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95章 你去把长安的贪官除掉

“你去把长安的贪官除掉。”

“啊?我?”

午夜,韦府。

李明打着哈欠,满脸黑线地坐在会客堂。

御史大夫韦挺——也就是韦待价的老爹——可不敢打哈欠。

他规规矩矩地坐在下位,意识朦胧地揣摩着同平章事阁下的意图。

虽然老阿韦平时就不是一员机敏能干的干将,现在更是套了一层没睡醒的debuff。

但他此时却机灵地感受到了李明殿下的怨念,绝对不敢乱说话。

这倒不是韦挺突然开了窍。

而是因为,李明此时的怨念都快凝成实质了。

大半夜被从床上拖下来加班,任谁的心情都不太会美丽。

陛下有旨,关于钱荒处置问题的急报,不论早晚,随时都可以呈上来。

也给官员们发了牌子,许他们在宵禁以后出坊走动、进宫。

当然,这一举措更多是象征性的。

除了天塌下来,一般来说,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官僚会大半夜的@大领导。

嗯,一般来说。

“在长安县,在这皇城根儿下,居然有官员敢私吞朝廷发放的救济款。

“别的州县都没有发生这么离谱的幺蛾子呢!”

李明的脸色越来越黑了:

“这是长孙公和他的好大孙儿发现的贪污线索,韦御史,你可要好好查啊。”

韦挺不敢拒绝,但这命题也太大了,他也不敢随便接话。

只能面色苍白地读着长孙无忌的汇报。

大致就是李明殿下所说的那些内容,通过粮仓和县衙两边台账的不一致,结合普通百姓的消费习惯。

从而倒推出,大约有近半的纸币应发未发。

既不在百姓手里,也不在官府库里。

好家伙,经济学“失灵”了,货币还没创造呢,先凭空消失了。

那些消失的货币在哪里呢?真让人好奇呀~

“那个……”韦挺拖长了尾音,试图为迟钝的大脑争取时间,以便找个借口把这烫手山芋扔出去。

众所周知,在京中能当地方官的,都不简单。

尤其是,还敢在陛下亲自挂帅、“滥杀”皇子亲自督办的大案上,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而直到十几天以后,才被最上层的领导,通过蛛丝马迹发现。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能这么有恃无恐地攒出这个局的地方官,不简单。

韦挺实在不想惹“那个”地头蛇。

毕竟,他还想继续在长安住下去呢。

“那个……此文是大司空呈报给殿下的,为何殿下觉得,大司空的贤孙也参与其中呢?”

韦挺假装喝茶,试图用这个无关痛痒的蠢问题拖延时间。

他打的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李明的脑门上了。

不过,李明也不想逼韦待价的老爹太紧,语气松了一些,冷笑一声:

“呵,长孙无忌会在大半夜敲门送报告?指定是长孙延出的坏主意!

“也不知道那乳臭儿是跟谁学的。”

是啊,跟谁学的呢……韦挺心里吐槽一句,积极开动脑筋,想到了绝佳的托词:

“殿下,臣以为……”

“你以为兹事体大,应该由我牵头,多部门联合办案是吧?”李明打断了韦挺的吟唱。

“臣以为兹事……咦?诶,对对对。”韦挺把脑袋点得像敲木鱼一样。

唉……李明深深叹出一口气。

要说这货不机灵,那也是和其他大唐精英相比,才显得木木的。

真要遇着处理不了的事儿了,明哲保身那一套,他也是能玩的。

“你就尽管去查,如何处置我会奏请陛下的。”李明说道。

韦挺还是犹犹豫豫:“可这……”

“活你干,锅我背。”

李明直截了当地说。

韦挺这才露出放心的神色,嘴里还在客套地嘀咕着“我京兆韦氏岂是不敢担当之人”之类的漂亮话。

…………

次日,尚书省。

“哦?这么快就查到人了了?”

