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23章 我是皇子,送我去营州,给你封将

侯君集和韦待价一直待在正厅,眼看着刘歆、慕容燕、李明一行出去撒尿没有回来。

茅坑有恁大魅力?

他俩当即起身寻人。

刚到门口,就见慕容府上火烧连营。

慕容燕在家丁的簇拥下,有些狼狈地回来,将经过与两位贵客说道。

“赤巾贼冲进你府上烧杀抢掠,劫走李明等四子,逃入燕山?!”

侯君集和韦待价感到天都快塌了。

与皇子第一次出远门,转头就把人搞丢了!

不用等陛下发话,他们自己都恨不得弹劾自己!

但他俩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迅速冷静了下来。

慕容燕所说的,多半是真实的。

并不是这个土皇帝值得信任。

而是,如果他真要为难李明一行,直接动手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放火烧宅,演这一出苦肉计。

但这样一来,事情反而更麻烦。

茫茫大山,找四个小孩,如同海底捞针!

真没想到,平州这地方能混乱到如此地步,连土皇帝也控不住场……

“刘歆刘使君呢?”韦待价问。

死了……慕容燕早料到他们会这么问,表情没有任何破绽。

而是以地头蛇对付外地商人的正常姿态,表现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刘使君醉酒,加上这里的一点小动荡,已经先打道回府休息了。

“在下虽然也心急,但这里毕竟不是衙门,更管不了山中的贼匪。

“两位明天一早去府衙报案如何。”

侯君集和韦待价对了对眼,微微点头,下定了决心。

在平州和山贼抢人,光一个架空的刺史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土皇帝的帮助。

土皇帝不配合,那就以势压他配合!

但他们也知道,慕容燕不老实,贸然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许会招来杀身之祸。

稳妥的办法是离开慕容府邸,拖到第二天,让刺史刘歆卖卖自己的薄面,说动慕容燕,同时向隔壁的营州请援剿匪。

但,这样会浪费宝贵的一晚上时间!

时间每流逝一分,李明殿下与其他三位公子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所以,两人只剩一条路可走——

赌一手慕容燕不敢翻脸!

侯君集深吸一口气,眼神骤然幽邃:

“慕容燕,你可知被山匪劫走的孩子是什么身份?”

被这么一瞥,慕容燕不由得退后半步。

仿佛喉咙被攥住似的,一时说不出话。

旋即,他内心感到强烈的愤怒。

在平州地界,有几个敢这么对他说话的?

然后,他就听得侯君集一字一顿地念出了一句他无法理解的话。

“皇十四子,辽东节度使,李明。”

慕容燕诧异地抬起了头,连念珠都忘了拨。

然后,他就看见了两人的官印和文牒。

吏部尚书、平州营州刺史……

作为与朝廷打过不少交道的地头蛇,这些文书一眼真。

结合半个多月前,朝廷快马加鞭下达的、关于做好接待准备的通报……

这些“商人”,是真的?

鼎鼎大名、或者昭著臭名,从南诏到新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那位”殿下。

真的在他慕容燕的手里,被搞丢了?

“杀,杀了他们!”……这是慕容燕的第一反应。

刺史都杀了,还差这几个?

但……

“二位说,失踪的是……一位皇子?!”

慕容燕飞快地盘起了念珠,同时大脑在飞速思考,恍然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合适,立刻弯下腰,恭顺地双手合十:

“罪过,罪过!草民有眼不识燕山,若有无礼还请海涵!”

侯君集和韦待价明显地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慕容燕虽然拥兵自重,虽然敲骨吸髓,但他还是大唐的好同志。

“礼数勿论,先派人搜山!”

“自然,自然。一定,一定!”

