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25章 给太保的免死铁券

大明第一国舅 第125章 给太保的免死铁券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眼看着就要大封功臣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定下来了,世袭的铁券等也基本上都赶制完毕。

这一次朱元璋准备大封功臣,公七人、侯二十八人、伯九人。

免死铁券形制如瓦,这还是借鉴了吴越王镠唐赐铁券,去年的时候朱元璋就派人去浙江,让钱氏后人带着免死铁券入京。

免死铁券也分等级,国公的是一尺高,广一尺六寸五。

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

马寻仔细的看着自己的铁券,“惟古创业之君,平定天下,必赖武臣宣力,开拓疆宇,佐成混一之功,崇报之礼所宜及也。”

这基本上就是开头的统一样式,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这也是将马寻定义为武将了。

“咨尔寻,事王至孝。自幼飘零,不忘父母恩。”马寻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说的,做了该做之事,哪能这么说。”

马秀英颇为骄傲的说道,“你是做了该做之事,只是这天底下有几个人觉得这些该做之事必须要做到?你不计生死、困苦,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也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心里话,孝道是如今的伦理道德的根基。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读书人整天说着孝道等等,但是未必能做到。

而马寻千里迢迢的将马太公的遗骸送归故乡,这就足以让任何人没办法攻击马寻的出身,或者是攻击他早年没有归附朱元璋。

提及这件事情的时候,道德模范也要由衷的去称颂马寻的孝顺,是大明第一孝子。

这是大义,必要的时候马寻能站在朝堂上乱喷,谁都没办法说什么。

马寻继续读着,“王子谋勇绝伦、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以英毅之资,逢鼎沸之秋,故择我以来归。”

马寻更加不好意思了,“我这也没多少本事,来投靠姐夫、姐,还都是你们给我活命之恩。”

铁券上的一些东西还真的是不能信,这就是一味的在夸赞,毕竟马寻是有那么点无处可去,他可不是主动去投靠朱元璋的。

“医术高绝,以治中宫、国本,奉命出征,前锋大利,威声远振。”马寻乐呵呵的继续评价,“这稍微夸张了点,我打庆阳就是去分功劳,都是徐大哥、文英他们打的仗。”

马秀英有些宠溺的说道,“你救了标儿,这是实情。庆阳是你到了之后才破的,这也是实情。”

铁券上还刻着,“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我无以报尔,是用封尔为徐国公爵,食禄五千石,使尔子孙世世承袭。”

“我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馀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于戏!昔马援归汉,尔能效之,其勋过矣,尚期慎终如始,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保于永世。”

马寻随即看了看其他的国公铁券,岁禄方面他和徐达、常遇春一个级别。李善长是四千石,邓愈、李文忠和冯胜是三千石。

就算是国公,这也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而再仔细看看,冯胜的世袭铁券上直接写明冯胜兄弟亲同骨肉、擅自率领全军返回,这也就意味着冯胜虽然被封国公,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念在冯国用的功劳。

马寻忽然也意识到有些不对,因为在徐达、常遇春等人的世袭铁券上,虽然也有‘我’这样的字样,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朕’为自称。

而到了马寻这里,一个‘朕’都没有出现,全都是‘我’。

在这一次的大封功臣,除了给正式的徐国公爵位,还有其他的加官。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这不用说,开国大将基本上都有,唯独李善长等文官是‘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

特进光禄大夫,这是继承了唐宋的散阶制度,加官以示荣宠。而特进光禄大夫,这就是正一品了。

马寻是右柱国,仅次于徐达、常遇春和李善长的左柱国,这是勋官当中的最高级别了。

去年马寻才是‘少师’,但是现在直接进太保,这也是所谓的三公了。

这一次大封功臣之后,太师是李善长、太傅是徐达,太保是常遇春和马寻。

而‘大都督府右都督’、‘参军国事’,就是实际上的官职。

马寻和李文忠一样,都是武将、文官的最高机构都要去参与管理,大都督府和中书省都要去。

单纯就封赏来说,比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稍微低一点点,不过基本同级。比李文忠、邓愈等人,又要稍微高一点点。

在开国七国公之中,马寻就是那道分界线。

而朱元璋也别出心裁,大家都知道徐达是开国第一功臣,可是开国七国公之中是以李善长为首,但是他的封赏等比徐达稍微低一点。

仔细看着其他功臣的世袭铁券,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了,功过得失全在上面。

马寻仔细想了想,对马秀英说道,“姐,我本就是外戚,早年开国也无功。现在给我爵位倒也罢了,给的是不是太高了?我居国公之末,这最合适。”

