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71章 李二:我的好大儿哇!

暗杀?

是暗杀!

有人要杀我!

要不是尉迟循毓……

李明的潜意识在飞速运转。

但身体却软绵绵的,完全不听使唤。

该死的,动一下啊!

尉迟循毓,尉迟循毓他……

正当李明与麻木的四肢搏斗的时候。

背着光、身体轮廓上插着一支箭的尉迟循毓,突然动了。

大踏步向李明奔来!

“我……曹?”

没来得及反应,李明被小黑炭头揪着衣领,一路拽出了摊位。

“愣着干啥,快逃啊!”

尉迟循毓大声咆哮,拉着李明,没命地沿着街道飞奔。

李明一边跑,一边惊奇地大呼:

“你没死?你不是中箭了吗?!”

“中箭是中箭,死是死,这是两码事好吧!”

尉迟循毓说着,把射穿衣袖的箭头拔了出来。

“我靠,I服了U!”李明嘴角抽搐。

箭头上沾着粘稠的液体,应该是还淬了毒。

暗杀者是真下了死手啊。

“我听见身后有弓弦声,下意识就把你推开了。菩萨保佑,这毒箭头离我的心窝就偏了几寸!”

尉迟循毓心有余悸。

这是多亏了他在辽东战场练出来的本事。

否则,李明恐怕已遭不测……

“有贼人!有贼人!”

身后传来路人的惊叫。

两名蒙面汉子从隐藏的角落一跃而出,对两名孩子紧追不舍。

一人挥舞着圆刀,另一人已经在弯弓搭箭了。

“走你!”

尉迟循毓飞起一脚,把李明踢进了一处小胡同。

下一秒,箭矢精准地射在他刚才站立的地方,扎入地面寸许。

…………

“你这趟去薛延陀,要千万小心。多听多看,和铁勒蛮子虚与委shé……”

“是虚与委yí。”

一大早,薛万彻和契苾何力在西市挑选马鞍。

契苾何力奉陛下之命,次日便启程出使薛延陀。

名义上,是与真珠可汗夷男商讨下嫁公主和亲事宜。

实则为麻痹对方、拖延时间,顺便侦查铁勒诸部、以及薛延陀其他部族的动向。

因为明天一早还得上朝,所以薛万彻就在今天提前为契苾老弟践行了。

“吾自然知道陛下此举的真意,已将生死抛之度外,必不辱命!”

契苾何力悲壮地说道,大有风萧萧兮渭水寒的气魄。

薛万彻一愣:

“倒也不必如此犯险吧?”

“夫礼仪之邦讨不礼、中国讨四夷,讲求师出有名。薛延陀无礼,陛下欲伐之,但苦于没有出兵理由,才延宕至今。”

契苾何力说得壮怀激烈:

“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陛下的担忧吾如何不知晓?

“吾自当效仿汉使,斩夷官、擒蛮首、歼夷男之母,但求一死,使我军有借口屠灭薛延陀……”

“不不不,我怎么觉得你误会了。”薛万彻连忙打断契苾何力大胆的想法:

“陛下只是让你侦查侦查薛延陀的情况,没让你在那儿搞恁大事。”

“哦,是吗。”契苾何力不知为何有些失落。

不能歼敌母后,他忽然觉得这趟出差没劲儿了,随口换了个话题:

“丹阳公主还是不愿与你同房?”

他这里不是在开老朋友的黄腔,而是字面意思。

薛万彻摇头,苦恼地抓抓头皮:

“她嫌我蠢,不准我和她待在一个房间,说怕我传染给他。

“蠢病原来也和风邪一样会人传人吗?那一开始是谁传染给我的?”

