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诏道于天 > 第七十一章 逆流行舟

诏道于天 第七十一章 逆流行舟

作者:桥下蓝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4:1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举世皆知,三生塔自盈虚死后就在那位神秘的天命教新教主手中。

更少数人知晓顾濯曾在古战场上出现,涉入荒人之事,凭借三生塔近乎横行无忌。

如今天命教势衰,不再是过去的魔道第一宗,三生塔理所当然就是最方便借走的那件至宝,想来裴今歌此时已经遭受诸多试探。

那些试探或是来自于道门,或是起自于大秦以及诸国。

以裴今歌的性情,断然没有背叛秦国的道理,对此事的态度不问也知。

就算顾濯真的愿意把三生塔借出去,她定然也会从中阻扰。

这种阻扰不见得是要顾濯反其道而行之,至少是要维持中立,不偏不倚。

尽管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偏倚。

与三生塔相比,晨昏钟却是缥缈无踪。

百余年前,道门与秦国决战于玄都之下,然而道主的战场却是在苍天之上,不为世人所见。

根据战后的记载,当时天光曾有将近三次倒流而转。

举世皆知,晨昏钟声响起之时,天光亦要为之而倾倒。

以此作为推算,那一战中理应是有三次钟声响起,而第三次钟声极有可能是在半途戛然而止,否则无法解释为何天光第三次未曾完全流转,绽放出无量光彩。

这是世人最后一次听闻那浩荡钟声。

自那天后,晨昏钟随道主身陨而下落不明。

多年后的某天,曾有人在与白皇帝对弈闲谈之时,随意好奇询问晨昏钟之下落。

其时白皇帝于景海畔沉默良久,眼中流露出极难得的复杂情绪,而这所有最终尽数化作一声叹息,再无余音。

往后再也无人询问此事。

就连禅宗也不见得就有记载。

——道休大师对当年那一战同是讳莫如深,不愿提及半句,或许只有在他将近圆寂的前一刻,才会留下片言只语留于后人耳畔。

故而在很多人看来,晨昏钟或许不是下落不明,而是已经被毁在当年那场决战当中,烟消云散。

这不是事实。

原因十分简单。

顾濯知晓晨昏钟的去向。

是的,不是下落。

而是去向。

……

……

下落与去向,这两个字的区别在于,后者往往是流动的,而前者却是静止。

就像当初喻阳所言那般,在世人眼中看来万物有灵是一个著名的谎言,但仙器有灵却是被整个修行界乃至于人间所承认的事实。

既然有灵,那自然就能选择自己的去向。

无论是藏在树上当一颗不愿砸向脑袋的苹果,还是化身成为门前最为干净的石狮子,又或者是成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再或是端坐在某间破道观里成为一尊掉了漆的神像……皆无不可。

只要晨昏钟不愿与世人相见,那它自然就能不见。

想要找到它的去向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是玄都之上再有天纵之才元始道典修至大成,步入羽化之境,借当年因果寻它今时之身,与之进行一场极有可能无比艰辛的谈判,才有可能让其归来。

天道宗对此再是清楚不过,因此根本无所谓晨昏钟流失在外,反正谁也找不到。

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第二个办法与异想天开毫无区别。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天道宗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道主复生,晨昏钟自会归来。

……

……

天色已晚,夕阳沉山。

顾濯醒过神来,见湖水已然一片漆黑。

他收回目光,不再去看那座于前年被余笙挥刀斩做废墟的道观,眼中便也没了那位院长的尸体。

接着,轻舟借满天星光为引,倏然掉头南去。

如无意外的话,顾濯不准备让晨昏钟现世。

他答应余笙不参与接下来的那场战争,便也不该让棋盘上横生变数,理应安静安分到底,成为一个隐姓埋名的局外人,观棋不语。

事实上,就算没有余笙他也不见得愿意掺和进去。

原因无非那么几个。

大秦为这一战布局多年,手握胜券,禅宗与清净观终究是因不安而被迫入局,在这场战争中天然处于劣势,他没有必要为此承受巨大风险。

其次在于他从未对禅宗有过半点好感。

哪怕这一世的他和无垢僧算得上是朋友,他的态度依旧不变。

——世间可以有佛经,但不必有佛。

清净观不是天道宗,观中唯有楚珺一人值得真正在意,而她当下的境界根本没资格参与到这场巨变当中,何必多加理会?

