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

次日,朝廷连续发布了争议性极大的诏令。

其一,朝廷对羁縻政策进行了全面检讨,率先将西北的西州和东北的营州改成直属州,并收紧了对西南剑南道、南方岭南道、北方陇右道下属各羁縻州的人事控制。

而作为该项新政的副产品,迁居长安和中原各地的原东突厥归降各部众共十万余人,又被重新迁回了长城以北。

以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渡过大河,在定襄城建立牙帐,与薛延陀隔白道川对峙。

如果说这条消息与普通市民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那第二条政令则让吃瓜群众手里的瓜掉了一地:

当今圣上,追封他的大哥、太上皇陛下的嫡长子、玄武门之变的最大输家,李建成,为皇太子了!

同时,与李建成一同在玄武门被淘汰的四弟李元吉,也从海陵王被追封为了巢王!

这条劲爆的新闻随着《长安快报》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几乎一瞬间引爆了朝野内外。

众所周知,在十四年前的玄武门,如今的圣人李世民,与他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闹了点家庭矛盾。

结果就是,李建成被杀身死,太子的封号也被李世民褫夺,被封为息王,谥号为“隐”。

现如今,重新封李建成为皇太子,可不是在太庙办个仪式那么简单。

这个追封其实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李建成是太子,说明官方认可了他作为李渊继承人的正统地位。

问题来了,既然李建成是正统。

那为什么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却是李世民呢?

这就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那个碰都不能碰的话题——因为李世民是篡位上台的。

当然,这事儿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在背后也没少戳皇帝的脊梁骨。

但毕竟是民间流传,顶多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会实质上产生什么政治后果。

然而,这次不一样。

这次是官方认证的。

相当于陛下亲口承认,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篡权政变,自己是通过弑杀亲兄弟,篡位上台的!

吃瓜群众在激烈讨论之余,不免疑惑:

近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方战事也节节胜利,并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的迹象。

陛下是发的什么癫,怎么突然给过去的政敌翻案,下了这么个类似“罪己诏”的玩意儿?

难道陛下晚上又做噩梦了,忽然良心发现,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哥?

在民间的一片沸沸扬扬中,风暴的中心太极宫,却出奇地平静。

因为官员们这几天都在沉迷工作,无法自拔。

朝廷突然新增两个地处边缘的直属州,并且对其他羁縻州也新增了户籍、财政、官员监察等监督职责。

这位百官凭空增加了许多工作。

央地协调、地方官选调、户籍造册、财政对账、土地丈量、年赋评估、官员绩效……

羁縻改直属,说起来简单。

但具体实施起来,书面工作异常繁杂琐碎,让人恨不得原地爆炸。

然而这些工作却又不可或缺,万一耽误了,导致地方上对接不畅、无所适从,那当地老百姓就真的要爆炸了。

可谓是陛下动动嘴,基层跑断腿。

而除了行政区划与职能的变动,将十几万突厥人迁徙回大河以北的漠北,也是一项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功臣——

十几万人一路上的吃喝拉撒怎么办?走半路有人反悔想回中原了怎么办?有人生病掉队了怎么办?有人造反了怎么办?……

全特么是让人头秃的问题。

因此,相比上述这两个专业的行政事务问题,“陛下亲承自己得位不正”这件在外面吵烂桃子的事,在事务官之间实在翻不起什么波澜。

做个姿态而已,陛下又不可能真的禅位。

禅位也无人可禅啊,他的侄子们都在玄武门那天被斩草除根了。

“营州的户籍有问题啊,一个羁縻州,怎么报上来的户籍数比隔壁直属的平州还多……”

朝会结束,魏征脚步虚浮地走在宫道上。

这段时间天天996,让这位年迈的名臣也不免眼眶浮肿。

但他的眼神却炯炯明亮,对国事政事仍然饱含着无穷的精力。

“玄成公。”

长孙无忌从后面亲切地叫住他:

“玄成公要去往何处?”

“长孙公。魏某将去东宫,规劝太子殿下的言行。”魏征不苟言笑地说。

他还有一层身份,便是太子太师。

九成宫事变之后,国中对突厥人的警惕性又重新抬头。

但就在这风口浪尖,角色扮演爱好者、太子李承乾依旧我行我素,到处以突厥形象示人。

差点被突厥人杀死的经历,不但没有让他像父皇期望的那样,认识到自己是叶公好龙,幡然悔悟。

反而愈发崇拜起突厥人“野蛮”的力量,变成了更坚定的精突。

这就让魏征很是头疼。

“玄成公为太子殿下殚精竭虑,让我这个做舅舅的也相形见绌啊。”长孙无忌笑着说。

魏征还是一本正经,一板一眼地回答:

“既然陛下任命某为太子的老师,那就要履行好职责。殿下不教,皆我等亲近者、教育者之过。”

被魏征一发aoe波及,长孙无忌并没有任何不悦,还向魏征郑重地叉手行礼:

“玄成公所言极是。前几日的大朝会上,您在大殿上冒险启奏,太子殿下和我都记在心里。”

冒险启奏指的是,魏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请求陛下将玄武门之变正式定性为“宫廷政变”,从而为这起事变真正画上句点。

站在王朝稳定的角度,“玄武门之变”这类的内乱,必须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和压制。

否则,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李世民”,人人都觉得“彼可取而代之”,那皇帝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就荡然无存了。

这次九成宫之变,就是例证。

以后时不时地来一次针对皇帝的“斩首”行动,日子还过不过了?

