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季汉当兴 > 第三百八十四章 议攻陈仓

季汉当兴 第三百八十四章 议攻陈仓

作者:军师中郎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府营正堂门口,记室霍弋带着几名令史按照名册清点人数,不久后三卯点过,向朗、杨仪、马谡、赵云、关兴、高翔等文武官吏俱皆到齐。

片刻后,主簿胡济引着诸葛亮从后堂转出,众人起身施礼:“拜见丞相。”

“诸位不必多礼,都坐下说话。”诸葛亮轻轻摇动着羽扇,微笑着说道。

“想必诸位都知道了,东吴与曹魏的大战已经开启了,如此一来潼关以东的大多数魏军将无暇西顾,这又给了我等发起第二次北伐的良机。

今日召集诸位来,就是想议议进兵方略,大家有何妙计,尽可畅所欲言。”待众人重新落座,诸葛亮继续说道。

话音刚落,众将中官位最高的赵云第一个抱拳说道:“丞相,之前定计,吴魏开战后就让魏文长、杨明之二人出兵凉州。可依丞相适才之意,我们汉中这里也要出兵?”

“正是,战机难得,不容错过。更何况孙权此番亦请我朝履行同盟之义将西线魏军给牵制住,若单在凉州发起攻势,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了,所以吾意进兵关中,直接拖住曹真的大军。”诸葛亮解释道。

赵云道:“原来如此,云明白了。”说完,脸上露出一阵喜色。

身为一名武将,赵云自是希望有仗可打,尤其他还是一位跟随先帝多年的老将,当然想要为兴复汉室多厮杀几阵。

原本历史上,赵云在第一次北伐后就再无事迹,然后就在建兴七年也就是明年去世,可谓壮志未酬、抱憾终身。

然而这一世由于杨清这只蝴蝶的到来,使得季汉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也许是胜利让人身心愉悦,所以到现在赵云仍是一副老当益壮的样子,数年之内看不出有与世长辞的迹象。

这边赵云等武将兴致勃勃,而坐在对面的文官之首向朗却一脸忧虑地说道:“丞相,此时进兵关中确实是难得的良机,但上半年的北伐已经消耗掉我们大量的粮草军需,虽说眼下刚过夏收、秋收,有了一批新粮入库,但要想再支撑起一场如上半年那般规模盛大的战事怕是会很吃力啊。”

“巨达公不必担忧,也怪我没有说清楚。”

诸葛亮哈哈一笑,又看向众人道:“此次北伐吾意只出兵三万人,目标也并非全歼关中魏军、收复长安,而是寻机攻占渭水附近的要地,进一步隔绝关中与陇右的通道,为以后一举收复关中做好准备。

当然,期间若能再次重创或歼灭魏军自是最好,若不能,也要确保实现基本目标。

因此,此次北伐的规模不会很大,战线和时间也不会拖得太长,凭借目前的粮草足以支撑。”

“原来是这样,如此某就放心了。”

向朗暗暗松了口气,一旦大军出征,供应前线军需的重任又怕是会落在他的肩上,所以他才对粮草后勤这么关心。

其他人听了诸葛亮这番解释,心里也更加有数,既然不是大阵仗,那就好办多了。从汉中进兵关中的道路就那几条,选择一二位在出口左右的城池攻打便是。

果然马谡很快就有了想法,抱拳说道:“丞相,谡以为我军此次北伐可出故道直扑陈仓。”

“哦?为何偏是陈仓呢?”诸葛亮来了兴趣。

马谡笑道:“原因也很简单,渭水沿岸的城池以陈仓、郿城、武功当然还有长安这四座城池最为重要,而只有陈仓城在最西边,我军攻打此城可免受两面夹击之危。

且我军进兵道路无非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这四条,其中子午道、傥骆道最为崎岖难走,不利于大军通行。

至于褒斜道,子龙老将军数月前方才走过,魏军必有防备,因此只有陈仓道最适合出击。

另外,当前魏军在关中的驻军以陈仓的兵力最少,我军攻打起来也较为容易。”

“嗯,言之有理。”诸葛亮点了点头,又问向其他人:“诸位,以为如何?”

