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季汉当兴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下诏北伐

季汉当兴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下诏北伐

作者:军师中郎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宫,宣室殿中,刘禅屏退左右,只余他和诸葛亮两个人。适才朝会上既然已定下北伐曹魏的国策,退朝之后诸葛亮自是要向刘禅交代他离开成都之后朝政如何安排。莴

「相父即将远离,为朕北征,劳心乏力,朕何其不舍也?」刘禅看着诸葛亮微白的双鬓,有些心疼地说道。

诸葛亮见他真情流露,心中也颇为欣慰,拱手道:「陛下不必担心,臣领兵北上是为陛下收复中原、攘除女干凶,这是臣的本分和夙愿,臣盼这一日已有数年,当是陛下与臣意气风发之时啊!」

「相父走后,朝中之事该由何人担起?」刘禅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诸葛亮道:「陛下放心,正如臣在出师表中所言那般,宫中之事陛下仍交由郭攸之、费祎、董允三人处置便是,丞相府那边臣准备让张裔任留府长史与参军蒋琬一同理事。

而中军则由向宠统领,他精通军事、志虑忠纯,定能保陛下和成都无虞。至于其他官署府衙,陛下只要让大小文武官僚依制行事即可。」

刘禅闻言顿时放下心来,他自章武年间以太子之身留守成都时,诸葛亮就在他的身边辅佐,这么多年下来他几乎从未独自处理过朝政。

这次诸葛亮北上伐魏不会像之前平叛南中那般短暂离去,魏国势大,战端一开怕是要旷日持久、经年累月了。莴

因此刘禅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此刻听到诸葛亮将诸事都安排妥当,总算心安了许多。

诸葛亮看出了刘禅的不安,宽慰道:「陛下天资聪慧,朝中之事除了任用张裔蒋琬等贤臣去处置之外,亦宜自谋,圣心独裁。如此待汉室兴复之后,老臣才好放心地归隐山林啊!」

「相父切勿说此等话,朕岂可无相父辅佐?」刘禅急道。

他心里向来对自理朝政没多少兴趣,有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和张裔蒋琬等一班能吏在身边,他自是乐得轻松。

诸葛亮微笑道:「陛下已过弱冠之年,是该挑起兴复汉室的大业了,老臣不可能一直陪在陛下身边,陛下总有独掌天下的时候。」

「相父......」听诸葛亮这话说得有些伤感,刘禅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只得感动地喊了一声。

诸葛亮留在宫中陪刘禅吃过午膳方才回到丞相府,一到府内,就立刻命府内一众官吏和诸将聚齐听令。府中诸吏闻令之后自是迅速到堂,只诸将在府外各营,须得等候。莴

一个时辰后,众将俱皆到齐。诸葛亮当即宣布随军北伐的人员名单。

长史向朗、参军杨仪、马谡、廖化、李邈、军祭酒来敏、尹默等丞相府属吏北驻汉中,当然杨清这个丞相参军、汉中太守自是不必多说。

至于成都的丞相府,则以留府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为首辅佐天子坐镇都畿。

又命后将军刘琰、镇东将军赵云、中监军关兴、征北将军高翔、讨逆将军吴懿、扬武将军邓芝、裨将军张休、李盛、黄袭等将各领本部兵马出师北伐。

「诸位,这几日都将家中和交割之事安排妥当,待天子明诏下达,我等即刻北上。」待诸事分拨完毕,诸葛亮朗声说道。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丞相钧令。」

