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65章 皇弟杀皇兄,江山打得通

“李泰人在河北,求我别杀李泰?啧……”

恒山之战的数日前,平州州府。

李明皱眉读完了长安寄来的信,呵了一声,将信随意地往面前的桌案上一丢。

首席秘书长孙延顺手就把信拿了过来:

“谁寄过来的,这么搞笑?”

李明耸了耸肩:

“李治。”

长孙延立刻手忙脚乱地把信背过来,放回桌面。

生怕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没什么特别的机密,就是我那愚蠢的哥哥想借我之手杀李泰而已。”李明轻描淡写地说着。

“咦?”长孙延觉得自己脑子有点不大够用:

“明哥,你刚才不是说,他在信中求你别痛下杀手么……”

“这是激将法,你觉得他觉得我会不会听?他总不能在信中明明白白写着让弟弟杀哥哥吧,讲究点吃相,这是要被写进史书的。”李明一语道破。

一个篡位者求被篡位者对另一个篡位者手下留情,多少有些幽默了。

“他这是在向我通风报信,告诉我,李泰本人现在就在河北,就在劫掠的薛延陀部落里待着。”

李明啜了口茶,都快被气笑了。

李治那小东西,可真是个东西。

他身边的瓦岗寨老哥也都是人才,到底是当过义军又果断弃暗投唐的山匪,骑墙骑得妙到毫巅。

朱雀门之变那晚上,李治集团兵变了,但又没有完全兵变。

给李明放了一条生路,只是把他驱逐出了长安,赶回了辽东。

从那以后,李治一边散播着李明“光荣牺牲”的假新闻,一边又在暗中和李明通着书信。

在了解到辽东军进入河北,与薛延陀、李泰联军交手以后,还不忘在旁边扣666,发个延迟半个月的弹幕。

这首鼠两端的做法,多半就是瓦岗寨老哥指导李治的。

而李明也对这种做法非常不齿,对山鸡哥寄来的信从来都是已读不回。

“他知道我不会放过李泰,所以用这办法向我通报了李泰的位置以借刀杀人,自己则站在干岸上,继续扮演着忠信孝悌。

“呵,我的九哥真是越来越虚伪狡猾了啊。”

在李明心里,李治的形象正在快速滑向历史上那位腹黑的唐高宗。

长孙延则对李治发来的情报颇为不屑:

“不需要他通知,我们早就知道魏王的部队来河北了。

“前线的将士都交上手了,连起义归顺和投降俘虏的魏州兵都一大堆了。”

“这不一样,我们有我们的渠道,但李治也有他自己的门路。”李明反问道:

“李泰的部队确实是来前线了,但你能确定李泰本人一定和他的部队共同行动,而不是躲在洛阳的某处地宫里吗?”

李明虽然组织了三套互不统属的情报体系,但也不可能天下事尽收眼底。

情报情报,讲求的是人情世故,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而李治手下的瓦岗寨大佬张亮,以及他经营多年的密探网络,在获取皇室以及高层的个人情报方面,是有其独到优势的。

经年累月的全力耕耘,可不是创建一套机构和制度就能抹平差距的。

“这……”长孙延一时语塞。

“况且……”李明点了点信上的其中一段:

“根据李治提供的情报,离开洛阳以来,李泰一直和自己的部队待在一起,生怕部队哗变。

“而根据我方自行搜集到的前线信息,李泰手下的那支部队与薛延陀主力是共同行动的,一路尾随薛仁贵、苏定方部,向西北方向运动。

“也就是说……”

李明看向墙上挂着的地图:

“他现在大概就在云州。”

在在他不战略决策下,由李靖牵头、苏定方、薛仁贵为诱饵,已经在云州的恒山地区为来犯的铁勒老乡准备好了惊喜。

没想到,李泰这条大鱼居然主动钻进来了!

“明哥,那怎么办?难道要遂了李治那厮的愿?”长孙延拿捏不定。

李泰,一切阴谋的原点,同样也是第二届玄武门吃鸡大赛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把他干掉,可比噶几万人头合算多了。

可是,杀兄弟这口锅毫无疑问会落在明哥头上,导致风评被害。

如何权衡?

“怎么办?呵,拿我笔来。”

李明洋洋洒洒写了几个字,包在锦囊里,交给长孙延。

“立刻交给李靖。”

长孙延神色肃然,小心翼翼地接过锦囊,仿佛有千钧重。

目送秘书离开以后,李明叹了口气,把注意力转回到治国上,重新拿起了长孙延留下的一迭迭文件上。

现如今他、李泰和李治“三分天下”,夺储早就从一场军事政变,转变为一场拉锯式的全面竞争。

时间一拉长,战争的重要性就逐渐让位给了内政。

利用刺杀等投机取巧的行为,提前结束比赛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

只有练好内功,才有在这场长期对抗中胜利的机会。

而现在李明在治理中遇到的头等麻烦,不是在河北的战争。

而是辽、高一体化。

既然吞并了高句丽,那就要负起责任。

总不能继续像之前对待殖民地那样,对待新纳入的高句丽人民吧?

