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11章 辽东,我素未谋面的故乡

“我当然没有乱说!”

李明委屈地嘟起小嘴:

“阿爷你刚才还说过,你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在案。

“历次秋狩的收获,自然也都有据可查,可以查验比对的。

“李泰哥哥,你说是不是?”

李泰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

这小家伙哪是来帮腔的?

分明是来砸场子的!

李承乾倒是挺平静的,还有余力幸灾乐祸地瞥一眼自己的老对手。

让李泰也尝尝这个混不吝的厉害。

“哦?哦?你还能有这份心思?”

李世民嘴上揶揄,但颤抖的声音深深出卖了他。

他非常激动。

有什么比顽劣的儿子居然记住老爹的一言一行,更让他这个父亲倍感欣慰的呢?

这记马屁,属实拍到了他的心坎上。

“咦?熟读阿爷的功绩,这不是当儿子的基本吗?”

李明说得理所当然,好像是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其实当然不是。

他只是样子小,又不是真的顽童。

人情世故,他当然圆滑圆滑滴。

在秋狩之前,他特别做过功课,把李世民打猎的历次收获背得滚瓜烂熟。

这经验,他还是看某部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雍正王朝》电视剧学来了。

就像谁钓鱼不戴头盔,谁陪皇帝打猎之前不读读陛下的丰功伟绩啊?

谁都爱听好话,明君也不例外。

只是明君更挑剔。

所以必须花点功夫,让马屁拍得自然而然。

“呵呵呵……嗐,这种小事朕一点也不在意,不记也罢不记也罢!”

李世民连连摇头摆手,像极了过年时谢绝红包的小孩儿。

开玩笑,他怎么会不在意?

连打了几只鸡鸭鱼这种鸡毛蒜皮,李明都能如数家珍。

那朕的文治武功,朕的丰功伟绩,这孩子不还倒背如流啊?

原来这乳臭儿嘴上“你老子我老子”的不客气,其实心里一直有朕啊!

李世民心里仿佛吃了蜜一样甜。

“明弟真是……好记性啊。”李泰几乎维持不住自己的微笑:

“若能潜心学习,一定比我文学馆中的诸位学士还要通晓文史。”

李泰是享有特权,经父皇允许,开设文学馆广招文士的。

他专门把文学馆拿出来炫耀,多少有点酸溜溜找场子的意思了。

李明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

“啊?文学馆那些牛皮哄哄的大学士们,难道连皇帝做了什么都记不住吗?”

李泰被怼得脸皮直抽,理智地决定不和他一般见识。

看着他这幅狼狈样子,李承乾的心情甚至愉悦了起来。

其他臭鱼烂虾……不,皇亲国戚们,根本插不上话。

只能仰望神仙打架。

“行了行了,知道你记性好了。”

李世民宠溺地弹弹李明的小脑门:

“那你评评,你的两位哥哥,谁说得有道理?”

不知不觉中,李世民考校的目标,从两位嫡子转到了幼子身上。

是支持李承乾,还是站队李泰?

在两人中间,李明选择了“或”。

他无辜地抓抓脑袋:

“我不知道!他们说的佛啊道啊的大道理,我又不懂!

“但是……”

他拖长了语调:

“我知道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李世民扬起眉毛:

“什么问题?”

李明手指着李世民:

“皇兄们打不了多少猎,原因都在阿爷你身上!”

“因为朕?”

李世民突然躺枪,倒也不恼:

“你能说出什么道理?”

李明扫了一眼灰头土脸的皇子们,腰板挺得笔直:

“因为阿爷在秋狩之前,先当众宣布了将两位兄弟过继出去的决定。

“兄弟当不成兄弟,大家心里沉重,又能有什么心情纵马奔驰呢?”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得皱眉思索,微微点头。

这个理由倒是很朴实,又很难挑得出毛病。

不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扯上佛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而且,这回答还暗含着皇子们的手足之情。

这太孝悌了,完全符合李世民对“兄友弟恭”的想象。

他看向了自己的其他儿子们:

“你们大家来评评,是因为李明说的那个理由吗?”

刚才还垂头丧气的庶皇子们,此时都来了精神,一个个点头如捣蒜:

“对对对,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明明是因为妒忌李明导致发挥失常,却被李明解读为了舍不得李福和李祐的兄弟情。

被李明解了围,还当着父皇的面抬了一手,他们的心里能不美滋滋么?

“明弟……”甚至连生无可恋的李福,听着都有些鼻子发酸。

庶皇子们对李明的羡慕嫉妒恨,随之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愧疚感——

李明这孩子虽然顽劣,说话也不好听。

但本质还是很良善率直的。

自己怎么能嫉妒这样一位天真无邪的孩童呢?

