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亮剑之独立大队 > 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必担心

亮剑之独立大队 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必担心

作者:爱唐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大龙只能通过潘文年来跟陈先生取得联系,说道:“潘先生请您返回华商总会,告诉陈先生,我们正设法营救他,请他在近期内不要采取任何行动,避免暴露自己。等我们想出了营救计划,再通知你。请陈先生耐心等待,时间不会很久的。”

潘文年答应了,不久以后就返回华商总会。他是华商总会的工作人员,每天进出十分平常。尽管也有日伪人员进行跟踪,不过防范要松懈了许多。

潘文年到了华商总会陈先生藏身的那个套间,对陈秘书说明了来意。

秘书也十分高兴,就打开了暗门,跟他一起向陈先生汇报。

陈先生有些吃惊地说道:“难道来的真是那个华夏鼎鼎大名的徐大龙?他可是闻名天下的抗日英雄,真想不到他能够亲自来营救我。陕北方面可真是费心了。”

陈秘书有些担心地问道:“潘先生,你跟徐大龙先生接触过了,你对此人印象如何,可靠吗?”

不等潘文年回答,陈先生就说到:“这个你不必担心。徐大龙先生既然有那么大的名望,就说明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从华夏国内来到新加坡,路上要经过缅甸、马来西亚,也包括新加坡这里都是敌占区,还要度过日伪严密封锁的丹佛海峡。

他却能够带着一支特战队,悄无声息地潜伏到了新加坡,还能够跟咱们取得联系。他们的能力是无需怀疑的。”

说到这里,他对潘文年说道::“这件事情要辛苦你了,请你转告徐大龙先生,一定服从他的安排。”

沟通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安排陈先生撤离的问题了。徐大龙还是采取老办法,召集大家一起讨论。

参加讨论的人有徐大龙、李秋林、特战队副班长以上的骨干,还有潘文年和宋诚。

徐大龙说道:“现在咱们跟陈先生已经取得了彼此的信任,陈先生现在处境很危险。华商总会里人多嘴杂,难保不会谢露陈先生的行踪。咱们必须尽快将他安全地转移出来。现在咱们要解决的有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不被日伪军察觉的情况下,将陈先生从华商总会里面转移出来。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安全地离开新加坡。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安全地渡过过丹佛海峡。至于到了马来西亚之后的事情,到时候咱们再讨论。现在请大家发表意见。”

特战队员们这些年来早已经养成了遇事认真思索的好习惯。这些问题他们之前也都考虑过。现在徐大龙明确提了出来,他们就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李秋林说道:“日伪方面熟悉陈先生的外貌特征,而且24小时不停地监视着华商总会,要想秘密把陈先生转移出来,就必须掩人耳目。我有如下几个方法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方法就是掌握清楚日伪监视人员所在的位置,利用夜间出其不意地将其干掉。然后将陈先生迅速转移。

第二个意见是看一看华商总会下面的下水管道,看看是否能够从那里把人转移出来。

第三个就是采用障眼法,利用救护病人、维护电路或者通信设备等方式,把人派进去。然后陈先生假扮病人、医护人员或者维修工等等,离开华商总会。”

徐大龙说道:“这几条意见都很有道理。你们大家还有没有补充意见?如果没有的话,咱们就这三条意见展开讨论。”

特战队员们都是徐大龙和李秋林带出来的,他们的套路也都差不多,一时之间也没有更新的主意,于是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成李秋林的意见。众人就围绕这三个办法展开了讨论,宋诚和潘文年也参与了讨论。

经过讨论,大家都认为干掉日伪特工的办法太过冒险,日伪特务是隐藏的,很难把他们全部找出来。万一在他们的后面还有潜伏哨,游击队的行动就会暴露。掩人耳目、浑水摸鱼的办法不太容易。

日伪安排了那么多人进行监视,陈先生无论从年纪和体态都比较容易辨认,要想瞒过日伪方面的耳目不太容易。而且即使他们出来之后,也会遭到日伪特务的跟踪,也相对比较容易暴露。

第三条就是通过地下管网的办法来转移。这个办法最理想,能够不动声色地将人转移出去,安全姓最高。但是他们现在没有相关的资料。

潘文年当即表示由他来提供相应的资料。他离开之后,徐大龙等人继续讨论。

徐大龙做事向来不会完全指望一种方法,既然现在拿不到华商总会地下管网的相关资料,他就要求众人在另外两个办法上认真地思索,作为备用计划,不断进行完善。

讨论完这两项之后,接下来就讨论,当人离开了华商总会之后,安全离开新加坡的办法。这方面也要有好几个预备方案,主要分为没有被敌人发现,和被敌人发现之后,如何迅速撤离。所有的细节,必须讨论清楚才能够临危不乱。

还有就是渡过丹佛海峡的预备方案。虽然徐大龙事先已经跟游击队方面沟通过了,游击队派机帆船过来接应,但是还要考虑万一这条路行不通,采用什么办法来渡过海峡的行动预案。

队员们开动脑筋认真地进行讨论。徐大龙和李秋林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来,队员们就各种可能姓出谋划策。随着热烈地讨论,整个行动计划一条一条地逐渐完善着。

宋诚参加游击队已经一年多了,他感到特战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十分有效。他打算回去后告诉游击队长,把这个重要而有效的经验推广到游击队里面去。

