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四十七章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晋末长剑 第四十七章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河会城西北来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总数不下万人,身后的山谷中,还跟着不少车辆、牛马羊等牲畜。

前锋数百骑看到河会城后,远远停了下来。

片刻之后,又有千余骑上前,领头一人名叫秃发推斤,长得膀大腰圆,满脸横肉,兜马转了一圈后,跃下马背。

他先看了下河畔长势良好的牧草,又看了看城池附近今年新种下的粟米,沉默不语。

老实说,他们之前放牧的湟水流域也不比这边差多少,但他就是觉得不行,

挖空心思想往东边去。

与他一般想法的人其实很多。

哪怕西边有些牧场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牧草长势非常好,他们也想东迁。

先去金城,再至广武,复至武威。

这个过程或许要等机会,或许要花费数十年,但他们乐意。

到了武威后,有的人就满足了,不再走了。

有的人则仍不满足,想着继续往东走,前往关中的安定、略阳、南安、扶风等郡。

当地其实也有部落,那些部落也想往东,比如当年姚弋仲就带着数万人东行,从南安一路跑到了扶风。

而扶风的屠各匈奴呢?他们去了更东边的新平、北地。

向东走是一股潮流,人人都想接触更先进的文明,过上更好的日子。

这个过程从后汉年间就开始了,一个个部落放弃自家的牧地,不要了,东迁。然后他们遗弃的地盘被西边来的部落占据,过一阵子这个部落也走了,继续让给下一家。

整个过程持续到现在,这便是北方胡人数量逐年递增的重要原因:他们不但自己繁衍人口,还有新鲜血液补充。

秃发推斤也想东迁。

他们现在在湟水两岸放牧,同时附庸了西平郡内的不少部落,实力颇为可观。

秃发推斤的梦想就是占据氏羌窦氏的河会城,

他曾经有过机会。在那会,窦涛被张轨扶持,当上了金城太守,然后不断蚕食游家的势力,渐渐在逆水河谷一带取得了优势。

秃发推斤本以为窦涛过上好日子了,就看不上河会城了,会把这片让出来。

可谁成想,窦涛占据逆水河谷,成为广武郡三县最大的豪族,同时把势力延伸至金城、榆中之后,依然不放弃河会城,而是大力经营,把核心部落放在这一块,

且牧且耕,反复驱逐向此渗透的秃发鲜卑。

想到这里,秃发推斤就不由得了一口,自言自语道:「窦涛这么贪,过上好日子就把门关死,活该有此下场。」

说话间,西南边又来一支人马,人数同样十分庞大,充塞整个河谷,根本看不出有多少人。

秃发推斤遣人一问,原来是气伏部的人过来了。

这是一个大部落。

秃发树机能叛乱前,乞伏部不如秃发部。

秃发树机能之乱被平定后,乞伏部已经超越了他们。

该部在陇西郡西部、晋兴郡一带放牧,分布较广,本身也比较松散,名义上接受枪罕护军辛晏的管理。

此番攻伐武威张氏,乞伏部也接到了命令,只不过召集人手需要时间,于是晚了旬日才出发。

秃发推斤看到这些人后,心下一紧。

同为鲜卑,他能不知道乞伏氏的想法?晋兴郡是比较差的,汉人都没几个,

乞伏部要么东进陇西,然后往天水方向挤,要么干脆北上金城,向武威方向靠。

说白了,他俩是竞争对手。

今窦涛已死,部众四散而逃,河会城交给谁是个问题。

秃发推斤冷哼一声,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他要去面见大普朝的官员了,没功夫搭理乞伏部的人。

******

四月十五,温娇抵达河会城后的第二天,金正就来了。

南路统帅一来,按理说温娇就该回去了,但他还不能走,得忍着牙痛继续干着。

金正负责军事仗,他负责政治仗,如此而已。

不过,有时候他也会为金正提供一点建议。

「清塞城守军本在观望,辛宣一败,此千人遂附董广。」温娇指着案几上的地图,说道:「辛晏率部北上,又败,死伤千余人。以此观之,凉州岭南、岭北之兵战力不一,武威兵或强一些,罕兵要弱上三分。”

金正听完,笑一声,道:「使君不懂打仗,休要乱说。两支部伍,今天我赢你,明天你赢我,本就寻常。甲赢了乙,乙赢了丙,就觉得甲比丙强,我看要吃大亏。士气、体力、地形乃至疫病、天气,都可能左右胜负。强兵一定就能打赢弱兵的话,那天底下还用打仗么?比一比会操不就是了?」

