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天魔降临 > 137,朕为暴君,顺昌逆亡!

天魔降临 137,朕为暴君,顺昌逆亡!

作者:李古丁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周朝会,每三天一次常朝,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需要参加。

每月初一、十五各有一次大朝,京中七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要前来参加。

勋贵身兼实职者,亦要与会。

今日朝会,正是十五大朝。

之前小皇帝登基未久,又没到十六成年之龄,并未亲政。

朝会之日,就泥胎木塑一般坐在御座上充当吉祥物,政务皆由右相韩思远带文武百官商议,议妥之后象征性汇报皇帝,皇帝只需开口说个“可”或“允”便成。

不过今天,小皇帝不会再做任凭丞相、百官摆布的人偶了。

她要挟大胜北蛮之威,在朝堂之上,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贯彻自己的意志。

“风雨欲来啊……”

朱雀门前,右相韩思远抬首仰望天穹。

天还只蒙蒙亮,却已能看出,今日又将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大晴天。

不过韩思远真正看的,却不是天穹。

他幽黯双瞳深处,倒映着另外的景像。

那是一头体型不大,尚显稚气,却神威凛凛的神凰。

正张扬着华丽的赤焰翎羽,在今日举行大朝的“神凰殿”上空展翅盘旋。

密密麻麻的赤红网络,以那神凰为核心,向着四面八方辐射开去,网罗着整个天空,覆盖着大周京师,乃至蔓延至四野八荒,每一寸大周的领地。

“八百年神凰王朝,虽然已经老迈腐朽不堪,但这雏凰声势,倒是不弱……”

韩思远双眼微眯,心下感慨着,迈着四平八稳的步伐,踱过朱雀门,在一众高官大员的簇拥下,沿御道向着神凰殿行去。

御道另一侧,勋贵班首,一位七老八十的老王公,拄着先帝御赐的拐杖,颤巍巍地走着,沙哑老迈的声音,忽高忽低地传来:

“韩相,天子今日,或会在大朝之上,当众宣旨,立倪昆为国师。不知韩相,可准备好了?”

韩思远微微一笑,目不斜视地前行踱步,口中说道:

“老王爷但请放心,国朝自有体制在,断不会容许一个南荒野人、魔教教主,爬到文武百官、勋贵王公们头上去。”

那老王公颔首拈须:

“韩相既有把握,那老朽就放心了。”

神凰殿渐行渐近。

御道两侧的卫卒,渐渐引起了文武百官的注意。

“这些兵……似乎与以往不同?”

以往大朝会时的御卫,都是些身形高大,模样威武,衣甲鲜明的样子兵,中看不中用,只能做仪仗、摆设,表面上彰显天家威严。

而今日御道两侧,乃至远处神凰殿前的御卫,穿着都是纯黑为底,漆以赤纹的全身重甲,样子不好看,但予人沉重肃杀之感。

士卒身量也是高矮不一,体型也有瘦有壮。

尽管身材参差不齐,外观远不如以往那些身高、胖瘦都仿佛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御卫,可他们的气势,却个个沉稳剽悍,彼此气息更好似连成一片,使他们那看似单薄的队列,予人一种铁坝石堤般坚不可摧、不可撼动的稳固感。

而他们刀锋枪刃一般森冷的眼神,更令人油然生出一种极度危险的感觉,使得文武百官、王公勋贵在他们的注视下,自两侧御卫队列中间穿行之时,无不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这,这些兵,是天子自北疆带回来的陷阵战兵……她,她今日为何要以这些战兵……作仪仗?”

有官员声线干涩,略显颤抖地说道,心中已开始隐生惧意,开始琢磨着,待会儿天子若是下达什么旨意,自己是不是……应该乖乖听话,唯唯应诺?

不只一个官员这么想。

被陷阵道兵气机所慑,几乎大半文武官员,心里都在隐生惧意。

开始慎重考虑,是不是不该再将天子视作不懂事的稚女,是不是应该给予天子更多的尊重。

天子一个人是治理不了国家,但她可以杀人啊!