慕容燕低着头,嘴角勾勒。

…………

侯君集与韦待价,带着“大唐忠臣”的家丁,火急火燎地上山去了。

可惜他俩不知道,这些家丁早已得了主君的吩咐,在山上各个化身睁眼瞎和路痴。

燕山茫茫,找去吧。

慕容燕本人则坐镇府中,负责将此事报给喝得烂醉的刘歆,发动本地官府的力量。

这安排原本没毛病,集中一切力量优先找人。

“可惜,这消息只能烧给刘使君咯。”

慕容燕悠然坐在桌边,眯着眼睛,仔仔细细地读着一封遗书。

“遗书”的落款是刘歆,笔迹也与刺史的笔迹十分相仿,只是墨迹还没有干透。

“下官失职,辖内盗匪横行……皇子殿下在眼皮底下被劫走……甚负皇恩,无地自容,只能一死……”

他收起假遗书,对模仿笔迹的账房先生点了点头:

“写的不错,这事情绝不能泄露。”

“小的口风甚严……”账房还没说完,忽然浑身一顿。

接着,就软绵绵瘫倒了下去,背心一个血窟窿。

一个穿盔带甲的家丁收起沾血的刀,熟门熟路地将尸体拖了下去。

“口风再严,严得过死人么……”

慕容燕面无表情。

文吏?百姓?奴仆?

他一个也不信任。

慕容氏唯一相信的,只有手下的军队。

“趁夜将刘歆的尸体吊在州府门口,旁边附上遗书。”

“是!”

一切安排妥当,慕容燕长出一口气,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皇子失踪,刺史畏罪自杀。

嗯,很合理。

如此一来,他就不用提前跳反了。

还能继续扮演几个月大唐的忠臣,蛰伏一段时日,继续积蓄力量,扫清山匪,完成修筑燕山的堡垒防线。

等到明年,就能与高句丽相互配合,揭竿而起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那个皇子……”

也是那小家伙倒霉,无意中撞破了他杀害刘歆的事实。

皇子明必须死。

连同救走他的赤巾贼一块儿,死!

在平州,只要是慕容燕想杀的人,就算李世民也保不住!

慕容燕攥紧了拳头,眼中跳动着火光。

那是窗外,他熊熊燃烧着的宅邸。

“山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

…………

“却说那皇子明,单骑杀入九成宫,与二百突厥叛军短兵相接,七进七出,直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燕山深处,山贼团伙赤巾军的“山寨”——其实是吴头领求爷爷告奶奶、求得暂避的张家村——山贼们围着吴大娘,听她说书。

随着朝廷邸报、长安周刊和人们口口相传三管齐下,九成宫事件已经成为这几个月里全大唐最热门的话题。

不肖皇子怒救皇帝老父,可谓集齐了封建社会礼仪纲常的一切要素。吃瓜群众直言道,皇家的一位庶子都能这么支棱,只怕大唐的面子是越来越足了。

“不对!我怎么记得是五百叛军?”有听众提出质疑。

立刻又有人反驳:

“放屁,明明是一千叛军!”

“你才放屁!打个突厥随便俘虏就是几万十几万,一千叛军够干点啥,值得朝廷大书特书?皇子们起码干掉了五千人!”

山贼们激烈地争吵起来。

即使是家破人亡被逼上燕山的山贼,一想到大唐充沛的武德,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吴大娘怒了:

“不想听就别听!我说五百叛军就是五百!”

“你刚才不是说二百么……”

“咿咿咿!”吴大娘抓着头发:

“都怪你们插嘴,乱我思路!”

有人提议:

“我们问问神医吧!他从长安来的,消息更灵通。”

所有人把目光转向在旁边吃瓜的李明。

起死回生的李神医谦虚地摆摆手:

“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肉身抗住几千甲士呢?”

他指指自己的脑子:

“是计谋,皇子明利用计谋,巧退突厥五万叛军。”

哦哦哦~大家觉得李菊福,继续听吴大娘讲述魔改版的九成宫之变。

长孙延、房遗则和尉迟循毓只想捂脸。

论艺术再加工,还得是开辟新闻学的明哥啊。

这几天里,这四朵小交际花已经彻底融入了赤巾军。

在一个在刀口讨生活的团队里,医生是极受尊敬的。

在李明救活了几乎必死的年轻人、展现了一把起死回生术后,他们四个就自动获得了所有成员的尊敬。

连身上穿的绫罗绸缎都得以保留。

只是在贫苦的张家村,这一身名贵丝绸实在太突兀了,所以四人主动换上了粗麻衣衫。

只要再往脸上摸把土,看上去就和普通村民别无二致了。

当然,他们没打算真的在这里扮演村民一辈子。

可是,该怎么回去呢?

