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章 我未壮,壮则有变!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章 我未壮,壮则有变!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蜀都。

宫城。

漏尽更阑,诸殿皆寝。

惟前朝宣室,灯火幢幢。

一夜未眠的刘禅躺在榻上,叉手胸前,英气未失的脸上,眼神虚焦。

不过是兴之所至,买一张传说中为了悼念『姜维死,汉遂亡』而定价263元的西成高铁票。

从丞相一生未能得见的长安,来到北伐的起点,给丞相送了捧花,随一幅铺满了『丞相保重』弹幕的画。

怎么就穿越了?!

因为他也叫刘禅?

因为某些B乎网友许给丞相或十万或百万的大学生?

抑或因为他的长相竟真与那扶不起的刘阿斗别无二致?

总之,昨日于榻上醒来后,所有人都呼他陛下没错。

而他于惊疑中唤人取来铜鉴,发现镜中人除多了一头长发乌黑外,全然就是他原来模样。

甚至于,就连胳膊上接种卡介苗留下的疤痕,在属于刘阿斗的那份记忆里,都是生来便有的胎记。

于是乎,刘禅也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身穿还是魂穿。

若说身穿,这一头如瀑长发怎么来,这融合自刘阿斗的语言文字系统与断断续续的记忆怎么来?

可若说魂穿,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子又似乎确实是自己的。

但不论如何,经过一夜思量,刘禅总归是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最后又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要“御驾亲征”,尝试挽回马谡导致的危局。

毕竟,虽口口声声“不信鬼神信苍生”,但当穿越这等神异之事切实降临到自己身上,又教他如何能不稍稍敬而畏之?

既敬而畏之,那么穿越到阿斗身上,登大宝,坐大位,敢不担大任?

再者,虽不知是哪位大能在考验他,但大概、或许、一定是察觉到他身上的某些东西,所以才天降猛男,希望他来完成某些if线的使命吧?

总不能随机挑个圣质如初、赤子之心的穿越者,重蹈一次斗帝覆辙?

如此一来,又教他着实有些跃跃欲试,生出些许信心。

最后,且不说什么三兴炎汉,也不说什么五胡乱华。

纵是单只为了把生死性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至当那仰人鼻息战战兢兢的安乐公,他也该主动做些什么。

他必须主动做些什么。

所谓『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这两京一十三州的担子,他刘禅暂且代斗帝挑下了。

最差的结果,无非便是人死卵朝天嘛!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作常道乡公生!

死便死了,唯一怕的,就是…死得痛苦。

但即便如此,这位取代了斗帝的年轻天子还是下定了决心,壮胆自勉道:待事不可济时,提前寻个舒服的死法就是。

总之,此时既有丞相及一大批贞良死节之臣挡在身前鞠躬尽瘁,赴难捐躯;

又则北伐刚刚开始,不无胜利之可能;

更加上未曾经历任何挫败,而死亡的威胁又远远尚未到来。

这位努力代入的年轻天子是颇有些雄心壮志的。

就跟历史上无数年轻帝王一样。

就跟古往今来无数年轻人一样。

哼,我未壮,壮则有变!

再说了,就连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刘阿斗,都对北伐充满了幻想。

虽说啥也不会,但至少会将其所不会之军国大事尽数托付丞相,以求令出一门,士众一心。

他刘禅总不能还不如阿斗吧?

所以,“为什么”是毫无疑问且暂时不可动摇的。

接下来就是“怎么做”。

按刘阿斗那份记忆,今日该是建兴六年二月廿一。

丞相于上月收到司马懿果真出兵新城,攻讨孟达的消息后,迅速兴兵北上,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既然曹魏此时最能打的司马懿,已被丞相施计引到东边,那么毫无防备的拢右之地,试问有谁能挡住丞相兵锋?!

有。

马谡(sù)。

『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豫备』;

『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

穿越前刘禅每读书至此,往往遗恨非常,耿耿于怀,以至于此时一想到马谡,这段文字便跃然眼前。

能不遗恨吗?

能不耿怀吗?

一矿打九矿的季汉,若想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如今几乎是唯一的时间窗口!

还有比此时更加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吗?

若非马谡街亭之败,那么丞相极有可能尽收拢右之地,则北伐最大的阻碍——粮道,将迎刃而解!

为何?

因为曹魏自雒阳运粮至关中,粮道拢共一千二百里!