听说当今天子,生性反复,急躁跳脱,缺乏耐性,未必会如先帝一般,懂得隐忍妥协,也未必会顾及朝堂运转,离不开他们这些文武官员,说不定就会不理长远,只顾一时爽快,只求一个念头通达。

若天子是这样的性子,那在天子一意孤行时,一味强项硬顶,貌似不是智者所为啊……

韩思远感受着官员队列中微妙的气氛变化,心中暗自哂笑。

天子这会儿还没有真个展露峥嵘呢,只是把她的百战精兵往御道两边一摆,单凭气势,就把这些官儿吓得够呛,那要是天子真的举起了屠刀,他们岂不是要吓得瘫软在地,当场尿起裤子?

大周的官场,确实都朽到骨子里了。

理应汇聚全国精萃的朝廷百官,尽皆庸碌之辈,人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哪怕一点点真正的信念。

若韩思远真是一心为国为民,要据理力争,纠正天子一切荒诞谬行的贤相,那带着这么一群又无能又软弱的猪队友,他恐怕要气个半死。

然而他并不是。

倘若朝堂之上,尽是精明强干、理念坚定的贤臣,他韩思远,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啊!

至于这群软骨头此时心思浮动,欲作墙头之草……

韩思远无声一笑,笼在袖中的手指轻轻舒展,如同拨动无形琴弦一般,轻轻一拨。

只有他能看见的,蔓布天上地下的赤红“网罗”中,几根赤色线条轻轻一颤,隐隐闪烁淡淡金光,荡出一股无形无质,不可捉摸的玄异波动。

那些被陷阵营肃杀气势所慑,心思隐隐动摇,暗生妥协之念的官员,心中没来由地生出一股胆气,乃至油然生出某种可以称之为“信念”的意志。

“大周八百年天下,除开国之时,辅佐太祖皇帝的萧国师是真圣师,其余两个国师,都是蛊惑君上的邪教巨骗,当年可都闹出了天大的乱子!”

“那两个出身邪教的国师,以所谓‘长生法’蛊惑君上,弄权敛财,大肆搜刮,滥用民力,大建奇观,闹得天下民怨沸腾,烽烟四起,大周一度窘迫到大半州郡皆反……”

“世祖皇帝以史为鉴,中兴大周之后,颁下明旨,此后历代皇帝,皆不得再立国师!此乃祖制!当今天子,若违背世祖皇帝祖制,就该谏言纠正!若不听,当死谏!”

“倪昆出身天命魔教,乃是黑到了骨子里的邪魔之辈……其所谓幡然悔悟,为国立功,焉知不是在下一盘大棋?焉知不是处心积虑,要借此功劳谋取国师之位,祸乱大周?”

“此次天子若再发乱命,吾必强项以抗!此非忤逆君上,而是为了大周天下,为了君上贤名!此心天地可鉴!”

感受着群臣渐渐坚定起来的意志,看着众官脸上闪烁起不屈抗争的坚毅神彩,再不受陷阵兵们的肃杀气势压迫,韩思远嘴角微扯,浮出一股诡异笑意。

“凰玖,今日将有大臣,将当堂舍命死谏。就让我看看,当朝廷大臣血溅朝堂,脑浆涂地,你是否还能固执己见。就让我瞧瞧,与八百年前的大周太祖相比,你,究竟能有他几成火候……”

百官入殿,分班列队。

时辰到时,净鞭声起,有大内禁卫高声宣道:

“陛下驾到!”

文武百官、王公勋贵皆正衣冠,持笏板,肃然垂首。

天子穿戴着华丽威严的天子冠冕,在德一等皇家秘卫拱卫下,自御座左侧缓缓步上九级台陛,端坐在高大御座之上。

德一等八大秘卫,左四右四,侍立御座两侧。

一百大内禁卫,亦分列大殿两边,气机连成一片,宛若两道夹墙,隐隐压迫着殿中的百官勋贵。

天子落座,群臣山呼万岁,拜见天子。

天子面无表情,示意平身。

又经一系列惯例问对,好不容易沉住气,耐过了大朝冗长前奏的天子,终于按捺不住,首次在朝堂之上,发出了“可”、“允”之外的声音。

“朕有旨意,群臣听旨。禁军总教头倪昆,北疆一战,劳苦功高……”

将倪昆功劳细说一番,天子沉声说道:

“倪卿破敌救驾,功盖当世,纵王公世爵亦不足以酬其大功。朕决意,册封倪卿为大周国师,以慰功臣。众卿……”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此乃乱命,臣等不敢奉诏!”

