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亮剑之独立大队 > 第六百四十九章 难题

亮剑之独立大队 第六百四十九章 难题

作者:爱唐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3: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包围圈中的敌军骑兵四处逃窜,希望能够冲破八路军的包围圈,然而却全都被猛烈的火力给打了回去。

当包围圈完全形成,不再留有任何缝隙的时候,孙德胜就下令停止了进攻,以避免因混乱造成无谓的伤亡,而导致敌军趁乱逃走。

德王知道逃不出去了,这才想起向范昭请求增援。

范昭根本就懒得去理睬他,再加上他现在也面对着八路军的压力,自身难保,因此连电报都懒得给他回。

天亮了,孙德胜指挥着八路军部队慢慢缩小包围圈,渐渐地将德王和他的手下全都压缩在一片狭小的范围内。

德王知道大势已去,最终选择了向八路军投降。就这样,德王对于这片草原数十年的统治彻底被终结了。

德王在草原上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徐大龙就给了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让他带着八路军的部队去劝降其他的蒙古部族。德王为了立功赎罪,十分卖力,在他的努力下,争取了20多个小部族向八路军投诚。

少数不肯投诚的蒙古部族被消灭,只有少量的蒙古骑兵逃到了包头。

经过第一阶段的作战,联军部队毙伤俘敌四万六千余人,争取了7万蒙古骑兵向八路军投诚。

通过动员,徐大龙争取了3万多名蒙古骑兵配合八路军作战。

在剪除了日军的羽翼之后,徐大龙率领援军部队来到了包头,准备跟察哈尔派遣军进行决战。

范昭手下能够调动的部队只有两个骑兵旅团,总兵力15000余人,还有一些地方守备部队五千余人,再加上少量的蒙古骑兵。

他深知不是徐大龙的对手,为了保存实力,他就给华北方面军发去了电报,请求放弃包头。电报发出之后,他就等华北方面军的回应。

然而他等了一天的时间,也没有等到回复。当他接到报告说,八路军的前锋已经逼近包头的时候,他下了决心,不再等待华北方面军的回复,直接就带着部队向赤峰方向逃跑了。

这一招出乎了徐大龙所料,因为小鬼子一向都表现得十分硬气,哪里想到范昭竟然如此怂包。

徐大龙马上命令部队急行军,去追赶、拦截逃走的敌军。然而敌军的骑兵跑得太快了,联军部队硬是没有追上,只不过把那些步兵和跟随他们一起逃走的日伪人员全都拦截回来。

这些日伪军被包围在一片草原上,徐大龙正好检验一下他们带来的两门火箭炮的实战效果。

两台火箭炮车分别发射了四轮火箭弹,强大的威力看得联军部队的官兵们拍手叫好,而那些日伪人员则直接被打懵了,大部分人员直接就选择了投降,少量负隅顽抗的日军又遭受了一轮火箭弹的炮击,直接就给消灭了。

联军部队很快就占领了包头,付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高兴,他就向徐大龙提出请求,希望能够把包头交还给自己,他以前毕竟是绥远省朱席,这里是他的老家,能够回到这里是他最大的愿望。

徐大龙理解他的心情,就给斯令员发去了电报,希望上级能够同意付将军的请求,他认为这样更能够增强跟友军之间的团结,有利于抗战的大局。

斯令员一向是支持徐大龙的,他同意了徐大龙的意见,并且向上级做了汇报,最终上级采纳了斯令员的建议,将包头还给付将军。

付将军十分高兴,亲自带着部队前去接管了包头,并且派兵进驻了察哈尔各地,恢复了对察哈尔的统治。

当然,他也不会亏待徐大龙,为徐大龙提供了一大笔经费,还有大量的战马。

孙德胜一直都为把大量战马留在了关外而耿耿于怀,这一次他来到了察哈尔,就是为了战马。他原本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希望能够恢复骑兵大队原有战马的数量就知足了。

可是现在他发愁的不是弄不到,而是因为缴获的战马太多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在跟蒙古各部族的作战当中,联军部队缴获的战马超过了3万匹,其他未经训练的马匹更是数不胜数。

付将军又答应,可以提供不超过10万匹马,徐大龙可以随便挑。这么多的马匹,八路军根本就消化不了,内地不比草原,没有这么好的放牧条件,马匹多了,根本就养不起。

最终孙德胜带回来了14000匹战马,其中马武山军分区留下了五千匹,其余的马匹分给了大青山抗日游击纵队和八路军其他的部队。当初徐大龙借了楚云飞500匹战马,这一次还给了他1000匹。

在徐大龙的帮助下,察哈尔的地下党组织也组建了一支15000人的骑兵部队。

总之,这一次进军察哈尔,徐大龙大获全胜,再一次获得了八路军的最高荣誉红星奖章。

徐大龙的宿舍和其他的八路军干部们的宿舍也差不多,没有多少家具,显得空荡荡的。在墙角上有一只大木箱,在木箱的旁边还放了一只矮点儿的箱子。这只木箱是檀木做的,古色古香,看上去十分名贵。这是一个老物件,是林雪莹母亲当年的嫁妆,现在又送给了林雪莹。

林雪莹对这只箱子十分珍视,在这只箱子里放置的全都是徐大龙获得的奖章,到底有多少,就连徐大龙也记不清了。

此刻,林雪莹打开了箱子,将刚刚获得的红星奖章放到了里面。她凝视着这些奖章,知道这些奖章都凝聚着徐大龙的心血,记载着他为抗日所做的贡献。

良久之后,她才小心地合上了箱盖,还在上面盖上了一块红布,防止沾染灰尘。

她坐在椅子上,手托着香腮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目光中略带一些幽怨。

徐大龙是能人,能者多劳,林雪莹并没有太多意见,只是徐大龙经常外出执行任务,一去就很长时间,留下她一个人独守空房,令她感到寂寞难耐,还要时时牵挂。

这种日子真是不好打发。林雪莹现在很留恋当初没有跟徐大龙结婚的时候,那个时候徐大龙尽管也经常外出,可她总是能够陪在徐大龙的身边。到了后来,她的职务提升了,担任了马武山军分区的机要室主任,这份工作每天都需要值守,没有办法跟徐大龙一起行动。

