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34章 功成在我!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34章 功成在我!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滚滚浊流顺着宽阔两三百步的斜水河道奔涌而下。

虽不至于冲上河道,但其势之重,流速之快,便是两三千斤战马在其中怕都无法立足须臾,更何况人?

面对这种人为制造的洪水,就是曹真也不得不收起这几日对伪帝刘禅的那些小视,觉得其人似乎也没自己想象中的那般无能。

但也正如他身后这位大魏天子所言:刘阿斗无计可施了。

对岸,大魏的将士维持着阵势,对缓缓撤退的蜀军紧咬不放。

曹真将周围人摒退至五十步外,之后才对骑在马上的大魏天子抱拳行了军礼。

“陛下,您怎么离开长安了?战场兵戈无眼,凶险万分,陛下以万乘之尊,实在不宜亲至此腥膻之地。”

曹真真怕这位陛下也像前一位大魏天子一般,闹出些丑事来。

当然,他更怕这位陛下来夺他的权,命他收兵。

“太祖武皇帝当年亲临战阵与刘备争汉中,今朕与刘阿斗争关中,有何不可?”曹叡语气攸然,对曹真所谓的刀兵无眼不以为意。

曹真只能是无话可说。

而他的对面,那位大魏的天子对着滚滚洪流看了许久之后才终于开口。

“杜子绪当日对朕说,刘阿斗大张旗鼓而来,必有后计。

“朕当时便想,应就是这诱敌深入,半渡而击之计,今日看来,果不其然。”

曹叡这种似乎一切都尽在掌握的所谓天子气象,让曹真内心依旧无话可说,但天子话头都已丢了出来,接下来这马屁也是不得不拍。

“陛下明断!”

曹叡对此不置可否:

“大将军如今派人衔尾直追,是想趁此时机,与伪汉争一争汉中吗?”

曹真听不出来这位天子说这话是想让他追,还是不想让他追,最后只能重重颔首:

“是!”

曹叡再不言语,目光顺着面前滚滚洪流往上游看去。

许久后,又道:“大将军,这水何时可退?”

“陛下,据臣所知,这斜水水道顺山势而下,上游高而下游低。

“蜀寇所筑大坝不到两丈,所蓄之水最多不过五六里。

“大约一二个时辰,这洪水便会彻底退去。”

曹真之前也分析过,韩信当年所阻潍水在平原之上,所蓄之水或可长数十上百里。

而此地山势陡峭,所蓄之水不会太多,而流速又极快,持续不了太长时间。

曹叡不言不语。

见这位天子似乎若有所思,曹真赶忙为自己继续追击创造机会:

“陛下,这也是为何臣让前部六千人马衔尾追击的缘故了。

“斜谷栈道长三四十里,蜀军既负粮草辎重,又护伤兵缓行,更有我前部衔尾追击。

“最快也要明日清晨方能走下栈道,进入斜谷。

“斜谷又长二三十里,更是一路坦途,可以跑马。

“臣已用前部迟滞蜀军退军速度,不让蜀军有时间破坏栈道,亦不许蜀军有片刻松懈。

“我无暇休息,彼亦不得喘息。

“则明日清晨,我大军必可在斜谷追上蜀寇!

“今夜且让虎豹骑休息一夜,明日凌晨进发。

“而一夜不得片刻喘息的蜀军,明日进入斜谷之后,面对咱们养精蓄锐的虎豹骑又能如何呢?

“唯有弃了粮草辎重望风而逃,又或等死而已。”

曹叡闻听此言,仍旧不置可否。

这一刻,大魏前部的将士已经跟着蜀军上了栈道,与蜀军隔着几十步的距离,步步紧逼。

更远处,蜀军行军速度也正如曹真所言,确实不快。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伪汉一州之地,国用不足,如何愿意弃了粮草辎重而逃?