以前还有“腐朽落后的地主阶级”可以甩锅,现在甩给谁去?

然而,辽东和高句丽,从民俗民风到发展水平等各方面,不说各有千秋吧,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要把这两个地方的人民捏巴到一起,谈何容易。

“什么?大冬天的平壤居然冻死了人了?

“这事传出去,辽东要沦为大唐的笑柄了!

“什么?平州发生神秘爆炸?袁天罡老道长差点被炸死?”

这一天天的都什么事啊……李明绝望地抓起了头皮。

…………

回到恒山之战当日。

夜幕降临战场。

经历了一整天的屠杀,到处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

辽东赤巾军和高句丽同袍没有停下手里的屠刀,正举着火把,继续清扫着战场。

天上一轮皎月,地上火光通明,将雪山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我怀疑,薛延陀酋长和那个魏王,此刻就在对面那座山头上指挥作战。”

李靖是以商量的口吻和手下两位将领说的,但他脸色严肃无比,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这是钓到大鱼的亢奋感。

显然,老将军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

苏定方和薛仁贵互视了一眼。

和己方对垒的是薛延陀可汗本人,这他们多少也能感觉出来。

换其他铁勒酋长,也集不齐这么庞大的军队。

可要说对面有李泰……

这是怎么知道的?

“下午的时候,我偶然瞥见了李泰的军队,就隐蔽在河对岸的山林深处。

“老花眼虽然看不清眼前的事物,但不妨碍远方的视野。”

李靖指向对岸。

现在那里只有一片漆黑。

“所以我留下中军不动,作为擒贼擒王的尖刀力量。”李靖还是商量着来的口吻:

“要跟我去看看吗?”

军神敏锐的洞察力,小苏小薛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愿随卫公左右!”

火把通明的恒山山脉,一直按兵不动的中军得到了密令,刻意绕开火光,沿着山侧的猎人小径下山。

全军衔枚裹蹄,借着夜色一路疾走。

苏定方突然想到了什么,追到李靖身边,压低声音问:

“魏王再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应当如何处置?

“刀剑不长眼,我等外臣如果不小心伤了他……”

他可是吃过一次闷亏的,当初差点把皇亲国戚李明干了,背上一顶足以让九族消消乐的巨锅。

就算没有亲自吃过这个亏,成济听从司马昭暗示、一刀把魏帝曹髦砍了,事后又被甩锅夷了三族,这事儿可是明明白白记在史书上的。

李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掏出一个锦囊,交到老下属手里。

苏定方疑惑地打开,从里面掏出了一页纸。

借着明亮的月光,他看清了纸上的字迹,却更是疑惑。

这页纸不是什么密信,更不是锦囊妙计。

而是一份正式的辽东府衙公文,有唯一文号的。

公文内容一看就是李明殿下的手笔——

「诛李泰者,赏!手段不限!一切后果由李明承担!」

言简意赅,直抒胸臆,没有任何模糊推诿的余地。

“这……”

苏定方大为震撼。

领导主动替手下揽锅,多新鲜呐!

“子类父。”李靖简短地评价道。

短短三个字,可谓对一位皇子的最高评价了。

李明他爹李世民当年便是如此,在玄武门之变后,一人把杀死两位兄弟的罪责全背在自己身上,而没有甩锅给其他人。

这样的领导,谁不甘愿跟从呢!

苏定方小心收好锦囊,不由得握紧了腰间的环首刀,眼神灼热地注视着前方的山头。

李泰是吧,“左武侯卫大将军”是吧,命令我诛杀李明、再将我用过即弃是吧!

好,你等着!

…………

战场之外的山脊上。

李世民聚精会神地观察战局,已经在冰冷的雪地里趴了整整一个白天了。

“陛下,请保重龙体,回营歇息吧!”

“是啊天可汗,卧冰一整天,对脏腑不好啊!”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哭哭哀求着。

他俩都不知祈求多少次了。

要不是怕被对方斥候发现,横竖得来个以刀刺面的突厥风血谏了。

连李承乾都有些待不住了。

父皇冻死拉倒,可他自己这小身板也扛不住这天寒地冻啊。

“父亲,天黑了也看不出来什么战局,我们先回去吧。”

他也真心诚意地加入了劝退的队伍。

然而,打从怀疑辽东军主帅是李靖开始,李世民就像突然换了一个人。

整个人变得极为严肃而专注,把长子和部下的恳求当耳旁风。

“承乾你错了,天黑才是观察对方作战的最佳时刻。”

