。

虽然他僭越,虽然他打内战,虽然他知道父皇揍他一顿都是轻的。

但是和李明那个变态的政治机器相比,阿爷的鞭策简直是爱的轻抚啊!

他怀疑,现在只有父皇才是他的保命符,只有父皇归来才能救他狗命。

不论他闹出多么大的乱子,闯出多么大的祸,至少父皇不可能处死他吧。

但是李明就不一定了!

李明和他是存在根本矛盾的,而且双方虽然没有彻底撕破脸,但离撕破脸也不远了。

更何况,李泰的脑袋已经证明了,李明那厮是真不顾忌兄弟感情,有仇是真砍人啊!

“辽东、高句丽、河北、薛延陀……那恶魔根本停不下来!

“这样下去,李泰和其他诸王所留下的中原,也迟早成为他的囊中之物,被他蚕食殆尽吧?

“到那时候,他离关中就只有潼关薄薄一线了……”

李治陷入了莫大的惊恐之中,双手抱着脑袋:

“能阻挡李明脚步的,全天下就只有父皇一人了吧?”

“我还远远不行,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

贺兰山以西,河西走廊。

李承乾带领队伍一路向西,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凉州边境。

在他的指挥下,队伍并没有带着皇帝回国,而是拐了一个大弯,转身向北。

笔直地前往西突厥的领地。

“小可汗!”阿史那社尔和他并驾齐驱:

“西突厥真的会与我们结盟吗?而不会将我们扣留起来,或者直接杀死?”

李承乾胸有成竹:

“放心,乙毗咄陆可汗与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的争斗十分激烈,正是需要外援的时候。”

突厥的官名好长……老社尔心里忍不住吐槽,还是放心不下:

“小可汗的情报来源可靠吗?”

“可靠。”李承乾简短地回答。

话已至此,社尔便不好再问。

沉默了一会儿,李承乾主动开口:

“我父皇的情况,怎么样了?”

阿史那社尔眼神一黯:

“恐怕不大好。”

队伍的中心,是一辆大马车。

李世民半躺在马车上,随着大部队一路颠簸,眼睛半闭,不知是醒着还是睡着。

马车是游牧民族运输转移帐篷用的,结构非常简陋,荒原上又没有路,颠簸得非常厉害。

尽管大家在车板上垫了厚厚毛毡,顶上撑起挡风的帐篷,可条件有限,谈论舒适性就有些奢侈了。

就算健康的青年,在寒冷的野外就这么颠上几个月,从冬末一直颠到开春,都得没了半条命。

更何况一位中风患者。

“天可汗麻木的右半边身体能稍稍活动一下,比刚得风疾时好了一些。可是,唉……”

阿史那社尔唉声叹气:

“天可汗的意识仍然一团糊涂,不但时常半梦半醒,连清醒时的思路也很古怪,说着什么‘李治乃是朕之子,李世绩乃是朕赐的姓,他们必不会害朕’。”

李承乾立刻跟着摇头:

“简直不可理喻!唉,病魔无情,一代雄主竟能糊涂成这样子。

“李治和李世绩可是闯下了滔天大祸,不夸张地说,全国陷入乱局就是源于他们二人。

“他们畏惧圣威,怎么可能甘心奉迎父皇回去呢!”

阿史那社尔重重地点头:“嗯,小可汗说得对!”

李世民无力地躺在车板上,无语地闭上了眼睛,不知是不是因为听见了他俩的对话。

继续北上不久,在前面探路的契苾何力回来了。

“前方有一支大部落,好像是突厥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