“……”契苾何力看着老伙计泛着清澈愚蠢的大眼,忽然也担忧起了自己的智商。

他摇摇脑袋,说回正题:

“你立下功勋,再让陛下夸奖你几句,荣誉加身,家妻自然对你百依百顺。”

薛万彻苦笑道:

“大功哪有那么好立的?光有脑袋别在腰带上的勇气还不够,是需要机缘的。

“没得睡卧室就睡柴房,柴房也没什么不好的。

“现在长安太平,我又只是个管土木的文官,难道天上会掉下个功勋……”

话说一半,他余光瞄见上方有个什么东西掉下来了,下意识伸手一接。

稳稳当当地接住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肉球。

正是逃命的李明殿下。

“薛将军!有人暗杀我!快去帮尉迟循毓!”李明从薛万彻怀里蹦了下来,指着他跳下来的二楼窗户。

薛万彻下意识地循着李明的手指,向上望去。

在窗口,一个小黑炭头正在与两个蒙脸的大汉绕柱而走。

薛万彻嘴角一抽,仿佛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卧室床铺的柔软触感。

…………

“唉……”

两仪殿,重臣的小范围朝会上。

李世民愁眉不展,不经意地轻叹一声。

眼睛尖的心腹大臣立刻关怀地问:

“陛下何忧?”

“家事耳,不足挂齿。”李世民摆了摆手。

在一句句“帝王无家事”的谏言中,李世民陛下才不情愿地说:

“晋王染疾,连日发烧,朕有些担忧。”

几位大臣互视一眼,脑筋开始急速运转。

在夺嫡争储日趋激烈的当下,陛下关于任何一位嫡子的表态,都不可等闲视之。

四子不论怎么打擂,臣子不论如何站队,储君人选的最终解释权都在陛下。

各方利益集团的态度固然值得综合考虑,但陛下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陛下对某位皇子突然的关怀,是非常值得大臣们揣摩玩味的。

可能在一个不经意中,陛下就会透露出对某位储君人选的倾向性。

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臣子们的态度和站位。

毕竟,除了十四党这类脑子一根筋的死忠之外,其他大臣都会本着树挪死人挪活的态度,谁赢他们帮谁。

否则万一哪天一觉醒来,屁股还没来得及摆正,那可就连吃屎也赶不上热乎了。

而当大部分骑墙派都押注到了某一位皇子身上、皇帝与朝臣们关于那位皇子形成了默契以后。

就意味着,新一任储君实质上已经诞生了。

接下来,就是顺水推舟地官宣一下,走个流程的事情罢了。

而现在,晋王李治隐隐就有了这个趋势。

至少是个开头。

因为知情者都知道,让陛下挂念的晋王的病,要说轻微吧,其实一点也不严重。

就是李治同志的老怪癖犯了,半夜坐车出宫去看看凌晨四点的长安城时。

吹了风,着了凉。

而着凉这种小恙,对被李明两次冥土追魂刺激到、疯狂磨砺医术的尚药局来说,甚至都已经不算病了。

多喝热水,吃点药,熬几天就好了。

因此,大臣们觉得自己发现了华点——

陛下对晋王殿下的突然关心,有猫腻。

太子殿下常年服药,魏王殿下身体也不好。

然而何曾见过陛下为那二位殿下忧愁至此,甚至在朝会上唉声叹气?

储君,只有下一任储君,才会如此牵动陛下的心啊!

再进一步思考,陛下素来演技精湛(划掉)精通帝王心术。

不会无意识地暴露自己的情感。

他的一颦一笑,都是有深意的。

因此,这份对于晋王殿下的、不寻常的关心,莫非意味着……

陛下难道在试探几位心腹大臣对晋王继位的态度?

大家在心底里拼命打着肚皮官司。

而作为晋王府新任长史,长孙无忌不失时机地上奏:

“陛下爱子心切,操劳得身体憔悴,令臣痛心。

“不若,去探望探望晋王殿下?”

晋王就住在立政殿,要看病随时都能看。

但李世民还是很有格局地回答:

“如今多事之秋,国事繁忙,怎能为了一己私事而荒废了天下事呢?”

