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44章 朕的那些逆子们

“什么?阿史那社尔临阵脱逃?”

洛阳,魏王府书房里,传来李泰惊诧的喊叫声。

任前线打生打死,他自岿然不动。

不仅是他。

八位起兵上京痛陈利害的藩王,在洛阳碰了个头以后,也都各回各家,将军队指挥全权委托给将领,自己坐镇大后方了。

他们旗下的八支军队,名义上统归魏王麾下第一猛将,阿史那社尔率领——至于为什么魏王这么钟情突厥人,别问,问就是没有根基的胡人容易控制——

当然,实际上这些部队还是各自为战的,非常默契地互不隶属、互不通报、互不支援、互不配合。

结果又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以绝对优势兵力,打一个快成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函谷关,都花了大半个月才将将打下来。

给魏王殿下生动地演了一出什么叫“十三路诸侯讨董先森”。

然后,在李泰在家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雄文,准备发往前线激励众将士时。

突遭晴天霹雳。

联军主帅、他手下的头号大将,阿史那社尔,脱离军队、提桶跑路了。

“他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临阵脱逃,当斩啊!”

李泰气得浑身发抖,觉得自己一片好心都成了驴肝肺。

前线将士只是在抛头颅洒热血,而他可是为将士们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呢!

“回殿下,阿史那将军并不是临阵脱逃,他是在胜利攻克函谷关以后,向麾下诸位将士辞别的。”

给李泰带来这噩耗的传信将军,是阿史那社尔的突厥老乡,执失思力。

见李泰怒喷社尔为逃兵,他忍不住为老拍档辩解。

执失思力当初和颉利可汗一起归降唐朝,原本是东突厥执失部落的酋长,天才商人执失步真的老领导,家世在突厥人中很是煊赫。

但是他的出身比阿史那社尔还是差了一些。

阿史那,这个姓就不一般,一听就是(突厥部落的)人中龙凤,将来要做大可汗的。

“你一个胡将,怎么也如盗跖口中的儒生一般,只会摇唇鼓舌了?”

李泰瞪了执失思力一眼:

“在克复长安、严惩李逆治以前,全天下都是战场。他擅离军队,不是临阵脱逃是什么?”

执失思力虽然汉语还行,但要考他《庄子》就有点超纲了,听得半懂不懂,自然而然地忽略了王爷的责备,沉默以对。

没必要和大领导在这小字眼上过多纠缠,没必要……他在心里反复暗示自己。

“他居然还有脸向手下辞别……那个胆怯的逃兵以为自己是谁,英雄吗?枉我那么信任他……”李泰感到很受伤,气得浑身的肉肉都在颤抖。

执失思力又忍不住了。

你可以骂一个突厥人菜,也可以骂他野蛮。

但绝不要骂他胆小。

“阿史那将军不是懦夫,相反,他才是真正的勇士!”

执失思力瓮声瓮气地为老搭档辩解:

“他此次辞别军旅,是为了北上去救陛下!”

“什么?北上救父皇,只有他一人?”

李泰下意识地质疑了一声。

在他的思维里,“皇帝”只是高举反旗的大义而已。

难道在爬到高位的精英之中,还真的出了一个愿意舍身救皇帝的蠢材?

你一个突厥人,还演上了豫让与智伯的“士为知己者死”是吧?

“是的,阿史那将军只身北上。”执失思力继续说道:

“临行前他还说,同为大唐子民、陛下骨肉,为何要互相攻伐?难道不应该齐心协力,北伐薛延陀,迎回陛下与太子殿下吗?”