李世民轻声说着,像是在自言自语。

虽然在兵书上反复推演了不知道多少次,但百闻不如一见。

实地观摩,李世民也依然对李靖的战术运用感到叹为观止。

抛开立场不谈,李靖对战局的嗅觉仿佛是天生的。

通过阵型的几何变换,巧妙地让己方在局部战线达成以多打少、以有备打不备,最终取得胜利。

返璞归真,只抓住最基础的战术核心。

当然,白天的战斗都是套路。

如何进行夜战,才是展露一位将帅综合实力的最佳舞台。

不是父皇……宁没听懂吗,孤说的是观战这事儿吗?孤说的是回营!……

李世民驴唇不对马嘴的回复,听得李承乾嘴角直抽抽。

他在心里把眼皮子都翻到天上去了。

可是皇帝不走,他当然也走不了,只能继续陪着趴在雪地里。

山谷下,亮起火把点点,如同一条条灿烂的火龙。

在黑暗的背景下,手持火把的辽东军十分醒目。

阵型的布设和变阵的细节,比白天还要清晰得多。

只不过,战斗已经进行到了垃圾时间。

辽东军除了在单方面屠杀,就是在纳降收俘,看多了就无聊了。

李承乾打了个哈欠,立刻猛摇脑袋。

不对不对,孤又不是来学兵法的……

这一摇,他的视线再次落到了李世民的身上。

父亲的视线却也离开了单调乏味的战场,落到了河谷北岸的一座山峰上。

那座山顶同样闪烁着火光点点,能隐约看见旌旗在随风飘扬,明显是一处指挥地点。

李世民的眼角明显地抖了一抖,突然开口低呼:

“坏了!”

李承乾等三人立刻紧张起来:

“什么坏了?我们被发现了?”

“不是。”李世民小声道,指了指河谷对岸的山脚下:

“在白天有一支叛乱的唐军和铁勒军队一起来到战场,但全程没有参战,一直在那山底下隐蔽,你们白天都看见了吧?”

有这回事儿吗?当时乱糟糟的全是人,哪里分得清谁是谁啊……李承乾心里吐槽,嘴上随便应付一句:

“看见了,父亲。”

李世民的手指向上移动,指向了那座山的山峰:

“那里的点点火光,你们看见了吗?”

“看见了父亲。”李承乾不知道老李在整什么幺蛾子,姑且这么回应。

“那里有你的四弟。”李世民低沉地说。

李承乾:“???”

这话题怎么就突然从子虚乌有的“唐军叛军”,跳跃到了那可恶的李泰头上?

老李别脑子冻傻了吧?

李承乾疑惑地看着皇帝老爹,却见对方的眼神不再冷峻,而是充满了极其复杂的感情。

慈爱、愧疚、愤怒、失望、焦急……

“父亲?”

李承乾被吓到了。

不仅是他,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更是对老大的反应感到骇然。

“天可汗?!”

“陛下?!”

他们都担心李世民被寒冷的雪夜给冻出幻觉来了。

李世民仍然对他们的话置若罔闻,兀自在那儿念叨着让旁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

“假若对面是李靖,一定会对指挥中枢发动夜袭……

“那么李泰,朕的青雀就……”

…………

薛延陀军的大本营,位于山顶的主帅大帐,被汉军包围了。

“大汗,请吧。”

李泰向真珠可汗礼貌地伸了伸手。

现在形势有变,随着盟友手里的主力覆灭,他成了更强势的那一方。

“嗯……魏王请。”

真珠可汗夷男的脸上闪过一丝愤懑,一丝不甘。

但形势比人强。

送光了自己部落的同胞以后,夷男可不想把自己的命也一起送进去。

所以,只能忍痛抛弃他们,在李泰的汉军护卫下,转进回草原。

他还想继续当可汗呢。

“魏王,你的汉兵,真能将我护送回草原吗?”

夷男不是很放心。

说的好像是担心敌袭。

其实他担心的是李泰。

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他实在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这位阴谋弑父的“盟友”手里。

而李泰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小心思,温和地笑道:

“我只想在汗国寻一个容身之所而已。没有可汗的引荐,我如何能在汗国立足呢?

“只凭这几万不事生产的甲士,恐怕不行吧?”

对,至少得让大汗活到把自己带进草原的统治圈子吧。

李泰忍着嘴角的坏笑,便掀开马车的帘子,正要上车。

“呼……”

真珠可汗听信了盟友的保证,松了一口气。

他觉得,李泰虽然阴狠,但是不傻。

没有他这位可汗的背书,汉人怎么可能大摇大摆地闯入铁勒人的领地,然后自说自话地定居下来?

李泰杀他,无异于自断后路。

这种蠢事,李泰应该……

嗖!

羽箭的破空声,打断了夷男的思考。

等他回过神来时,感到脖子凉凉的。

好像有谁掀开了他的护颈,往脖子里塞了一把雪。

他哆哆嗦嗦地抬起手,往脖颈处一摸。

碰到了一条细若柳枝的木头,正好插进了头盔和脖颈的缝隙处。

一头深深地扎在他的颈子里。

真珠可汗没有感到痛楚,只是觉得寒意从脖子处渐渐扩散到全身,下意识地在创口处用手指一抹。

湿哒哒、黏糊糊的。

拿到眼前一看,一片殷红。

是血。

真珠可汗迷茫地抬起头,眼睛死死盯着李泰。

“你……咔……”

他喉咙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意识立刻遁入黑暗。

李泰身体还维持着上马车的动作,眼睁睁看着真珠可汗的脖子中了一箭,就这么直挺挺地倒下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