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 第一卷 第39章 提前设立内阁,大明战神!

朱元璋一脸茫然,显然不明白江临刚才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尽管他对于曾孙子这个文武天子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但这件事无论怎么扯感觉也赖不到他头上吧?

面对老朱这副迷茫的表情,江临唇角勾起一抹弧度。

“陛下,想必你接下来应该要对胡惟庸动手了吧?”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一怔,眼神略带慌乱。

显然被江临说中了!

不过老朱转念一想,江临是看过史书的后世之人,知道这些事情很正常。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还杀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免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政事都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

“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听了江临的这番话,朱元璋内心很是激动,欢喜不已。

看来,他针对胡惟庸准备的计划实施成功了,终于再无丞相一职。

江临看着朱元璋质问道:“陛下,你担心相权威胁皇权,才想方设法撤除了丞相一职,本意出发点是好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高度集中的皇权有一个弊端,就是身边无人帮忙,所有政务都要由皇帝一个人来处理。”

“即便你的精力够用,可是其他皇帝的精力呢?”

“远的不说,就先说近的太子殿下,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同时还有一点就是身体过劳导致的。”

听到江临的一番话,朱元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什么意思?

难道意思说……咱打算裁撤丞相的想法是错的吗?

不仅没有帮助大明的后世之君免受相权的威胁,甚至此举还间接害了他视作接班人的标儿?

起初,老朱觉得自己这个计划太棒了,让皇帝的权力进一步提高,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

如今当老朱听到江临讲述的后果,内心有些动摇了。

怎么办?

趁现在还没做,要不要及时停手?

万一因此影响到标儿的生命就糟了。

这是老朱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结果,心里很痛苦。

看到朱元璋皱起的眉头,江临大致猜到了他心中产生的想法。

“陛下,我刚才也说了,你撤除丞相是对的,我从来没有否认你这个想法。”

“不过你应该将丞相的任务分摊到其他臣子手中,而不是全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确实是加强了皇权,同样也累废了不少皇帝。”

“其中就包括你一直视为接班人的太子殿下。”

“嗯,你说的有道理!”

老朱点了点头,一时间陷入到了思索当中。

将丞相的权力分摊到其他官员手中,这个思路是不错的。

毕竟丞相乃是一众文官的领导,一旦裁撤肯定会引起文官们的不满。

若是将丞相的职权分摊给其他文官,那么文官们不仅不会反对,说不定还会鼎力支持,欣然同意。

所谓的文官集团,看似铁板一块,互相团结帮助,实际上这群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干掉一个丞相,反之增强自己的权力,何乐而不为呢?

此招不仅解决了相权,还成功分散了文官集团。

只是……

该怎么实现这种事情呢?

老朱便扭头看向江临,问道:“对了,既然你小子说这件事,是不是代表着后世有好的解决办法?”

他满眼期待的看着江临,希望能拿出一个不错的方案。

毕竟,这件事关乎着他标儿的生命,如果做不好,说不定朱标还会重蹈覆辙,再次由于身体过度劳累而亡。

江临很是自信的点了点头:“陛下,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设立一个内阁就可以了。”

老朱挑了挑眉,不解道:“内阁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这个内阁就是辅助皇帝完成政务的。”

“由三到五个人组成,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奏折,他们可以进行票拟后,给出意见和解决方法。”

“而皇帝则拥有最的决策权。”

“然后,在内阁任职的官员,我建议可以让各殿的大学士担任,品阶定个五六品就差不多了。”

“设置首辅一名,次辅一名,阁臣两三名,每隔三五年就要重新更换一次。”

“最关键的是,在内阁任职的成员不能在其他地方任职,任职内阁前,必须卸任其他地方。”

“也就是说,这个内阁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却完全置于皇帝的掌控下,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江临的声音缓缓传到老朱、朱标还有朱棣三人的耳中。

父子三人闻言一惊,脸上带着一些兴奋与若有所思。

一个没有固定人员的临时机构?

不得不承认,这个名为内阁的机构确实很不错!

这样的设置不用担心内阁成员会发展壮大成为丞相般的存在,也就不会威胁到皇权。

老朱面露喜色:“不得不说,你小子说的这个后世之法堪称完美。”

“不仅保证了皇权,还大大的减少了皇帝的工作量。”

“其实这个方法也不算太后世。”江临摇了摇头,随后看向朱棣说道:“燕王殿下,这个内阁制度,便是由你登基后设置的!”

“我吗?”

朱棣闻言有些意外,随即便沾沾自喜起来,没想到后世的自己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想法。

自己这么聪慧过人吗?

“不错,老四,平时小看你了,咱一直没想到的法子,竟然让你给想到了!”

老朱满意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然后看向江临继续道:

“你继续说,咱曾孙死后,下一个皇帝的表现怎么样?”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享年36岁,留下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由内阁文臣三杨辅政,祖母张太后则在幕后。”

听到这里,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变得严峻起来。

幼帝继位,任何一个朝代都没发生过特别好的情况?

接下来,大明该何去何从?

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呢?

心中生出一丝不好的念头。

老朱、朱标、朱棣和朱有容兄妹三人齐刷刷地看向江临。

在四人的目光注视下,江临缓缓开口道:

“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后世有大明战神的称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