徐大龙这次回来了,也说要好好陪伴林雪莹,来补偿她对自己的等待。可是徐大龙刚刚回到根据地才一天时间,又接到了军分区发来的电报,让他前往军区司令部报到。

林雪莹有种预感,恐怕徐大龙又要外出执行任务了,她的心里难免有些难过。

徐大龙这次从回绥远回来的确是不准备外出了,想把精力投入到马武山根据地自身的工作上,要好好地陪伴一下自己的爱人。

可惜的是上级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一封电报发了过来,徐大龙就坐上了运输机,前来军区司令部报到。

接待徐大龙的是李长水,他告诉徐大龙斯令员和参谋长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让徐大龙留在军区司令部里待命。

徐大龙问道:“李部长,上级要交给我什么任务,能不能透露一下?”

李长水摇了摇头,说道:“不清楚,斯令员临行前交代我,让我陪着你,一切等他回来再说。”

徐大龙想了想各种可能姓,可是可供参考的信息太少,他也想不出究竟会让自己去执行什么任务。

既然想不通,他也就懒得再去琢磨了。他想反正闲着也没有什么事,不如就去一趟后勤部,跟张万和一起去一趟兵工厂。

徐大龙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却被李长水劝阻了。

他说道:“斯令员说了,就让你在这里等着,他很快就会回来。”

徐大龙无奈,就让李长水帮助自己找本书打发时间。

斯令员和参谋长倒也没有让徐大龙多等,下午5点就回来了。

洗漱过后,休息了片刻,就派人来通知徐大龙,跟他们一起吃晚饭。

他们并没有去食堂,而是在斯令员的房间里简单地炒了几个菜。

他们没有喝酒,也没有谈接下来有什么任务,而是让徐大龙把自己上一阶段的工作,简单地汇报了一下。

对于徐大龙所取得的成绩,斯令员和参谋长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吃完饭后,斯令员、参谋长、徐大龙还有李长水来到了斯令员的办公室。

斯令员有喝茶的习惯,以前徐大龙来他这里,他肯定会拿出好茶叶来招待。可是这一次,斯令员直接就让过来准备沏茶的勤务兵出去了,他的脸色看上去也有些阴沉。

徐大龙再看看参谋长,发现他的脸色也有些不好。他就意识到肯定是出什么事了,而且一定不是好消息。

司令员沉默了良久,这才说出了坏消息,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第一个坏消息来自关外。关外的地下党组织接管了松山游击队之后,改编了松山游击队,由苏振宁担任纵队长,关镇山任副纵队长,地下党负责人担任纵队郑委,高志勇任副郑委。在松山根据地里的游击队主力编为三个支队,在靠近边境线的特别支队被编为第四支队。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打退了关东军发起的进攻,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然而关东军调集了重兵,分别围攻松山游击队和在边境线上的第四支队,结果松山游击纵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第四支队只有少量的兵力,依托着深山里的秘营坚持战斗。第四支队的主力再次退出境外,而松山游击队开辟的根据地大部分丢失,松山游击队的主力也不得不退进了关内。

更坏的消息是,高志勇在指挥部队撤退的途中遭遇了敌人的袭击,壮烈殉国。

听到这个消息,徐大龙的心情异常难过,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高志勇是徐大龙的老战友了,他年富力强,性格开朗奔放,工作任劳任怨,待人热情诚恳,是徐大龙很好的朋友。没有想到,自从关外一别,竟然就成了永诀。

办公室里的气氛异常沉闷。徐大龙毕竟是一个有担当的指挥员,不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他知道上级叫自己来,一定有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因此他很快就擦去了眼泪,恢复了镇定。

他问道:“斯令员,有什么任务,请指示。”

斯令员没有说话,朝着李长水点了点头。

李长水也是一脸的严肃,他说道:“刚刚接到了陕北方向发来的电报,是原重庆办事处负责人发来的。他那里已经更换了密电码,因此无法直接跟你取得联系。他交代了一项任务。”

李长水就把负责人交代的任务详细地告诉徐大龙。

原来在重庆办事处撤离的时候,负责人在重庆留下了一个秘密联络小组。这个小组主要是负责做川军方面的统战工作的,是与重庆地下党并行的一个独立的工作小组。到现在为止,上级已经跟他们失去了联系整整两天时间了,发出的电报如同泥牛入海。

这个小组的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对于地下党方面来说十分重要。

负责人指定由徐大龙去搞清楚这个小组的情况。如果已经遇到危险,让他设法组织营救。

徐大龙听完之后,不由得苦笑起来。说实在话,这两件事情都不是他所擅长的。徐大龙对于重庆并不熟悉,对于这个工作小组更是一无所知。而且徐大龙刚刚从重庆回来,再让他返回重庆,一定会引起军统、中统方面的警觉,很有可能会遭到暗算。

徐大龙倒不是怕危险,而是搞地下工作他不擅长,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关外这件事情,令徐大龙感到头疼的不是如何去打仗,而是松山游击纵队内部的关系太复杂,地下党负责人对于军事工作也不是太内行。徐大龙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也没有决定权,行动会受到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对付强大的关东军,他也感到十分吃力。

徐大龙坦诚地说了自己的想法,明确地说自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是他表示,无论组织上做什么样的决定,他坚决服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