“哥哥们说话,你插什么嘴。”

等儿子装完了逼,杨氏才姗姗来迟,满脸宠溺地把他抱下去。

适时地为这场口舌之争画上句点。

李明把脸贴在母亲怀里。

以掩盖自己坏笑的嘴角。

可以的可以的,在离开父皇、前往辽东之前,又刷了一些好感。

顺道给庶皇子们说了句不痛不痒的好话,无本万利地消了一波仇恨值。

他的斗争对象一直都是太子为首的嫡皇子派系,千万别节外生枝、乱拉怪。

一鱼两吃,这波操作可以的。

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又拉了李承乾和李泰的仇恨,让他俩显得很傻叉……

李明小眼珠子贼溜溜地转。

李承乾显然是对连番打击习惯了,双眼亮晶晶地凝望着虚无,似乎在考虑其他重要的事情。

而李泰……似乎也对被李明打击一事习以为常,神色自若。

腹黑的李治还是老样子,表情不变,一声不响,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呼……无所谓了。”

李明也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太子想恨他就恨吧。

现在的他,已经度过了“韬光养晦”的阶段,必须有所作为。

为此,他始终遵循着房玄龄为他制定的战略——

只有迅速壮大自己,适时展示自己的软硬实力。

才能吓阻对手,保自己一时无虞。

“对,这种恐怖的平衡只能保我一时的安全。

“要长治久安,还得要巩固我的基本盘。

“我的辽东……”

在各自的算计中,皇家秋狩大会落下了帷幕。

人群散去,但角落里,仍然杵着一个强壮的身影。

齐王,李祐。

自从打猎回来之后,他全程黑着脸,谁也不搭理。

甚至连差点被他误伤的太子,他也没有赔罪。

他就这么低着头杵在角落,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嘴里一直在无声地嘀咕着:

还是舅舅说得对,还是舅舅说得对!老子应该回齐地,回齐地!然后,然后……!

…………

秋狩大会后的第二天,藩王们在向父皇拜别后,便各自前往封地。

长安的水太深了,个个都是宫斗高手。

如果继续逗留在此地,他们觉得自己活不过三章。

而在离京的藩王之中,混进去了一个奇怪的家伙。

齐王李祐。

在秋狩被怼了一顿之后,这位一直借故滞留京中的藩王,终于乖乖听从舅舅阴弘智——以及很多其他人——的建议,赴齐地就藩。

他和李福,虽然被过继了出去。

但封位、待遇等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继续当自己的藩王,逢年过节也能回宫看看,对父皇行儿臣之礼。

只要不涉及夺嫡,对于与世无争的普通庶皇子来说,其实过继与否并没有什么卵影响。

甚至李福觉得自己当了太子的太子,赚大发了。

长安的格局,仿佛又回到先前一般。

“唉……”

李明坐在报社书房里唉声叹气。

父皇仍然紧握人事权不放,只是勉强答应李明,在候补官员名单里挑几个人作为“参考”。

和房玄龄先前所预计的一样。

那老狐狸,已经成了李世民肚里的半条蛔虫,什么都瞒不过他。

也难怪这货在这场过继风波里,全程淡定地打着酱油。

“是赶紧去辽东呢,还是继续磨一磨李二呢……”

李明正在左右为难,辽东情报局“外勤大队长”娄师德,搂着“办公室主任”狄仁杰,连蹦带跳地跑了进来。

“明爷明爷!我们找到你要找的人了!知道雄黄酒特性的神医!”

李明这下学聪明了,没有急着应声,目光转向狄仁杰。

狄仁杰沉稳地点头:

“是一位在施粥摊义诊的医生,医术十分高明,尚药局的御医之中,也有很多是他的学生。”

“尚药局?”

李明嘶了一声,在大脑里画出一条笔直的线条:

御医——宫廷守卫。

逻辑链路很短,确实能把关系连到阿史那结社率这一层。

“那人姓甚名谁?”

“孙思邈!”

“哦,孙……孙什么?!”

李明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那不是传说中活了一百多岁、在历史书上都有着赫赫大名的神医吗?

怎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施粥摊附近转悠啊?

再转念一想,孙思邈本来就是京兆人士,在长安碰到他并不稀奇。

而他李明这几年,又天天都在和历史书上的人物们斗智斗勇。

于是,他便又淡定了起来。

“行,那我去找他聊聊吧。”

“呃,恐怕这几天不行。”娄师德小手一摊:

“孙神医这几天回终南山采药了,得过一阵子才回来。”

李明哦了一声。

反正自己滞留长安也好多天了,再多等几天也无所谓。

就在他盘算着的时候,长孙延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扯起嗓子喊:

“不好了不好了!”

“怎么了?”

看着平日里优雅的公子这么急躁,李明有种不祥的预感。

“是平州,平州出事了!”

…………

李明弹着桌案沉思。

虽然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有踏足辽东的土地。

但不妨碍他将那里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平州有事,就是他有事!

“你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他沉静地问。

似乎被李明的冷静感染了,长孙延缓了口气,像倒豆子一样,把家里听见的情报全倒了出来:

“平州将被高句丽入侵!平州匪患猖獗!平州粮荒!平州……”

“等等等等!”

李明打住了他:

“你说的是平州?”

平州才多大点地方,五毒俱全了是吧?

长孙延不知该怎么回答。

就在这个时候,韦待价也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

“殿下大事不好!平州大事不好!

“高句丽入侵!匪患猖獗!……”

“还有粮荒是吧?”

韦待价一怔:“您……都知道了?”

唉……李明身心俱疲地揉了揉眼睛。

看来是真的。

“殿下。”

又一个沉稳粗糙的声音。

是他的王府司马,侯君集也专程登门。

“平州……”

“平州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李明闷闷地反问。

侯君集点头:

“平州形势急转直下,陛下紧急召开御前会议。进宫前,我特意来告知殿下。”

说着,他便雷厉风行地往外走。

“稍等。”

李明叫住了侯君集,在桌子上弹着手指,酝酿了一会,缓缓道:

“告诉陛下,我明日启程。

“亲自去探探情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