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19章 我来安排 (求订阅!)

大明第一国舅 第119章 我来安排 (求订阅!)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话不投机,李善长应该是会吸取教训了。

他这样的聪明人肯定能够从数次来往中明白马寻的意思,说不定就会对‘无可救药’的马寻失去耐心。

这对马寻来说是好事,落得一个清净,最主要的是可以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当中。

既然李善长这个麻烦给暂时解决了,马寻就陪着刘姝宁回娘家了。

小老头惬意的泡了杯茶,看到马寻后笑着问道,“国舅,听说李相又去找你了?”

“我前天出宫,他昨天就过去了。”马寻也有些无奈的说道,“要不然我和姝宁昨天就该过来了,全都给李相耽误了。”

刘伯温笑着开口问道,“你现在既然和恩亲侯管着大宗正院,是不是该提醒陛下修建陵寝了?”

马寻都愣了一下,不知道的还以为刘伯温这是在诅咒皇帝呢。

可是转瞬之间他也明白,古代的皇帝基本上是刚一登基就开始修建帝陵。

但是朱元璋不是,历史上的他是到了洪武十四年才开始修建陵寝。那时候的朱元璋都五十出头了,才开始想着后事。

而一年后,马皇后就过世了,享年五十一。

“我估计陛下不急着修陵寝,现在朝廷缺钱。”马寻就说道,“现在皇城都没修建好,京城也没修建好。”

刘伯温也没有再说什么,皇宫是他选址的,也是他定下的皇宫的规制等。

现在最多只能算基本的格局和大体上的建筑等完成,可是后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持续的修建,说不定还要持续十多年。

而应天府的城墙等也都是在持续的修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里是首都,也因为前些年南征北战的,很多资源用在了军队上。

刘璟端来茶,笑着说道,“听闻国舅被陛下责罚,我本还有些担心。”

刘伯温就笑着开口,“你倒是用不着担心,他肯定不会触怒陛下。倒是你想要在军中效力,以后少不了要国舅拉你一把。”

刘璟也点头表示认可,现在的马寻在大都督府任右都督,名义上仅次于左都督李文忠。

更何况在帝后的心目中,马寻还是非常有分量的,求情等还是有很大的效果。

“二哥,明天得去帮我的忙。”马寻就接话说道,“皇子们要练兵,我想着二哥去搭一把手。”

刘伯温正色问道,“这事情我本不该多问,诸位亲王殿下练兵,到底是练多少兵,这些人以后有何用处,你问清楚了没有?”

刘伯温的担心很正常,朱樉等人都是少年郎,过些年说不定要就藩等。

大家也都看得出来皇帝和太子希望这些亲王们知军事,可是也不希望这些亲王们和军中武将往来太多。

马寻就解释说道,“就是让皇子们练练兵,他们本就常在军中历练。以前只是历练,现在学着掌兵。这一次也就是一个卫所,练出来了也归京卫。”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伯温和刘璟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这单纯的就是给皇子们一个练手的机会而已。

刘璟笑着问道,“这么说来,这一卫的主将该是你了?”

马寻瞬间无语,也有些忧愁的说道,“皇子们要历练,我也要历练。我堂堂右都督,实际掌兵的就是一个初建的卫所。”

朱元璋和朱标的心机可太多了,他们是让朱樉等人练兵,因为这些皇子们有一定的基础、岁数也到了,得学点真本事。

而马寻镇场子,免得这些皇子们胡来。另一方面就是对于马寻的不开窍,朱元璋等人另辟蹊径。

既然不愿主动做事,那就安排了不可推卸的任务,领着朱樉等人练兵,也跟着提升一下。

刘伯温和刘璟也都笑了起来,帝后对马寻这位国舅还真的是用心良苦。

刘伯温也关心问道,“这一次你带着皇子们练兵,就没有军中大将辅佐?”

虽然刘璟是读过兵书,也在战场上历练了一下,可是这显然是偏军师类型的,而不是直接领兵的大将。

“我找了沐英,他最为合适。”马寻就笑着开口,“我没这个本事,也不好让二哥多和这些皇子们来往过深。”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伯温自然非常安心,他的这个女婿别看年轻,可是办事真的十分稳妥。

刘伯温笑着开口,“我现在也告老了,就等着回老家了。”

“下月大封功臣,泰山还是要等到大封功臣之后才能回去。”马寻就笑着解释,“这些天您在京城,也能和昔日亲朋故旧好好叙叙旧。”

刘伯温叹气说道,“这事情也难办,很多人现在和我也不同道了。既有理念之歧,也有为人处世之别。”

作为浙东文官的领袖人物之一,刘伯温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这让浙东文官内部不少人是非常不满。

他们觉得刘伯温是逃兵,觉得刘伯温没有和他们携手匡扶社稷,规劝陛下以圣人之道治理天下,他们的施政理念等没有落实。

刘伯温随即看向马寻问道,“明年朝廷第一次开科取士,你准备的如何了?”