“国师之位,岂可许给一南荒野人、魔教教主?请陛下收回成命!”

天子话音未落,群臣已经轰然发作,一个个义正辞严,慨然拒旨,要求天子收回乱命。

又有大臣昂首出列,愤然说道:

“数百年前,大周两位所谓国师酿成的大祸,陛下难道忘了吗?那两位邪教国师……”

“朕意已决。”

天子面无表情,心中回想着倪昆对敌时,那种淡漠冷酷、傲慢无情的气势,冷声打断那大臣意图发表的长篇大论:

“今日,朕只是通知众卿一声,从今以后,倪卿就是大周国师,位在百官、勋贵之上。大周国事,皆可参赞,大政方针,皆可制订。”

“请陛下收回成命!”

又一位大臣神情郑重,出列跪拜在地,将官帽摘下,放到一旁,叩首道:

“若陛下一意孤行,臣请告老还乡……”

“准了!”天子面不改色,淡淡说道:“还有谁要告老还乡的?都出来,朕今日一律应允,放你们回家荣养天年!”

这……

群臣面面相觑,先帝在位时,这一招可是挺好使的,一旦有大臣摆出君上若不听劝谏,臣就告老还乡的架势,不想落个“不能纳谏、无容人之量”名声的先帝,势必挽留纳谏,不再固执。

可当今天子……

真的跟先帝完全不一样啊!

她就不介意史书上的名声吗?

要知道,无论官场还是民间,舆情可都是控制在他们这些读书人手上的。

无论想要抹黑谁,根本费不了多大功夫,随便歪歪嘴,写几篇文章,就能让好人变成坏人,圣人变成渣滓,恶棍变成圣贤。

就连将来的史书,也由他们控制。

就算天子亲自修史,他们也可以在家写私人笔记。过个几十上百年,后世寻找“历史真相”的良心文人们,必然会拿着他们的私人笔记做证据,否定天子修订的史书……

总之一句话,得罪了文官,便是预订了青史之上,声名狼藉的下场。

当今天子,难道就完全不顾忌身后名吗?

“陛下三思!世祖皇帝有旨,后世天子,不得再立国师……此乃祖制,不可变更啊!”

有王公颤巍巍出列,苦口婆心规劝。

“立国之初,太祖皇帝的话,就是祖制。”

天子面无表情,冷冷说道:

“四百年前,世祖皇帝的话,又成了新的祖制。可见这祖制,也并非一成不变。当今天下,剧变在即。天道变,人道亦当变,岂可守着四百年前的祖制,抱残守缺,顽固不化?”

“陛下!”那老王公急得须发乱舞,连连跺脚:“陛下一意孤行,不听劝谏,是要做昏君么?陛下可曾想过,青史之上的名声?”

天子冷笑:“需要顾忌青史名声的,是你们。朕自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手书青史,何需介意所谓身后名?”

“陛下这是定要一意孤行,视大周祖制,国朝体制如儿戏?”

一个大臣缓缓摘下官帽,须发戟张,双眼赤红,直视天子:

“陛下若不收回成命,臣今日便一头撞死在陛前!陛下昏庸荒诞,逼死贤臣的事迹,将来必录于史藉之上,为后世耻笑!”

“威胁我?”

天子眼角微微一抽,瞳中焰光一闪,凝视那大臣:

“你是吏部侍郎吴大人吧?听说没后台的地方官员,每年考绩之前,都必须派人去你门上拜访敬献,否则考绩必是下下。听说背景小的京官转任地方,也都需花大价钱打点于你,否则便要被发落到蛮荒瘴疠之地。这种种传言,让朕以为,你是个大大的贪官。却没有想到,你竟然是个敢于血谏的诤臣!好,好得很。那么……”

她缓缓抬手,示意:

“朕北疆一行,观杀伐无数,却还从未见过有大臣在陛前撞死。不如,吴大人让朕开开眼?”

“……”

殿中一片寂静,文武百官、王公勋贵全都难以置信地瞪大双眼,一脸震惊地看着皇帝。

有大臣要死谏,皇帝不但不劝阻,反而饶有兴趣地想要“开开眼”?

