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季汉当兴 >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三路

季汉当兴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三路

作者:军师中郎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深人静,正是熟睡之时,但丞相府内依然灯火通明,各曹吏舍仍是人员往来,一片忙碌的样子。

诸葛丞相南征在即,将吏调配、兵力安排、军资转运等等一应征伐事务正在加紧安排,不过有诸葛亮居中调度,加之府中人才济济,诸事虽然繁杂,但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

“丞相,南征将领名单已经拟好,请丞相过目。”公房内,当值参军杨仪走到诸葛亮面前轻声地禀道。

杨仪是不久前调入丞相府任参军的,此前他在弘农太守任上,弘农郡现在魏境,他这个太守自然是遥领。

按说杨仪才干出众,又极得先帝和诸葛丞相的赏识,不该遥领个虚职,不过谁叫他在章武元年任尚书时得罪了顶头上司刘巴呢?

刘巴何许人也?曾是连先帝都一度求之不得的大才,诸葛亮也曾赞道:“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杨仪的声名地位都不如人家,他不被投闲置散才怪。

不过现今刘巴已然去世,诸葛亮念及人才难得,开年不久就将他调回了季汉中枢,而且是与张裔一同署理府事。

目前大战在即,知兵的人才紧缺,相府参军已有张裔、杨仪、马谡、廖化四人,然而诸葛亮仍觉不够,已经在酝酿继续加人了。

诸葛亮放下毛笔,抬头笑道:“是威公啊,吾来看看都有哪些人?”说着接过书简看了起来。

他的目光一一掠过赵云等人的名字,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这份名单里既有宿将,又有新锐,可谓搭配适宜。

可是当看到关兴的名字时,他不禁皱起了眉头,思索片刻,然后放下书简,微笑着对杨仪道:“威公做得不错,这些将领都选得十分恰当。”

杨仪谦道:“这都是按丞相的意思拟的,仪不敢居功。”诸葛亮点了下头,续道:“只是南征将领中有关兴,吾以为不妥。”

杨仪有些感到诧异,关兴既为名将关羽之子,又深受诸葛丞相的赏识,可谓是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让他参与南征,既能锻炼其人将才,又能使其获得功绩,杨仪还自问所选极为合适,没想到竟然被诸葛亮给驳了。

“敢问丞相这是为何?”杨仪不解地问道。

诸葛亮淡淡地回道:“无他,只是中军需要兴国坐镇而已。”

就是如此吗?杨仪有些不相信,只是看诸葛亮的样子不会细说,他也就知趣地不再追问,遂拱手道:“是,仪明白了,回去之后就将关将军的名字剔除。”

诸葛亮颔首道:“嗯,威公明日上午通知名单上的诸将来府中议事。”

翌日,丞相府大堂内座无虚席、群贤毕集,诸葛亮左手边依次坐着张裔、杨仪、马谡、廖化等府吏,右下首则是赵云、王平、马忠、句扶等武将。

“丞相,众人皆已到齐。”主簿宗预点完卯之后,上前禀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左手微微摇着羽扇,右手轻轻捋着胡须,环视堂下诸人,暗道现在也算是人才济济一堂了。

片刻后,诸葛亮朗声说道:“诸位,南中叛乱已近两年,可谓迁延日久,先前国家元气未复,故朝廷暂未派遣大军征讨,现下国力已复,正是南下平叛、收复失地之时。

亮受天子诏令统帅南征大军,今日唤诸君前来正是为了商议出兵兵力、日期以及路线等一应要事,诸君可畅所欲言,不必在意礼节。”

“我等谨听丞相钧令。”众人起身应道。

说是商议兵力、方略等事,其实这些事务之前众人就已商讨的七七八八了,今日实际上只是为了将诸事正式确定下来,所以众人也不再多生变化,静待听令即可。

诸葛亮见众人如此,随即笑道:“也罢,吾也不再多啰嗦了,威公汝来说说吧。”杨仪起身应道:“诺。”

