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68章 精突太子:此处不留爷,爷去投突厥!

媚娘,你看到了吗,我们的愿望离实现越来越近了……

李承乾口中喃喃,话语被呼啸的北风淹没。

他娴熟地操控着胯下的战马,不远不近地跟随在李世民、契苾何力与阿史那社尔之后。

昨晚李靖斩李泰那一幕,他们也看清楚了。

李泰虽然是敌对关系,但干掉李泰的李靖,也未必是忠于大唐社稷、一心迎回二圣的自己人。

当一个命不久矣的七旬老将,突然如瞬间移动般出现在了千里之外的雪山战场,还生龙活虎地指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歼灭战。

稍有常识的人都必定会联想到司马懿,联想到被篡夺的曹魏政权,以及风评被害的洛水。

虽然没有李世民思考得那么深刻,但他们仨也当场意识到,李靖显然也是在造反啊!

不过对李承乾来说,李靖反得好啊!

好就好在把李泰那头肥猪给宰了!

李泰死前的嚎叫,李承乾自然也是听得一清二楚。

老四怨恨父皇把自己磨砺储君的磨刀石。

可是作为被磨砺的那方,李承乾又何尝不是受害者呢?

两人年龄相差不过一岁,这就意味着,从差不多记事起,李承乾的身后就一直追赶着一头猪突猛进的野猪!

这不是夸张。

登基不是请客吃饭,如果自己的太子之位真的被老四给褫夺了,那李承乾失去的不仅仅是皇位。

更是生命!

虽然李承乾的理性告诉他,这场悲剧的根源不是那只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野猪,而是将野猪放置在自己身后的父皇李世民。

但是恨屋及乌,他对李泰自然不可能怀抱着什么正面的感情。

也因此,他还得谢谢反贼李靖手刃了李泰,好好地替他出了一口恶气!

如果换做李承乾自己来,继承了李世民多愁善感的一面、又身为长兄的他,还未必下得了这狠手呢!

“姜还是老的辣,还得是老将够阴狠啊……

“还是说,此事在背后下令的另有其人?”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承乾总觉得好像听见了“李明”的名字,就在李靖与李泰那场短暂的对话之中。

李明,李明……

那古灵精怪的小老弟,也算是李承乾的老对手了。

虽然那厮远比李泰棘手,不过也比李泰讲武德,政斗就政斗,从不进行人身攻击(物理)。

因此,当阿史那社尔带来李明的死讯时,不同与李世民,和他直接交手多次的李承乾几乎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条假消息。

那条小狐狸哪会死得这么容易!

不过他没有证据。

而在刚才,他又听见李靖提起了那个名字,疑似在辽东坐镇的也还是李明本人。

不过离得有些远了,李靖说话也不是很大声,他还是无法确定自己有没有听错。

“嗯嗯,媚娘你说得对,李明是死是活不重要,父皇认为李明死了才最重要。”

李承乾脑袋微微侧向一边,进行着虚空对话。

他完全没有与李世民分享自己猜测的打算。

疯了?

让父皇心中重燃希望,立马丢下他这个太子,把监国扶正?

李承乾虽然对李明本人不怀有杀意,但这不代表甘愿把太子之位拱手让给弟弟啊!

兄弟的正确相处法则就是“抢”,孔融只是让个梨就已经青史留名了啊!

“李泰刚死,真珠可汗多半也在劫难逃,北疆的薛延陀必定是一团乱麻。

“而李明却好像还活着,那辽东肯定还在他手里,他手下有房玄龄、侯君集,现在又多了一个李靖。

“至于长安那边,还有一个九郎李治篡居朝堂……

“乱啊,好啊!”

李承乾慢慢体会到了天下大乱、形势大好的快乐。

在不论是文治武功、还是阴谋诡计,都全方位落后于自己弟弟们的情况下。

他若要最终脱颖而出,重新夺回属于太子的一切。

还真需要混乱环境所创造的一些机缘巧合……

“小可汗!”

