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季汉当兴 > 第五百三十九章 刘禅践行

季汉当兴 第五百三十九章 刘禅践行

作者:军师中郎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令进入夏季,成都的气温也开始慢慢升高,今日尤其炎热,还未到晌午,树丛中的知了就在吱吱啾啾的叫个不停,显得热闹非凡,犹如季汉中枢人来人往的丞相府。

为了防止嘈杂的知了影响诸葛亮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御属在主簿胡济的吩咐下拿着竹竿和兜网在府中窜高爬低,誓要将知了一一捕获。

从长廊走过来的杨仪见到他们的滑稽样子,不由地驻足一笑,通传过后,缓步进入公房,躬身禀道:「丞相,李严将军业已带领两万精兵返回江州,吴军那边也做了相应后撤,永安边境重新获得安宁,陈到将军目前已经重开了通商互市的榷场。」说罢,把手中的奏报放在了几案上。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阅看永安都督陈到发来的奏报,停下批阅,将手中毛笔搁在砚台上,端起左手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方才说道:「如此甚好,东线重得宁定,我等又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北伐上面了。」

「丞相说的极是。」

杨仪附和了一句,又淡淡地道:「不过现下不止我们丞相府的人专注北伐,其他人也想通过参与北伐来分上一杯羹啊。」

「哦?威公这又是听到什么传言了么?」诸葛亮听出来他的语气有些不对,将案桌上的羽扇拿起,一面摇动,一面问道。

杨仪走近一步,放低了声量:「丞相,我从江州那边收到消息,说是镇东大将军有意向陛下请命参加北伐。」

「李正方想参加北伐?这是好事啊。」诸葛亮喜道:「如今我大汉与东吴在正统名分上的争执已被解决,两国的关系又进了一步,江州、永安那边的确也不用再布置这么多的兵力了。

之前吾就想让李正方率两万江州军北上,以增强北伐的兵力,可惜李正方顾忌太多,对我怀有戒心,这才拒绝了此事,不然的话有他率军参加北伐,前面两次战果应该还会更大一些。

现在好了,既然他自己主动请命,咱们也就省事了。下次北伐吾准备一举攻占关中、收复长安,有他李正方北上助阵,我北伐大军的实力将会更加雄厚,我军获胜的几率也会更高。」

杨仪道:「丞相,我以为此事没有这么简单,之前咱们几次三番命李严将军北上,可都被他以各种理由回绝了,现在他竟主动请命,我看这中间定然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咱们不得不防啊。」

「威公,你这个人啊就是心思太重,总喜欢把事情想的过于复杂,李正方有意率军北上助阵,这是好事,里面不会有什么阴谋诡计的。」诸葛亮严肃地说道。

杨仪道:「丞相,您是志诚君子,做事向来正大光明,自是不会使什么阴谋诡计,然而李严将军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之前在孙权称帝一事上,李严将军背地里可是小动作不断,朝中不少官员都受了他的蛊惑,随时准备对您发难呢。幸好明之想出了妙计,这才化解了我大汉与东吴的一场战争,如若不然,李严将军他们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正方虽然与我政见不合,但他与我同受先帝托孤之重,尽管平时龃龉不断,可终究还是能做到相忍为国。

之前的事李正方他们其实也并没有做的太过分,他若真的想利用孙权称帝一事搬到我,以他在东线经营多年的根基,随便耍个手段都能轻易地破坏大汉与东吴的盟好。

例如主动挑起事端对吴军发起攻击,真发生这种事的话,我们与东吴恐怕就非要走到断盟开战的地步不可。可他李正方并没有这么做,说明他还是知道大局为重的。

威公,我常说朝争要有底线、做人要有原则,绝对不能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择手段。

就算李正方请命参加北伐还有别的心思,我相信只要咱们一心为公,总归会找到化解争议的法子。这一点,我

希望你能够永远记在心里。」诸葛亮一脸郑重地说道。

其实这一向都是诸葛亮和政见不同者相处的原则,比如以前的法正在某些事上的做法诸葛亮也是极不认同,然而只要没有突破底线,诸葛亮都会看在大局的份上容忍过去。

李严之前在孙权称帝一事上的小动作诸葛亮并非没有察觉,只是见对方没有做的太出格,他这才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杨仪见诸葛亮如此维护李严,心下虽是不忿,但也不敢再劝,遂拱手应道:「是,仪谨记丞相的教诲。」

「再过些天我就打算启程北上,你也早早做好准备,随我到汉中操练兵马。」诸葛亮微微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杨仪躬身拜道:「诺。」

半个月后,诸葛亮一一安顿好朝中诸般大事,随即上疏刘禅请命北上汉中治兵讲武,以准备下一次北伐。

刘禅虽是万般不舍,担心诸葛亮走后又要辛苦操心朝政,但他也知事情轻重,于是下诏应允,并在宫中设宴为诸葛亮践行。

践行御宴并没有唤文武百官参加,刘禅只请了诸葛亮黄月英夫妇二人,说起来是御宴,实际上却是家宴,作陪的也只有皇后张氏一人而已。

「陛下,老臣走后,朝中一应要事可询问张裔、蒋琬、陈震等人,他们都是志虑忠纯、智谋出众之人,定能辅佐陛下治理朝政。」美酒佳肴都吃的差不多了,诸葛亮在告退之前再度叮嘱道。

刘禅颔首道:「相父放心,有张裔、蒋琬他们这些贤臣相助,朕当高枕无忧矣。」

「他们虽然都是政事通达的良臣,但陛下亦宜自谋,切不可事事都依赖他们。臣老了,这大汉天下总归有一日要陛下独立担负。」诸葛亮微笑着说道。

刘禅见他这般说,心中有些不好受,哽咽着道:「相父正当壮年,如何能称老,朕还需相父再辅佐三十年,不,是要再辅佐朕五十年呢。」

「是啊相父,陛下与我尚是年轻,若无相父在身边教诲辅助,军国大事定然应付不过来,这大汉天下一日都离不开相父。」张皇后也附和道。

诸葛亮苦笑道:「先帝当年三顾茅庐时曾答应过老臣,只要汉室兴复,就允臣告老还乡,复做陇亩民。陛下身为先帝之子,亦当遵循此诺言,不能永远地把老臣拘束在朝堂之上啊。」

「是啊陛下、皇后,夫君他总会有老的时候,不能老了老了还得不到清闲。唉,也不知道隆中的茅屋还在不在,真想回去看一看啊。」黄月英道。

刘禅笑道:「夫人放心,待天下一统、汉室三兴,相父与夫人定然有时间回隆中老家看一看的。」

诸葛亮信心满满地道:「陛下亦放心,臣下次北伐必定会为陛下收复整个关中,也许你我君臣下次相见就不是在成都而是在长安了。」说罢,躬身一拜,领着黄月英离席告退。

刘禅与张氏一路相送,直至宫门方才洒泪分别。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