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71章 文官的基本盘

大明第一国舅 第71章 文官的基本盘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早上的,国公府就非常热闹。

“走两步!”马寻手里拿着个胡萝卜在旺财面前摇晃,“走两步啊,实在不行你伸伸脑袋!”

面对旺财的懒散,马寻无奈的向前走一步,“这总行了吧,都到嘴巴边上了,这都不愿意走?”

旺财没有生病,更不存在年老体衰,单纯的就是懒,不愿意走动。

马寻彻底败了,将胡萝卜塞进旺财嘴里,“你倒是比我还会躺平、还清心寡欲,给你找小母驴你不要。找小母马,你嫌它们吃的多还抢你马厩。”

清心寡欲也不能这样啊,都快三岁了,别的驴在这个时候就急哄哄的解决生理问题了。

可是旺财倒好,不是喜欢在院子里溜腿,就是偷懒,只要马寻出门它就跟着凑热闹。

正经事一件不干,气的马寻差点都狠下心来让它去拉磨了。

国舅府的人都习惯了这一切,国舅爷有事没事就和旺财在闹,别看他说的厉害,可是比谁都宠旺财。

就在马寻还在劝着旺财上进的时候,何大来了,“国舅爷,杨宪杨大人来了。”

马寻微微点头,“让他进来吧。”

杨宪进了国公府,一时间觉得自己有些为难,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因为马寻在喂驴呢。

不过杨宪满面春风,“国舅爷,许久未见,近来可安好?”

耿直的马寻就说道,“前些天才见过吧?我们正旦的时候是不是有一面之缘?”

杨宪急了,国舅爷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客套,明明是攀谈的甚为投契、相见恨晚,怎么就是一面之缘了?

不过杨宪随即笑着说道,“前两天还和刘兄聊到了国舅爷,刘兄对国舅爷赞不绝口。”

拉关系,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不错,至少是曾经一起合力在勉强招架李善长攻击的难兄难弟。

马寻笑了起来,“那倒是难得,老丈人从来不当着我的面夸人,难道私下里在外人面前夸赞我?”

杨宪一时间语塞,他不知道这位国舅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如今的一些人情世故等,夸人也不大可能当面夸,尤其是长辈很少当面夸奖晚辈,在朋友面前夸夸晚辈倒是正常。

作为人精、老油条,杨宪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这位国舅爷面前,他心里都没底了。

按照正常的礼节,他登门拜访,马寻这个国舅就应该在正堂招待。可是现在呢,就在院子里聊着,这看似是怠慢了。

可是要觉得这就是看不起人也不对,这说不定就是国舅爷觉得他杨宪是自己人,所以不讲虚礼,毕竟不少人都知道马寻不太喜欢繁文缛节。

杨宪看着旺财,夸奖说道,“这便是旺财吧?下官也没少听过陛下夸赞旺财,果然神骏!”

“神骏就过奖了。”马寻满脸笑意,“不过确实聪明,别人家的驴和我家旺财没法子比。”

果然,夸奖国舅爷没用,他不一定领情。可是夸奖国舅爷的爱驴,那就是投其所好了。

甚至夸奖这头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这可不是单纯的爱屋及乌而已。

眼看马寻似乎不愿意深聊,杨宪自然不会放弃,他也愿意主动引导话题,甚至在心里也认为自己该占着主导权。

这位国舅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里清楚,因为皇后的关系,大家都愿意尊重这位他。但是这只是敬重身份,而不是尊重他的能力。

自幼漂泊在外,也没多少真才实干,就算是有些医术,但是那也是小道而已,很难居庙堂之高。

对于杨宪来说,他也是敬着马寻的身份,他这样跟着朱元璋从乱世杀出来的,自然心里会有足够多的自信,甚至是自傲。

杨宪看着马寻,笑着问道,“国舅爷,您可知道现如今中书省是什么模样?”

“不知道,我又不在中书省任职。”马寻直接回答,他是真的不想多和杨宪往来,尤其是涉及到政事,“我就是一闲散外戚,哪能知道那些。”

杨宪耐心说道,“国舅爷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起兵之时并无文官相随,直至南略定远之时李相来投。”

看到马寻不说话,杨宪继续说道,“陛下过江取当涂,陶安率父老奉迎。也是在那时,汪右丞客居采石,因此随陛下建功。”

这个陶安也是老朱早期谋臣之一,官至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不过洪武元年就死于任上。汪广洋就不用说了,现在是右丞相,是李善长告老之后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

“邓将军举荐朱升,其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杨宪耐心说道,“其后越国公能折节下士,荐刘兄、宋濂、叶琛、章溢等人为陛下效力。”

马寻还是安静听着,他也知道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文官相对不足,就算是建立了大明,文官集团、天下士子未必和朱元璋一条心。

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让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利益受损,这些世家大族等感觉蒙古人对他们更好。

蒙古人可是直接包税,这些读书人自然就从中受益。而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地方大族就很难在地方包税、作威作福了。

马寻的耐心让杨宪受用,他可是皇帝亲信,就该为国舅释疑解惑,大家就应该一条心来解决问题。

杨宪继续说道,“左副将军镇守浙江之时一度被读书人蒙蔽,不过也在下官建言下举荐叶兑。”

马寻忍不住微微皱眉,这个杨宪如今意气风发,这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权在握,可是不该得意忘形啊。

如今的中书省情形很特殊,徐达、常遇春、梅思祖等武将虽然在中书省挂职,但是基本上不管事。

文官这边的汪广洋官职最高,可是权力受限。杨宪是正二品的中书左丞,反倒是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

而胡惟庸是从二品的中书省参知政事,但他是李善长推出来的接班人,基本盘比较厉害。

话说回来,这个叶兑是厉害人物,献《武事一纲三目策》给朱元璋。

建议北绝李察罕之招降,南并张士诚之僭据,东督方国珍之归顺,以建康为都,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

他的一些建言献策现在全都一一应验了,不过这人当年也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现在在老家浙江逍遥度日。

马寻还是在耐心听着,他很想知道这个杨宪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他相信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他和杨宪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来往,大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可是现在再看看,杨宪似乎不是这么认为,他是极想拉拢马寻这个国舅,想要合力在中书省做些事情。

现在的中书省斗的厉害,拉拢一些有用的助力,这对杨宪来说非常重要。

他本来就和李善长、胡惟庸不对付,和汪广洋等人也关系不融洽,浙东的也就是刘伯温看似和他关系还说的过去。

在四处树敌的情况下,哪怕是作为皇帝亲信也不够,得继续努努力、壮大自身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