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53章 北伐!迎回二圣!

与薛延陀的前线,大唐八万精兵的中军营帐。

侯君集、薛万彻和李道宗三员十四党徒,正商量着向河北进军、以策应里李明殿下在辽东的军事行动时,被主帅李世绩抓了个正着。

“你们想去哪里?你们想带着这支军队干什么?”

李世绩的语气比数九寒冬还要冰冷。

“去哪儿……我们当然是去河北啦!那里有皇……”

薛万彻心直口快,刚要咋呼起来,被一旁的李道宗捂住了嘴。

“咳咳。”江夏郡王干咳一声,一脸尬笑地接过话茬:

“我们又想了一想,觉得大总管的猜测很有道理,陛下在茫茫朔北无处藏身,确实很有可能南下河北……”

李道宗说到一半,又被侯君集堵了嘴:

“我们一致决定,遵从大总管的命令,率军东进。”

李世绩冷冷地看着三人的表演,从鼻子里哼出一句:

“不必,你们三人就守在原地,只需派出小股部队向东搜索即可。”

侯君集连连摇头:

“不不不,你是对的,皇帝陛下确实有可能在河北……”

“不不不,你们才是对的。”李世绩打断道:

“我仔细想了一想,你们的担忧是正确的,对狡猾的铁勒人不能掉以轻心。

“铁勒人的主力也许并没有远离,而是隐蔽在附近的某个山坳里。我们如果贸然东进,有可能被切断后勤,全军覆没。”

侯君集:“事关陛下的安危,这点风险算什么?”

李世绩:“八万关中健儿的安危同样重要。”

侯君集:“不,你说得对……”

李世绩:“你说得才对。”

两人一番激烈的谦让,到最后也没有争出个所以然。

李世绩这个行军大总管也不是白当的。

虽然他想干什么,这八万人未必就能去干什么。

但是如果他不想干什么,那这支军队就绝对不会去干。

简单来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因此,东进河北一事就这么被李世绩一票否决,耽搁了下来。

“薛延陀狡猾至极,我们四人就陪同主力一起,镇守大本营,哪儿都别去。

“搜索陛下一事就交给小股侦查部队,这样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

李世绩最后扯了一个牵强的理由,便扭头回主帅军帐,留下侯君集吹胡子瞪眼却又无计可施。

全程目睹的薛万彻和李道宗看得目瞪口呆。

“你们这是同意对方还是反对对方啊?”薛万彻忍不住问。

两边互换论点、互相换家的骚操作,让他的猪脑子有点过载。

李道宗想得则比老薛更进一步。

“李世绩是怎么回事?

“刚才还催着我们赶紧去河北,怎么现在这么快调转口风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侯君集沉吟一会儿,神神秘秘地取出刚才收到的李明密信:

“我觉得,答案就在这封信里。”

“这怎么可能?难道李世绩偷看我们的密信?”薛万彻脱口而出。

李道宗眉头紧皱道:

“辽东的密信都是专人运送的,他的手伸不了这么长。但……”

“但他同样一直在接受着来自长安的密信,遵守着李治的指示,而其中的具体内容也不是我们可以知晓的。”

侯君集看着两人,眼神严肃:

“而李治也很有可能得到了和我们同样的情报。

“比如,陛下可能流落到了河北云州的边境。”

李道宗有些不解:

“既然他也知道陛下在那个方位,那为什么仍然不允许我们向河北进发?”

“因为,这或许就是李治的计划。”侯君集神神叨叨地压低了声音:

“或许,李治就是打算借铁勒人之手,将陛下除掉呢?”

李道宗和薛万彻先是悚然一惊,但是再一琢磨,又觉得这并非不可能。

皇帝如果归来,那倒大霉的是谁?

当然是这群不遵皇帝关于继承人的安排、赶走了监国、还互打内战把国家搅成一团乱的逆子啊!