至于站在大秦那一边,对顾濯来说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余笙的请求让自己维持中立,这是最好的选择。

顾濯是这么想的。

准确地说,近些天来的他都是这么想的。

从白帝山上离开,数千里路云和月,至云梦泽上以轻舟为床入睡,他从未真正放下此事不去思考。

与拖泥带水没有关系,而是他始终有种不好的预感,仿佛眼前笼罩着一层挥之不散的雾气,雾气深处藏着的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未来。

这才是顾濯憔悴的真正原因。

不是沮丧,并非难过,而是心神尽数沉溺其中,仍旧不得其解的缘故。

想着这些事情,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色下,渡口人烟寂寥,灯火自然稀疏。

此时无雨,不与前年景色同。

走在夜风中,顾濯随意寻了一家店,简单应付了顿晚饭。

然后他不走城门,翻过城墙,沿着旧记忆,开始登山,

时值夏末,山间夜路已然开始泛起凉意,为野树林所笼罩的无光道路很有幽冷的感觉,但却让顾濯走的格外舒服。

山道旁散落着为数不少的庙宇,灯火透过枝叶落入眼中,那一个个头颅被照得油光发亮,格外惹人目光。

不时有解经声被夜风送入顾濯耳中,那是僧人们的晚课内容。

与之相比起来,道旁坐落着那几间道观早已破落不堪,寥无人烟。

直到夜色深至黎明前,顾濯才是去到那座古殿前。

殿前有钟。

古钟依旧无人敲响,钟身上的锈迹堆迭成斑,在星光的映照下几分丑陋。

顾濯从旁走过,推开殿门,正准备直入殿后露台的时候,忽然间停下了脚步。

一道声音落入他的耳中。

“不用怀疑谁。”

裴今歌自夜色中缓步走出,借门外洒落的星光望向顾濯,淡漠说道:“长逾没有背叛你,只是他着实太过忠诚,不曾忘记给盈虚祭奠才会被我发现这里。”

顾濯道了一声好久不见。

然后他没有问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我,也没有问为什么你认为能在这里等到我。

事情已经成为事实,再问对方是怎样做出这种决断,除去浪费时间以外没有意义。

裴今歌说道:“有很多人在找你。”

顾濯嗯了一声。

两人往殿后露台走去。

裴今歌的声音淡漠如水。

“在过来这里的路上,我已经杀了数十人,有无忧山的也有禅宗的和尚,还有几个李家的人,就连天命教里也出了几个叛徒。”

“辛苦。”

顾濯很是诚恳。

裴今歌漫不经心说道:“黎明总归是要来的,太阳不可能永远被云层掩盖,你总归是要被人找到的。”

顾濯说道:“在那之前,或许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言语间,两人已然行至殿后。

黎明前的夜色还是那般深,浓的化不开。

“你会怎么做?”裴今歌问道。

顾濯没有回答,偏过头望向她的眼睛,静静看着。

一抹杀意映入他的心湖之上。

裴今歌眼神始终平静,没有任何的变化,说道:“我的确是在思考要不要杀死你,但我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不是我该做的决定。”

顾濯很喜欢这样的直接,说道:“谁能做这个决定?”

“你是长公主殿下的师弟。”

话至此处,裴今歌话锋骤转:“我不希望在这里看到你的出现。”

顾濯收回视线,望向夜色下的远山,说道:“所以这是你对我抱有杀意的缘故。”

裴今歌平静说道:“天命教近些天来很热闹,我替你收了不止一封信,信上写的都是同一件事。”

顾濯说道:“邀请我复仇。”

“嗯。”

裴今歌继续说道:“这也是天命教上下一致的想法。”

顾濯想了想,摇头说道:“很多人不见得真是这么想,但他们必须要表现出自己这样想,因为这是天命教存在的意义。”

裴今歌问道:“那你的想法呢?”

盈虚与大秦为敌近百年,天命教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死,这是毋庸置疑的血海深仇。

谁也无法遗忘这段真实的过往,便也找不出置身事外的道理。

如果有人非要这么做,那就是逆流行舟。

那么,当这个人是天命教的教主时,结局不言而喻。

天命教极有可能因此而直接崩塌。

顾濯静静地看着她,说道:“你可以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伴随着时间流逝,天命教都已习惯裴今歌的存在,认为她的一切举动都是顾濯的意志。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无法阻止她让天命教沦为虚无。

“是的。”

裴今歌看着顾濯的眼睛,神情平静说道:“按照立场,我就不该站在这里等你,更不应该问这么一句话。”

片刻安静后,她偏过头望向漆黑无光的夜空,面无表情说道:“但你不仅是我的盟友,还是我的朋友,而我不习惯背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