借阿史那社尔之口,执失思力终于说出了憋了大半个月的心里话,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依附大唐的突厥人,政治光谱接近纺锤形——

要么是极端反骨,比如阿史那结社率之流;要么是极端精唐,比如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

更不用提在朔北陪着李世民在山里打转的契苾何力。

两边都很极端,像执失步真这样的中间派日子人是少数。

而执失思力也和阿史那社尔一样,也知道几个皇子在借着“迎回皇帝”这杆大旗,实质上在玩争权夺利的老把戏。

太阳底下无新事,除了会扯大旗以外,李唐皇族的行为,与突厥可汗死后、诸子相争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就让两位受了一点周礼熏陶、但还没有学到“司马懿指洛水为誓”的精唐大将军有点难受了。

只是阿史那社尔够刚烈,看战局不符合自己三观,能直接风紧扯呼。

而执失思力更中庸一些,明知前路是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带队前行。

“哼,逃跑就是逃跑,他只是为自己的懦夫行为找借口而已。”

李泰对“扯陛下这张虎皮”这事儿可太熟练了,自然会以己度人。

“你说他都向将士们辞别了,难道你们没有当场把他抓起来?”

“没有!”执失思力的喉咙梆梆响。

你喊那么大声干什么……李泰顿了一下,决定还是理智一把,别为了一个逃兵和自己新任的主帅闹僵了。

况且,消息从前线传到洛阳,已经过了好几天,阿史那社尔单骑指不定逃到哪儿了,再抓也抓不到了。

就这么着吧。

李泰把话题带回到正题上:

“我军何时携余威继续西进潼关,扫清李逆治的残匪?”

执失思力张了张嘴,一脸不知道该说什么的表情。

殿下,宁该不会以为潼关和函谷关都是东关,过得了一关就能依样画葫芦再过一关吧?

这才哪到哪啊,潼关乃是如今的天下第一关,可比现在那物质文化遗产难打多了……

“末将以为,李治一方主动放弃函谷关,是想引诱我军沿崤函古道深入终南山(秦岭)。”

执失思力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潼关雄险,而崤函古道狭窄,若李治军在山间留有伏兵,截断后路,我军进退失据,恐怕损失巨大。”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潼关。”

李泰强横地命令道。

这其中,既有老四视人命如草芥的这一层因素在,也有战略形势所迫的原因。

正如之前所说,李治手握“京城”和“朝廷”两项大杀器,假以时日,他所能调动的资源比李泰多得多。

李泰唯一的胜算,就是趁前期他的军队数量占有优势、李治立足不稳,抓住机会莽一波。

莽穿万事大吉,莽不穿万事大寄。

现在屎都拉一半了,他无路可退。

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拿下潼关,兵临长安!

而执失思力手下的唐军,就是那个“代价”。

“这……”

执失思力对领导的冷血感到震惊。

李泰缓缓起身,挺着肥硕的大肚腩走到执失部酋长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

“这位可汗,你也不希望执失部失去这次千载难逢的翻身机会吧?”

“……”

执失步真的表情因为纠结而略略扭曲。

良久,他无声地一拱手,扭头离去。

作为部落之首,他的子民就是他的软肋,确实不能如阿史那社尔那般洒脱……

“单枪匹马去救‘那个男人’?呵,鬼才信。”

李泰一个人站在窗边,抬头看天。

阴沉如墨的天空,飘下了零星的雪花。

下雪了。

“在这时节,只身一人去朔北……

“呵,不可能。”

李泰又喃喃地重复着。

…………

滦河谷地,白雪皑皑。

此地是阴山、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和燕山余脉的交汇之地,也是农耕、游牧与渔猎文明的汇接之所。

但是在此刻,在寒冷的冬天,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苍茫的雪山,和冰封的滦河。

白茫茫的雪地上,出现了一个移动的黑点。

是一只狐狸,正歪着头,倾听雪中的动静。

它的耳朵动了动,定位了躲藏在雪地下的田鼠,纵身一跃便要扑去。

腾在半空之时。

嗖!

破空声响,一支利箭精准命中了狐狸的心脏,并将它牢牢串在地里。

狐狸几乎没有扑腾几下,便断了气。

“陛下好箭法!”