这,这不仅是昏君,天子这是要做暴君啊!

那位吏部侍郎吴大人,面红耳赤地瞪着皇帝,胸膛急促起伏几下,忽然大叫一声:

“昏君!暴君!你如此昏聩残暴,如何对得起先帝的在天之灵?先帝呀,你睁开眼睛看看吧,当今天子,在败坏天家声誉,在败坏大周江山啊!”

呐喊声中,他疯狂冲向御座下方,一个飞扑,嘭地一声,一头撞在御座下的白玉台陛之上。

白玉刚硬,坚比金铁,吴大人这一撞,又是卯足全力,拿天灵盖去与白玉台陛碰撞,当场就撞得颅骨迸裂,两腿一蹬,就此气绝。

这血腥场面,直瞧得殿中群臣好一阵心悸欲呕——

京中官员们,不要说文官,就连武将,都绝少目睹过这等场面。

哪怕大部分高官,都没少草菅人命过,可他们要人性命,也从来不用自己动手,甚至都不会到现场观看,轻飘飘一句话,就能让人家破人亡。

此时见吏部吴大人脑浆涂地,鲜血横淌,许多官员、勋贵都被骇得脸色惨白,两股战战。再一瞧天子,她不仅面不改色,反而一手按着御座扶手,一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吴大人尸身,淡淡说道:

“这贪官,原来也有白花花的脑子。亏朕还以为,他的脑子已经被虫子驻空了,脑袋里就是一副空壳呢。”

天子这作态,直教众臣暗咽唾沫,心中愈发惊惧:天子见识过沙场血战,甚至可能亲自上过战场杀敌。更血腥更残酷的大场面她都见识过了,朝堂上的小场面当然吓不到她。

可她这反应,根本不是明君、贤君、仁君该有的。

与前朝那些受真龙血脉影响,几乎个个都暴戾嗜杀的大虞龙帝们相比,只怕都毫不逊色了!

然而事实证明,群臣还小看了天子做“暴君”的决心与才能。

将视线自吏部侍郎吴大人身上收回,天子居高临下,俯视群臣:

“吴侍郎贪腐案发,畏罪自杀。传朕旨意,革其功名,追夺文字,抄其家业,家中男丁,皆发配西域戍边,女眷悉数充入教坊司为奴。”

一旁的女官飞快录下皇帝旨意,交给一位大内禁卫。那大内禁卫接过旨意,大步出殿,带兵抄家去了,竟连一刻都不曾耽搁。

天子又虎视群臣,心中不停回想着倪昆对敌时的模样,眼神一时愈发威不可测,声音亦愈显淡漠无情:

“一个吏部侍郎,可还不够让朕坐实暴君之名。这点血,也太少了,远不够洗一趟朕这白玉台陛。还有谁,想要死谏的?且以头触陛,朕拭目以待。”

咕咙。

殿中一片寂静,群臣瞠目结舌,只隐隐响起连串喉头耸动、吞咽口水的声音。

适才被韩思远以秘法催发的抗争意志,早在少女天子冷酷无情、焰光灼灼的凰眸注视之下,摇摇欲坠,难以维系。

“没人了吗?”

天子环顾大殿,失望地摇了摇头:

“大周养士八百年,至今就只养出吴侍郎一位‘忠臣’么?”

她又看向王公勋贵的队伍:

“尔等世袭勋贵,与国同休,坐享荣华数百年,就甘心坐视朕胡作非为,倒行逆施么?就没有一个有血性的王公勋贵,敢把血,溅到朕的陛前吗?”

众王公勋贵战战兢兢,纷纷低眉,不敢与天子淡漠眼神相对。

“一群废物。”

天子声音清脆,犹带稚气,可语气之中的威严,俨然已如神凰鸣唱,令人心肝剧颤。

她又看向文武百官,视线落在右相韩思远身上:

“韩相乃百官之首,今日为何一言不发?”

群臣齐齐侧目,看向韩思远,眼神之中,满是殷殷期盼,希望他能以两朝老臣、百官之首的身份、威严,据理力争,镇住今日突现暴君之姿的天子。

【我说休整的意思,就是不日万而已。两章九千字,还是很强啊~求勒个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