阿史那社尔放慢了速度,和李承乾并驾齐驱。

“父皇怎么样了?”小李姑且这么一问。

阿史那社尔面容严峻,摇了摇头:

“天可汗状态不佳,又睡了过去……

“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接下来当然是回营地啊……李承乾知道,阿史那社尔问的不是这个。

而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战略问题。

薛延陀被李靖击败,首脑也被李靖斩首,以游牧民族树倒猢狲散的尿性,不出意外的话,河北地区、乃至包括太行山东麓的恒山一带,都会成为辽东一方的囊中之物。

而李靖又已经明牌跳反了。

那也就是说,取道河北回到大唐已经不可行了。

而阿史那社尔问李承乾拿的就是这个主意。

“我们现在无处可去,南边是叛军,东边是大海。

“小可汗,我和契苾何力商量了,要不我们冒险向西进军?

“薛延陀的大部在河北,未必没有空隙可钻。”

李承乾反问道:

“向西你打算怎么走?”

“根据我几个月前在洛阳得到的消息,李世绩所率领的我军八万精锐,因为补给问题,在西边的朔州到夏州一线守国门。”阿史那社尔说道:

“现在河北乱局还没接触,大军补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猜测他们应该还蹲守在那一线。

“也就是说,只要能撑到朔州,我军就可以接应天可汗与小可汗了。”

李承乾眉头一皱,沉重地摇头:

“我们一开始就在朔州之北的定襄城,是被薛延陀、思摩突厥和室韦人的联军,一路从西向东驱赶过来的。

“现在带着百来号人、几千只羊的大队伍回去,难道一定安全吗?

“万一出了差池,伤了龙体,谁负责?”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直接把阿史那社尔给干沉默了。

“危害陛下”可不是闹着玩的,绝不是他这个番将所能承受得住的风险。

况且,李承乾小可汗说得也没错。

他们这支队伍,规模堪比中等部落了。

难道铁勒人和反叛的突厥人、室韦人,真的会对他们视而不见?

阿史那社尔还想再挣扎一下:“那总得试一试……”

“再者,退一万步说,就算铁勒人、突厥人和室韦人真的睁只眼闭只眼,让我们队伍过境。”

李承乾打断了他:

“可现在蹲守在朔北国门的部队,难道就真的忠于陛下,会真心迎接陛下归来吗?”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阿史那社尔觉得小可汗的怀疑有点无厘头:

“您觉得八万关陇健儿,会背叛陛下?”

李承乾嘴角一勾,立刻又摆出沉痛的表情,继续搬弄是非道:

“不是军队,而是统领军队的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和副总管侯君集。”

老李家祖传的迫真演技,还真把淳朴的突厥人给唬住了:

“那两人怎么回事?”

这么高层级的八卦,你这番将当然不知道了吧,且听孤替你说道说道……李承乾开始了捕风捉影:

“李世绩是李治的心腹,晋王府司马。而以李治目前独断朝纲的微妙境况,阿史那将军难道觉得,他会‘欢迎’父皇回朝吗?”

被皇家老大哥这么一番诱导,阿史那社尔被绕进去了,脸色一沉:

“应该……不会。”

“至于侯君集就更不用说了。”

李承乾继续忽悠道:

“那厮是李明的心腹,上梁不正下梁歪,性格贪婪乖张。而且因为劫掠高昌国被捕入狱,心中一直对陛下不忿。

“论造反,他比李世绩更危险。”

侯君集那事儿无需李承乾说明,阿史那社尔也清楚得很。

因为他自己就是参与者,前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的身份,随侯君集讨灭了高昌。

只是他治军严明,老侯在零元购时,他却是秋毫不取,还因此被陛下表彰封了毕国公。

所以他对大贪污犯侯君集会抱持什么看法,可想而知。

肯定不会好。

“可是士兵都是跟随陛下南征北战的大好男儿,他们难道也会跟着反叛?”

