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亮剑之独立大队 >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困难重重

亮剑之独立大队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困难重重

作者:爱唐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军的中尉和卡车上的日军士兵们跟徐大龙、李秋林等人混了这么久,双方聊得十分投机,日军竟然有依依不舍的感觉。特战队员们下车之后,那些日军士兵们还站在卡车上向他们挥手。

日军中尉和这些日军士兵们不知道,他们今天的运气简直是太好了,可以说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般的情况下,特战队会在半路干掉这些日军,他们今天是吉星高照,逃过了一劫。

徐大龙等人没有夺取这些车辆,因为他们去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到了勐古城之后,前方的道路是继续通往西南方向的,而徐大龙等人从这里转向东南方向,要翻越东面的山林地带,寻找通往吉隆坡的公路。

樱花路原名文登路,日军占领吉隆坡之后,将城中的大街绝大多数都改成了日文名字。在樱花路上有1幢四层的洋楼,马来西亚华侨商会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在三楼的一个套间里,一个戴着眼镜、很斯文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在这间屋子里还有两个人,一男一女。看到年轻人走了进来,他们赶紧站起身来。

年轻人朝着他们点了点头,那个男子就走到了墙边,移开了靠墙的柜子,后面露出了一扇门。年轻人走进去后,那个男子将柜子移回原位,然后和那个年轻女子一起掏出了手枪,来到了套房的外间,警惕地查看着走廊里的情况。

在暗门的里面是一间不足10平米的密室,里面放着一张床、一对沙发和一张茶几。沙发上坐着一个60岁左右、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年男子。他中等身材,身体微微有些发福,衣着普通,身上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他就是南阳华人抗日后援会的会长陈先生。

戴眼镜的年轻人名叫陈修文,是陈先生的远房侄子,也是陈先生的秘书。

陈修文说道:“陕北地下党来电,他们已经派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特战队进入了马来西亚,这两天就会渡海来新加坡,他们将护送您前往陕北。”

陈先生点了点头,说道:“后援会在新加坡筹措的那批物资看来是无法送回国内了。你迅速将其变现成米金,咱们把钱带到陕北,这样就方便多了。”

陈修文说道:“叔叔请放心,这件事情我已经吩咐人去做了,已经找好了买家,最迟后天,就可以将那批物资脱手。”

陈先生有些遗憾地说道:“国内尤其是陕北,物资供应匮乏,他们最需要的是物资,可惜咱们是没有办法将这批物资送回去了。”

陈修文安慰他道:“您为国内的抗战做得已经够多的了,他们是可以理解的。”

陈先生摇头说道:“我明白,可是没有能够亲手送过去国内急需的物资,还是感到有些遗憾。”

陈修文说道:“地下党方面前来接您的人马上就到了,临行之前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我马上去办。”

陈先生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什么好准备的,等接咱们的人一到,马上就走。我早听说陕北那边风景独好,我早就想要去瞻仰一番了,但愿那里就如同传说中的那样,是一片崭新的气象。”

陈修文起身告辞,用手在柜子上敲了几下,柜子很快就被挪开了。他走到了套房的外间,刚要出门,却被那一对男女给拦住了。

那个女子说道:“陈秘书,日军驻新加坡宪兵司令部的司令官北岛信长,刚刚来到了华商总会,赵会长正在接待他们,你现在出去不太方便。”

陈修文听完后皱起了眉头,说道:“岛国人逼得也太紧了。不要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故才好。”

在华商总会一楼的会客室里,新加坡华商总会的霍会长正陪着两名日军军官谈话。

坐在他对面的北岛信长个头儿不高,身材矮胖,如同一个肉球一般。别小看他这样的身材,身上却透出了一股儒雅之气。他今年51岁,曾经获得东京第国大学博士学位,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说道:“霍会长,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黄军来到了新加坡,对你们华人商会态度十分友善。希望你们跟黄军密切合作,为新加坡的繁荣稳定共同努力。”

华人商会在新加坡影响力很大,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也需要借助华商总会的力量来保持新加坡的稳定。北岛信长这已经是第二次来找霍会长了,要求华商总会更名为日中友好商业促进会,为日军对新加坡的战略提供帮助。

霍会长有些为难地说道:“司令官阁下,本人也希望能够保持新加坡的稳定。可是这件事情我一个人说了不算。你也知道,我们新加坡华商总会是南阳华商总会的分支机构,这件事情还要征求南洋华商总会陈先生的意见。如今陈先生不知去向,我们不敢擅作主张,还请司令官阁下见谅。”

北岛知道霍会长这是在推脱,他也暂时没有打算跟华商总会翻脸,至少目前在维护新加坡稳定的方面,华商总会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他对霍会长的话表示理解,又闲聊了几句之后,就告辞离开了。

北岛上了停在外面的轿车之后,对跟在身边的那个日军中佐说道:“山田君,南洋华商总会为华夏国内的抗日分子提供资金和物资的支持,已经是公然跟岛国作对,务必要找到他们的陈会长,逼他就范。”

日军中佐名叫山田一郎,是日军驻新加坡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他说道:“司令官阁下,我已经接到了消息,南阳华商总会的陈会长如今就藏在新加坡。我已经布置了大量的眼线,秘密地监视他们。一旦发现了他的藏身之所就立即将他扣留。”

