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亮剑之独立大队 > 第六百九十九章 合作愉快

亮剑之独立大队 第六百九十九章 合作愉快

作者:爱唐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千叶寻一很担心守备第32师团被徐大龙的部队吃掉,那样的话,他会被日军方面追究责任,自己想体面地退伍,离开军队也做不到,因此他一直希望跟徐大龙和平相处。阎贵武跟徐大龙暗中往来,他不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希望就这么保持下去。

听完了阎贵武的建议之后,他还是很感兴趣的。原本虞城以及周边地区使用的都是来自山西大同的煤炭,自从雁北地区被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占领之后,煤炭的供应就已经断绝了。他们使用的木炭、煤炭都是阎贵武从马武山军分区暗中买来的,价格比以前高了许多,而且使用还要严格管控。如果能够恢复使用大同生产的煤炭,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把大同生产的煤炭运销到北平、天津、石家庄等其他地区,再将那边的紧俏物资运回来销售,这其间的利润可想而知。

阎贵武提出的建议,他基本上是肯定的,说道:“阎桑你的想法很好,只是这中间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一方面是第一军能否同意咱们这么做,另一方面是如今煤炭控制在八路军的手中,能否从他们手里弄到并安全地运过来?对于这两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阎贵武说道:“师团长阁下,您的顾虑很有道理,这件事情我已经提前做过了调查。黄军占领的区域包括太原城,当然也包括咱们虞城使用的煤炭,主要是来自大同。自从大同的煤矿被八路军控制之后,煤炭的供应极度紧张,就连太原城里使用煤炭也需要加以管控,而且价格高涨。

这给第一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第一军的后勤课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调运煤炭进来,也是远水不解近渴。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想解决了,甚至通过一些商人暗中跟八路军进行交涉,只是条件没有谈妥而已。如果师团长阁下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军司令部不仅不会加以反对,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这个消息是徐大龙透露给阎贵武的,徐大龙做事考虑得十分周密,方方面面的漏洞他都会提前加以修补。高桥兵卫现已经晋升为日军中佐,是第一军后勤课长的助理,实际的职权相当于副课长。他早已经探听过后勤课长的口风,第一军的确有跟在大同的八路军谈判,想解决煤炭的愿望,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谈判对象。

其实高桥兵卫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他的位置十分重要,徐大龙提醒过他,不让他暴露,他才没有掺和这件事情。但是高桥兵卫已经在日军内部拉拢了一大批日军军官,其中就包括后勤课长,结成了一个贪污腐败的团伙。后勤课长想在大同的煤炭上做文章,从中大发横财,高桥兵卫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是徐大龙和高桥兵卫提前埋下的伏笔,只要守备第32师团出面谈这件事情,第一军司令部是一定能会批准的。

千叶寻一对于阎贵武十分信任,听他这么说,他高兴地说道:“吆西,你做事周到细致,这一点我是大大的赞赏。回头我就派人去太原落实这件事情。”

阎贵武接着说道:“至于八路军方面,他们的经费一直都很紧张,如今他们占领了大同,控制了大量的煤矿,可以说掌握了丰富的资源,可惜的是那些煤炭只能运往绥远和察哈尔地区,销量十分有限,大批资源白白浪费。不仅如此,八路军在控制了大批的煤矿之后,也就担负起了养活那些矿工的责任,煤炭运不出去,大批的矿工只能失业,这对于八路军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也急于将煤炭外销。

这方面我也已经派人暗中进行过调查,可以从他们手中弄到比以前价格还要低的煤炭,运输方面也不成问题,八路军控制了大同之后,掌握了大同的铁路系统,那里有大批列车,只要黄军控制的区域允许他们通行,一切都不成问题。”

千叶寻一知道阎贵武暗中跟徐大龙有勾结,对于他所说的完全相信。

他说道:“吆西,八路军那边,你负责联系,第一军斯令部这里我来负责。至于北平、天津、石家庄这些地方,我有很多朋友,他们都会提供方便的。”

千叶寻一的兴致很高,跟阎贵武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异己表演,喝到高兴的时候,还站了起来,跟她们一起跳舞。

还真别说,他的舞技十分纯熟,跳起来像模像样的。

千叶寻一就派自己的副官和守备第32师团的后勤课长,前往太原。他们首先就见了高桥兵卫。高桥兵卫原来就是守备第32师团出来的,当他们说明来意之后,高桥兵卫就安排他们单独宴请了第一军的后勤课长,双方一拍即合。

第一军的后勤课长提了一些要求,花狸狐哨的,听着很复杂,但实际上就一条,那就是要给第一军后勤课留出足够的利益,这一点前也是千叶寻一的意思,他的副官来之前早已得到了千叶寻一的指令,有钱大家赚。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接下来第一军斯令部很快就批准了千叶寻一运销煤炭的计划。

千叶寻一得到了第一军司令部的授权之后,就以岛国商人的名义和阎贵武的黄协军第四师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这家商贸公司由王树怀主持。

千叶寻一通过自己的关系,在青岛设立了守备第32师团的办事处,阎贵武也在那里设了一个办事处。

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占领了大同之后,刚开始的时候,马振宇还为了掌握了大量的煤炭资源,以为自己坐在了金山上而沾沾自喜。然而好景不长,很快这些煤矿就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由于生产出来的煤炭卖不出去,大批煤矿只能减产或者停产,数十万矿工张着嘴要吃饭。这可把马振宇给愁坏了。虽然经过努力,加大了对察哈尔和绥远地区的煤炭运输量,可是那边的需求量很少,对于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他原本希望徐大龙能够帮助他解决煤炭的销售问题,可是人家马武山军分区自己也有煤矿,他根本就不好意思张嘴。日军方面通过一些煤炭商人跟他接触过,可是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没有跟日军打交道的经验,而且担心郑治上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马振宇接到徐大龙的电报之后,喜出望外,马上答应全力配合徐大龙的行动。