契苾何力兴奋地跑向狐狸尸体,亲自为同行的皇帝陛下回收猎物。

“还行,有往日的七成功力。”

李世民熨平翘起的嘴角,装作若无其事地收起了弓。

他胡子拉碴,灰头土脸,穿着一身简朴但厚实的狐皮,完全看不出一国之君的威严。

加上胯下的神骏换成了更适应恶劣气候的矮种马。

他仿佛变成了一个本地的契丹族土人。

除了头发。

就算闷在毡帽里忍着痒,他也还是坚持留发,这是他最后的倔强。

从朔北出发,沿阴山山谷一路向东,李世民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月。

这大半个月以来,他们一路与严寒搏斗,一边还得小心躲避追击的薛延陀军队。

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滦河谷地——

东北地区与大漠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再往前便是茂密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铁勒人的游牧骑兵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安全了!

接下来,不论是向东穿越大鲜卑山——也就是大兴安岭——进入位于松辽平原的高句丽,还是沿大鲜卑山南下进入燕山山脉。

都是自己人的势力范围。

都是李明的势力范围!

我说那小子当初怎么挑了辽东这块边角料,没想到在这夭寿的时刻还能有奇效……李世民心中苦笑。

只是一步闲棋,没想到还能救命!

“父亲。”李承乾策马来到李世民跟前。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艰苦磨炼,娘娘腔的太子终于变得……

其实一点也没变,甚至因为北方光照不足,他皮肤还变得更为白皙,更有女人味了。

这让李世民有一种生了个女儿的劳累感,时刻得警惕着契苾何力的部众。

契苾何力本人当然是值得信任的,这么久也没有丝毫减弱对李世民父子的恭敬。

但他的部众就不好说了。

“跨过大鲜卑山就安全了,终于能回到大唐了。”

李承乾由衷地松了一口气。

虽说他和他的李明皇弟有亿点啸矛盾,但和狼哇怪叫的铁勒人相比,自己那个阴险狡诈的十四弟也变得亲切可爱起来。

是啊,安全了,各种意义上……李世民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陛下,陛下!”

去捡拾猎物的契苾何力突然大喊一声。

李承乾立刻警惕起来,李世民则直接弯弓搭箭:

“敌袭?铁勒人还是室韦人?!”

“不是,有死人!”契苾何力大声回答。

切,死人算什么……父子二人无奈地互视一眼。

“是一个穿着唐甲的突厥……哎哎哎!死人活了活了!”

契苾何力的喊声逐渐变形。

老李和大李父子二人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立刻驱马赶了过去。

身穿唐甲的突厥人尸体突然复活,这怎么都和“对劲”二字不搭边。

…………

“谢谢谢……”

那个被从雪堆里拔出来的突厥甲士烤着火,冻得牙齿直打颤,用突厥语哆哆嗦嗦地向救了他的老乡们道谢。

不料,其中一位一看就是胡人长相的汉子,用带着古怪口音的突厥语怒斥道:

“放肆!会说官话么?会就别在至尊面前用鸟语!”

什么毛病,你不也是说鸟语的胡人么……那位甲士心里嘀咕。

但他情商没有低到为此和救命恩人争论起来,顺滑地改用汉语道谢:

“谢谢诸位出手搭救,感激不尽。”

一口倍儿地道的长安话,让汉语还带有口音的契苾何力吃了一惊。

而甲士也没闲着,趁对方愣神的短时间,眼珠大致扫视了一圈。

救他的部落中,大部分成员像是突厥人或者铁勒人,其中也有几位契丹长相的人。

而且这支部落显然不普通。

因为除了一位“契丹”女人以外,这部落全是男人、牛羊、兵器和战马。

而这“契丹女人”,一下子就吸引了甲士的目光。

太漂亮了!肤白貌美,简直不像是这一带粗糙的水土所能养育的尤物。

甲士呆滞了一会儿,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局促地将视线离开了女人,落在她身边的大叔身上。

大叔长相普通,穿着也很普通,一身狐皮和普通的契丹人别无二致。

但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总给甲士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错觉。

这不是错觉,因为部落里的其他人,明显对这位异族大叔十分尊敬……甚至可以说是敬畏。

“我们发现你的时候,你被埋在积雪深处,奄奄一息。”那位大叔和蔼地问,说的也是汉语:

“你路上遇到了什么?我看你穿着盔甲,你是唐军军官?为什么会独自一人出现在这个地方?”