阿史那社尔有点想不明白。

这就正好问到李承乾的擅长领域了:

“他们未必敢在普通将士面前做什么动作。

“可是谁说弑君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了。

“陛下用膳里加点料、溪沟边踹一脚什么的,防不胜防啊阿史那将军。”

“我懂您的意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阿史那社尔闷声道。

一旦进了军营,寄人篱下,那就由不得自己了。

当大家认你做大哥的时候,你就说大哥。

可当你消失了几个月、权力真空已经被其他势力填补以后,大家再认不认就两说了。

想怎么料理,还不是取决于军头?

“当然,这仅仅是猜测。

“李、侯也好,八万精兵也罢,未必真的会造反。”

李承乾貌似公允地说着车轱辘话:

“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尤其是陛下。

“阿史那将军,你赌得起吗?”

这句沉甸甸的话就像一股北风,吹得阿史那社尔刺骨寒冷,后背却又被冷汗浸透。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看来为了保险起见,也不能贸然西进……

“至少不能什么准备都不做,就这么冒冒失失地送上门去。”

阿史那社尔完全接受了李承乾的说辞。

可这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大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该往何处去?”

东边是辽东和大海不行,南边的河北不行,现在向西又被否决。

那该往哪里去?

李承乾假模假样地问:

“父皇刚才醒了一会儿,有什么指示吗?”

“唉,天可汗……”阿史那社尔下意识地叹了口气,面露忧色:

“天可汗醒的时候……神智可能还不太清楚。现在更是一睡不起,叫都叫不醒。”

说着,他压低了声音:

“我怀疑他得了风疾!”

风疾,也就是中风。

风疾者,轻则偏瘫,重则一命呜呼,且还可能伴随意识不清、语言混乱、记忆衰退等后遗症。

也就是说,一世雄主李世民,几乎是一个废人了。

李承乾心中感慨万千,且悲且喜。

平复了一会儿心绪,他图穷匕见,道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

“不如先往铁勒人放手薄弱的北方,再转向西南方向,绕过薛延陀的势力集中地区,取道凉州。”

“凉州?嘶……”阿史那社尔品了一品:

“那地方离云州将近两千里地,且与西突厥接壤,路途艰险。

“不过与小可汗列举的其他风险相比,未必不可接受……”

路远归路远,多花点时间而已,总还是安全的。

进了凉州便算是回到大唐了,一切就稳妥了……

“不,我们不能急着踏入国门。”李承乾打断了阿史那社尔的算盘:

“将军难道忘了吗?长安还坐着一位李治。

“万一他驽马恋栈,在陛下回归的消息传遍朝野以前,在凉州到长安的漫长路途当中暗中作梗,我们这支百人的队伍应该如何应对?”

阿史那社尔沉吟了一会儿:

“小可汗说得对。”

既然李世绩要防,那李世绩背后的李治就更应该提防。

李泰固然是造反,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和李泰互打内战的李治,难道就不是造反吗?

皇帝如果从地狱归来,他难道就不怕被清算吗?

阿史那社尔:“那小可汗的意思是……”

李承乾:“孤以为,应当从凉州继续向北,与西突厥联盟。”

“西突厥?!”

阿史那社尔以为自己听错了,大声喊道。

喊声甚至惊动了前面的契苾何力:

“怎么了怎么了,西突厥也打过来了?”

“你专心骑马,小心别颠着了天可汗!”

阿史那社尔斥退了好管闲事的铁勒突厥混血,压低声音问精突太子:

“小可汗您认真的?西突厥也是我们的敌人啊!”

西突厥不但是大唐的敌人。

其源于突厥汗国,与东突厥分家数十年,更是东突厥遗老阿史那社尔的双料敌人。

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对李世民项上头颅的渴望,可不比真珠可汗小啊!

李承乾小可汗不会是精突精得脑壳坏掉了吧,在落魄的时候投靠敌人?

别人可不会因为你认同突厥文化,就放你一马啊!