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便准了魏征的奏。

所以才有了追封李建成为太子、从而引爆了民间舆论这件事。

这相当于李世民变相承认自己是篡位者,朝自己的脸上吐了口唾沫。

不过,为了大唐政局的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自己名节受损又算得了什么?

而这件事,还产生了一个额外的效果——

那就是巩固了太子的地位。

因为这相当于说:

朕发动玄武门之变、篡了太子李建成的位,这起政变是错误的,太子永远是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你们不要学朕。

“唉,扶太子殿下上位,乃是人臣的本分,这有什么可以感谢的。”

魏征丝毫不避讳自己是太子党的身份。

他和李孝恭一样,一直是原教旨太子党——

谁当太子他帮谁。

所以在最开始,他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多次谏言干掉秦王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把李建成干掉了,魏征又为新任太子李世民出谋划策。

现如今,他自然是坚定地站在太子李承乾这一边。

“陛下为了稳固太子殿下的储君地位,不惜让自己的名节受损。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魏征不禁仰天长叹:

“殿下也该匡正自己的行为,尽到为储君、为人子的本分了。”

“是是。”长孙无忌心不在焉地点头。

他叫住魏征,显然不是来探讨太子的教育问题的。

“既然息王成了隐太子,海陵王成了巢王。”长孙无忌摸着下巴,压低了声音:

“那可不能让他们断了香火啊。”

魏征的眉毛疑惑地挑了起来:

“隐太子与巢王的儿子都已经死了,你想怎么给他们续弦,过继?”

“是的,过继。”长孙无忌肯定地点头:

“从他俩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儿子。”

魏征一下子就懂了长孙无忌此举的深意,皱着眉毛看他。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世的有且只有一人。

那就是当今圣上,李世民。

长孙无忌的意思,便是挑选两名幸运皇子,分别过继给李建成和李元吉。

而根据惯例,过继子一般都是由年龄最小的皇子担任。

也就是说,分配给李元吉的“儿子”,就是十四子中最小的李明!

况且,李明的生母杨氏,恰好是李元吉的正妃!

于情于理,将李明过继给李元吉,都再合适不过!

而一旦这个不稳定因素褪去了皇子的光环,成了区区亲王的儿子。

他就翻不起什么大风浪了!

“目标是‘那位’殿下,是么?”魏征确认道。

长孙无忌露出了深邃的笑容:

“是的。”

魏征沉思片刻,点头道:

“这方法甚好,也不用流血。

“魏某这就向陛下上书。”

…………

西市,长安报社。

李明正在激烈地吃着“追封皇太子”的大瓜,丝毫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才是这起吃瓜事件的主角。

“李孝逸,你加紧写一篇社论,标题就取《陛下没有篡位,帝王家的事,能叫篡位吗?》。

“李敬业,你也赶一篇小作文,标题就叫《我的巢王父亲》。”

李明坐在书坊,对手底下的两位金牌编辑大声吼道。

这两位前世的冤家,文笔只能算一般。

但大概因为天生神力,他俩生来就有讨骂的能力,不管写什么东西出来总有人骂。

招骂好啊,黑红也是红,这两人毫无争议地成为了金牌主编。

然而,李明的吼声淹没在了其他人的吼声之中。

长安报社都快忙疯了,所有人不是在脚不点地地跑新闻、就是在奋笔疾书,大家都在激烈地交流着意见,不大吼大叫根本听不见。

吃了垄断的福利,《长安快报》本来就销量不错。

而自从朝廷新颁布了这几条争议性极大的政令以后,报社更是像过节一样。

报纸一上市就立刻被抢购一空,不论加印多少次都供不应求,甚至从三天一版改成了两天一版。

长安市民吃瓜的热情就像无底洞,疯狂地吞噬着一切从长安报社出来的出版物,一时长安纸贵。

本来李明只想拿报纸当做舆论战工具,赚钱只是随缘。

没想到,一文钱一份的小买卖,竟也成了日进斗金的大生意。

没办法,老天爷赏饭吃。

“李孝逸,李敬业,你们听见了吗?”

李明从书房走出来,和一个瘦猴子似的小个子撞了个满怀。

“娄师德?你小心点。”李明眼睛含泪,揉着鼻子。

“明爷!找到了找到了!”娄师德激动地大喊。

“找到什么了?”

“找到善用雄黄的神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