李明挑起半边眉毛。

亲自前来汇报的御史大夫韦挺,比昨天半夜那昏昏欲睡的样子精神抖擞多了,风度翩翩地一拱手:

“正是。证据还在搜集中,但此次贪污案的主犯,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了……”

“你想说,这事儿是长安县县令干的是吧?”李明似笑非笑道。

“主犯正是……咦?诶,对对对。”韦挺又把脑袋点得像敲木鱼一样:

“殿下英明,此案主犯正是长安县的县令,李乾祐。”

韦挺一边回答,一边心里暗自感叹:

好神奇啊,怎么每次说话,李明殿下都能精准预判我说话呢?

“真的吗?我不信。”

李明抱起了胳膊:

“回头再查。”

一点面子也不留,直接把老臣韦挺轰了出去。

一旁的房玄龄想说点什么,但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下去,继续提起笔写文。

“岂有此理,都到这种时候了,连长孙无忌都知道放下成见、积极配合工作。

“这些中下级官僚却还在包庇一个胆大包天的贪污犯,荒谬。”

李明气鼓鼓地吐着槽:

“区区一个县令,能有这么大的胆子顶风作案,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贪墨朝廷粮饷?”

房玄龄把笔放下,几次欲言又止。

“相父,你说对不对?”

李明吐槽没吐爽,问官场老甲鱼要主意:

“那县令顶天就是个从犯,他背后的靠山是谁?”

房玄龄张了张嘴,斟酌了一会儿用词,平静地说:

“有没有一种可能,李乾祐县令的上面没有人。

“韦御史没有说错,李明府本人确系主犯?”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种天大的事儿,能是一个小县令敢做、能做、而且盖得住的?……

李明没有这么反问老房。

没必要。

这个简单的道理他知道,老狐狸房玄龄肯定也知道。

所以,他只是用拧紧的眉毛示意:

细说。

“分发纸币是由县衙负责具体执行的。

“纸币没有分发到位,那问题肯定就出在县令身上。”

房玄龄简短地解释道。

谁是名义主管谁就负全责,这是比山上的竹子还直的理解。

“还有呢?”李明手指敲着桌子。

房玄龄继续不紧不慢道:

“还有便是,独独长安县有问题,而同为京中的万年县没问题,其他州县也没有问题。

“那就说明,贪腐钱财的只有长安令,其他人员并不涉其中。

“若有更上层的官员涉案,危害又岂会局限在半城之内?”

都知道控制变量法了。

这解释倒是比之前的扯淡更合理一些。

然而,李明知道真正的答案还不在这儿。

“然后呢?”他耐心地问。

“然后就是……”房玄龄的语速放慢了些。

“李爽李乾佑,此人相当难缠。

“动他耗时劳神,现在钱荒事繁,不是时机,应待此事过后,徐而图之。”

李明差点笑出声:

“一个县令,他是比长孙公位高,还是比玄龄公权重,抑或比寡人蛮横?”

他唰地站了起来,一步步走到房玄龄桌案边,笑容中带着狠劲儿:

“还是说,他比皇帝还厉害?”

房玄龄知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便道:

“殿下可以试着把李乾佑‘请’过来协助调查。”

“正合我意。”

李明二话不说,便开始摇人:

“把御史大夫韦挺叫回来!”

…………

“你去把长安县县令给我抓来。”

“啊?我?”

尚书省书房,李明和韦挺又上演了一遍昨晚的对话。

“殿下不是答应,只让我查案,不让我抓人吗?难道殿下要食言?”

面对不干事还振振有词的御史大夫,李明感到一阵脑壳疼:

“我自然说话算话。

“但此案的经纬、包括韦御史的行径,我也会一一禀告父皇。

“即使如此,韦御史也不愿出手吗?”

好卑鄙……韦挺做了一阵儿思想斗争,最后纠结地说:

“臣以为,证据不足,贪腐的罪魁祸首未必就是长安令。”

好家伙,你这老小子都敢当庭翻供了!

