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57章 除了咱老李家,没人配与他政斗

在新任宰相崔仁师加入伙伴以后,李明这一行就低调不起来了。

漫长的随行队伍,豪华的护卫排场,一路走走停停。

就这么晃荡到长安时,已是四月中旬。

要不是李明催着上班要迟到了,老崔还能在路上多“视察民情”几日。

按照规矩,出差远行的官员们在回京述职前,要先向朝廷派出使者,通报一声“我们取经回来了”。

因此,当李明一行来到长安城外时,朝廷已经得到了消息。

官僚们在城外已经搭台唱戏,摆开阵仗,为凯旋还朝的辽东节度使接风了。

“祭台,酒席……喝,连编钟和乐人都搬出来了,还整整三架编钟,这玩意儿可不好拿啊。

“怎么,要为我演奏一曲节度使破阵乐吗?”

李明一手托着脑袋,兴趣缺缺地说着。

“不好好在官署履职,倒是跑到城门外吃席来了,这些官员应该记旷工,年度考核扣分。”

吏部尚书侯君集似笑非笑地说道。

在辽东呆久了,他也开始看不惯这种没有效率的形式主义了。

同时,他心里又隐隐觉得,这接风的大阵仗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但又具体说不出来什么,毕竟他不是礼部尚书。

还是老世家崔仁师看出了猫腻:

“亲王同诸侯,按周礼,天子用三架编钟,诸侯二架。且为诸侯接风,不用礼乐。这礼仪,恐怕逾制了吧?”

被宰相这么一提点,侯君集终于发现了潜意识里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当陛下还是秦王时,浅水原之战与虎牢关之战凯旋回京,也没有动用编钟……”

“礼部尚书不在,怎么朝廷的礼乐就乱套了。”崔仁师对这不合乎周礼的疏忽感到很不屑。

顺带一提,礼部尚书李道宗因故,滞留在长城以北的定襄城半年了。

和归顺的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获陛下御赐李姓,改名李思摩——混在一起。

九成宫事件后,李世民便让有心回归草原的突厥人北渡黄河,以李思摩为首领,以定襄城牙帐,牵制北方虎视眈眈的薛延陀。

李明一开始对这种自割国土、让突厥人复国的骚操作感到很不解。

亲自在辽东体验了一把ping值高达一个多月的操作以后,他懂了。

而李世民的这招驱虎吞狼策略,成效也很明显。

薛延陀的铁勒诸部立刻应激了,和突厥人干了起来。

以理服人的礼部尚书便奉陛下之命,用物理手段,给不懂待客之礼的铁勒蛮子也讲讲大唐的礼法。

而由于礼部尚书的缺失,反而让大唐内部不讲礼了……

吗?

侯君集对崔仁师的善意解释并不认同,小声提醒李明道:

“怕不是朝中有人给殿下做的局。

“殿下若是欣然接受,他们就有理由上奏您逾矩不敬了。”

就算没有看过《雍正王朝》,但在朝廷中枢混久了,该有的政治敏感性,吏部尚书老侯是一点也不缺的。

而李明更是感到脑壳痛:

好家伙,真把我当老十四胤明了是吧?

还没到长安就给老子来一个下马威,挖坑埋雷炸老子?

难道果真如长孙延所说,太极宫是虫豸的巢穴吗?

“竟有如此之事,在接风迎接的礼仪上都能设下陷阱?”

听了侯君集的警告,崔仁师也吓傻了。

李明殿下所遭遇的宫廷斗争,原来都是这么高端、这么尖锐、这么凶险的吗?

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一个细节不注意,直接一顶“僭越”的大帽子就扣上来了。

“这该如何是好?”老崔一下子没了主心骨。

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崔仁师的为政水平是有的,心肠也很软。

但缺点就是太软了,遇上大事没有主见。

侯君集果断地说:

“我这就让尉迟循毓前去,让那些糊涂官僚把这仪仗全部撤走。

“同时把参与的官员名单都记下来,出了这么大纰漏,年底考核全部扣分。”

李明思考了一会儿,却轻巧地摆了摆手:

“无妨,人家好不容易搭起的台子,我不上去唱俩嗓子,岂不是不解风情?”

崔仁师还想说什么,见侯君集微微摇头,便只能闭上嘴。

侯君集也不知道李明在打什么主意。

但他相信,这小东西应是想到了更好的破局之法。

…………

接风宴的操刀手是太子左庶子、中书侍郎杜正伦。

此外,韦贵妃的堂兄韦整、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以及岑文本刘洎二人组等,皆参与其中。

可谓众正盈朝,成分极其复杂。

而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削削李明的气焰。

让那整日与辽东山贼和河北田舍郎厮混的乳臭儿知道,京城的爷才是爷。

“哎呀你们真是太客气了。”

李明大大咧咧地下马车,安然地享受着礼乐待遇。

几人心里一喜:果然中计!