君臣一唱一和,一位有情有义、又心系天下的天子形象跃然纸上。

起居郎褚遂良立刻提笔,将这感人的一幕记录到了《起居注》中。

李世民留下传世英明,长孙无忌巩固了晋王的地位,群臣得到了争储的风向标。

三赢!

这段小插曲就像中途休息,很快便翻篇了,小朝会又恢复到正常奏对。

国家大了,不是这里洪水,就是那里干旱,没个消停。

“今年春耕以来,大江(长江)流域的降雨明显多于往年,秧苗多有烂死。

“这个秋季恐怕将有歉收,望陛下提前做好准备,疏通漕运、建设义仓,届时以赈济饥民。”

房玄龄上奏道。

李世民脸色一黯:

“今年秋亦是对薛延陀用兵的时刻。到时候南北都有运粮运物的需求,漕运会很紧张。

“这水利和漕运……”

说到这,李世民就一阵头痛。

这两件大事,都在工部的权责之内。

那个蠢呼呼的薛姓工部尚书,能不能办好啊……

就在这时,宦官匆忙上殿,在陛下耳边低语几句。

李世民皱眉听着,忽然虎躯一震。

宦官传完话后,很快就退下了。

但李世民似乎仍然沉浸在震惊之中,圆睁着眼睛,茫然地看向前方。

“臣以为,应在杭州与幽州之间再新建运河。”

“远水解不了近渴,应疏通邗沟,疏浚泾水渭水。”

“应开发荆襄之地的荒地……”

大臣们照常你来我往地建言献策。

可这些话进了李世民的左耳,又从右耳原封不动地漏出。

自从听了宦官汇报的消息,他整个人都魂不守舍,这龙榻上好像长了钉子,让他坐立不安。

刷!

就在诸位心腹大臣争辩的半途,李世民忽然站了起来。

两仪殿为之一静。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吭声。

虽然这次是小范围朝会,但也是朝会。

与立政殿书房里的密会不同,是有一定的礼仪要求的。

开会途中,突然毫无征兆地起立,无疑是属于失仪。

上朝这么多年以来,陛下如此失态,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即使在五年前,文德皇后猝然薨逝时。

陛下也只是瘫在龙榻上痛哭失声“而已”。

虽然也许当时是悲伤得站不起来,但根据唐礼,哭可以,不发言随便站起来属于失仪。

臣子如果殿前失仪,是会被弹劾降薪扣工资的。

当然了,殿中侍御史不可能像对付臣子那样,为此责罚皇帝。

但起居郎肯定会把这事儿记到《起居注》里。

失礼失态还是小事。

随意中断探讨赈灾、作战等军国大事的朝会,记在史书上是很难看的。

皇帝都是关心身后名的,尤其是当今圣上这样,得位多少有些“波折”的皇帝。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让陛下如此反常,甚至不顾史书的评价呢?

两仪殿里的诸君屏息以待,心里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能让胸有静气的陛下震惊失神至此?

难道薛延陀真的一脚油门飙到长安城下了?

可贞观初年,突厥人一脚油门的时候,陛下也没惊讶得蹦起来啊!

就在几位重臣等着陛下解惑的时候。

李世民嘴唇微微蠕动,含糊不清地念叨了几个字:

“朕更衣,退朝。”

便拎着龙袍的衣摆,快步离开了两仪殿。

留下一众重臣,大眼瞪小眼地呆在原地。

虽然提前下班,但他们可没有任何庆幸的感觉,个个疑惑不解。

根据陛下的反应推断,宫中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让他不得不“尿遁”。

是什么大事呢?

长孙无忌找到宦官打听:

“这位太监,请问发生何事,惊动了陛下?”