李明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把老阿韦再次轰了出去。

房玄龄一脸“你看吧”的表情,淡然地啜了口茶。

李明心里腾地烧起一股气,又慢慢泄了下来:

“韦挺也许是对的,你也许也是对的。

“李乾佑那厮,是真的有点能耐的,他大概还真的是这件贪腐案的主犯。”

房玄龄点点头:

“如我所说,如今危机时刻,不如……”

“那就更不能放那厮逍遥法外,在危机时刻还搜刮民脂民膏。”

李明打断了老房,继续摇人:

“传刑部尚书刘德全,大理寺卿孙伏伽!”

…………

李明故技重施:

“你俩去把长安的贪官除掉。”

合起来是一个完整十四党人的司法、执法部门两位老大,同时拍起了胸脯:

“没问题!”

“好,很有精神!”

李明殿下大感欣慰,立刻就下达了指示:

“去长安县衙,把县令李乾佑给我捉拿归案。”

“咳咳。”大理寺卿率先干咳一声:

“大理寺只是最高审判机构,捉拿人犯不在职能范围此列。”

李明左边额头暴起青筋。

刑部尚书看了看甩锅的同僚,立刻接话道:

“刑部只有行刑权,官员的处罚权在御史台手里。”

李明两边额头都青筋绽出。

“好……好,推诿塞责是吧?我给你们都叫齐咯!”

御史大夫韦挺又双叒站在了李明面前。

他似乎早有预料,搬出了朝廷的章程:

“朝廷有规定,中高级官员如果坐罪,是要经门下省审核同意的。”

李明一拍胸脯:

“我就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我同意了!”

韦挺缓缓摇头:

“那得要门下省发文才行。”

啧……李明咂了咂嘴,便以“一把手”的名义,给门下省下达了命令。

没多久,黄门侍郎的回应就来了。

他代表门下省,行使了该部门最经典的权力——

封驳!

理由无非是:

小李带得蛮好的,你去把他换了干什么?要把治国的理念搞懂,现在国难当头,怎么能内斗呢?有证据伐啦?先让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好好搜集证据。

“你们……还算给我面子,肯亲自来这儿陪我踢球。

“门下省那几个无名氏,连脸都不肯露一次!”

看着座下一脸无辜的群贤,李明都气笑了:

“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搅得咱这儿烂一大片,搅得大唐各地揭竿而起,把我们都吊在老歪脖子树上!”

李明是真的没想到,这句话没有用在干活背锅上,而是用在了抓人上。

而且使用对象不是长孙无忌、岑文本这些,有可能扯后腿搞党争的敌对派系。

而是对自己友好和中立的派系!

“……”面对领导怒斥,大家羞愧得抬不起头。

但也没人肯站出来拍胸脯:老大,我这就把那李乾佑捉拿归案!

房玄龄一直旁观,等李明差不多泄完火了,才道:

“殿下,此事确如老臣所说,费时费力。

“不如先这么凑合用着,等钱荒结束,再秋后算账不迟。”

等钱荒结束,我的统领中书门下之权就过期作废了,现在都奈何不得那贪官,到时候更奈何不得!

李明是又生气又纳闷:

“那个县令到底是何方神圣,你们为何避之不及?”

让这些货去对抗长孙无忌、打太子的时候,也没见这么累啊!

而且看态度,他们对那叫做李乾祐的县令,并不是抱着包庇、同盟、惹不起或景仰那样的善意态度。

而更像是一种“何必踩这坨臭狗屎”的心态。

三法司三巨头面面相觑,没敢吭声。

房玄龄轻捋山羊胡:

“李乾祐不是一般的县令,他是长安令,是京城的父母官。

“他出自陇西李氏,以门荫入仕,位阶未必有多高,但颇为要害。”

陇西李氏,就是李渊他老人家厚着脸皮、硬凑上去攀龙附凤的名门望族。

而这支古老的李氏既没承认也没否认,借着这若即若离的“统战价值”,捞取了不少政治利益。

“长安令能有多要害?”李明不明白了。

首都的县令,按理说不应该是最窝囊的吗?