煤炭运销在山西来说是一个大买卖,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买卖。能够合理利用八路军所掌握的煤炭资源,并且将大量的战略物资从日占区运到八路军的根据地,这当然是八路军所需要的。八路军的上级也是持支持的态度,但是这件事情十分复杂,其中的界限不好把握,处理不好的话,有资敌的嫌疑。

斯令员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不能留下后患。为了避免有人拿这件事情做文章,他亲自飞往陕北,见了老上级负责人同志,把徐大龙的计划详细地向他做了汇报。

负责人同志原本派徐大龙去天津就是为了打通交通线,他相信徐大龙一定能够建成一条秘密的交通运输线,但是没有想到徐大龙竟然搞得这么大。假如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对于地下党、八路军方面是一个重大利好。

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的经验,对徐大龙的计划给予了高度肯定,而且还做了一些具体的指示,让徐大龙放手去干,不要有任何顾忌。

斯令员替徐大龙拿到了尚方宝剑,松了一口气。他返回军区斯令部之后,就把负责人同志的指示精神给徐大龙发了过去。

在得到了上级肯定之后,计划正式开始执行,建立交通线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山西的地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很多当地的百姓都看到八路军组织民工在那里修铁路。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以前八路军干的就是到处破坏公路、铁路的事情,不清楚他们现在是要干什么。

在大同通往太原方向的铁路上,有一幕更加有趣,在同一条铁路上,八路军和日军同时都在修复以前被八路军破坏的铁路路段,双方的士兵距离只有几十米远,但是似乎谁也没看到谁,各干各的活,到了最后,双方将修复好的铁路连接到了一起,日军的指挥官和八路军带队的干部还握了握手,表示合作愉快。

千叶寻一对于这件事情也是十分重视,他亲自去了北平、天津和石家庄,会见了当地的日军驻军的长官,谈好了相关的利益。当地的日军驻军都答应为千叶寻一麾下的商贸公司提供方便。

DT市大同县肖家壁村,在村口,两个青年男子背着破旧的铺盖卷,准备出远门了。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正在为他们送行。

这两位年轻人一个叫周庆华,一个叫王卫民,原来都是青石窑六号矿的矿工。煤矿因为生产的煤炭没有销路,被迫停产,他们也只能在家待业。

这里本来就人多地少,仅靠着种田无法养活一家人。因此,二人决定外出去找活计挣钱,来补贴家用。

周庆华的父亲也曾经是个矿工,因为矿上发生了事故断了一条腿,拄着一条拐杖。他叮嘱儿子,出去要事事当心,不要与外人发生争执,如果待不下去了,就赶紧回家。

母亲和妻子一直抹着眼泪,只有不懂事的孩子,要求父亲外出回来给自己买糖吃。

这两家人正在依依不舍地撒泪告别,从村子里突然跑出来了一伙人,其中还有人手里拿着枪。

他们跑过来之后,就将周庆华和王卫民围了起来。为首的一个人穿着便衣,头上戴着一顶八路军的军帽,他叫李继先,是肖家壁村的民兵队长。

李继先说道:“周庆华,王卫民,我们你动员你们参加民兵,你们不答应。现在要往外跑,难道还想替小鬼子做事?”

周庆华说道:“没有的事儿。我们只是因为家里太困难了,想出去找点活儿干,挣钱补贴家用。”

李继先不满地说道:“你们以前在鬼子的矿上干活,鬼子不给你们工钱,不把你们当人看。如果不是八路军救了你们,早就死了八回了。难道你们忘了,跟你们一起的那些矿工是怎么被鬼子虐待死的吗?”

没错,从前的煤矿日军是实行军管的。他们根本就把不把矿工当人看,不仅将他们当牲口使唤,而且还随意地进行打杀。

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攻下了大同,将这些矿工们解放出来,他们才有了一条活路。

周庆华的父亲陪着笑脸说道:“继先大侄子,八路军救了庆华他们,我们都很感恩。只是你也看到了,如今庆华他们没有生计,家里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让他们出去打个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他们肯定不会再替鬼子干活儿的。”

李继先说道:“说的都是胡话。他们出去以后再被小鬼子和汉间抓了,给他们当劳工,不还是替小鬼子干活吗?八路军对你们已经不错了,你们在矿上没有活儿干了,不是还补贴了你们一些钱吗?咱村里其他的人还有谁拿到补贴了吗?就这样你们还不知足,让你们当兵也不愿意。你们这是什么觉悟嘛?”

跟他一起来的那些民兵们也纷纷指责周庆华和王卫民。

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攻下矿区之后,大批的矿工没有活儿干,考虑到他们生活的艰难,游击队也拿出了一些钱给对他们进行补贴,然而本身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就不富裕,矿工的人数又如此众多他们能够拿到的补贴实在是微不足道,对于改善家庭的生活来说是杯水车薪。

李继先和民兵们坚决不同意周庆华和王卫民外出,要把他们押回村子里,关押起来,说等报告给乡里,对他们进行处罚。

周庆华和王卫民的家人苦苦哀求,李继先等人坚决不同意,推搡着周庆华和王卫民往村走。有的民兵还拿出绳子来,说他们要不听话就把他们捆起来。

正在这时,有一个年轻人骑着马赶了过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