北岛点头说道:“这件事情就拜托你了。一定不能让此人离开新加坡,一旦发现了他的踪迹,就牢牢控制住他,最好是抓活的,黄军要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掌控整个南洋的华人商界。这是山下奉文司令官特地交代的。”

北岛口中的山下奉文就是号称“马来之虎”的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他率领着日军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横扫英美联军,战绩十分耀眼,得了“马来之虎”的称号。

山下奉文的确是个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在郑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不像大多数日军的将领那样,只是信奉武力,而是倡导以华治华,在南洋等地倡导利用本地人加强本地的管理,维护治安。他深知华商总会在南洋地区的影响力,因此,特别交代务必要抓到陈先生。

山田虽然不知道陈先生的具体下落,但是新加坡的华商总会是他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他已经在周围部署了大量的暗探,对华商总会进行秘密监视,陈先生要想开华商总会十分困难。

徐大龙等人来到了吉隆坡,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渡过丹佛海峡,进入新加坡。丹佛海峡有日军的海军以及海上警卫队的封锁,要想渡过丹佛海峡困难重重。就算是能够平安地接上陈先生,要想再护送他渡过丹佛海峡,任务也十分艰巨。

摆在徐大龙等人面前的问题很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营救任务就会失败。如果因为徐大龙等人的行动,而导致陈先生暴露甚至遇难,将会对地下党方面的信誉造成极大的影响。

正因为任务如此艰难,这才是负责人同志点名要指定徐大龙负责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

徐大龙等人化装成日军有时步行,有时搭车,有时雇佣当地百姓的车辆,一路上比较顺利地来到吉隆坡。他们一边走一边了解吉隆坡当地日军驻军的番号,便于王金科伪造日军的证件。

但是他们在马来西亚,不论是地下党方面、军统方面,都无法为他们提供情报,自己的游击队他们也联系不上,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

于是徐大龙就跟陕北方面联系,要到了跟陈先生所掌握的电台直接联系的方式,把电报发给了陈先生。结果电报发过去之后,却没有任何回复。徐大龙再次给陕北方向发电报,询问情况。陕北方向的答复是,他们现在也联系不上陈先生,只是将陈先生在先前电报中留下的在新加坡的街头地址和街头暗号,发给徐大龙,让徐大龙自己想办法。

陈先生掌握的电台为什么突然就失去了联系了?原来日军特高课长山田一直就怀疑陈先生藏在新加坡,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的藏身地点一定跟华商总会的人有关系。

为了进一步控制华商总会,他建议北岛司令官要控制华商总会对外的通信联络。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对于电台的掌控十分严格。

华商总会自己是有商业电台的,日军也不好干涉,目前日伪逼迫华商总会跟日军合作,有必要控制他们的电台使用,不仅能够掌握他们的活动情况,而且也能够防止陈先生逃离新加坡。

北岛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就同意了山田的请求。山田要求华商总会交出自己的民用电台,美其名曰是临时替他们保管。

华商总会将商业往来或者其他的电报送到邮电局去发送,接收,但是必须要经过日方的检查。

这一下真的就把华商总会对外的通讯联络给控制住了,虽然陈先生自己还携带了一部私人电台,但他很清楚日军已经对华商总会实施了严密监控,他只要一发报,日军就能够准确地侦测到,那样他也就暴露了。

这样陈先生也暂时失去了跟陕北方面以及徐大龙的通讯联络,只能等候前来营救的人找上门来了。

徐大龙跟陈先生联系不上,对于新加坡的情况也就不清楚,因此他们到了距离吉隆坡四十五五公里外的松坎镇就停了下来。

他们必须要搞清楚日军在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驻防,以及部队的番号,按照他们证件的样本选择姓地由王金科进行伪造。不然的话很容易露馅儿的。

东坎镇没有日军的驻军,徐大龙等人就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轮流派人在通往吉隆坡方向的公路上,去寻找目标。

在徐大龙等人住进东坎镇的第二天下午,特战队的一个班长带着几名特战队员在公路上拦住了一辆日军的摩托车,干掉了摩托车上的名士兵,俘虏了一名日军的中尉通讯参谋。通过审问俘虏和查看他携带的文件,基本上掌握了新加坡和吉隆坡等地日军驻军的情况。

新加坡的日军驻军是第三师团,吉隆坡的日军驻军是第十八师团,王金科就仿照着通讯参谋的军官证以及缴获的日军的士兵证,分别伪造了第三师团和第18师团的证件。

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徐大龙等人就在公路上搭乘日军的车辆,顺利地进入了吉隆坡。

徐大龙等人进城之后,先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然后派了一名特战队的班长,带了一名队员,按照陕北方向提供的接头地点,去跟当地的一位华侨街头。

到了约定的地点之后,班长混在人流当中,小心翼翼走向了接头地点,另外一名特战队员躲在150米开外,观察着班长的情况。

约定的地点是一间照相馆,班长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先到了马路对面的一间茶叶铺里,假装购买茶叶,留意着照相馆的动静。

他观察了十几分钟,没有发现有任何异常,但是他仍然没有直接过马路,而是沿着街道继续往前走。他转了一个圈儿,才过了马路,走向了照相馆。

班长进了照相馆。他看到照相师傅正在给一对年轻人照相。店里的一个伙计迎上前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问他要照什么样的照片。

班长回答说,自己要照证件照,想看一看这里的相册,验证一下这里的照相水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