这其中,又数扮猪吃虎、篡居长安的李治尤为可恶。

要说李治、李泰等作乱的八王,有哪一点利益是共同的话。

那就是,让李世民陛下继续在塞外待着吧。

要是陛下真的回朝了,兄弟们一个都别跑,就等着挨封建主义专政的铁拳吧。

“陛下的安危,就系于我们之手了。”侯君集义正辞严道。

虽然因为劫掠高昌锒铛入狱而对陛下有怨,虽然他躁动的心早就不满足于“吏部尚书”之职了。

但侯君集还是大唐大忠臣,真心关怀陛下的生死存亡。

绝不是因为陛下健在最有利于李明殿下呢。

“诸位皇子真是……唉。”

李道宗摇头叹息,相信了侯君集的猜测。

他觉得这种父辞子笑的畜生操作,真的是李世民的亲生儿子们(李明殿下除外)干得出来的。

详情请参阅李泰和九成宫之变。

陛下的教子之法有大问题啊……大家在心里为可怜的皇帝陛下默哀。

…………

“陛下的教子之法有大问题啊……”

主帅帐中,李世绩对着已经被烧成灰烬的李治密信,忍不住摇头叹息。

李治殿下的信很长,但主旨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红彤彤的大字:

小心李明!

在信中,李治的语气充满了惊讶和警惕。

本以为李明来到了绝对安全的辽东,并被如愿安排了一个体面的退场,可以就此退出夺储,提前享受退休生活。

可是谁曾想,经过这一年多的起起落落以后,李明的政治野心也被激发了出来!

这厮被驱逐到辽东一隅以后,非但没有安生下来,反而还时时刻刻筹划着打出燕山、打回长安!

李治是在张亮送往辽东的探子全部人间蒸发以后,得到了这个恐怖的结论。

是的,恐怖。

一方面,李明在辽东行事如此保密,必定有非同寻常的图谋。

例如,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而另一方面,在李明的治理之下,辽东这人员混杂、胡汉杂居、商人难民进出流动异常巨大之地,居然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让张亮的探子无所遁形。

这是何等恐怖的控制力!

面对这位政治能力拉满的对手,李治是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的。

“我这个主帅的主要任务,便是防止李明的党羽成为这八万大军的主帅么……”

李世绩喃喃地回忆着密信中的内容,不禁苦笑。

主帅领兵的目的,是为了让这支军队能够领在主帅手里,这听上去像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论证陷阱。

但是这看似荒谬的对策,也是为了应对李明那更为荒谬的诡计和魅力。

换上李世绩之外的庸才,侯、薛、李三人早就在李明的远程遥控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取得这八万大军的控制权!

而即使李世绩亲自出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稍一疏忽,一觉醒来,自己的帅权可能就已经被手下的副官们给架空了!

武庙十哲之一的李世绩,现在就像一块马路牙子,对李明唯一能造成的麻烦,就剩下“卡位”了。

“毕竟是‘那位’凭空再造辽东的殿下,他会做出什么事情谁都难以想象,对非常之人就该以非常之法。”

李世绩对自己的定位倒是很清醒。

当块挡路的顽石就当吧,窝囊就窝囊吧。

能和传说中的李明殿下正面交上手,也算是他的荣幸了。

“总之,绝对不能遂十四奸党的愿,他们打算去河北,我就偏要留在此地!”

因为李明的反渗透能力实在太强了,导致他手下的商人知道李世民出现在云州边境,可是李治并不知道。

所以李世绩也就不知道了。

对于侯君集、薛万彻和李道宗将这八万人拉去河北的企图,李世绩单纯觉得,这是李明试图收拢大唐主力军的阴谋。

因为河北与辽东之间只有一山之隔,一脚油门没收住,这支军队就会被拉到辽东境内。

然后经过李明所擅长的一系列洗脑,这八万人,就会像被操控了一样,服服帖帖地归顺与他,成为他的私兵了!

就像那些被洗脑的辽东人民一样!

这八万人,可是陛下这么多年来所积攒的宝贵家底啊!

要是让李明拿到手了,那其他皇子还有什么好争的?

最强战力配合最强后勤,横扫华夏好吧!

“总之,决不能让这些军人接近河北,更决不能让十四奸党的脏手沾上他们,决不能……”

李世绩顿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

…………

“又在卢龙市区抓了三个探子?怎么到处都是探子?根据屋千蟑原理,咱辽东怕不是都被渗透成筛子了。”

李明坐在桌案后,不悦地挑起眉头。

情报委员会负责人尉迟循毓坐在对面,紧张得冷汗直冒。

虽然他不明白什么“看见了一只蟑螂就说明屋子里还有一千只蟑螂没有被发现”原理,但是他知道,明哥对自己的工作十分不满意。

“我会加紧边境巡查,将一切可疑人等拦在大门之外。”他战战兢兢地回答。

“你也不必有这么大的压力,最近入境的人太多,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

李明宽和地勉励了几句紧张的小伙伴,便打发走了小黑炭。

不一会,又来了两位来客。

李明一扫刚才严肃的表情,立刻露出真诚而温暖的欢笑:

“哎呀哎呀,可把你们二位可盼来了。”

“委员长。”

“殿下。”

两位来者同时向李明行礼。

两人一老一少,均是身穿戎装,只是那少年将军缠着鲜艳的红头巾。

老的是营州都督张俭,少年则是他身边名为副将、实为监视者的,薛仁贵。

想当初为了安抚父皇李世民不安的小心脏,理论上,李明是不能拥有军队的。

在辽东的驻军,只有营州都督府和新建的平州都督府,至于所谓“赤巾军”也只是一个民间地下互保组织而已。

不过呢,事实上,懂的都懂。

李明再次发挥从下渗透到上的拿手好戏,通过严密的赤巾军组织,已经成功策反……不是,收服了辽东两个都督府的基层士兵和中下层军官。

而当初助力平州、击退高句丽侵略的薛仁贵,便是执行李明“和平演变”策略的重要推手。

也是目前他在辽东所拥有的、军事能力最强的将领——

因为李靖在高句丽训练当地土著,而侯、薛、李三兄弟则在朔北和李世绩拉锯着。

“从营州一路赶来辛苦了。”

李明简单寒暄了一句,便直奔主题:

“我召二位前来,是为商议北伐薛延陀与河北的战略。

“能否迎回陛下与太子二圣,能否将河北百姓拯救于水火之中,全仰赖诸位勠力同心了。”

薛仁贵和张俭听得一愣:

“北伐?迎回二圣?”

然后,两人从李明的嘴里得到了皇帝疑似出现在云州边境的机密情报,以及借机吞并……不是,光复河北的计划。

“将河北收入囊中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地百姓已经受够了蛮夷的劫掠和朝廷的不作为,而士族的产业不是被毁,就是被我低价收购。

“如果我现在拿下河北,替他们驱逐鞑虏,不但能树立崇高的威望,消弭当地长期对大唐帝室和关中的敌视,也能极大地减小在当地推行‘改革’的阻力。”

李明十分直白地说:

“但是必须要快,若等到李泰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和当地大族合流,形成顽固的利益同盟,我们再动手就很困难了。”

薛仁贵和张俭互视一眼,立答:

“谨遵君命!”

不论是站在辽东还是大唐的立场,不论为了私利还是公义,进军河北打铁勒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李明看着团结起来的二人,满意地点点头,道:

“关于如何消灭铁勒人、解救二圣,我有如下的战略构想,还请二位从军事层面替我把把关。”

三人密谈甚久。

薛仁贵和张俭离开州府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呼……”

李明疲惫地靠在椅背上,觉得“北伐迎回二圣”的口号虽然听着不大吉利,但还是很有实际作用的。

这就是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好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不论是何立场,都能为我所用。

“我想过学刘邦、学朱棣,甚至学铁木真和皇太极,但独独没料到,最后拿的是赵构剧本啊……”

李明忍不住苦笑起来。

…………

张俭跟着薛仁贵离开了州府。

身为营州都督,他也只敢走在自己的副将小薛后面。

因为他知道,李明殿下真正信任的军官是薛仁贵,而不是他这个外戚大将。

就像他知道,其实李明理论上并没有权力指挥自己、其实自己的部队早就被李明渗透了一样。

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戳破的为好。

他还不想身中八刀、被迫自杀呢。

“辽东军擅长山地作战,不擅马战,而河北多为平原,这对我军颇为不利。”

薛仁贵仍然沉浸在刚才的讨论中,思考着这次作战的层层细节:

“因此,这三千人不太足够,营州都督府也应该倾巢而出、全力支援。大本营只留二百人驻守即可。

“都督,您觉得如何?”

张俭脸色一僵,尽量以商量的口吻表达反对:

“仁贵公进取心可嘉。但,只留二百人?

“营州的北边,可还有高句丽呐。”

薛仁贵皱眉点点头:

“嗯,都督所言极是,还有高句丽。”

可算听进去了……张俭松了口气。

便听薛仁贵补充了一句——

“既然有高句丽镇守北疆,那就连那两百人也不用留了,全部去河北!”

张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