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 第六百六十八章 发行货币

要说缅甸这个在东南亚并不发达的国家,半殖民统治状态从上个世纪英国人来了之后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本人侵略的现在。

现如今日本虽被赶跑了,但这里依旧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不过各地倒是慢慢出现了一些地方武装。

眼下的远征军从北到南控制了缅甸三分之二的区域,但大多还是以铁路网连接的几座大城市城镇为主。

中部的曼德勒行省区域为中枢,北至密支那、八莫、南坎。南连彬文那、勃固省、伊洛瓦底省、仰光省多地。

最重要的还要属最不起眼的掸邦,这里是缅甸最大的邦,东临暹罗,西面挨着曼德勒,但大多都是无人的丛林高原,人口和经济都非常落后。

可因为黑河根据地的原因,掸邦迎来了高速发展,系统基地坐落于南登河上游卡洪山脉深处,离军事重镇腊戍不到一百公里。

原本这里是荒无人烟的偏地,在基地建好后,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的人口每日剧增。

根据地的人口现在已经突破50万了,开始的小镇眼下已然向城市的规模发展。

原先为华人难民和当地人建设的黑河镇如今也是人满为患,那一点房屋已经不够居住,只好开始向外扩建,逐渐朝黑河东两岸延伸。

廖铭禹让留守根据地的几万部队派去加入建设兵团的工作,开垦荒地、建造房屋、修筑桥梁公路铁路…军民联合将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基地内可以生产水泥和钢筋,有大量人力物力支持,数不清的多层房屋建筑拔地而起。

系统内可以兑换出许多实用性极高的工具设备,例如车床、钻床、发动机、锅炉等,相对于武器这些东西兑换价值还不高,但带来的作用一点不低。

随着一座座工厂、矿区的建立,让根据地内快速步入了工业化,生产出许许多多民用产品,丰富百姓的生活,也为居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工作岗位,让大部分人都能凭借自己的双手获取报酬。

其实那些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的华人百姓有许多特殊人才,像是工程师、医生、教书先生这一类是根据地里不可或缺的,能让他们物尽其用发挥自己的长处。

教育永远是地区或者国家发展的第一要素,廖铭禹不仅给百姓盖了房子,还修建了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让小孩们得到教育的机会,让百姓们生病有地方可以医治,赢得了相当高的人心。

廖铭禹对百姓的态度那是写进军规军纪里的,来自后世的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刻在自己骨子里永不会磨灭。

哪个不开眼的士兵要是还拿出旧军阀时期对待平民百姓的态度,轻则教鞭重罚三十,重则直接枪毙绝不姑息。

除此之外,地区管理和经济问题也是堵在胸口的一座大山。治理地方不同于管理军队,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根据地内鱼龙混杂,人口持续增多的情况下,很多阴影底下的罪恶事件也在飙升。

虽然早期沿用军管方式,用雷霆手段整治治安,只要有地痞无赖欺负人闹事,或者奸细渗透窃取情报,直接抓过来就地处决。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廖铭禹和范绍增商量一番后,决定从宪兵队里分出一部分人,成立直属司令部的军警队,专门用于根据地内的治安管理。

再通过组建一些相应的行政部门,设立民用法规,加强根据地内部的管理工作,保证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从根据地乃至整个缅甸控制区都需要统一的货币交易,目前军队用的都是滇西的半开银元或者袁大头,法币之类的在远征军这里如同擦屁股的纸,没有一点价值。

但银元这东西吧数量有限,不方便运输和携带,而且只有华夏人认这玩意,所以大部分也只存在于军队和根据地内部流通。

以前在各地招募的工人,部队都会发放临时批条作为工资凭证,工人拿着凭证可以在后勤处换取响应的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

大家都在为活命而辛苦劳作奔波的时候,这样的兑换方式倒也没什么不妥,反正百姓拿着它只要能换到东西就行。

不过随着人口与地盘越来越多,一些地区也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民间自由交易日益增多,再使用这种结构单一的简陋兑换凭证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部队后勤的压力也会变得越来越重。

于是廖铭禹又在系统的帮助下建造了第一座货币信用社,印制并发行了与银元1:1的纸币钞票。

名称暂定为华缅现金兑换卷,用于替代银元和兑换凭证,可以在远征军所有控制区域内进行支付和交易。

现金兑换卷通体以暗绿色为主,主要是聚合材料,捏在手里有塑料的质感,揉不坏撕不烂,非常结实耐用。

正面标注着面额,配有变色油墨的小数字,以及防伪线、货币编号和浮水印。

暂时只发行1毛、5毛、1元这三个面额,与小半开和袁大头的价值相当,后续根据情况再发行其他面额。

兑换卷所用的材料和防伪标准那是相当之高,系统出品绝对可以保证,光制作工艺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国家或者机构可以进行仿制,哪怕再过40年也不可能,完美杜绝了假钞出现的可能。

当然钱这东西不可能瞎印,通货膨胀都是小事,一个不好信用崩塌货币变成废纸才是最可怕的。

货币都是根据货币本位和实际生产总值来发行的,有系统这个超级人工智能计算发行量和金融问题,廖铭禹倒不用担心这个方面。

所有兑换卷都会统一在基地内印制,再通过黑河货币信用社发行,目前在黑河根据地和掸邦几座大城镇流通得还不错,百姓们也逐渐信任了这种新式货币的存在。

不管是缅甸人或者华人,终归还是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了在掸邦可以找到工作,有饭吃有钱挣,还能过上好日子,拖家带口纷纷朝这里奔赴而来。

现在的黑河根据地更像是一座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城市,从掸邦开始向周围辐射延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