太监在唐朝时还是内侍省的领导,相当于尊称了。

被一群大官儿们围着,宦官感受到了不符合他这个段位的压力。

而且此事也算不上机密,过半天就全城皆知了。

于是,他语焉不详地回答:

“似乎是辽东节度使在宫外出了点事。幸而无恙,请诸位放心。”

辽东节度使,是李明……

长孙无忌嘴角一抽。

其他几位重臣则几乎同时眉头一挑。

看起来,是“那位”顽劣的殿下在外头浪的时候,终于踢到硬石头了。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陛下对此的反应。

明明只是虚惊一场。

李明殿下都已经安然无恙地回宫了。

陛下却竟然能焦急至此!

刚才李世民失态的反应,都一帧不落地落进了大臣们的眼里。

不但魂不守舍、如坐针毡,还史无前例地仓促结束朝会。

说是更衣,骗谁呢。

陛下显然是去探望劫后余生的节度使殿下去了。

尽管李明啥事没有。

而相较之下,晋王殿下还病得在床上直哼哼呢,也没见陛下仓皇到这种地步。

陛下对晋王的担忧,不能说不妥帖。

不会茫然失神,不会朝中唐突起立,更不会毫无征兆地中断朝会。

一举一动合乎礼法,记到史书上也挑不出一点毛病。

而陛下对节度使的担忧,确实有些失态了。

几乎肯定会被史家打上“家事高于国事”的标签。

可陛下还是这么做了。

换句话说。

对李明的感情,陛下是可以不顾礼法,不顾史书,不顾后人评价的……

在场的大臣们一言不发,用眼神做着激烈的交流。

能参加这场小范围朝会的,都不是一般的大臣。

精明如他们,自然能领会到这其中的深意。

史书上怎么评价这起风波,那是后人的事。

他们要考虑的,是当下,是自己的政治前途。

关于皇帝对储君选择上的倾向、关于自己未来的站位,他们有了些别的想法。

“唉……又是他。”

长孙无忌疲惫地揉了揉鼻梁。

呵……

又是李明。

怎么自己跳槽了也还是躲不开这货。

四子竞争,作为三位嫡子的亲舅舅,他的赢面本来是有四分之三的。

可千万别被这外来的“外甥”截胡啊……

奶奶的,那家伙在宫外遇到了啥麻烦啊?

那麻烦怎么就不能大一些呢?

替他把那名为“李明”的麻烦给解决了呢!

…………

“明儿!”

李世民几乎是冲进了李明在立政殿的书房。

李明、尉迟循毓和薛万彻、契苾何力,两对四个活宝,正在优哉游哉地喝茶吹逼。

看见皇帝一脸焦急地冲进来,三人几乎原地飞了起来,打躬作揖。

李世民的目光自动略过三人,落在还大摇大摆坐着的李明身上。

精力充沛,身上没伤,还是和往常一样目无君父,只是衣服沾染了些尘土,也不换身衣服,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坐在席子上。

呼……李世民无声地松了一口大气,精神骤然放松,都有些站不稳了。

“陛下!”宦官匆忙搀扶。

李世民摆摆手,小声问:

“可请尚药局看过?”

“御医仔细检查,确定节度使殿下无恙。”宦官回答道。

冥土追魂梅开二度的李明,现在俨然成了尚药局的学术权威。

御医们对他的检查细致入微,在确定真的连皮都没有擦破以后,还略略有些失望。

失去了在新晋神医面前显圣的机会。

“无事便好。”

李世民轻声道。

脸色骤然一变,换上悲戚的面容,在一众目瞪口呆中,扑到李明跟前,一把就把他抱了起来。

“明儿!你可无恙!担心死阿爷了!”

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咦?我……我没事啊。”

父皇突然的激动,让李明有些发愣。

“咳咳。”李世民轻轻咳嗽一声。

李明的余光瞥向书房门口。

起居郎褚遂良正睁着大眼睛,全程观摩这场父子俩的感人再会,手指紧紧握着纸笔,都有些发白了。

李明顿时捂住脸,痛哭失声:

“阿爷,孩儿好怕!孩儿怕再也不能为您尽孝了!”

两位影帝哭得梨花带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