“那可未必哦。”李承乾胸有成竹地说。

“西突厥的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在伊列河之西建立了南庭,与乙毗咄陆可汗的北庭分庭抗礼。

“两边相持不下,乙毗咄陆可汗是欢迎外援的。”

什么咄咄罗……阿史那社尔自己都被那一连串拗口的名字给绕晕了。

总之就是,西突厥也在搞内斗,所以可以借机投靠?

“以西突厥的兵为后盾,足以穿过李治的封锁。届时,只要陛下回归的消息广为传播,朝廷诸臣、军中诸将一定拨乱反正,李治一方不攻自破。

“而乙毗咄陆可汗为了巩固自身在西突厥内部的统治,获得册封和利益,也愿意与我方结盟。”

李承乾的话仿佛有特殊的魔力,让阿史那社尔有些恍惚。

他仿佛回到了突厥的黄金年代,由草原插手中原政局的时代……

他摇了摇脑袋:

“您怎么知道西突厥一定会接受盟约呢?或许李治、李世绩依然忠于天可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就看阿史那将军如何判断了。”李承乾欲擒故纵道:

“是篡夺皇位打内战的人更可信,还是亟需外界帮助的人更可信。”

阿史那社尔紧抿嘴唇,显然是被说动了,思量再三,最后说道:

“等我们回临时营地,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最后请天可汗定夺。”

说着,他一个加速与契苾何力并驾齐驱,两位老哥先商量起来。

李承乾微微低下头。

掩盖嘴角夸张的弧度。

媚娘,我们离成功,又近一步了!

…………

胜州,侯君集的军帐。

“准备好了吗?”侯君集低声问。

薛万彻和李道宗点头:

“准备好了。”

侯君集深吸一口气,又望向军帐中鹄立的各级军官。

“你们也准备好追随监国正统,迎回陛下,讨伐篡夺朝纲的宵小之徒了吗?”

众军官齐声回答:

“愿誓死追随!”

这些军官,以及军官手下的士兵,是这几个月里被侯君集他们暗中笼络的。

当然不必多说,这是李明在密信中特意指示的重点工作。

笼络将士,“大义”这杆旗必不可少。

这些精锐是忠于陛下的。

陛下不在,李明监国便是顺理成章的下一个顺位。

至于李治,他的那一丁点合法性,已经在他与李泰的无谓内战、对陛下下落的不闻不问、以及对薛延陀入侵的不抵抗中,被彻底消耗殆尽了。

从政治立场上,这些精锐也天然更倾向于李明。

而李明率领辽东军英勇抗击薛延陀的事迹,对这些有理想、有信念的精锐来说,更有无穷的吸引力,对他们的最终倒戈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更何况,李明殿下不但占据着“大义”,对将士们的“实利”也一点不落下。

将士们也要恰饭的嘛,毕竟军队是靠胃打仗的。

李明大老远从辽东运来八万人粮草辎重的本事没有。

但是运金银财宝上前线“犒劳”守边将士的本事有,而且很大。

反正在吞并了高句丽以后,李明手上也有了一点余钱,全部投入了贿……不是,“补贴”将士家用的伟大事业之中。

红包发到了每一个大头兵的手里,务必确保人人有份。

这种面子里子都照顾到位的主君,不投奔简直是瞎了眼!

“很好!”

面对很有精神的众位将士,侯君集满意地点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带上你们的兵,即刻集合出营,向东!”

所有人鱼贯离开军帐,散布到唐军军营各处,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不一会,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

八万唐军精锐的驻扎营地之中。

在行军大总管李世绩明令不得擅动的情况下。

大队大队的人马穿戴整齐,大摇大摆地列队,开出提前准备好的、可以应付半个月的粮草辎重车辆,做好长途行军的准备以后。

便打开营门,向东北方向前进。

因为这些人的行动实在太过理直气壮,而且规模实在太大,其他人还以为这是正常的军事调动,竟没有提出异议。

就这样,大约半数的大唐精锐,总数约四万人,就这么毫无阻碍地离开了驻扎地,轻装简行地往辽东方向行军。

投奔李明去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