他顿了顿,道:“诸位,根据丞相的意思和我大汉当前的国力,此次南征朝廷欲起精兵两万五千人,兵分三路,前往南中平叛。”

“第一路,由丞相亲统,杨仪、廖化为随军参军,赵云、王平等为大将,先行前往越嶲郡汇合杨清杨明之,然后渡过泸水从西翼进攻雍闿贼军。”

“第二路,以门下督马忠为牂牁太守,领兵五千前往牂牁郡征讨朱褒此贼。”

“第三路,以庲降都督李恢为主将,新任益州太守王士为副将,领兵五千,直捣益州郡雍闿腹地。”

“三路大军先在犍为郡的僰道县集结,然后再兵分三路,往牂牁、益州两郡进军,最后三路大军汇于益州,抵定南中,平定叛乱。”

杨仪一口气将兵力部署、进军路线说完,然后喘了口气,向诸葛亮躬身一拜,回到自己座位静待他人问话。

三路大军,诸葛亮亲领一路自是不容多言,而门下督马忠别领一路却有些出乎不知内情的人的预料。

马忠自从被诸葛亮调入丞相府任门下督之后,就一直任劳任怨、忠勇任事,颇得府中上下称赞。

其实马忠原本叫狐笃,先帝在东征孙吴兵败猇亭退守永安后,为了补充兵力的损失加强永安的防御,巴西郡太守阎芝遣马忠前往永安送达征发的各县士兵。

先帝见到马忠后与其详细交谈一番后,对当时的尚书令刘巴说道:“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可见,先帝隐隐间已将马忠与黄权相提并论了。

这次诸葛丞相将马忠外放南中担任太守,就是为了发挥他宽济有度、处事能断的才能,他日南中平定之后必要简选能吏留守,马忠文武双全,正是合适人选。

南中叛乱三贼,尤以牂牁郡朱褒最为势弱,因此他这一路兵力最少,只有五千余人,不过朱褒此贼又非什么长于军事的名将,马忠前去足以对付。

而第三路主将则是庲降都督李恢,诸葛亮命他统帅一路兵马从平夷县出发按大道进攻益州郡,与之同行的乃是原犍为郡太守、新任益州郡太守王士。

庲降都督区乃是先帝刘备入蜀后再南中地区设置的戍卫重镇,也是季汉朝廷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长官就叫做庲降都督,与汉中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并为季汉常设的四个镇戍都督。

庲降,音同来降,乃是希望南中不服王化的夷人能够前来投降之意。

首任庲降都督是邓方,其人安远强志、允休允烈、轻财果壮、当难不惑,能够以少御多,殊方保业,当然碍于各方面条件,邓方在任上对南中的掌控力不是很足,其驻地也设在朱提郡北部边缘的南昌县,这里靠近犍为郡,远离南中腹地。

第二任庲降都督则是李恢,他是南中益州郡本地人,他上任之后将治所从南昌县向东南搬迁至一百多里的平夷县,该县属于牂牁郡,稍微增强了朝廷对南中的控制力。

但是这仍有不足,南中叛乱后,李恢无力凭借自身力量无力平叛,只得勉强退保平夷县。

如今朝廷大举南征,他既是南中最高军政长官,又是益州郡本地人,因此朝廷让他别领一路大军向自己老家进军。

现在南征的将领和兵力不仅都已确定,就连平定叛乱之后留任的郡守业已筹备妥当,只待三路大军进兵顺利会于益州郡,就能完成王命、立功南国。

诸葛亮看着赵云问道:“子龙将军以为这进军方略如何?”

赵云沉吟半晌,摸了摸颌下的胡须回道:“丞相布置精妙,云等自当竭力效死。”

诸葛亮微笑道:“既然诸位皆无异议,令汝等众将各领本部兵马,十日后汇于城外中军大营。”

赵云等诸将闻令起身应道:“谨遵丞相军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