“你姐夫不答应,标儿也不准。”马秀英就笑着说道,“我原本也是想着你排在末尾就行,他们非说你救了标儿,这个功劳就足矣。”

马寻小声问道,“我排在中间不合适,再者我比保儿高一截怎么说?保儿到底是朱家人,我们马家人哪能压着朱家人。”

“哈哈!”门外传来的笑声吓了马寻一大跳,“标儿,你看看,你舅舅就喜欢揪着这些旁枝末节!”

躲着偷听了半天的朱标也无奈说道,“爹,我也早就说过舅舅不乐意。还要说二哥的功劳大,论辈分就要提姑父更加德高望重。”

朱元璋含笑点头,马寻的那点小心思、那些预判,早就被他们父子猜到了。

甚至就是马秀英都在点头,她也基本上猜到了马寻的一些说辞和想法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朱元璋拍着马寻的肩膀说道,“你大姐夫这一次也封国公,我姐夫、外甥都是国公,比你们马家可强多了!”

马秀英瞪了一眼朱元璋,她的丈夫有些时候大大咧咧的,而且越来越喜欢开马寻的玩笑,看到马寻窘迫就好像非常有趣一般。

朱标就认真对马寻说道,“舅舅,我姑父这一次是曹国公、特进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唯独少了参与国事,二哥可是左都督。”

朱标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李贞看似是比马寻低一截,但是人家曹国公这个爵位可是一下子父子两人同时受封,而且李文忠实质上的官职比马寻还要高一点。

大封功臣,朱元璋也能玩出来门道,父子同时受封也就罢了,关键是父子二人同时都是曹国公。

这要是出门遇到了人,李贞、李文忠同时在场,得说‘大曹国公’、‘小曹国公’了。

马寻就说道,“给我加了三公,保儿就连三少都没捞着,大姐夫也没有。”

这也是马寻和李贞、李文忠父子的区别,曹国公父子两个都没有东宫加官。

朱标就立刻说道,“舅舅,这可是您想岔了。三公,那是天子三公,是辅佐皇帝。二哥封三公就不合适了,姑父年事已高就不好劳烦他。”

看到马寻被堵的脸红脖子粗,朱元璋和马秀英都笑的很开心。

要说讲大道理、讲礼制,朱标更是信手拈来,可以让马寻无话可说。

三少算得上是太子的老师等,但是三公可就是天子三公了。

谁让马寻和朱元璋是平辈呢,而李文忠则是晚辈,在三公的问题上没得商量。

更何况三公也好、三少也罢,现在都是加官以示恩宠,没有实质上的权利。

随即朱标也立刻说道,“舅舅祖上可就是太保。”

朱元璋也跟着点头,马默当年可是被追封太保。所以在朱元璋、朱标父子看来,封马寻为太保就是一段佳话。

马秀英也说道,“我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没有反对,你到底是要护着标儿。你和伯仁一个是标儿舅舅,一个是他泰山,你们两个当太保才合适。”

徐达和李善长这两座大山不好逾越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太保’的加官也是让百官、让天下臣民都看清楚马寻和常遇春的立场。

这一下马寻更加无言以对了,他要是继续反对成为‘三公’,到时候就是不忠不孝了,还要被朱元璋一家嫌弃不顾亲情、不护晚辈。

既然没办法拒绝,马寻就接受,“那也好,我现在身份显赫,做事也容易。”

看到马寻想开了,朱元璋这一家三口就是最开心的。

主要就是马寻不争不抢的性格是好,可是有些时候也让人担心,朱元璋还想着厚待马寻以示对皇后的荣宠呢。

而在马秀英看来,朱元璋厚待马寻不只是对马家的照顾,这也是在不断的提升朱标的地位和威望。

毕竟明年朱标就要大婚了,现在虽然朱标也开始参与一些国政,但是都是在私下由朱元璋、马秀英教导。

大婚之后,朱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奉天殿观政,就可以在文华殿升殿处理国事了。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皇太子成年了,在一众文武官员的拥护下可以处理社稷大事了,是开始正式的接权了。

谁要是反对,皇帝和皇后先不出面,徐国公可以去替太子摆平一些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