直接去营州不行,这帮落魄的赤巾军,就是被营州边上的契丹人打回来的。

混入官府,表明真身,寻求支援……风险同样很大。

慕容燕跳反,刘歆已死,侯君集和韦待价生死不明。

平州说不定已经变换大王旗了。

现在去官府求救,有送货上门的嫌疑。

自己唯一的靠山,居然是这帮不靠谱的所谓“赤巾义军”……

“唉……曾几何时,赤巾军在平州的名声不比‘李明殿下’小。”

吴头领酸溜溜地感叹。

“说起来……”李明好奇地问:

“我一直以为,赤巾军是慕容燕手下的打手呢。”

就在李明一行拒付山海捐的一个时辰以后,一伙头戴赤巾、内藏甲胄的强盗精准地找到了他们的住处,说和慕容燕没关系那是骗傻子的。

而现在这支“赤巾军”,除了老大和他女儿头上还顶着块褪色的红布,其他人的衣着和武器都五花八门的。

就像一伙专门与慕容燕作对的农夫,既不“赤”,也没“巾”,更非“军”。

吴头领的面皮显然抽搐了一下:

“是慕容燕,慕容燕老贼剿灭不了我们,就向我们身上泼脏水!

“那老贼组织了一票人马,也顶着‘赤巾军’的名号,四处为非作歹。

“结果如他所愿,我们的名声被败坏了,衰弱至此,连胡人都能踢一脚!”

又是一个盗版逼死正版的悲惨故事……李明不禁扶额。

慕容燕也是有些手段的,这黄老爷假扮麻匪的故事提前一千多年上演了。

长孙延问道:

“你们是怎么落草为寇的呢?”

“还能为什么?”吴头领的火气又上来了:

“大多是被慕容燕逼得家破人亡的失地农民。”

就慕容燕这恨不得把石头榨出油的剥削手法,没有反抗才奇怪。

怪不得赤巾军要闷头攻打慕容府,这都是有深仇大恨的。

“当然,除了农民,也有一些被官府通缉的逃犯。”

吴头领指了指边上一个山贼,那家伙正专心致志地听着吴大娘说书。

“老张,你怎么来的?”

那叫老张的山贼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支持李明殿下,主政平州铲除土皇帝,结果被扣上‘不敬乡贤’的罪名,所以逃进山里了。”

吴头领踢了踢另一个捂着耳朵不听说书的山贼。

“老王你呢?你为什么加入赤巾军?”

那老王一脸愤慨:

“我反对李明,一个小屁孩怎么可能管得好地方?被扣上‘不敬皇族’的罪名,所以也逃进山里了。”

吴头领耸了耸肩:

“我们赤巾军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你们呢?为什么慕容燕要追杀你们四个小孩?”

李明诚恳地回答:

“我就是李明。”

“差不多得了。”

“真的,我是辽东节度使,带我去营州,封你为左武侯中郎将。”

“我特么还李世民呢!帮我干掉慕容燕,我封你为皇太子!”

两人正吵闹着,张里正拄着拐,拖着沉重的步伐走来了。

“封侯拜相,你们好不威风!”张里正的声音还是那么尖细,言语中毫不掩饰讥讽:

“村里被你们吃没粮了,哪位大将军能赏一点啊?”

吴头领拿起梭镖,向手下们一挥手:

“走,去抢慕容家!”

“好咧!”吴大娘撸起袖子。

“别,现在他们肯定有防备,现在去就是送死。”李明制止道。

吴头领瞪了他一眼:

“不抢,那喝西北风啊?”

李明指了指脑袋:

“多动脑。粮食明明可以拿,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