其间,从雒阳至三门峡的三百里黄河水道,两岸是悬崖峭壁,原始森林,河中则暗礁密布,水流湍急,是几乎无法航运的死亡补给线!

这三百里补给线,天下一统时,是关中政权抽血天下的最大阻碍;天下分裂时,又是熬得关东政权『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噩梦。

不知多少航人在此沉河,不知多少纤夫于斯坠崖,背后更不知有多少『以逃亡报,捕其父母妻子』导致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历朝历代使尽浑身解数,开道凿渠,积千年之功,却直至关中不再适合建都都未能解决。

曹魏能解决?

显然不能。

那就只能走三百里陆路,凭白消耗掉四五成粮草,等过了三门峡,再下河,逆流而上九百里。

而汉军若得陇右呢?

自天水运粮出拢山,不及三百里便至关中,五百里便至长安!

更有渭、汧(qiān)二水顺流而下!

如此一来,便是一矿打九矿又能如何?!

旁的不说,在关中这块地方,粮道优势绝对足以将国力差距抹平!

纵使丞相再与司马懿拒兵五丈原,急得团团转的也不会是丞相,而是司马懿!

而假使汉家天子如太祖高皇帝一般,自汉中入关中,还于西京。

那么可以预见,必将是『威震华夏,天下汹汹』,不论军事意义还是正治意义都将是巨大的。

是故,这位刚穿越而来的少年天子才决定“御驾亲征”,尝试能否挽回败局。

不过,他欲亲征之地,却并非丞相所在的拢右,而是赵云、邓芝所在的箕谷,也即褒斜道。

丞相在败绩后向刘阿斗请罪的表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

这说明,面对丞相北伐,曹魏应对仓促,短时间内确实募集不到足够兵马。

所以,曹真或许真是个突破口。

而若真能败曹真,出斜谷,围陈仓,上拢山,那么说不准就能包张郃一顿饺子,打他个措手不及!

当然了,这些目前都是刘禅天真美好的愿望。

能否打败曹真,如何打败曹真,打败曹真后,围陈仓、上拢山又是否具备可行性……

他又不是天纵之资,韩白再世,哪里敢确定?

纸上谈兵谁不会?

虽然他赌定,自己身上或许真有那么些隐藏的大帝之姿未曾挖掘。

却也知晓,现在的他,保不齐还不如马谡呢!

但有一点他是确定的:

坐在皇宫里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便什么也做不成。

而走出去,或许还有机会。

至少至少,也能使赵云不落个无过无功,老死蜀中的结局,再为大汉多奉献两年血汗,多当两年牛马吧?

只是如今拢右战事究竟如何,马谡是否已经『舍水上山』,刘禅并没有从阿斗的记忆里找到确切的消息。

只有两条战报。

半月前,丞相大军抵达祁山堡,堡中守卒不过二千,丞相命将军句扶、张翼率军四千保护粮道,其后大军继续北上。

旬日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汉羌豪强,皆逐杀各县令长,举县以应丞相,三郡太守望风逃遁。

都是好消息。

然而越是好消息,已下定了决心的刘禅越是不安。

——消息越好,则马谡败逃之日越近。

纵使他即刻给丞相去信一封,劝丞相阻止马谡舍水上山,却也有可能信到了,马谡已经败北跑路了。

但无论如何,信是一定要写的。

一念至此,刘禅从榻上翻起,支走所有侍者,只留一名长得顺眼的小黄门掌灯。

其后走到案前,身自铺开缯帛,再然后提笔着墨,文思如尿崩,洋洋洒洒千余字。

大意是他昨日往先帝昭烈庙哀思皇考,摒开群臣与先帝剖白心迹,求先帝佑丞相安康,北伐功成。

谁知突然地震,他头晕目眩,眼前一黑,醒来时已是身处宣室。

恍惚之间陡然惊觉,昏睡时竟是先帝托梦与他。

一曰,参军马谡于街泉亭舍水上山,不下据城,以致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二曰,若马谡之败已不可挽回,则箕谷方向或可续大汉两分气运。

至于如何续这两分气运,先帝未曾细言,只是勉励他振奋些许精神,多生些许胆气,继先帝些许遗风,与丞相分些许担子…

反正就是编嘛!

写过论文,还有不会编的?