待众人散去之后,杨清留下对诸葛亮禀道:「丞相,我要不要先走一步,提前到汉中做好准备迎接北伐大军。」莴

诸葛亮道:「不用,汝和我一起出发即可,汉中那边营寨和粮食既然都已筹备好了,你提不提前也就无所谓了。这几日在成都处理一下琐事,免得之后没有闲暇了。」

「是。」

趁着北伐诏书还未下达,杨清等人加紧处理各自琐事,趁着这个空档,杨清也给周兴等人放了假,难得回到成都,自

是要让他们都回家看看。

诸葛家府邸内堂,诸葛亮、诸葛乔等人皆在屋外聚在一处,他们神情都十分紧张,尤以诸葛亮最为着急。

旁人若是在此,定会暗暗称奇,没想到一向波澜不惊的诸葛丞相脸上也会浮现出慌乱的表情。

其实也不能怪诸葛亮处事慌乱,任何人的妻子在屋内生产都不会一脸平静的。

诸葛亮在庭院中来回踱步,手中的羽扇的摇动也不似平常那般轻盈,而是时而快捷、时而沉重,显是主人的心里已乱作一团。莴

北上汉中在即,诸葛亮正担心错过黄月英临盆,没想到上天垂怜,让他在离去之前还能亲眼见到自己孩子的出生,这真让诸葛亮少有地感到上天保佑。

只听得哇哇一声婴儿啼哭,一名窈窕女子从屋里欣喜地跑了出来,冲到诸葛亮面前高兴地叫道:「大人,阿母生了、阿母生了!」

原来这女子正是诸葛果,她一直在屋里伺候,此刻黄月英成功产子,赶紧出来报喜。

诸葛亮听了一时之间有些愣住,还是一旁的诸葛乔反应过来开口问道:「阿母给咱们生的是妹子还是弟弟?」

「是一个小弟弟。」诸葛果欢喜地问道。

似乎是才回过神来,诸葛亮正好听到此话,开心地笑道:「好啊、好啊!」

「恭喜丞相!」一旁的仆人齐声祝贺。莴

「好。」诸葛亮笑着对诸葛乔吩咐道:「乔儿,告诉厨下中午做顿好的,让大家都欢喜欢喜。」

「是,大人。」

内室中,诸葛亮瞧着躺在黄月英身旁沉睡的婴儿低声说道:「细君,真是辛苦你了。」

黄月英伸出右手给诸葛亮握住,柔声道:「不苦,有了这个孩子我总算能对你有个交代。」

诸葛亮摇了摇头,爱怜地拍着妻子的手:「你知道的,我从未在意此事。」

「该给这个孩子起个名字了,你说该叫他什么?」黄月英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岔开话头说道。

诸葛亮道:「我早就想好了,就叫他诸葛瞻吧。」莴

「瞻儿。」黄月英听了也觉得这个名字甚好,慈爱地抚摸了一下诸葛瞻的脸庞,轻轻地唤道。

三日后,皇帝刘禅正式下达北伐曹魏的诏书,诏书送至丞相府,由董允向诸葛亮以下文武官员宣读。

「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Yin;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

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

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于地。

万国未静,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莴

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穡以阜民财,授才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

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然我薪而***也。残类余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

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勗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伐,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

此行也。

昔项籍,总一彊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

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

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顺逆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莴

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沉不返,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其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臣领旨。」诸葛亮伏地拜领诏书。

这道伐魏诏书名义上是刘禅下的,其实主旨内容仍是由诸葛亮亲自撰写。

诏书中先是历数了曹操父子的种种罪恶,特别是对曹丕篡位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然后再表示季汉上下定要完成先帝的遗志,攘除凶逆,兴复汉室,同时劝告那些盲从于曹魏的人们早日弃暗投明,归顺季汉。

当然诏书中为了虚张声势,先是夸大了汉军的兵力,说是有步骑二十万,实际上真正能够出动的兵力只有六七万。

然后又说吴王孙权、凉州乃至西域的诸胡也一并听从天子的诏令,出兵相助。这自然也是夸大其词,东吴那边只是同盟,伐魏是有战略配合,但是要孙权受季汉的节度那是想多了。

至于凉州以及以西的胡王出兵响应也几乎是没影的事,凉州陇西地区是有不少羌胡暗中听从季汉的命令,但他们人数不多,暂时成不了什么气候。莴

不过伐魏明诏就相当于战前檄文,本就是拿来激励己方人心、打击地方士气的,虚实结合、夸大其词也是正常之举,官僚士卒听着提气就算达到了目的。

诸葛亮受了诏旨,选定良辰吉日大聚文武军士于校场,正式宣布出师北上,刘禅亲率众官和百姓送于成都北门外十里。

只见四万北伐大军旌旗蔽野,枪戟如林,声势震天,士气如虹,望汉中迤逦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