“斜谷之中,会不会还有埋伏?”大魏的天子终于还是道出了心中莫名其妙的忧虑。

曹真一滞。

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想过。

然而谨慎是好事,可过于谨慎,过于高估敌人,虽未必会坏事,却也同样成不了大事。

“陛下,今诸葛亮败陇右,刘阿斗败关中,就连欲叛投伪汉的上庸孟达,同样为司马仲达所斩。

“我大魏三路连胜,势如破竹。

“彼伪汉三路连败,危如累卵。

“臣以为,如今正是夺回汉中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陛下可诏命西路张郃五万大军击阳平,东路司马懿三万大军击城固,中路则由臣入斜谷出箕谷,紧随伪帝之后!

“我大魏十余万大军兵分三路,军临汉中!

“蜀寇兵不过五六万,更连遭大败,士气大丧,如何能挡我锐气?!

“陛下此番御驾亲征,若汉中重入我大魏之手,则陛下之天威不日将布于天下,巴蜀可传檄而定矣!”

曹真说得激动。

曹叡也听得激动。

事实上,当得知陇右大胜的那一日起,曹叡心里便已经有了一举夺下汉中的打算。

一旦夺下汉中,虽粮草未继,未必能继续进军巴蜀,可两川必然会因此人心大乱。

如今,三路连胜已成事实。

诸葛亮并不如想象中可怕。

刘阿斗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这是曹叡当天子的第二年,他之所以不顾雒阳内乱的风险也要亲督大军进入长安,之所以听到阿斗御驾亲征后自己也亲临战场。

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一口气吗?!

不就是想证明自己吗?!

父祖未竟之事业,功成如何不能在我?!

然而这位大魏天子心中虽然激动,脸上却是没有将这种激动表现出来分毫。

以至于让曹大将军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说动这位陛下,心中开始生出些许沮丧。

片刻后,他再次组织好了语言。

“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太祖当年西征张鲁,既得汉中,资粮无数,兵精将猛。

“当其时,谋主刘晔论以为刘备得蜀日浅,人心未附,力劝太祖应携大胜之势,举汉中之兵,以大势压之则巴蜀可定!

“倘若不取,必为后忧!

“太祖不从,谓刘晔曰,『人心苦不足,既得陇,何望蜀?』

“于是刘备得以喘息一二,人心渐附,不二年辄袭夺汉中。

“太祖悔之无及,乃使蜀贼伪立,天下三分。”

说到此处,曹真竟不知为何突然说红了眼:

“陛下,今我大魏宗室武德不兴,后继无人。

“臣若不幸,则我宗室再无方面之将可支关西!

“届时,兵权当付何人之手?

“若付宗室,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则社稷更有倾颓之危。

“若付外臣,又岂非遗祸患于子孙后世?”

曹叡听到这终于一愣,开始仔细端详这位大魏柱石。

大将军确实已经老了。

抗吴的大司马(曹休)也老了。

要是这两位宗室重臣离世,那大魏宗室就再也没有可以领兵的方面之将了。

而眼前这位大将军口中的“外臣”,自不必言,就是司马懿。

大魏靠的是兵强马壮打出来的威望,与司马懿、陈群、钟繇这些世族共天下。

一旦司马懿、陈群、钟繇这些世族把兵权也拿了去,那还能靠什么呢?

天命?

他们信天命?

“昭伯(曹爽)可也。”曹叡最后无可奈何道,子承父业,未为不可。

然而闻听此言的曹真却是突然激动不已:“陛下,我子并无帅才,不可轻用!”

曹叡听到这再次一愣,心中不能不再泛起些许涟漪。

他当然知道曹爽才能难以为帅。

但确实没想到,这位大将军居然会为了大魏国事,当面劝自己不要用他的儿子。

“朕知道了。”曹叡沉思许久之后轻轻点头。

“朕回郿坞后便下诏,命张郃与司马懿东西两路一齐进兵。

“大将军要小心些。”

“臣必不负陛下之望!”曹真振奋万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