野孩子果然不知礼,被坑活该。

杜正伦面露喜色,立刻向左右示意。

副手得令,敲门声地离席,向太极宫飞奔而去。

很好,这个小报告一打,李明就百口莫辩了,太子殿下也能稍为安心,不必整日在我等头上撒气……

就在杜正伦心里欢快地盘算着的时候。

李明抄起接风宴上的酒杯,直奔老杜而来。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数他官儿最大。

“杜相公筹划辛苦了,来,我敬你一杯!”

李明在杜正伦膝下一蹦一跳的。

杜正伦连连摆手:

“不敢不敢,这是专为文韬武略的殿下接风洗尘的,某等不敢……”

开玩笑,为了逼真,除了编钟以外,这桌酒席也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摆上的。

什么事情沾上“皇帝”,那性质就不一样了,不能乱碰。

他如果敢碰这酒,旁边那些党派不同、心术不正的岑文本们,难保不会一纸弹劾,连李明带太子一锅端。

李明小眼睛一眯,充分发扬历史悠久的劝酒文化:

“既然这宴席是为我所设,那就是我做主。

“怎么,几位不肯卖我这个面子?

“还是说,这宴席不是为我所设,我做不得主?”

杜正伦流下了冷汗,但还是硬着头皮不肯开口。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李明也不和他多做纠缠。

有的是突破口。

李明便丢下了杜正伦,专门与一旁陪同的小官小吏、甚至现场的守卫们套起了近乎:

“我能得胜还朝,全赖唐军将士浴血奋战,各级官吏上下用命,这功劳应该也算你们的!

“来!我们都有功,我们一起痛饮庆功酒!”

小吏小兵显然没有杜相公这样的修为。

被这位带着战争光环、又颇有豪侠之气的皇子一劝两劝,便都享用起了皇帝才能喝的接风酒,聆听着周天子才能听的三架编钟。

甚至连演奏的乐人都分到了一口酒。

策划此事的贵人们都一个个冷汗涔涔了。

如果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杯烫手的接风酒是屎的话。

李明的对策就是把屎抹得到处都是。

不愧是老面瘫房玄龄的学生啊……

…………

太极宫中,韦整一脸兴奋地向李世民打小报告:

“陛下,李明僭越!”

李世民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就在前几个月,举报李明谋反的奏疏都快把桌案压垮了。

僭越一下怎么了?

见皇帝一脸漠不关心,韦整便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李世民噌地站了起来,浑身颤抖。

就在韦整终于以为皇帝动怒的时候。

李世民却是一脸激动难抑的表情:

“你是说,明儿回来了?!”

“呃……是的。”韦整支支吾吾道,觉得陛下的重点有些微妙的不对劲。

“那个小混蛋!到家了也不和朕说一声!”

李世民佯装发怒:

“朕准备准备,这就出城亲迎!”

“啊?”韦整被整不会了。

不是举报李明僭越吗?

怎么绕了一圈,变成喜迎节度使麾下回到他忠实的长安了?!

要是让堂姐韦贵妃知道他搞砸了,以后的宗族祭祀,他就只能站最后一排了!

“陛下,圣人亲迎臣下,这是否……不合乎礼法?”韦整试着劝谏一下。

李世民站定了,捋着两撇胡须:

“你说得有道理。怎么能光一个皇帝出城呢?”

就在韦整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李世民下一句话让他差点原地去世:

“叫上李承乾、李治,李泰也应该从开封回来了吧?

“这三个还留在京中的皇子,与朕一起出城,给李明接风!”

呵呵,是嘛……韦整面容安详,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完了,以后宗族祭祀,他只能和小孩一桌了。

…………

当李世民携三位面带微笑、各怀鬼胎的皇子赶到正南的明德门时,接风宴现场已经满地狼藉了。

所有人,包括守卫,都吃喝得满面红光。

酒不醉人人自醉,能沾到一点辽东小英雄、大唐活菩萨的仙气儿,他们都觉得这辈子值了。

李世民在一旁扫视一圈,现场颇为不雅,不过倒是没有看见什么逾越礼数的布置。

尤其是没有什么三架编钟这种超级加辈的玩意儿。

他瞪了假传情报的韦整一眼。

而韦整也是一头雾水,两眼茫然。

李明抹屎,主打一个雨露均沾、人人有份。

以基层吏员为突破口,所有人都分了一口理论上只有皇帝才能喝的酒、吃的肉。

当人人都光腚下海的时候,杜正伦这些穿着衣服在海滩上鬼鬼祟祟的,就特别可疑了。

所以,到最后,他们也被迫下海了,半推半就地吃喝一口。

既然大家都被抹到了屎,那大家就都没有屎。

令狐侍郎立刻示意手下,主动撤了逾越规制的布置,改成了普通亲王接风宴的规格。

亲王殿下请大家喝酒,就很合乎唐礼了吧!

“阿爷!”