华商总会资源众多,涉及各行各业。潘文年回去后很快就搞到了华商总会地下管网的相关资料,结果却令人十分失望。华商总会下面的下水道倒是四通八达,只要人能够进去,从其他地方转移走没有问题。只是华商总会的地下管道只有两个入口,前院的那个就在大楼下面不远的地方,完全在日伪方面的监视之下,即便是在夜间也不敢保证不被发现。

后院的那个入口相对偏僻一点,但是也仍然在日伪方面的监视之下。平常很少有人对下水道感兴趣,如果日伪方面发现有人在入口处停留,一定会引起他们怀疑的。众人就此展开了讨论。

有的队员提出,要下暴雨之前会伸手不见五指,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撤离。还有的人提出利用在院子里晾晒被褥来遮挡日伪方面的视线。还有人提出卡车停在下水道入口附近来遮挡日伪方面的视线。

徐大龙亲自侦察过华商总会的地形,华商总会前面靠近马路,跟设在马路对面的日军的监视点距离很近,即使是在夜间也能够看到下水道入口处的人影晃动。那里不是停车场,一旦停上车辆也容易引起日伪方面的怀疑。

至于说晒被子的更不现实了。现在是阴雨天气,难得有晴天的时候,就算是晴天晒被子也只有利用白天短暂的时间进行晾晒,哪有在夜间晾晒的道理。就算是晾上了被子,在白天也是无法完全遮挡日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投来的视线的。

有的游击队员提出要结合晾晒被褥、下水道入口停放车辆的方法。陈先生从大楼里转移出来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再加上利用夜间,日伪方面不会那么凑巧就能够观察得到。有不少队员也认为这恐怕是比较妥善的办法了。

但是徐大龙却表示反对,他认为营救计划不能抱有任何侥幸,陈先生的身份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出了一点纰漏,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绝不能冒险。

他说道:“这个办法只能做备用的方案。正如你们所说,从这里进入下水道的入口用不了一分钟,可是要有一个从窗户出入的动作,尽管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完成,但是万一被日伪方面发现了,他们马上就会意识到有问题。咱们绝不能去冒险。”

利用下水道转移的办法是所有的办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现在遇到的这个难题还是令众人感到头疼。徐大龙看着下水道的图纸,在那里仔细地思索着。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如果大家的讨论都不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把希望的目光望向徐大龙,他们坚信徐大龙是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

果然徐大龙从来没有让大家失望过。他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图纸,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你们大家看到了没有?大楼前面的这个入口距离大楼只有5米。咱们从大楼里面挖一条通道。”

听到这里李秋林和特战队员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纷纷称赞这个主意高。

宋诚有些疑惑地问道:“从房间里面挖地道出来,那些土怎么处理?”

这样的问题就用不着徐大龙来回答了,李秋林笑道:“这还不简单吗?你不是说过吗,你们华商总会里面有自己的食堂,应该有不少的空粮袋吧。把挖出来的土装到粮袋里,然后搬进大楼里的库房里面,谁又能想得到呢?”

宋诚听完后恍然大悟,说道:“哎呀,难怪你们总是能干出那么多漂亮的事情。你们的点子可真是多呀!我看这个办法最为稳妥。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安排吧。”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徐大龙等人一边等消息,一边去查看将人转移出华商总会之后,离开新加坡的道路。

他们看得十分仔细,就连商会前日军巡逻队的人数、撤退路线、撤退路途中日军的营房、警察局等位置的所有的细节,都充分地考虑到了,同时也开始准备车辆在城外进行接应。

5米的距离实在算不了什么,在潘文年的安排下,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徐大龙得到了通知之后,决定今晚采取行动。

撤离华商总会的行动十分顺利。午夜时分,徐大龙就在下水道里见到了陈先生。

陈先生看到徐大龙,热情地跟他握手问好,说道:“徐先生,想不到陕北方面竟然派你亲自来接应我。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

徐大龙说道:“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陈先生,您和所有的爱国华侨们,你们不顾危险,为抗日事业募集资金,采购物资,这份爱国情怀令人感佩。”

说到这里,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陈先生,真是对不起,委屈您了,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新加坡。”

陈先生满不在乎地笑道:“这算不了什么。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比这更恶劣的环境都经历过了。”

徐大龙听说过陈先生白手起家的故事,一个最底层的普通工人成为东南亚最富盛名的华侨。

他点了点头,就吩咐特战队员给陈先生拿来了口罩以及长筒雨靴。

陈先生看到徐大龙他们考虑得如此周到,目光中流露出了赞许。接着陈先生就在徐大龙等人的护卫下,在下水道的污水里边行进着。

大约走出了七八百米,众人就向地面上爬去。在上面早已经停着一辆卡车,用卡车的底盘挡住了外面的视线。众人就从卡车底下钻了出来,然后爬上了卡车。卡车很快就朝着西南方向驶去。

陪在陈先生旁边的陈秘书有些不解地问道:“咱们不走城门,怎么出城啊?”

徐大龙笑道:“放心吧。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他的话音刚落,卡车突然停了下来,就听外面有人用日语喊道:“口令。”

原来是他们遇到了日军的巡逻队。陈先生和陈秘书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徐大龙低声地安慰道:“没事儿。”

很快从驾驶室里就传来了李秋林的声音:“武运长久。回令。”

对面的巡逻队回答道:“黄军必胜!”

但是日军仍然没有放行,很快巡逻队就走了过来。日军曹长看到车辆是民用车辆,不免有些狐疑。

他看到了坐在驾驶室里的身穿日军少佐军服的李秋林,向他敬了个礼说道:“长官,请您出示一下证件。”

李秋林掏出了证件,说道:“特高课正在执行秘密任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