最后,刘禅与丞相痛陈心迹:

思及大汉四百年基业一旦尽丧于己,则捶心泣血,不知如何自处,更不知何面目以见先帝!

于是翻然改图,誓要革面洗心,踔厉奋发,继先帝之遗志,秉先帝之懿德,与诸卿并力,将士齐心。

遂决意亲征箕谷,以励士卒。

倘真如先帝梦中所言,马谡之败已不可挽,则盼丞相敛兵聚谷于祁山,保全退路与魏逆相拒一二,静候箕谷消息。

若箕谷得胜,则魏逆可擒,我大汉必尽有拢右矣!

若败,则退保汉中,屈身守命以待天时。

倘终不能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则君王死社稷可也。

书尽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随着笔尖腾挪竟渐渐有些入戏的天子,用笔至中段情绪饱满之处,

忽而矫揉造作,笔走龙蛇,刻意模仿了《祭侄文稿》的行文。

虽是西颦东效,画虎类犬。

但书及肺腑处,便全然不顾笔墨工拙,亦不顾墨枯,一气呵成,情如潮涌。

一句话:全是虚假的感情,没有任何的技巧。

刘禅回头通读一遍,也不得不夸阿斗一句,虽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但至少文书措辞上的造诣,自己是拍十匹马也不能及的。

估计丞相看了此书后半段“肺腑之言”,虽未必真会相信扶不起的阿斗能一朝悔悟,但至少也会觉得,在落笔之时,刘禅是真诚的。

丞相那边安排已毕。

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蒋琬、董允,让二人同意他带一支禁军御驾亲征了。

斗帝没有丝毫威权可言,若没有足以说服二人的理由就想率师北征,无异于痴人说梦,千难万难。

刘禅一边思索,一边取来印玺往帛书上盖,眼角余光突然瞥见,身侧掌灯的小黄门举止似乎有些异样。

扭头看去,却见这模样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小黄门眼眶泛红,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你怎么了?”刘禅漫不经心地问话,随后再次确定,阿斗确实没有关于这小黄门的任何记忆。

不过未等这小黄门应声,刘禅便已迅速将绢帛自案上捧起,移至小黄门面前:“来,想点伤心事,眼泪往这滴。”

小黄门顿时愕然,却也不敢不从命,在酝酿了一会儿后,居然真似受了天大委屈一般挤出泪来。

刘禅手中帛书很快洇开多处。

“你好像有什么话想跟朕说?”刘禅一边转身将帛书放回案上,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那小黄门很快止泣,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开口道:

“陛下,宫中…宫中有一些关于陛下的谣言。”

“什么?”刘禅转过身来。

小黄门被刘禅盯得发怵。

“他们都说,陛下已经不是原来的陛下了。”

尚书台。

司晨叫破天光。

虎贲中郎将董允,丞相留府长史蒋琬由于昨日古怪不祥之事,皆留宿禁中,以断绝流言,防制不测。

此时台阁鸡鸣,天光乍破,而移跸宣室的天子一夜无事,熬了一夜的二人终于稍稍松了一气。

本就无心弈棋的二人,于是乎不约而同投子起身,准备收拾下衣衫冠帽后便往宣室探视一番。

一来不知天子圣体安康与否。

二来,则是心中仍忐忑于天子心魂是否无恙。

昨日那场以“事大不祥,乃鸠占鹊巢之象”为开端,以“天命在魏不在汉”为结尾的论辩,实在让这两位蜀都的主心骨感到心焦无措。

然而不等二人整理衣冠,一阵急促细碎的脚步声忽而由远及近,从门外石阶传来。

不必说…自是天子近侍!

董允骤然肃容,大步前趋一把将门朝内拽开,却未踏出值庐,只在阴影下横眉竖手,对本欲出声的小黄门比个“噤声”的手势。

待小黄门进得台阁,董允看清楚小黄门神态颜色,顿时失了方寸。

这小黄门双眼通红,俨然是刚恸哭一场!

天子出事了?!

蒋琬较之董允稍为沉着,领着小黄门走至屏风后面。

“陛下无恙否?”蒋琬眼神凌厉能杀人。

如今军国大事皆由相府,丞相北征,则留府长史总领国事,权责比及前汉萧何。

这小黄门入宫之后本本分分,未曾犯错说谎,哪知第一次便是面对这般权威人物,一时战战兢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