李明一直暗中盯着明德门的方向,见皇帝终于姗姗来迟,立刻作兴奋状。

这娃的阿爷是……现场诸位在脑子里稍稍过了一下,身体立刻像触电一样绷直:

“陛下!恭迎陛下!”

然后,他们看见了三位温和微笑的皇子殿下。

心里更是一沉。

完了,连累到未来的领导了……

看着他们狼狈的模样,李明心里暗笑。

这些虫豸归根结底,还是不懂李世民,更不懂我。

这么多年来,我都几次大闹宫廷了,僭个越逾个制怎么了?

而李世民也大致猜到发生了什么,对这些拍马屁拍到马腿的官僚同样心生嘲讽。

就你们这些歪瓜裂枣,也敢斗李明?

他不是个普通的熊孩子,他是车翻高句丽的熊孩子,是朕的熊孩子。

除了李唐皇族,没人配与他政斗。

…………

“拜见陛下。”

李明与侯君集、崔仁师、尉迟循毓一起,信步上前参见皇帝。

“你们在辽东干得好啊,你们干得极好!”

李世民难忍心中的欢喜与疼爱:

“免礼,抬头让朕看看你们!”

李明落落大方地抬头,顺便扫了一眼现场。

李世民的精神头还行,但气色显然比半年前差了许多,白发丛生。

李治比先前更理智,李泰比先前更富态。

大哥哥李承乾……嗯,比先前更像大姐姐了。

三位皇兄向他礼貌性地颔首致意,可待看清李明的尊容后,无不惊讶莫名。

而李世民也在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幺子,不禁眯细了眼睛。

半年不见,这家伙的外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还是白白胖胖的一只,只是稍稍拉长了一点点,不仔细看都看不出区别。

不像长孙延,去了辽东一趟,变得连他阿翁都不认识了。

然而,此子的内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透过他波澜不惊的微笑,李世民却品出了一股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领导气质。

这是通过了辽东地狱般的试炼后,所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无与伦比的自信。

仿佛一切都能为他所用,一切都能如他所愿。

甚至在直视父皇时,此子也仍然带有这份睥睨一切的自信。

李明是有这个底气的。

因为他当时在辽东起家的难度,比他那官n代出身、初次登场就是为隋炀帝护驾的父皇,要难得多。

此子简直是瓦岗寨的高配复刻……

“你……”李世民有些恍惚,在这纯粹白手起家的儿子面前,甚至气头也短了几分:

“你先与朕回宫述职。”

说罢,扭头便走。

走出没多远,他又停下脚步,对李明嗔怪道:

“你小子愣着干嘛?和老子我一起骑马啊!”

李明这才露出那熟悉的一脸坏笑:

“哎,来咯!”

在三位嫡皇兄深邃的笑容中,李明与他们一一作别,又与闯出祸事、全身呆滞的杜正伦他们作别,便兴冲冲地跟上父皇的步伐。

一对冤家父子同骑一匹马,没有外人了。

李世民压低喉咙,闷声道:

“别人给你下套你看不出来?要是你稍有不慎,一顶僭越大不敬的帽子就扣上来了。

“朝臣如果再翻翻旧账,结合你先前种种近乎谋逆的行径,到时候你就算跳进渭水也洗刷不清了。”

若是以往,李明会自信满满地说“一切尽在掌握”。

但如今,李明立刻就地碰瓷,嘤嘤嘤了起来:

“儿臣为国浴血奋战,但几次三番被奸臣陷害。

“而儿臣身边又没有几个得力的帮手,以至于儿臣被陷害时,朝中无人为我说话,踏入陷阱时也没有人提醒。

“儿臣形单影只,力量单薄,所领的辽东贫瘠疾苦,儿臣只能带领百姓,排队喝东南风度日……”

哟,你小子叫穷还会与时俱进,西北风改东南风了……李世民懒得吐槽,直截了当地打断:

“我没有对那些乱传假消息、造谣你造反的人做出任何惩罚,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明不假思索道:

“因为你想培植那些虫豸背后的皇子势力,和我打擂台?”

噗……李世民差点喷饭。

奶奶的,这小子要不要这么敏锐……啊不是,要不要这么目无君父?

“咳咳。”李世民强行扯回思绪:

“因为我,也曾一度怀疑你谋反。”

李明对此毫不奇怪,静静地听着。

“你在辽东的种种行为过于可疑,连你的生父都忍不住怀疑,又如何能责怪那些外臣呢?”

李世民继续说着,声音几乎压低到听不见,俯下身子,一字一句地问:

“明儿,我知道你因为生母身份的原因,从小到大遭遇种种不公,也知道你在宫中备受打压,更知道你屡次因此命悬一线。

“老实告诉阿爷。

“你对阿爷……心怀怨恨吗?”

李明几乎没有迟疑,绽放出天真灿烂的笑容:

“怎么会呢?我怨谁也不会怨你呀~

“我可是天下第一大孝子,大唐第一大忠臣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