“我就是维持考场纪律,试卷是大儒出,读卷也是他们来做。”马寻就笑着说道,“我又不是全权去管这事,只不过我得防着一点。”

刘伯温收起笑容问道,“你防着?防着舞弊,还是防着其他?”

马寻就直接说道,“虽然我觉得这一科肯定是南方士子中榜的多,但是不能全都是南方士子是不是?更不能全都是浙东人、江南人。”

历史上的南北榜案是朱元璋去世的前一年,此前的几次科举没有全都是南方士子中榜的。

但是趋势也非常明显,一直都是南方人在科举上更胜一筹。

原因也非常简单,南方相对安定一些,文风也更盛。

北方在文教要差一些,尤其是在蒙古人统治的近百年时间,北方的读书人要少点。

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些主考官、读卷官等的小心思了,这些人是真的开始抱团了,在不断的试探着皇帝的底线。

听到马寻的话,刘伯温就说道,“怪不得陛下一直都想要让你入中书省,李相拼命拉拢你,这都是有原因。”

“所以我躲啊,这些事情多麻烦。”马寻就笑着说道,“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我现在就是想着和姝宁早点有个子嗣,我好去打仗。打了仗,我去云游天下,看看大好河山。”

刘伯温和刘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马寻的主意实在太正。

道理他都明白,所以想要以自己的观点去影响他,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也没办法劝,因为马寻看似也知道什么事情是正经事,知道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好的。

刘姝宁陪坐一边,对于这些话题只听不说。

现在也没必要让她离开,因为很多的事情也必须要知道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马寻应对一些事情。

生孩子,对于马寻和刘姝宁确实是大事,甚至很多人也都是盯着他们没有出生的孩子呢。

刘璟关心问道,“说到打仗的事情,先前说是让我去大都督府,这事情安排的如何了?”

马寻立刻说道,“我也是想要来问问舅哥,你是想要领军,还是想要参议?”

刘璟早就有心里的想法,“我还是想要自己领军。”

当军师确实不错,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指挥千军万马才是真正的热血追求。

马寻也不觉得刘璟这样的想法没什么问题,将领不一定就是要武艺高超等等,能指挥兵马取胜就好。

马寻就说道,“我是这么想的,这一次舅哥随军出征,就不要官职太高了。”

让刘璟成为正三品的京卫指挥使,那就太高了。更别说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了,那基本上就是一个行省的军事主官,刘璟没有这个资历。

刘璟也认可说道,“国舅说的是,我想着能以镇抚就够了。”

马寻听不得镇抚,因为何大等人当初就说过,以马寻的能力入军,最多就是正五品的镇抚。

“我想着还是以指挥佥事最合适。”马寻就说道,“本身泰山就有官职、爵位,舅哥也能荫封入军。”

这是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不假,可是也不出格,因为明朝的武将官职就是‘世袭’。

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在如今的军中只是中高级将领,在如今将帅如云的时候,正四品在大都督府都说不上话。

刘伯温笑着说道,“这么安排自然是最好,到时候还要劳烦贤婿选个可靠的将校,多提携一下你舅哥。”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我让舅哥去傅友德帐下如何?我和汤大哥等人关系亲近不假,只是舅哥不适合过去。”

刘伯温和刘璟也明白马寻的意思,这不只是单纯的淮西人和浙东人的矛盾等。

也是因为马寻的身份,他不适合让刘璟这个浙东的二舅哥跟淮西核心群体走的太近。

还是傅友德这样的降将比较合适,能力出色不说,品行上也比一些淮西勋贵强一点。

最主要的是在傅友德的帐下,刘璟可以得到关照,还不至于被排挤或者过于殷勤。

看到马寻将事情安排的这么合适,刘伯温也非常欣慰。

女儿是嫁对了,不只是女儿现在非常开心、幸福,整个刘家现在也越来越跟着受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