关兴道:“丞相,攻打陈仓虽是适合,但破城的难度也不小。一来,陈仓在渭水以北,要想攻城还须先行渡过渭水,一旦魏军阻拦,我军势必得吃一番苦头。

二来,陈仓魏军的兵力虽然只有三四千人,但伪魏雍州刺史郭淮在此把守,其人也是一名良将,我等在上邽时就已领教过他的厉害,想要击败他也是不易。

三来,陈仓虽小,但却是一座坚城,狭窄的地形不利于大军展开,那么我军的优势兵力就无法发挥出来。

最后,我军纵然出兵最快也要在一两个月后,那时已是寒冬时节,将士们翻越秦岭北上进兵也将更加疲惫。”

“那依汝之见,我军还要攻打陈仓否?”诸葛亮听完问道。

关兴思忖了片刻,回道:“某以为陈仓固然要打,但不应以破城为首要目的,而是应该围城打援,以陈仓作为诱饵吸引东面的魏军过来,然后再趁机埋伏吃掉伪魏的援军,如此一来就比强攻坚城来得轻松了。”

“嗯,围城打援的确是一计妙招。诸位觉得呢?”

一直未说话的高翔说道:“丞相,安国的围城打援之策虽妙,但这样一来就必须要强攻陈仓迫使曹真感到情况危急。

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拿人命去填就是要长久围攻,如此一来我军的兵员和粮草压力就很大了。”

高翔一说完,关兴也觉得这的确是个不小的问题,围城打援就与小打一场的初衷有所违背,目前的国力还不允许大汉在一年之内发起两场大战。

可是,关兴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别的法子来完善自己的围城打援之策,只好低下头去苦思别的计谋。众人也无其他妙计,皆不发一言,埋头沉思起来。

诸葛亮见厅内气氛变得有些沉闷,朗声笑道:“诸位不必心急,眼下时间尚早,东吴那边还没正式打起来,我等也无需慌张。

我还是那句话,此番出兵首在尽盟友之责,牵制关中魏军,其次才是破敌、歼敌。故而,诸位可放下包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不是一定要在今天就议出个结果的。”

众人闻言神情为之一松,这时久未出声的姜维开口说道:“丞相,维以为我等的目光可不局限在渭水一线,扶风郡以北的安定郡眼下已在我手,是否可以让坐镇安定的吴府君领兵出击,与我汉中兵马南北共进。

如此一来,曹真等人将会更加顾此失彼,到那时我军破敌的机会也会更多。”

“善,这不是又想出一条计策来了么?”

诸葛亮先是称赞了一句,然后又微笑着对姜维道:“只是伯约,汝此计虽然天马行空、气势宏大,但安定兵马负有监视北地之责,暂时还不能轻动。不过此计也是一个选择,若时机合适,可以施行。”

“是。”

虽然诸葛亮没有采纳自己的计策,但姜维并未感到失落,虚心地施了一礼。

见众人的情绪似乎都调动起来,诸葛亮又问道:“何人还有妙计?”

“丞相,杨明之素有奇谋妙策,何不遣使询问一下他的看法?”刚才姜维说到了安定,赵云一下子就想到了杨清这个雍州刺史,遂建议道。

诸葛亮颔首道:“也对,明之、文长虽在筹备攻凉战事,但他二人乃我朝名将,是得听听他们的意见。”

侧头看向胡济道:“伟度,代我拟两道书信,派人送去陇右问问明之和文长的意见。”

“诺。”胡济连忙应道。

见众人似乎也想不出别的计策,诸葛亮接着道:“也罢,今天就议到这里吧,诸位回去之后若有妙计,随时可来找我。”

“谨遵丞相之意。”

众人齐声领命,各自散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