被金正这么毫不留情地数落,温娇一点不生气,只笑道:「我非起于行伍,

你说了算。」

世上有两种统帅。

一种是温娇这种,自小学兼文武,经书、兵书都读,一旦当统师,不会从底层做起,而是直接空降,然后依靠拉拢的人才甚至家兵家将控制部队,指挥作战。

另外一种就是从小兵做起,所谓「起于行伍」是也,一步步爬到顶峰,金正、王雀儿、侯飞虎、李重、张硕等辈皆是如此。

两种统帅不一定谁强谁弱,主要还是看人。但有一点,前者肯定不如后者熟悉军队,金正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温娇还是很欣赏金正的,虽然这厮老他。

金正身上锐气十足,性格狂傲不羁,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一个不好就会割伤自己。

如果金正是温娇的部将,他觉得只会有限使用此人,并且千方百计防着,实在不行干脆杀了了事。

但这不妨碍他欣赏此人,因此即便金正屡屡出言不逊,他也不会真的生气。

「靳准这厮,刚刚传来军报,已击破扬烈将军宋辑,俘斩三千余人。」金正见温娇不和他斗嘴,便觉得没甚意思,于是谈起了正事:「他这一路,倒是赚了便宜,我担心他抢先进武威。」

「宋辑有多少人?部众来自何处?」温峤敏锐地问起了细节。

「有姑臧派出的兵马,还有鲜卑之众。」金正说完,将军报递给温娇。

温娇仔细看了看,道:「应是他沿途收拢的。昔年张轨大破鲜卑,此为其立威之战,降者十余万人。这些鲜卑多半都是秃发树机能降众后裔,或许还有多年前依附乞伏氏,但没跟着他们南迁至陇西、晋兴的一些部落。」

「管他哪里人。」金正冷笑一声,道:「乞伏氏、秃发氏的人我也看了,器械还不如姚弋仲部,更别说匈奴、羯人了。此辈亦无多少忠心,吃了败仗后,恐怕会降者如云。」

温峤听后,想了一想,道:「靳准得胜,对大局是有益的。其部沿着祁连北麓疾进,一路收降部落、坞堡,很快便能抄至仓松、洪池之间,董广必然不能久守。」

金正没有反驳。

武威郡虽大,但其实从姑臧向东一直到黄河,基本没什么县乡,以游牧部落为主,即卢水胡、鲜卑及其他不知名杂胡的牧地。

而在祁连山北麓,因为有着高山融水,以及部分季节性河流,存在一些农垦区,以坞堡、庄园为主要形式。

靳准部渡河之后,就是沿着祁连山北麓进兵。

理论上来说,他们可以直接抄截洪池岭敌军后路,就看靳准愿不愿意了。

「靳准来得这么快,王雀儿部却始终不见踪影,我看这仗没他什么事了。」金正突然感慨了一声。

王雀儿当上单于大都护,当时惹得多少人羡慕?但在平城那个地方,很难施展本事啊,现在看来是亏了,除非邵师另行安排。

「使君就在此处吧。」金正又道:「陛下有意在河会置军镇,这个地方不会交出去了。窦涛残部可多加收拢,勿令其为他人所得。我一一”

说完,他看了看地图,道:「这便北上了。」

「将军勿忧,后路我来遮护。」温娇拱了拱手,说道。

金正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四月十八日,金正一路北上,抵达了清塞城外。

辛晏、辛宣父子连败两阵后,知耻而后勇,于野战中击败了董广,围攻清塞,两日破之。

双方又沿着洪池岭对峙了起来一一这其实从侧面印证了金正之前的说法,胜负有凭,但又不是一成不变。

金正找人粗略了解了一下战况,得知温娇手下有个叫桓温的小将也参战了,

马马虎虎,随大军「混」了个太平功劳。

不过其部却已经快速扩充到了千余步骑。

金正依稀记得,温娇曾以五百骑属之,算是陇西郡兵,以为先锋。

河会一战,桓温阵斩窦涛,表现不错,但部众肯定有损失。

这会却又扩充了千余步骑,显然一路之上他没闲着,招降纳叛了。

这人倒是有点意思。

如果是纯粹的武人,只知道打打杀杀,那么他不会有意识做这种事。

桓温这人倒是挺有悟性的,本能地知道扩充部伍,积累实力。如果运气好的话,将来肯定能继续往上走,毕竟他是庾亮的人。

「传令下去,将轻骑悉数派出。」金正抵达后,第一道命令就是针对各路杂胡的:「绕洪池岭北上,多带马匹,持七日粮,袭扰姑臧。」

第二道命令是针对府兵的:「左右金吾卫随我进兵,邀战贼军。再催一下左羽林卫、黑稍右营,限两日内进抵清塞。」

「董广既然来了,就别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