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训夫攻略 > 第九十六章 血浓于水

训夫攻略 第九十六章 血浓于水

作者:云上的悠悠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6: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封府,太康县。

九月二十九,是顾老夫人五十五寿辰。儿子不在身边,老夫人意兴阑珊,并没大办的心思。倒是大夫人方氏,同继婆婆关系不错,家里又宽裕,主动替婆婆张罗寿宴,早早四处下帖子,往大了办的意思。继儿媳妇如此辛劳,顾知县的妻子李氏,就更不好偷懒了。

瞧着大房这热闹劲儿,二老夫人唐氏的心里,极不得劲。她比顾老夫人还大一岁,去岁,可是没人替她张罗的。眼酸嫂子有儿媳妇伺候,闹心了多日,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逼着二老太爷给金陵去了封信。

明着叫儿媳妇过来给伯娘过寿,实则是想将儿媳妇栓家里。

顾御史的夫人谢氏,轻蔑一笑,婆婆这点道行,啧啧。想着数年不见父母了,谢氏回信太康,即日回程,给大伯母贺寿。蹇张氏,即顾知县的胞姐得了信,随即打点行装,跟着回了太康。

母女见面,抱头痛哭。女儿、外孙的到来,顾老夫人总算露了些许笑颜。这时,下人来报:“二老爷寿礼到!”

两房一屋子女眷,齐齐盯着箱子,实不知宛平那里,能送什么好东西来。

第一次来顾家的婆子,进门给老夫人磕头,顾老夫人奇道:“你怎知我是哪个?”

婆子笑而不答,打开大箱子,取出第一件物品,以标准的京腔,回道:“这彩泥人,是大人画了几十副画,请了宛平手艺最好的匠人,半个月做出来的。老夫人瞧这彩泥人,是不是眼熟?”

顾老夫人眼睛有些花,不等她瞧清楚,一旁的蹇张氏上前抱过泥人,看了看泥人,又看了看老夫人瞅,喜道:“这个和娘真像,待我走时,便带走吧。”

说着,抱着泥人就要走,被顾老夫人拦住。老夫人抢回泥人,颤声道:“谁都不给,这是我儿子送我的!”

蹇张氏想着数年不见的弟弟,吸了吸鼻子,走到婆子身边,问道:“可还有旁的?”

婆子不知蹇张氏是哪个,但能和老夫人抢东西的,想来是问得着的人。婆子机灵地回搭:“有的。”

除了彩泥人,还有顺天的特色干果,这都是常礼。除了这些,婆子最后取了两样东西,道:“抹额和这寿贴,是五姑娘给老夫人的贺礼。”

顾老夫人一眼就爱上了那鲜亮的抹额,她俩手抱着彩泥人,便叫闺女:“丫头,你取来阿娘瞅瞅。”

抹额针脚齐整得有些过火,板正得像自己儿子小时候。透过密密麻麻、规规矩矩的针脚,老夫人仿佛看到了小姑娘板着脸做绣活的模样。老人家叹息一声,问婆子:“这抹额是你们五姑娘做的,配色,不是她吧?”

婆子面露疑惑,问道:“老夫人怎猜到的?配色呢,是庄户里一位极好的绣娘出的主意,针线是五姑娘自家整的。”

老夫人不答,卖了个小关子,只命人打开寿贴。

金粉涂过的寿字,金光闪闪;且每个大“寿”,都由九十九个小“寿”字,长长久久,意头极好。若是孟善在此,定会道一句:“又长进了!”

老夫人不懂不懂字,指着帖子问谢氏:“三侄媳妇,五丫头这字能看吗?”

谢氏,是太康谢氏后裔。谢家虽不似千百年风光,底蕴摆那,谢氏上前细看了片刻,笑道:“楷书端正,行书飘逸,五丫头的字不错。”

蹇张氏这几年跟着弟妹学了不少,跟着道:“这字比我强。”

她的话音刚落,大夫人方氏便道:“我不懂字,却瞧着这个很漂亮。再一个,九十九个小字排成一个大字,遥姐儿一定花了很多心思。”

横竖她只生了大爷顾恒一个,并无亲生女,夸小叔子的庶女几句,就能得继婆婆欢心,岂有不附和的道理?老夫人听了这话,果然笑得朴实。还别有深意地看了眼孙媳妇的肚子,笑道:“老大家的,可不能称姐儿了。”

小方氏羞红了脸,不敢吱声。

满屋子女人,独顾知县发妻李氏脸色不大好看。她两儿一女,女儿又是最小的,难免娇宠了些。方才同三房的两个姑娘比,便有些落后。这会儿和庶出的妹妹一比,又逊色了几分。顾家几个姑娘年岁一般大,届时说亲时,自己闺女岂不是要受委屈了?

才这般作想,蹇张氏点名:“二弟妹,五丫头今年十岁,可是?”

“是。”

“五丫头是腊月的生辰,可是?”

您都知道,还问什么问!李氏硬着头皮,再次应是。

李氏不懂蹇张氏的意思,老夫人已懂。忽按照太康习俗,过九不过十,逢十的整生,都是提前一年过,即按虚岁年龄庆生。老夫人懂了,便道:“十岁整生呢,快出些银子,给你侄女庆生。”

蹇张氏豪爽道:“好啊,这孩子来年的文房四宝,我包了。”

从蹇张氏起头,方氏谢氏随即表态,小方氏也小声地随了一份礼。无奈之下,李氏这个嫡母只得憋着心头火,也掏了私房给庶女庆生。

不提顾家在场的小姐妹如何羡慕顾遥,只说顾遥接到生辰贺礼时,着实吓了一跳。

四套江南文轩阁出产的文房四宝,六大匹布料,分别是蜀锦苏锦、红黄二色的绢、蓝绿二色的罗;金钗玉坠环珰几样首饰,金银玉交杂,满满当当,摆了半炕。

何婆子瞧得咋舌。

顾遥却无心收拾这些东西,只留了一匹蜀锦并文房四宝,其余的都让寒香收起来。这是不准备用的意思,包括那些首饰。

秋收已结束,庄子里送来几斤磨好的玉米面。何婆子烙了几块饼子,顾家上下略尝一番。虽说味道不及白面,偶尔吃吃,却也是香甜可口的。再者,可这年头,好吃不好吃的不重要,不挨饿才是最实际的。

更重要的是,玉米产量高。

宛平玉米试验田千亩,平均亩产,是小麦的两倍。其中,宋海棠试验田亩产两石八斗,就这,她还念叨可惜没有复合肥,产量不够。阮家庄的四百亩中田,均产二石一斗,松林村的五百亩上田,均产二石二斗。

这三处,海棠试验田是最差的薄田,所播种粮最少,产量最高,宋海棠一举成名同时,宛平的均产,也比大兴稍微高了那么一点。本应该欢喜的顾知县,这会儿头大得劲。

京城来使,圣驾已启程,预计腊月抵达顺天府,要住进北京皇城。正殿在修,圣驾只能暂住前朝万寿宫。那万寿宫,却是在宛平境内。

妙书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