若不是这冻僵的人穿着如此特殊,这个正在跑路的部落才懒得多管闲事救他。

大叔的态度很是温和,但甲士却不自觉地低了头,不敢直视,有一种彻底坦白的冲动。

他忍住了冲动,只是含糊其辞地回答:

“回诸位恩公,我在找人,不慎迷路误入林间深处,失足跌汝山谷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睁眼便见到了诸位。”

他喝了一口热水,反问道:

“几位是长安来的汉人?为何也在此地?”

那“女人”动嘴了,发出的却是男人的声音:

“因为我支持皇帝。”

最开始那胡人酋长插话道:

“因为朝廷的虫豸说我反对皇帝。”

那温和大叔用清水把脸一抹,摘下厚厚的毡帽,气质一下子变得威严无匹。

“因为我就是皇帝。”

…………

“陛下!长生天不负,您安然无恙!”

那位甲士——也就是从李泰军阵溜了号儿、单枪匹马北上寻找皇帝的阿史那社尔——跪在地上,激动得痛哭失声。

“你一路从长安过来寻我的吗,就你一个人?”

李世民心疼地将这位大忠臣扶起,心里像是打翻了调味瓶,百味杂陈。

喜的是,大唐有忠臣。

忧的是,只有一个,还是个外族。

其他文臣武将呢?他的那十几个儿子呢?

“启禀陛下,臣是从函谷关来的。”阿史那社尔如实汇报。

“嗯?函谷关?”

听见这个意外的地名,李世民愣了一下:

“你去那儿干什么?”

山东六国又来合纵攻秦了?

“八王的军队,在函谷关发生会战,李泰为首的藩王联军战胜了李治的朝廷军,夺取了函谷关,正在西进向潼关进发……”

“什么什么什么?!”

不仅仅是李世民,连李承乾、契苾何力,以及旁边的吃瓜部众都惊呆了,一个个都蹭地站了起来。

大家都有种少看了几十章的感觉。

“朕……起兵北伐薛延陀,是今年的事吧?”李世民甚至都怀疑自己穿越了,茫然地扶着额头。

“呃……恐怕是的,陛下。”

阿史那社尔便将李世民失踪以后,李治与李泰打起内战的经过,大致讲述了一番。

“呵!厉害!”李承乾肩膀一耸,冷笑一声。

“老四有反心不奇怪,只是没想到,貌似老实的老九也……”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讥讽,余光瞄见李世民的表情,便不敢再煽风点火了。

李世民的脸一下子就涨成了猪肝色,仿佛大脑的血管随时都可能会爆炸,脸上写满了震惊、悲哀、失望、愤怒……

自己落难,儿子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救自己,而是争家产。

论谁都会震怒。

更何况,这些不肖子自己互殴还则罢了,还把全天下卷了进来,搅成了一锅粥!

被他们送上战场的,可都是大唐的良家子啊!

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内耗上!

李泰和李治这是想干什么?

要掘了大唐社稷的根吗?

百姓吃饱饭才几年呢?

皇子们为了一己之私大打内战,搞得天下大乱民怨沸腾,不怕百姓揭竿而起?

更何况,北边的薛延陀、西突厥还在那儿虎视眈眈呢,忘了?

贞观之治的虚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幻觉,在李世民的脑海中轰然破碎。

他忽然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东北的寒风中无助地飘摇。

所有人都哗啦啦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良久,李世民缓缓开口:

“李明呢?他在干什么?”

李承乾立刻接过话茬,问阿史那社尔:

“对,如今的监国是十四郎,朝政按理说在他手里。

“他为什么不阻止内战,不阻止八王之乱?”

“监国殿下他……”阿史那社尔也浑身颤抖了起来,语气悲怆:

“监国殿下他,被反乱的诸王所害,死社稷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