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就算加入神仙群也不忘带飞祖国 > 第二十二章 你们怎么起这么早?我们还没睡

几人来到房间,放下行李,开始了筹备工作。闫哥在网上下了单,不一会儿,跑腿小哥就送来了一袋10斤的面粉,一个案板,一个面盆。

“看这阵仗,这是要包饺子吗?”宋姐笑嘻嘻地问道。

“对,包饺子给你吃。”谢芊梨也跟着开玩笑。

“真的啊,我要三鲜馅的,虾仁鸡蛋木耳,再加点香油。”

“没有三鲜,外面有野菜,自己去薅两把。”闫哥翻了个白眼,“就知道吃,快干活儿了。”

谢芊梨将一勺面粉倒入盆中,和成面团,先尝试着捏了一个人脸,然后拿起各种小巧的工具,在面部轻戳几下,就刻画出了五官。

“芊梨,你这手是怎么长的,才这么几下就捏成了,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王依依不可思议地惊叹道。

“我以前在店里打工,学过翻糖蛋糕,和面塑差不多。只不过面更软一点,不容易成形,要更加耐心一些。”

“哇,你还会做翻糖蛋糕呀,”宋姐说道,“我以前买过,造型太精美了,我都舍不得吃,后来天气太热放化了我才吃掉,挺好吃,就是太甜了。”

来到晋中之前,谢芊梨特意请教了研究古代服饰的专家,为每一个人物都画好了图纸,因此上手很快。次日上午,第一个人物造型就完成了。

“芊梨,你效率蛮高的嘛。”闫哥赞许地说道。

“闫哥,这只是一个试水的作品,要想复刻出素蒸音声部,还需要再优化一下细节,可能要费一段时间。”

“没关系,慢工出细活,咱们时间挺充裕的。而且附近都是做面点的,咱们可以出去采采风。”

午饭后,几人在古镇上逛了一圈,发现距离民宿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名叫“小姜花馍”的店,摊位上摆着各种花馍,有动物、花卉、寿桃,还有人物,比之前看到任何一家店的样式都丰富。

“几位,来看看我家的馍吧,什么样式都有。”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从店里走了出来,她身材微胖,头发花白,穿着朴素且干净的围裙和套袖,看起来非常温和。

“阿姨,这些都是您自己做的吗?”谢芊梨问道。

“是的,我在这里做了几十年了。你们看看喜欢哪个啊?这个锦鲤怎么样,我今天刚做的,你们年轻人不都说嘛,锦鲤能带来好运气。”

“行,给我拿这个锦鲤吧。”谢芊梨见阿姨极力推销,实在不忍拒绝。

“这个小娃娃捏的挺可爱,我拿这个吧。”宋姐也选了一个。

“我要这个牡丹。”

“我就要这个醒狮吧。”

“好好好,”阿姨连忙拿来打包盒,将四人选的花馍分别装好,“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许多游客都喜欢我家的花馍。”

四个人一人捧着一个盒子,回到了房间。

“你们别说,那个阿姨挺良心的,我以为这么费时费力的花馍,怎么也卖几百一个。”宋姐说道。

“是啊,那个阿姨手上都是茧子,看起来也不容易,赚的都是辛苦钱。”谢芊梨说着,又揪下了一小块面团,继续练习。

几天后,谢芊梨终于找到了感觉,开始正式制作素蒸音声部,剧组其他人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工作,第一天就忙到了凌晨三点半。

“终于收工了,大家快休息吧。”闫哥打了个呵欠,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熬了这么久,我反而睡不着了,有没有人跟我下去吃个夜宵呀?”宋姐只觉得肚子咕咕在叫。

“姐,这么晚你还吃东西呀?”王依依说道。

“咱晚饭是七点吃的,这都过去八个小时了。”

“有道理哎,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饿了。”王依依披上外衣,准备和宋姐一起去吃夜宵。

“我也和你们一起去吧。”谢芊梨一连做了几个小时的手工,消耗很大。

“你们怎么都走了?”

“嗯,闫哥你回房间自己睡吧。”宋姐说着,带着几人一起出了门。

“别丢下我呀。”闫哥匆匆换了鞋,追了出去。

凌晨时分,古镇上大部分店都在打烊,除了一家夜宵大排档以外,只有小姜花馍店门口亮着灯,店主阿姨正在摊子前忙碌。

“阿姨,您这么晚还在忙呀。”谢芊梨主动和阿姨打了招呼。

“我天天都两三点起床干活,等馍蒸好了,正好也天亮了。”阿姨说道,“你们做什么的,怎么也起这么早?”

“我们今天比较忙,还没睡。”闫哥苦笑了一下。

“这么晚还不睡呀,真是太辛苦了,我刚蒸了一锅馒头,快趁热吃吧。”阿姨说着,从大蒸锅里拿出几个馒头,递给了几人。

“阿姨,这个馒头多少钱一个呀?”谢芊梨掏出手机就要扫码。

“就几个白面馒头,不用给钱了。”

“啊,那多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我看你们几个小姑娘,也就二十多岁吧,比我闺女大不了多少。要是我闺女忙到这么晚,我也会心疼的。”阿姨一脸慈祥地看着几人。

“阿姨,您还有个女儿呀?”

“是呀,我闺女从小就聪明,长得也俊,还考上了音乐学院。”阿姨提起自己女儿,一脸掩饰不住的自豪。

“嗯,您女儿真厉害,您也是个伟大的母亲。”谢芊梨无法想象,阿姨凭借一个小小的花馍店,供出一个学音乐的女儿,要付出多少辛苦。

“哎,啥伟大不伟大的,咱自己没读过多少书,现在条件好了,不想再耽误孩子的天赋。”

几人和阿姨寒暄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四点钟。

“天都快亮了,你们快去休息吧,我的馍也该出锅了。”阿姨说道。

“好的,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谢谢您送的馒头。”

几人和阿姨挥手说再见,去大排档吃了点东西,回房休息了几小时,又起床开始拍摄。

半个月后,十几个小面人终于全部完成。剧组又联系了民乐专家,完美复刻了古筝、琵琶、三弦、胡琴、笛子等各种乐器,一一摆放在小面人手里。

“太棒了太棒了,恭喜芊梨,又完成一件佳作。”宋姐兴高采烈地抱了抱谢芊梨。

“其实完整的素蒸音声部由七十二个面人组成,但是条件实在有限,只能做个低配版的。”谢芊梨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这就行了吧,真做七十二个,咱们都得熬死在这儿。”王依依打了个呵欠,“大功告成了,今天早点休息吧。”

大家美美睡了一觉,第二天元气满满地起了床。

“哎呀,怎么有个面人被弄坏了?”王依依路过摆放面人的桌子,突然发出一声惊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