出门买包盐,都能碰上十个官位比他大的人,更别说让他们乖乖服从自己的治理了。

“要害的不是长安令这个职位,而是李乾祐这个人。”房玄龄道:

“他与京中所有高官、富商都有交集,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他,找到京中几乎任何一个人。

“所以,他虽然地位不高、权势不大。

“但如果真有人想要动他,他总是能找到合适的‘关系’,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听这叙述,感觉像是一台社交的“搜索引擎”啊。

本身没什么内容,唯一的作用,就是通过他,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条“关系”。

也就是俗称的“交际花”。

“难道他还能捅咕到皇帝陛下那儿不成?”李明冷笑一声。

房玄龄的脸上完全没有笑意:

“他也可以通天。”

李明弹着桌子。

他总觉得老狐狸还是没有说实话,但他没有证据。

这时,侯君集不请自来。

他急吼吼地闯入书房,越过仿佛犯错小孩儿一样低头站着的三巨头,张口就来:

“殿下,向您举荐一位功臣。”

李明的视线慢慢抬起:

“是谁?”

“长安令!”

侯君集唾沫横飞,将李乾祐夸得天花乱坠,全然没有发现四周古怪的眼神。

李明似笑非笑地听完座下头号贪污犯的描述,直接问:

“你收他钱了?”

“嗯呐。”

当着顶头上司和三法司的面,侯君集居然痛痛快快地认了。

李明对此感到震惊:

“受贿你还理直气壮?”

“实质上算受贿,但形式上不算,并不触犯《贞观律》。”侯君集虽然贪,但也算贪得光明磊落了:

“在座的所有人,谁没有收过李乾祐的好处?”

三法司三巨头立马就慌了阵脚:

“你你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孙廷尉、刘尚书。”

侯君集毫不客气地开始点名了:

“李乾祐借殿下遇刺案的东风,以‘加强各府守备、保护京官安全’为名,替你们垫付了衙役皂隶的钱。

“这不是好处?”

唐朝惯例,衙门吏员的钱是朝廷先发给官员,再由官员自行雇佣的。

也就是说,如果李乾祐替孙、刘负担了这部分开支。

朝廷提前列支给他俩的这笔预算,就“合法”地落入了口袋。

“韦御史,你不也是?”侯君集继续揭短:

“为了你每年出城避暑方便,李乾祐专门将必经之路拓宽修缮,美其名曰‘市政’。”

三巨头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行方便不能算贪!……《贞观律》没说不行,能算贪么!”

接着便是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之类,书房内外充满了尴尬的空气。

本着自己沾屎、就要把屎抹得到处都是的原则,侯君集杀得活像拖把沾屎的吕布,雨露均沾地瞄准了房玄龄:

“还有房相,你的二儿子房遗爱之所以能进文学馆……”

“不必多说,你的意思已经表达地很明白了。”房玄龄不太从容地打断了侯君集的输出,有些脸红地转向了李明:

“所以,长安令是不太好‘动’他的。”

李明嘴角抽搐。

这下他是完全理解了,为什么这帮货对捉拿李乾祐这么推三阻四。

好家伙,原来京城里的大小官员,都受过他的恩惠,都和他有超出同僚关系的py交易,都有小辫子握在他手里!

而且,这一切还都是他巧立名目、洗白了的赃款!

这种既“贴心”又“懂事”的同僚,谁不喜欢呢!

所以,那家伙确实能有恃无恐的呀。

各个衙门都有“朋友”,这么多人保他,他慌什么?

甚至于,这次贪腐他所贪污的纸币,估计有一大半都被他拿了出来,散给各级官员当“朋友费”了。

“唉……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李明叹气道。

房玄龄松了口气:。

“徐而图之,才是正道。”

李明不语。

房玄龄嘴角抽搐:

“您是想徐而图之,对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