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03章 用人之道

大明第一国舅 第103章 用人之道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册封亲王,只不过很多事情都在井然有序的推进下去了。

此前也就是朱标这个皇太子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比较大,而现在也开始有着其他的宗室走到台前了。

朱樉等人在朝堂上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绝对不能小看这些皇子们带来的影响力。

救火队员马寻再次入宫了,只是这一次没有上朝。

先是去了武英殿,仔细的和朱元璋探讨了亲王册封的仪式等,基本上是确定了答案。

仪式基本上雷同于储君册立之礼,只不过只给金册不给宝玺。

这就是稍微和太子有些区别了,冕服之类的就没有多提,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可以同样规格的穿戴。

“姐夫,常大将军不敢教老二几个兵法。”马寻也开口说道,“他的意思是得有您或者标儿的旨意,要不然他不教。”

朱元璋笑盈盈的问道,“你说为何不让他们去找徐达?保儿也厉害,还是他们表兄,以保儿的性子肯定是愿意照顾他的弟弟们。”

看起来还真的是常遇春说的那样,这些皇子们可以给与足够的优待等,但是必须要和一些军方的敏感山头保持距离。

徐达是大明第一武将,常遇春是另一个山头,几乎可以并驾齐驱。

而李文忠作为三驾马车当中的另一驾,本质上是属于和另外两大山头独立,大家保持一定距离即可。

至于邓愈、汤和、冯胜、廖永忠等人,最多是小山头,可以让三驾马车稍微给点面子。

马寻心里有数了,就说道,“我估计也是这回事,那你得给常大哥说清楚啊,要不然他不愿意教真本事,我就算是想教也没能力教。”

朱元璋笑着开口,“你记好了啊,本事他们不缺,品行得多教一些。”

马寻自然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这几个家伙跑去了封地,说不定就放飞自我成为类人形生物了。

不过马寻还是有所担心,“姐夫,我听老二他们几个谈起军事,各个也都是头头是道,用兵策略等也不太相同。”

“那用不着管,天德和伯仁用兵也不同,保儿用兵又是一个路数,能赢就行。”朱元璋就说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你应该懂,用不着让老二几个路数一样。”

马寻也算是吃下了定心丸,不管是陶凯这个礼部尚书所担心的册封亲王的仪式,还是常遇春所谨慎对待的亲王接触大将等,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看到马寻要走,朱元璋忽然说道,“李相这两天要回京了,说不定要去你府上坐坐。”

马寻愣了一下,“他怎么要回来了?”

“你外甥们要封王,李相能安心吗?”朱元璋就笑着开口,“登基大典都是他操办的,册封亲王的大体流程他此前也曾商定。”

这话好像真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明开国前后的一系列大事,李善长都是参与其中了。

马寻则有些担心的说道,“他的病只是养个半年多的时间,这就养好了?”

朱元璋调侃着说道,“他到底有没有病,你难道不比其他人清楚?”

马寻就谨慎的开口问道,“姐夫,他要去我那,要是让我给他把脉。我到底是说他病了,还是说他病好了?”

朱元璋就含笑问道,“那你觉得呢?你是想要给他看出病,还是想要让他病好了?”

“我倒是觉得他一直病着才好。”马寻忽然觉得不对劲,“陛下,臣医术不精,哪能是别人没病给看出病来!”

看到马寻急了,朱元璋就叹气说道,“朕的这个李相,怕是找到了理由回京,就打算赖着不走了。”

李善长是什么样的人,朱元璋自然是比马寻更加心里有数。

估计这半年在老家的时候,李善长心里就时常躁动不安、度日如年,品尝过执掌天下的权力,哪能安心当个富家翁呢。

以前没什么理由,也就只能是遥控弟弟李存义,给胡惟庸指点迷津等。现在找到了理由回京,说什么都不会再回去。

马寻就问道,“那我继续给他看出来病?”

朱元璋哑然失笑,随即说道,“你一身的医术算是给埋没了,真要是继续看出病来,以后让人怎么看待你?”

马寻倒是不太在意的说道,“我这么点微末的医术,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马寻这么说也是诚心实意,虽然他也算是恶补了一些医学知识,可是到现在也不能自吹自擂是名医等。

不过朱元璋不这么认为,说道,“他真要是有病,你看出来就看出来了。要是没病的话,那就没病。这个李善长,以后怕是不敢再装病了。”

此前也不能说是装病,偶尔有个伤风感冒的很正常,但是那时候的李善长就会将小病夸大,这也算是以退为进的招数。

可是年初被马寻没病看出来了病,李善长算是吸取教训了,以后就算是有病也要硬扛着,绝对不敢再让马寻去瞧病。

让他告老还乡,那还不如杀了他!

手里没有实权,那才是生不如死!

对于李善长的志向等,马寻也不好评价。

不过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马寻自然也就实话实说,他能看出来毛病,那就是看出来了。看不出来的话,那就是没病了。

朱元璋随即补充说道,“刘伯温有病没病你心里清楚,没事就别给他看出来病了。到时候对你名声不好,老是看出来毛病让人告老,这像什么话!”

马寻就赶紧讨好说道,“姐夫教训的是,是我小家子气了。”

“李相回来了,刘伯温就告老吧。”朱元璋叹气说道,“这些人就不能和朕一条心,心里的弯弯绕绕也都清楚。”

马寻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刘伯温正常的告老还乡,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情。

大事商量结束了,马寻就果断的开溜,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去操办了。

没有去柔仪宫,马寻先跑去文华殿,“太子殿下。”

“舅舅。”朱标笑着放下手里的毛笔,说道,“如果舅舅是来问弟弟们学兵法之事,那就白跑一趟了,刚给常大将军去了一封书信。”

马寻就笑着说道,“他心里没底,我心里也没底,还是过来问一问最好。”

朱标就认真说道,“我最是希望弟弟们能有出息,以后也能多帮衬我。”

有朱标这样的话,马寻自然更加放心,“我肯定是不会藏私,也没多少本事藏私。常大将军那边,我觉得该教肯定也都会教。”

朱标就笑着说道,“其实也是时间紧迫,这两年还有战事,军中大将回京的时间不多,只能让弟弟们抓紧些时间去学学。”

这些也是事实,毕竟大明开国归开国,四处征战归四处征战,这是两码事了。

让朱樉等人抓紧时间多学点本事,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马寻就继续说道,“我此前在朝堂上提过,准备将陈之栋这些人调去学院,也好升官。”

朱标就仔细问道,“舅舅,您是如何想的?”

马寻说出自己的想法,“医官也是能保障军心、战斗力,士卒不见得都怕战死,怕的是伤了、残了没人照料。残了等朝廷有抚恤等,伤了不理的话,军心难保。”

朱标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此前军中虽有医官、医士,不过还是不够多,尤其是大战之后伤兵会多,很多只能是互相照料。”

马寻连忙说道,“我就是担心这些事情,这些人照料伤员,也就只是照料,不够精细、更谈不上专业。”

够用就行、其他人也是这么做的。

有诸如此类想法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好听点是随大流,难听点就是得过且过了。

耗时费力的想出更好的法子,那就算了。那些麻烦事交给那些聪明人、身居高位的人去考虑,保持现在的状况也挺好,大家都安稳。

朱标点头说道,“舅舅说的在理,伤兵也是我大明的士卒,自然是要爱护。”

“我先前已经安排学堂一些人学习防疫的事情了,朝廷大军出征云贵,我看不只是蜀道难。”马寻就说道,“至于急救、照料伤兵,现在也能用得上。”

紧急的培训,虽然肯定比不上后世的护理学等等,但是好歹也是比现在的一些医官、医士更加专业。

毕竟这些人是要安排去伤兵营的,专门照料这些伤兵。

朱标笑着说道,“爹娘时常夸赞舅舅宅心仁厚,大军尚且还未出动,舅舅就想着照料伤兵的事情了。”

马寻赶紧说道,“殿下,我的这些人也不能提刀杀人。我在军中说话也不好使,我还指望这些人去了军中起了作用帮我扬名。”

朱标这样的聪明人立刻明白马寻的意思,“舅舅放心就是,舅舅教出来的这些人,我到时候会嘱咐领兵大将,按舅舅说的方法去用。”

这也不能怪马寻多想,而是思维惯性有些时候是很难扭转的。

他培养的是‘护士’,而现在大明军中的是医官、医士,定位本来就不同。

不过随即朱标笑着说道,“舅舅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就算舅舅去说了,一众将校也是会听着。”

“那不一样,我说话分量不太够。”马寻就笑着说道,“要是多治些伤兵,这些人也都该感激太子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